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作者】崔涂 【朝代】唐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2、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3、绝句——【作者】杜甫 【朝代】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4、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 【朝代】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5、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清代:郑燮的《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此时,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其诗作如下:“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遥知不是俗尘雪,暗香浮动无人闻?”我对别的句子很少记得,但她的前面二句诗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读后,特别的熟悉,并且心中立刻升腾起了一阵窃笑,因为这两句诗句,我早在三十年前己经熟悉了,是我的语文老师在上课时,插入告诉同学们的。
根据当时我老师的解释和含义此诗为明初诗人高启的咏梅诗,以《梅花九首》最为著名,而《梅花九首》中又以第一首的这两句最为世人传诵。作者在这两句中巧妙地各用了一个典故。
前句用的是汉代袁安拥雪独卧故事,后句用的是隋朝赵师雄夜晚酒醉遇梅花仙子的传奇。两句都用了拟人化手法,来形容梅的姿态,前句是雪天的梅姿,强调的是梅(高士)之清高,后句是月下的梅姿,突出的是梅(美人)之秀美,而且一为“卧”,一为“来”,有静有动,表达了作者对梅的由衷赞誉。
诗句清丽,情致高远,读者即使不知典故,从美人高士、月明雪满的词句中,也能体会出作者披情入句的热忱和心态。
《山中雪后》是清代诗人郑燮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山中雪后①
郑板桥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②,一种清孤③不等闲④。[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山中雪后: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
②檐流未滴梅花冻: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③清孤:凄清孤独。
④等闲:寻常、一般。[2]
白话译文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2、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白朴《天净沙·冬》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1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1、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
——范成大《雪后雨作》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3、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谢道蕴《咏雪联句》 14、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1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 16、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7、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
——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18、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和廓之雪》 19、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20、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21、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杨万里《观雪》 2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3、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元稹《南秦雪》 24、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25、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吕本中《踏莎行》 26、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27、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
——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28、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29、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
——徐渭《梨花》 30、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刘方平《春雪》
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4、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6、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8、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1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原文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笠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柳宗元江雪草书帖 [1]译文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思维方式发送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简析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
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
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
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
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
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
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
“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
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
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
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
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
然后笔。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