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平竖直显功力, 一字多义添神秘。
奥妙皆在“六书”中, 浩繁体现“形音义”。古诗: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 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 即便言志,又供观赏. 文章:我爱你,汉字 我从小对汉字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我看到这一个个体态优美的汉字,就爱上了它们。它们个个都像一位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跃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
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思想。
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字义…… 汉字在中国不断强大的过程中锦上添花。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世代佳人都写诗赞美道。
它是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国的无价之宝!据说,国外许多人都开始学起我们的汉字来,这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啊! 我爱你,汉字!七言绝句 零星可比炽日华, 字若珠玑句无瑕。抛珠盾玉揽温煦, 诗意娓娓仁韵达。
有关赞汉字的诗词和文章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 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 即便言志,又供观赏. 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
“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
“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落笔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的创造赞叹不已。
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
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呢?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看着这些单个的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的情绪呵!西方现在有少数诗人在追求“玩文字”,但他们怎么能从26个字母的组合中去找到“玩文字”的魅力呢!只有中国的汉字、几万个不同的字形、几十万、几百万种奇妙的组合,足以产生遣使文字的快乐,甚至能在语义以外,寻求那种文字对人类思维和感官的想象力!中国的汉字是高强度悟性的结晶,必能训练出人的悟性。
也许,这又多少还有一些悲哀,据说那种偏重对悟性的训练是会影响科学和理性的。那么,是不是因为中国汉字没有时间的变化就影响了人们对时间的概念呢?是不是因为汉字创造了那么多血缘不同的称谓而使得中国有无穷的繁文缛节呢?多么奇妙啊,这些方块字竟和一个民族的习性相关连! 在世界的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
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但它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 面对着科学的飞跃,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寻求摆脱这种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
是的,这种呼唤曾经搅动得热血沸腾,但却有点唐·吉诃德攻打风车的憨态。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
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字需要不断地再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琐程度,惟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的用原有的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
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在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
我是炎黄的子孙,是喝扬子江的水长大的,也许,和别的民族一样喜欢夸耀自己的东西。俄国的罗蒙诺索夫不是用诗的语言赞美过俄罗斯语言吗?但我不是传统的盲目的维护者,我只崇尚人类文明的创造。
在我粗通一些西方文学后,我是越来越惊叹中国汉字的无与伦比的创造了。啊!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
1、《石鼓歌 》 唐· 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婩婀。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2、《草书歌行》 唐· 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3、《上清宝鼎诗》唐· 李白 人生烛上花,光灭巧妍尽。春风绕树头,日与化工进。
只知雨露贪,不闻零落尽。我昔飞骨时,惨见当涂坟。
青松霭朝霞,缥缈山丁村。既死明月魄,无复玻璃魂。
念此一脱洒,长啸祭昆仑。醉着鸾皇衣,星斗俯可扪。
4、《雨晴过石塘留宿赠大中供奉》宋· 黄庭坚 长虹垂地若篆字,晴岫插天如画屏。耕夫荷助解襏襫,渔父晒网投笭箵。
子期闻笛正怀旧,车胤当窗方聚萤。独卧萧斋已无月,夜深犹听读书声。
5、《题静庐写秃松小品》近· 老舍 作图如作字,笔笔走龙蛇。霜苔墨数点,老干鳞皆花。
风雪一千载,岁岁无奇葩。春来枝自绿,鸟雀歌朝霞。
落笔何朴拙,以见我生涯。那堪为蜂蝶,肆意逐繁华。
6、《赞汉字》 现· 汪竹柏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祥。即便言志,又供观赏。
1、汉字(Chinese character),也称中文,是与汉语相对应的文字,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在用的自源性文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现代汉字的字体是经甲骨文-金文大小篆-汉魏隶书体-楷体-宋体演变而来的。
2、书法展示:。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取名字
话说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她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既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把自己的光辉也展现出来。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汉字肯定不能体现,于是武则天决定给自己造一个从来没有的字出来,这样肯定就没有重复了。说造就造,当时人们对日月特别崇拜,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曌。
曌:拼音zhào,同"照",意指日月当空,普照大地。
2、汉字词语"竹竿"和汉字词语"猪肝"的搞笑故事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3、四汉字的词语“天心取米“带来的小故事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4、因为错误字闹出的笑话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a,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5、因为汉字而被打了板子
一文书写字常把笔画写错。一次造名册,将“陈”字的“阝”写在了右边,被长官打了二十大板。书生从此记住“阝”是应该写在左边的,结果不幸又写错了“郑”字,又挨了二十大板。一日,一姓聂之人托他写张状子,文书大惊失色:“我写了两个‘耳’字,挨了四十大板,你又弄来三个‘耳’,要我命啊?!”
6、团字和圆字的汉字故事
一天上午,“团”在逛街,突然见到了“员”,他热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圆!”
“员”说:“我不认识你啊?”
“团”说:“我们之前还在一起去给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团圆,怎么天气一热,你把外套脱掉了,就不认识我了?”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
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
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
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
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
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
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
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1. 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2. 汉字,似静幽的莲花,清丽而芬芳,若轻轻碰触,暗香便由指间漾溢上心头。静静徜徉于文字天地,可以领略到远离尘嚣、远离名利纷争的世外桃源的极美风光,可以聆听到来自云水深处的曼妙。
3. 感悟人生,读懂生活,想自己的事情。当一本书的文字渗进心里于心交谈,当灵魂跑进书中,与文字交流。文字读懂了你的心,仿佛写出了你自己,那也是一种幸福。
4. 相逢的歌总在意料之外,是欣喜多过惊讶的场景。 我在往事记忆的这端,只是十年时间非常鲜明地拉远了彼此的距离。 文字的赋攀爬不上一介想望的墙; 世界有种无法表述的遗憾。
5. 汉字,你不仅字形美观,生动形象,字音有趣,而且有悠久的历史。
6. 字形,各具特色。有的不方不圆,若行若飞;有的两边修长,躯干稍短。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有的像小孩嬉戏;有的如鸿鹄群游;有的似鹰隼雄力。
7. 字音,千变万化,千奇百怪,有的如鸟鸣,有的如春水。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高或低,一会儿激动,一会儿平和。
8. 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9. 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爱。
10. 汉字,为我们中国的文化锦上添花。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荣誉。记录下一个个朝代的天灾人祸,歌舞升平。
11.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转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12. 文字有着穿透光阴,超乎寻常的力量。它引领我,躲避俗世一切的浮躁和喧嚣。
13. 好在有文字,寂寞永夜,慰藉相伴。
14. 文字是有生命的, 因为有些人看了会产生灵魂的共鸣。
15. 花田里的文字,不是生活真实的热闹,是飘在半空的寂寞。我爱那凌空的寂寞,因寂寞而冷静,而人却不能够不用双脚去行走。生活终究是热闹的,世俗,喧嚣,甚至肮脏。但这就是我所眷恋的生活,我不该拒绝它真实的面目。
16. 汉字(Chinese character),也称中文,是与汉语相对应的文字,它由4300年前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发明,在古文献中被称为“书”、“书契”,到了汉代才有了“汉字”一词,用于指称中国汉族文字。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在用的自源性文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单音节文字,现代常用的汉字有四千到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现代汉字的字体是经甲骨文-金文大小篆-汉魏隶书体-楷体-宋体演变而来的。在长久的实践中,中国汉族创造的辉煌历史和长久积累的知识都依靠汉字保存至今。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