和时令节气相关的诗句: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
王安石《元日》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
辛弃疾《青玉案》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
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10。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
李清照《如梦令》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
赵师秀《有约》 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 赵翼《野步》。
立春
立春亦称为“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雨水
雨水时节,春风遍吹,冰雪融化,雨水增多。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惊蛰
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田家四时》
宋·梅尧臣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春分
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
《踏莎行》
宋·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误,谷雨西厢好养蚕。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小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义侠同耘夏至田。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江亭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烂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一捧雪飘空交大寒。
【立春】
轻风拂面恼残梅,蔬叶难夸小菜苔。
今日雪消冰已化,桃芽柳髻竞相开。
【雨水】
红梅已老笑东风,节气重逢雨水中。
阵阵惊雷催柳色,半青桃李对梧桐!
【惊蛰】
窗前绿色逼人来,入夜春雷阵阵催。
拂柳欺桃红映翠,溪流水快笑残梅。
【春分】
桃花烂漫柳成荫,夜夜惊雷怯鸟音。
沉醉香浓花事早,浑浑不觉已春分。
【清明】
寒食东风细雨飞,分明听得子规啼。
年年只见清明柳,未听人言介子推。
【谷雨】
江南布谷又相逢,啄噪之间露笑容。
一载农耕今播种,蓑衣斗笠雨浓浓。
【立夏】
绿水青山画卷移,春穷日暮恨无诗。
莲茎化藕和泥卧,入夏谁争第一枝。
【小满】
蝉虫夜醒渐轻吟,惯听黄鹂啭柳林。
花瓣已随流水去,涩青桃李趁光阴。
【芒种】
又是飞觞浅试唇,琼浆玉液假欺真。
如今美酒无须煮,枝上青梅也笑人。
1、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栻《立春偶成》
译: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
2、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译: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风无限,来自海上。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
3、西风半夜惊罗扇。蛩声入梦传幽怨。碧藕试初凉。露痕啼粉香。——黄升《重叠金·壬寅立秋》
译:西风蛩声,入梦幽怨,秋已悄然而至。碧藕试凉,清冰凝簟,气候已截然不同于夏夜。
4、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译:绿阴遍野,风暖昼长,横塘新荷,花丛蝶忙,一片初夏时节的景象宛然在目。
5、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刘言史《立秋》
译:这一天的早晨暑气消去,秋风阵阵而起。天阔云高夏色已收,树木在风中作响,是秋天的声音。
6、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于谦《立春日感怀》
译: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
7、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译: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8、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
译:春盘春酒年年都是醇香醉人,一到立春日,戴旛胜于头上,痛饮一番,喝到在斜阳下醉倒。
9、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王士祯《春不雨》
译:春天的田地干裂,就像等着立春的那场雪一样。
10、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郑谷《鹭鸶》
译:春天里,鹭鸶时而悠闲地站立在烟波迷蒙的池塘边上,时而静卧在冷雨飕飕的寒苇丛里。
春节 :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 :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七夕: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中秋节 :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二十四节气诗:立春:《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 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雨水:《春雨》 唐 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惊蛰:《田家》 宋 梅尧臣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春分:《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唐 武元衡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逃李艳妆新。清明:《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谷雨:《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立夏:《客中初夏》 宋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小满:《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宋 欧阳修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芒种:《时雨》 宋 陆游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筳。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关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小暑:《喜夏》 庞铸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大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立秋:《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处暑:《早秋曲江感怀》 唐 白居易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
白露:《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分:《秋词二首·其一》 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寒露:《与胡兴安夜别》 南朝梁 何逊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念此一筳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国秋。
霜降:《村夜》 唐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立冬:《古诗十九首之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懔?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小雪:《小雪》 唐 戴叔伦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大雪:《问刘十九》 唐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雨,能饮一杯无?冬至:《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小寒:《山园小梅》 宋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大寒:《苦寒吟》 唐 孟郊天色寒春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洗手净指甲,做鞋泥里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