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夜泊洱海数年不作海天游,今夕乘风一泛舟。
似箭灵槎穿巨浪,如霜皓月映高秋。钟鸣断续隋唐寺,渔唱沧浪芦荻洲。
欲问前朝争战事,恐惊波底老龙愁。郭沫若大理(七绝)风花雪月古城开,洱海苍山次第排。
玉塔生辉金殿衬,千秋佛国庶民来三塔矜高古,郭沫若回思贞观年;苍山韵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肘腋间;天功人力代,海外竞珍传《阙题》年代: 近代 作者: 柳亚子天南义旅起堂堂,司隶威仪旧帝乡。小挫纵然闻洱海,大勋终望集昆阳。
一成兴夏诛寒浞,三户亡秦忆楚王。好待收京传露布,十三陵畔奠先皇。
《咏滇茶》年代: 清 作者: 陈维崧胭脂绣缬,正千里江南,晓莺时节。绛质酣春,红香宠午,惟许茜裙亲折。
晓印枕痕零乱,浅晕酒潮明灭。春园里,较琪花玉茗,娇姿更别。
情切,想故国。万里日南,渺渺音尘绝。
灰冷昆明,尘生洱海,此恨拟和谁说?空对异乡烟景,蓦记旧家根节。春去也,想蛮花[犬旁+乞]鸟,泪都成血。
1、浪淘沙·望海
清代:纳兰性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译文
站立在海边,远望那茫茫大海,那迷迷蒙蒙梦幻一般的境界,直令人不由得惊呼了。面对大海,我想起了古人所说的道理,故任那浅薄无知者去嘲笑吧。大海沐浴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又好像给月亮洗了澡。我要乘着木筏到海上去看个分明。
乘桴于海上垂钓,可曾钓得大鳌吗?其实那钓竿也只是轻拂珊瑚罢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只有麻姑知晓,要想知道这巨变,只有问麻姑了。白浪滔天,一片迷蒙中,哪得见蓬壶?
2、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3、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
宋代:米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一海市。鏊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译文
千万年的涟漪仍荡漾在这片清净隔绝的地方,海岱楼很高,往下俯瞰秦淮河的尾端。水天一色,仿佛水浸泡着天,天与水合为一体,像是从月亮上的广寒宫来看下面的人间一样。
雾色蔼蔼中出现一个海市蜃楼,巨鳌托举着三座大山浮出水面,立刻随着月亮一同出来。月亮圆的像宝珠一样的时候有很多异样的气息,现在的月亮就仿佛一颗夜明珠价值千金。
4、望海楼晚景
宋代: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译文
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壮丽的景观应该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5、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唐代: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译文
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1、《寄远》清代熊湄
浮云目断苍山外,落月魂消洱海边。
白话译文:天上的云被阻拦在苍山之外,月光的光辉消散在洱海边。
2、《怀冯开之》明代屠隆
点苍别后无消息,魂梦还游洱海西。
白话译文:苍山一别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只能在梦中重游洱海。
3、《满江红 大理》近代朱帆
洱海茫茫,凝眸处、水天空阔。
白话译文:洱海广阔苍茫,眼睛凝视着远方宽阔的水面和辽阔的天空。
4、《雪屏歌赠赵考功》明代罗洪先
散入西洱海,倒映玉芙蓉。
白话译文:分开的水流涌入西边的洱海,倒映出美丽的芙蓉花。
5、《张司徒所画山国图歌》明代顾璘
水流直下洱海深,陆地夫容矗相向。
白话译文:苍山十八溪流下很深的洱海,苍山及大理地势及山峰高耸对立。
原诗: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主要是指代大理四景:风,花,雪,月。
作者:曹靖华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华游过大理之后,对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感慨万千,赋留风花雪月诗。
大理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在诸多风景名胜之中,以风、花、雪、月四景最为著名和引人入胜。关
风、花、雪、月四景,当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传诵的谜语诗,诗曰:
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
细雨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
大理秋景图:
扩展资料:
大理景点:
洱海: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
它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9公里,湖岸线长117公里,面积25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5米,最深21.5米,蓄水量28.8亿立方米,面积与蓄水量均列云南湖泊第二,在全国淡水湖中居第7位。
洱海南有弥洱河等注入,西纳苍山十八溪水,东汇波罗江、挖色河,南面的西洱河是惟一出海门,经漾濞江绕入澜沧江,洱海属构造湖,湖岸东西多崖壁,北西南三面为沙洲。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居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中心位置位于北纬25°41′26″ ,东经100°9′45″,古城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大理古城为方形城池,每边约1.5公里,城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古城四周有城墙,城墙内层为夯土,外披石块、大砖各一层,城设四门及四门楼。
自明代建城以来历600多年,古城的规模、布局基本无大的改变。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有致,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
城内保存有大量的清、民国时期的民居及武庙、杜文秀帅府、西云书院、考试院、城隍庙、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堂等古建筑。大理古城现已成为大理旅游发展的核心景点。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坐落于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苍洱景区的中心和风光秀丽的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山丽片区。
东临洱海,东距大理古城1.5公里,北距大理三月街会场0.5公里,距崇圣寺三塔2公理,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天龙八部》影视剧拍摄投资兴建的一个大型影视拍摄基地。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占地面积700余亩。主体建筑有城墙等。
整个天龙八部影视城由三大片区组成:
第一局部为大理国,包括大理街、大理皇宫、镇南王府;
第二部分是辽国,包括辽城门和大小辽街;
第三部分就是西夏王宫和女真部落了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依照大理特色,宋代特点,参照《清明上河园》影视拍摄与旅游风光相结合的原则,大理又一个较大规模的旅游景点。
苍山:
苍山又名点苍山。苍山山脉由十九峰自北向南连脊屏列组成最高点海拔4122米(马龙峰),最低点海拔1360米(漾濞江与西洱河交汇处),4000米以上山峰有七座。
苍山东坡两峰夹一溪,形成了十九峰夹十八溪的梳状地貌。西坡的鸡邑铺有温泉出露,水温约为36℃。苍山东坡的洱海盆坝区年均气温15℃,西坡漾濞江河谷区年均气温16.1℃,年降雨量均在1050毫米左右。
参考资料:
云南省大理_百度百科
1. 风花雪月古城开,洱海苍山次第排。——郭沫若《海云南记之二十六》
2. 灰冷昆明,尘生洱海,此恨拟和谁说?空对异乡烟景,蓦记旧家根节。——陈维崧
《咏滇茶》
3.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曹清华
4. 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柳逸
5. 数年不作海天游,今夕乘风一泛舟。似箭灵槎穿巨浪,如霜皓月映高秋。钟鸣断续隋唐寺,渔唱沧浪芦荻洲。欲问前朝争战事,恐惊波底老龙愁。——虚云《夜泊洱海》
6.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改编自林则徐
7. 苍山白云天际间 ,一湖碧水洒玉盘。——南诏北客《苍洱恋》
8. 洱海鱼族颇多,视他水所出较美,冬卿甲于诸郡。 魏武帝四时食制曰:“滇池纫鱼,冬至极美”。——《西洱海志》
9. 千秋岁月,苍山下,演出几多荡气回肠历史剧;一代风流,洱海边,谱就无数惊天动地英雄诗。
10. 飞来碧落千年雪;点破苍山六月寒。——《窦娥冤》
1、《怀冯开之》——明代屠隆
点苍别后无消息,魂梦还游洱海西。
译文:苍山一别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只能在梦中重游洱海。
2、《寄远》——清代熊湄
浮云目断苍山外,落月魂消洱海边。
译文:天上的云被阻拦在苍山之外,月光的光辉消散在洱海边。
3、《夜泊洱海》——清代虚云
数年不作海天游,今夕乘风一泛舟。
译文:多年没有乘舟在宽广辽阔的洱海上游玩,现在随着风坐在一叶小舟上。
4、《海云南记之二十六》——近代郭沫若
风花雪月古城开,洱海苍山次第排。
译文:丽江古城风花雪月好不热闹,苍山的洱海美丽宁静。
5、《咏滇茶》——清代陈维崧
灰冷昆明,尘生洱海,此恨拟和谁说?
译文:昆明的天气阴冷,洱海边吹起风尘,这些恨意又能和谁说?
6、《张司徒所画山国图歌》——明代顾璘
水流直下洱海深,陆地夫容矗相向。
译文:苍山十八溪流下很深的洱海,苍山及大理地势及山峰高耸对立。
风花雪月古城开,洱海苍山次第排。
——郭沫若《海云南记之二十六》灰冷昆明,尘生洱海,此恨拟和谁说?空对异乡烟景,蓦记旧家根节。——陈维崧《咏滇茶》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曹清华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柳逸数年不作海天游,今夕乘风一泛舟。
似箭灵槎穿巨浪,如霜皓月映高秋。钟鸣断续隋唐寺,渔唱沧浪芦荻洲。
欲问前朝争战事,恐惊波底老龙愁。——虚云《夜泊洱海》6.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改编自林则徐 7.苍山白云天际间 ,一湖碧水洒玉盘。——南诏北客《苍洱恋》 8.洱海鱼族颇多,视他水所出较美,冬卿甲于诸郡。
魏武帝四时食制曰:“滇池纫鱼,冬至极美”。——《西洱海志》 9.千秋岁月,苍山下,演出几多荡气回肠历史剧;一代风流,洱海边,谱就无数惊天动地英雄诗。
10.飞来碧落千年雪;点破苍山六月寒。——《窦娥冤》。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