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诗歌 » 真诚诗歌 » 关于佛教表达一切皆空的诗句(形容万事皆空的词句)

关于佛教表达一切皆空的诗句(形容万事皆空的词句)

分类:真诚诗歌 日期:2022-04-19 17:30 浏览:469 次

1.形容万事皆空的词句

《红楼梦》第一回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空空诗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

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公!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权也空,名也空,转眼荒郊土一捧。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难相逢。

情也空,爱也空,各奔前程路不同

朝走西,暮走东,人生好比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看不破,想不通,恰似山鸡锁樊笼。

大藏经中空是色,般若经中色是空。

转念超出三界外,拈花微笑佛心通。

2.形容一切皆空的成语

四大皆空 [ sì dà jiē kō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ì dà jiē kōng ]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出 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例 句

有的人由于某些方面遭到挫折,因而万念俱毁,从而产生一种~的消极思想,这是很不对的。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七情六欲 心无杂念 看破红尘

反义词

酸甜苦辣 七情六欲

3.有关佛教的诗句

题义公禅房 (唐)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禅师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摘自《心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 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摘自《金刚经》

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仓央嘉措诗传》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4.形容万事皆空的词句

《红楼梦》第一回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空空诗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公!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权也空,名也空,转眼荒郊土一捧。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难相逢。

情也空,爱也空,各奔前程路不同。朝走西,暮走东,人生好比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看不破,想不通,恰似山鸡锁樊笼。大藏经中空是色,般若经中色是空。

转念超出三界外,拈花微笑佛心通。

5.佛经里常说:一切皆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段内容非常重要。它是《心经》的要旨、《心经》的精华所在。

真能把这个色空不二的道理弄清楚,我们就开悟了。所以,我们要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谈这个道理。

我们先来谈谈这个“色”。色是指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

而六尘又可分为三种色。第一种色谓之“可对可见”的色。

“可对”就是可以跟我们面对,我们可以接触到的意思。“可见”是指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它。

六尘中的第一尘——色尘,就是指这种色,是有相相。诸如长短方圆、青黄赤白、男女老少、山河大地、草木丛林、饮食起居等等,既可看得见,又能接触感觉到。

第二种是“可对不可见”的色。眼睛看不见它,但却能感觉得到、接触得到,这就是声、香、味、触。

声音,我们的眼睛是看不见的,但我们的耳根却能够听到它,能够分辨出,这是音乐声,还是汽车喇叭声,还是说话声,还是喜笑怒骂声等等。香、臭气味,我们的眼睛看不见,但我们的鼻子能分别出来,还可以分辨出究竟是什么香味,兰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等等。

甜酸苦辣咸等味道,眼睛是看不见、分别不出来的,却可以用舌头品尝出是什么味道。触是接触,譬如冷暖、燥湿等等,通过身体接触,就会感觉出来。

身体接触了冷空气,就会觉得冷;接触了热空气,就会觉得热。声、香、味、触是属于“可对不可见”的色。

第三种是“不可对不可见”的色。眼睛既看不见,也接触不到,这就是“法”。

法就是法尘,是六尘之一,是前面色、声、香、味、触五尘落谢的影子。就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色,耳朵所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香臭,舌头品尝到的酸甜苦辣,身体所接触到的外境,这一切相的影子落在我们的第六识(即大脑)里成为意识,这就是法尘。

这个法尘,既不可见,又不可对。 由上述可知,“色”包括了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六尘又从何而来呢?刚才已讲了,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取境而来的。

六尘加上六根当中的眼耳鼻舌身都是色。至于意根,是对各种有色境缘所产生的思想分别,是无相相,看起来属于心法,不是色法。

但是,一动意念就有相,故也不离色法。所以,这个“色”包括我们身外、身内的一切有相相,同时也包括心识的无相相。

这一切色都不异空,因为这一切色都无自性,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因,不能成事;有了因,没有缘,也不能成事。

佛经里讲的空就是“因缘所生法”,即:不自生、不它生、不共生、不无因生。 不自生的意思是,光有一个主因,而没有它缘,任何事物都不会产生出来。

譬如,我们种棉花,光有主因——棉花种子,而没有它缘,如泥土、阳光、水分、肥料等等,那棉花是长不出来的。这就叫做不自生。

不它生就是说虽有它缘,而无主因,事物也是生不出来的。尽管有阳光、水分、泥土、肥料等等,但若没有棉花种子,怎么会长出棉花来呢?这就是不它生。

不共生,不是两方面和合而生。假如以甲、乙两方面合起来生,那么究竟以甲方为主,还是以乙方为主呢?何况甲和乙也根本没有主体,成立不了两个方面呵!因为甲也是因缘生,乙也是因缘生,因缘套因缘,根本没有主体。

譬如,男女相合,生出一个小孩。那么,是以男方为主,还是以女方为主呢?若说以男方为主,男的身体没有主体。

因为这个身体是四大假合。四大者,即地、水、火、风。

我们常常说“四大皆空”,就是说,我们人不过是地水火风四大合成体,而没有主体,是地水火风一时因缘会和在一起,而成为人的。因缘散了,四大分散了,人就死了。

男方如此,女方也不例外,两者都没有主体。世间的一切一切都无不如此,都是因缘合成。

男女相合,生下来的孩子还是因缘合成。所以,叫做不共生。

不无因生,就是说假如没有一个主因,没有内因和外因,是不能成就事物的。一定要有主因、有内因和外因,众缘和合才能相生。

也就是说一切事物均需因缘和合而后生,既然是因缘和合而生,无有自体,所以当体就是空。 说到空,前面我们已讲过了。

凡夫大都认为“空”为相对的空,即顽虚空和断灭空。而佛法说的空,是色的当体即空,以诸法无自性故空。

但同是修道人,以根性不同故,在“空”的认识上也有不同。如小乘罗汉、辟支佛等以析法为空,大乘初门菩萨以体法为空,这都不究竟。

大菩萨与佛说的“空”才是空有一致的妙有真空。刚才我们讲了一切色相皆因缘所生,没有自体,故谓之空,即缘起性空。

下面我们要进一步说明妙有真空的道理。 前面我们讲了世间的一切境物是可对又可见的色尘,所以历历在目。

既然历历在目,看得见,接触得到,为什么又说是“空”呢?这不是实实在在的“有”吗?我们说,一切色相之所以能形成,无不都是我们的自性的作用,是我们真空妙有的性体所显现的。试看世上所有的事物,哪一样不是通过我们大脑的构思和手足的操作而成。

大脑之所以能构思,手足之所以能操作,究竟又是谁的功能呢?例如,我们人的眼睛之所以能见到东西,看到色相,并不是眼根能看到。现代科学家也说,眼睛不能见物,而是大脑的功能。

大脑的视神经坏了,眼睛就看不见东西了。这话只对了一半。

假如全是大脑的功能。

关于佛教表达一切皆空的诗句

相关推荐:
  • 林黛玉秋雨的诗句
  • 春和春草的诗句
  • 地方的景色诗句
  • 送给友人的古诗句
  • 求花的伤感诗句
上一篇:关于七月云南的诗句(关于云南的诗句有哪些) 下一篇:铜梁2018综合(2019年重庆教师招聘要考哪些内容)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诗歌分类

优美 伤感
元宵 元旦
冬天 国庆
圣诞 夏天
思念 感恩
抒情 故乡
春节 朋友
清明 爱国
生活 真诚
秋天 老师
除夕

关于青春的励志诗歌欣赏
关于轻叩诗歌的大门作文300字合集6篇
关于圣诞狂欢的诗句(关于圣诞节的诗句有哪些)
带有时的古诗句
关于腊肠诗句(描写腊肉的诗词有哪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6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