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 戏为纸咏 苍葭山人 原创首发于2006-3-26 15:40:53 超短篇·诗歌·古诗词 秉承松竹气,自有洁高风, 体似薰兰渥, 身如白雪澄; 卷舒江海小, 驰骋典章深; 裁剪君休惜, 江湖待美文。
《茶杯边那一张白色的纸》 诗三明 抽一支烟 想说几句赞美, 发几声牢骚 吟一片感叹 抽一支烟 想生一缕期望 寄一丝心愿 让日子如五月榴花 许是灵感尚远 烟抽完了 笔无动于衷 茶杯边那一张白色的纸 任月色涂抹象形文字 诗词名:阮郎归 咏纸衣 作者:王哲 朝代:元 体裁:词 类型: 阮郎归 咏纸衣 蔡伦助造阮郎归。於身显纸衣。
新鲜洁净世间稀。隔尘劳是非。
琼表莹,玉光辉。霜风力转微。
寒威战退达天机。白云自在飞。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 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纸船——寄母亲》赏析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
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
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
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 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
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
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 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
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 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
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像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
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 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蔡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造纸术的发明者。
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曾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文字记录下来。 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划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随后,人们又用规格一至的木片(又称简)和竹片(又称牍)来书写文章;以后,还用以丝织品缣帛为纸来书写的办法。
东汉时期,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竹简、缣帛越来越不适应书写的需要。为了制造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 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悦跃的进步。
公元105年,蔡伦将造成的纸张献给朝廷,受到皇帝的赞扬。从此,人们都用这种纸,并在全国通称蔡伦造的纸为“蔡侯纸”。
公元121年,东汉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牵扯到蔡伦,汉武帝命令他投案。蔡伦耻于受审,即洗浴全身,换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后服毒自尽。
公元8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这后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造纸工匠。
没过多久,造纸业便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兴起。就这样,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
据史书记载,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的1000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个造纸厂。虽然现代的造纸工业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伦造纸的方法相同。
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已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原料。 蔡伦对我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
今天,我们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纸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对纸的使用将会延续到何年,更是难以预测。因此,蔡伦(还有四大发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发明者毕升)理应在为中国和人类历史进程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名单里占据首席或近乎于首席的位置。
纸的发展过程 造纸术虽在公元 751 年已传入阿拉伯世界,然使用的原料及设备几乎延续了一千多年而未有重大的改变,直到公元1798年才由法国路易斯?罗伯〈 L. Robert〉先生发明了卷式抄纸机,此再经英人顿肯〈B. Donk-in〉的研究改良,人类史上第一部实用长网抄纸机终于在公元1808年诞生─ 纸的制程从此由手工抄纸改为大规模的机械生产。 由于造纸机械的改良,造成造纸能力的剧增,古时后使用之树皮、麻、破布等原料,因而发生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为解决此问题,人们开始利用篙、木材作为破布、麻等代用品。首先于一八五○四年德国凯勒Keller 〉发明了碎木浆,开启了近代造纸料源之门后,随着人类不断的研究,因而解决了造纸原料的问题。
而至今日使用各种机械与精密设备,抄造宽在九米以上,而每分钟长度则在一仟三百米以上的纸卷,实是无法相比的。 纸的定义与应用 纸的一般定义是:任何一种纤维的物质,利用机器或天然的方法打散其纤维,浸入水中,再用可排水的模子将纤维滤集起来,即成为一张纸。
许慎[说文解字]提到:「纸,絮一沾也 」,「沾,潎絮篑也」,「潎,于水中击絮也」;服虔[通俗文]内则谓:「方絮曰纸」。所以,「絮」是原料,「沾」是工具,「潎」是方法,而「方」就是成品形状了;也就是说:「纸,是水中的絮,经过滤水之篑脱水,黏结后而成的方形物。
」 因此,由古至今造纸技术虽然不断的改进,但,基本的原则确是不变的。纸的主要原料是纤维,尤其以一些纤维的韧度较强、较长、较具光泽的植物最为讨好,自古麻、竹、桔、稻草、藤……都是制纸的主角。
纸张种类 纸张种类繁多,依其用途及质量特性可概分为︰文化用纸、工业用纸、包装用纸、家庭用纸、信息用纸、特殊用纸等六类。其中: 文化用纸:信息传递、文化传承所用,故与印刷业有密切关系,常见之文化用纸如铜版纸、轻涂纸、道林纸、新闻用纸、圣经纸等。
工业用纸:用来制造纸箱、纸盒、纸杯、纸盘等之纸张或纸板,因需再经加作业,故 称之为工业用纸,常见之工业用纸如牛皮纸板、瓦楞芯纸、涂布白纸板、灰纸板等。 包装用纸:制造纸袋、购物袋、纸胶袋之纸张,常见之包装用纸如玻璃纸、包装纸、袋用牛皮纸等。
家庭用纸:与卫生保健或居家生活有关之用纸,如卫生纸、面纸、纸尿裤、餐巾纸、纸巾、医疗用纸等。 信息用纸:日本称之为情报用纸,因办公室自动化及计算机列表机之兴起,故为近来快速发展之纸张,如非碳复写纸、影印纸、计算机报表纸、感热记录纸 (如传真纸)、静电记录用纸等。
特殊用纸:针对特殊用途而制造之纸张,如棉纸、宣纸、防油纸、防锈纸、钞票纸等。 纸张专业名词 基重:纸张重量标示基本单位"g/m2"每米平方的克重表示。
令:纸张数量计算单位,一般所称一令为500张。 一束:每一平张纸包装单位,可能一束中有100、250、500张不等。
令重:每令纸之重量,以基重乘纸张尺寸换算成磅重单。
纸,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个重要的发明。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造纸术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纸张:纸的总称。纸以张计,故纸张一般分为:凸版印刷纸、新闻纸、胶版印刷纸、铜版纸、书皮纸、字典纸、拷贝纸、板纸等。
1. 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
2. 折纸不只限于使用纸张。世界各地的折纸爱好者在坚持折叠规范的同时,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材料。
3. 折纸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不仅成为建筑学院的教具,还发展出了折纸几何学成为现代几何学的一个分支。折纸作为一项玩具,有益身心、开发智力和思维的活动。它是一个和平与纪念的象征手段,也是一个极佳的消遣方式。
4. 关于折纸的起源,因为无从考证,有中国起源说、日本起源说和西班牙起源说,莫衷一是。虽然这些说法都无外乎推测,但是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纤维制造的纸张,而日本直到公元610年才由朝鲜僧人昙征将造纸术献于当时摄政的圣德太子。所以不少人相信,折纸2000多年前起源于中国,再经由日本传播到全世界。
5. 在平安时代(794~1185),折纸是日本贵族阶级各项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武士们互相交换经过装饰的折纸礼物,这是一种折纸作品加上鲍鱼条或者干肉组成的代表好运的纪念品。
6. 在公元8世纪,摩尔人入侵西班牙的时候把折纸带到了那里,并把介绍折纸原理当做几何学理论教育的一个辅助。他们的这种艺术在13世纪的时候达到了繁荣。
7. 在德川幕府时代(1603~1867),又出现了折纸的平民化,从此折纸作为日本一种艺术和文化开始繁荣发展。
8. 自从19世纪开始之后,折纸艺术与自然科学结合到了一起,它开始在西方成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工具。
9. 色彩丰富,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折纸并不仅仅限于单色或者双色,根据所需要表达的事物本身,可以使用色彩丰富的材料进行折纸。
10. 印刷质感的“折纸”。虽然差不多所有薄片状材料都可以折叠,但材料的选用会直接影响折叠的效果,以至模型的最终外型。
11. 对于儿童来讲,折纸游戏有很多好处。折纸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折纸必须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可以养成按步骤、有顺序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12. 对于老人来讲,折纸游戏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还可以预防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有些疗养院,就以折纸作为病人康复的治疗途径。
13. 由折纸艺术引申而来的“折纸数学”,用方程式证明了:理论上任何一种几何形态都可以用折纸模拟。
14. 现代折纸已不单是一门艺术,进而发展成一门新的科学:折纸数学。它被应用于人工卫星太阳能电池板、汽车安全气囊的收纳方法,甚至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结构设计都有一部分得益于折纸数学的帮助。
15. 20世纪80年代,进入老年的吉泽章又创造了一种湿折法,即在开始折纸之前将纸湿润,成型之后再把它晾干,这种方法大大的提高了折纸的精确程度,使得以前一些看似很难完成的折纸技法成为可能,折纸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水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