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4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观书有感》
本文选自《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现在属江西省)人,南宋著名理学家。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伶仃洋》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6.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朝•王冕《墨梅》
10.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石灰吟》
1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
12.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七步诗》
1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1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15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14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观书有感》
本文选自《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现在属江西省)人,南宋著名理学家。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哲理诗句编辑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在不同角度看的东西是不同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卷》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1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1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1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杂说送张琥》1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1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___人不能不劳而获。20.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卜居》。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陆游《游山西村》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____杜荀鹤《小松》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____杜甫《望岳》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9、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1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____朱熹《春日》 1、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____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____王籍《入若耶溪》 3、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____李白《上李邕》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____李白《将进酒》 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____苏轼《稼说送张琥》 6、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____苏轼《琴诗》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苏轼《题西林壁》 8、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___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___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____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____苏轼《题西林壁》 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____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4、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__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5、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____李绅《答章孝标》 6、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____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7、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___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8、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____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____荀子《劝学》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