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百句修身诗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论语》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不怨天,不尤人。——《论语》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三思而后行。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知耻近乎勇。——《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学不可以已。——《荀子》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好学而不贰。
——《左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明德赋
胡秉言
日月交融,万泰亨通。
刚柔相抱,阴阳平衡。
金乌赐正能量,冰魄泽睿气生。
昕光熠熠普照,嫦娥澄澄启灵。
置身于正,勇于攀登。立本于道,遵循本性。
顺乎自然,标有准绳。惟初太始,万物化成。
本心本善无我,舍欲舍得心升。
大道无言无形,感知善良心行,
省于天地圣灵,启于思维善行。
教以人伦茂亲,施以天道德成。
格物致知诚正心,晓礼笃信修其身。
齐家有序兴天下,至善亲民明德存。
懂其忠义,尽心为人合天理。
尽其仁孝,宽厚善良存孝悌。
温良恭敬,恭慎尊诚有慈意。
谦让有度,虚心隆礼容天地。
心境光明,正德品行,当知慈悲盈胸。
仁爱敦睦,明理向善,应晓始终道然。
克己复礼,恪守德道,言之忠信不骄。
厚德载物,缘自天成,兼备仁礼惠盈。
天地清明,惠泽万灵。
四海咸宁,神州大同。
晓德道而行,懂礼仪而从,
善与善而交,善与善相融。
秉承人伦之性而勤朴,怀守德善之心而始终。
上古留德绵远千世烙心境。
而今感念弘扬万载润贤明。
圣人行于道,天子行于明,君子行于仪,世人行于德。
道在五德之上,德为富贵之根。内修清静寡欲无,外修天道气真。
德心致虚致公,修德养性明伦。坐立不忘我德道,出入皆抱善心。
德威天下,物埠咸丰。乃国人伦理核心,成民族文化基根。
儒道法佛,明德共存。参传统思想理论,扬仁爱孝悌精神。
精忠爱国,勤俭诚信。见利思义,谦和礼仁。
德施天下安,德惠万民咸,德法社会宁,德政盛世绵。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3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 列传)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8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8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8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
原发布者:53012800100423
修身养性经典诗句格言1、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诸葛亮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5、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6、平静如水,正直如绳。-------严遵7、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孔子8、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郑思肖9、世道别颓波,我心如砥柱。--------刘禹锡10、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2、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3、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4、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5、宝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16、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17、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1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19、浮躁一分,到处便抬尤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120、任人须知人,人须容人,人和事就;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为。21、安能尽如人意,要当无愧我心。23、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24、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25、功者难成而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