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秋下荆门江树空,布帆无羌挂秋风。
此行不为魲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即剡溪。
诗人来自名山大川,却特意前往旲越剡中赏山水,可见此山水之丽。李白在《梦游天姥山留别》诗曾写下,“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神往梦至之意跃然纸上。
此行不为魲鱼脍,是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秋风中想到家乡的鲈鱼莼菜味美,便弃官而归,李白用此典,更强调自已对越中山色的喜爱,是为了峻山丽水而赴剡溪。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桋,半壁见诲曰日,空中闻天鸡,等等。
《梦游天姥山留别》诗中大多写剡溪景色,不累举。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李白《越女词》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李白《忆东山二首》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剡指的就是嵊州。嵊州的秀美山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贤士名流人剡揽胜。李白、杜甫、陆游等诗人多次来嵊州游历,留下了不少咏剡的佳作绝句。“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等著名诗句,就是对嵊州秀美山水的由衷赞叹。
杜甫有诗曰:“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可谓是古人对剡溪的钟情写照。
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泪添天目水,发变海头山。《登天目山下作》
天目山房,洪崖老仙,亲授一灯。《沁园春(送洪漕使宪闽)》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天目》
绝顶无人住,双峰是旧关。《送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
1. 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唐代:皎然
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
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
2. 登天目山下作
唐代:张万顷
去岁离秦望,今冬使楚关。泪添天目水,发变海头山。
别母乌南逝,辞兄雁北还。宦游偏不乐,长为忆慈颜。
3. 沁园春(送洪漕使宪闽)
宋代:李曾伯
天目山房,洪崖老仙,亲授一灯。自檄草参筹,宾筵领袖,鼎梅助味,省闼权衡。华国文章,立朝风力,犹有老成人典刑。如公样,盍夜趋宣室,昼对延英。
乘轺惠我湘民。作翼轸中间一福星。正千艘漕玉,张颐西峤,单车把绣,将指南闽。过阙留中,历阶而上,方值汉朝更化新。南中事,若君王问及,老弗能胜。
4. 天目
明代: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5. 送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
唐代:李频
承恩虽内殿,得道本深山。举世相看老,孤峰独自还。
溪来青壁里,路在白云间。绝顶无人住,双峰是旧关。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嵊州境内主要河流。
曹娥江干流,流经浙江省绍兴市嵊州一段称剡溪,或称剡江、剡汀、戴湾,戴逵滩。剡溪两岸万壑争流,众源并注,或奔或汇。剡溪在嵊州境内曲折纡回32.2公里。一路有东门,艇湖、竹山、禹溪、杉树潭、仙岩、清风、嶀浦、鼋头渚等景点,统称剡溪九曲胜景。”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原文节选: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译文: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剡溪相关资料:
剡溪是嵊州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众多文人墨客入剡揽胜,留下许多名诗佳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唐诗之路。
澄潭江俗称南江,因江底坡度较大,水势湍急,也称“雄江”;长乐江又叫西江,江底较平,水流缓和,称为“雌江”。洪水来时,两江泄合之后,中间夹有一条细长的银色带状水流,把雌雄两水隔开,南面浑浊而浪涌,北面清亮而波平,形成一江两流,中嵌银带,直到远处才融成一片,堪称奇观。
剡溪至上虞与曹娥江相接。夹岸青山,溪水逶迤,历史上早有“剡溪九曲”胜景。沿溪古迹迭续,历代众多诗人学士或居或游,留下了无数咏剡名篇及趣闻逸事。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嵊州境内主要河流。
曹娥江干流,流经浙江省绍兴市嵊州一段称剡溪,或称剡江、剡汀、戴湾,戴逵滩。剡溪两岸万壑争流,众源并注,或奔或汇。
剡溪在嵊州境内曲折纡回32.2公里。一路有东门,艇湖、竹山、禹溪、杉树潭、仙岩、清风、嶀浦、鼋头渚等景点,统称剡溪九曲胜景。”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原文节选: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译文: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剡溪相关资料:剡溪是嵊州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众多文人墨客入剡揽胜,留下许多名诗佳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唐诗之路。澄潭江俗称南江,因江底坡度较大,水势湍急,也称“雄江”;长乐江又叫西江,江底较平,水流缓和,称为“雌江”。
洪水来时,两江泄合之后,中间夹有一条细长的银色带状水流,把雌雄两水隔开,南面浑浊而浪涌,北面清亮而波平,形成一江两流,中嵌银带,直到远处才融成一片,堪称奇观。剡溪至上虞与曹娥江相接。
夹岸青山,溪水逶迤,历史上早有“剡溪九曲”胜景。沿溪古迹迭续,历代众多诗人学士或居或游,留下了无数咏剡名篇及趣闻逸事。
嵊州
嵊州,位于浙江东部,北邻杭州150公里,东靠宁波110公里。全市总面积1784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辖17个乡镇、4个街道。1995年8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嵊县设嵊州市,是著名的“越剧之乡”、“领带之乡”、“围棋之乡”、“茶叶之乡”、“竹编之乡”。
嵊州古称剡县,历经了2148 年历史。这里早在秦汉之际就建县称剡,有秦始皇东巡时挖剡坑以泄王气的遗迹。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改称嵊县。嵊州自古以来就名声遐迩。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剡指的就是嵊州。嵊州的秀美山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贤士名流人剡揽胜。王羲之、戴逵等人在嵊定居终老剡地;李白、杜甫、陆游等诗人多次来嵊州游历,留下了不少咏剡的佳作绝句。“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等著名诗句,就是对嵊州秀美山水的由衷赞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嵊州的青山、剡溪的绿水哺育了这里众多仁人志士和优秀人才。这里是海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理论家马寅初的故乡,音乐家任光、辛亥革命志士王金发、近代山水画家郑午昌、当代画坛名家刘文西、著名优家魏金枝、理论家邢贲思、围棋国手马晓春、琵琶演奏名家章红艳都是土生土长的嵊州人,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王文娟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也都是嵊州人。
嵊州是海内外闻名的“越剧之乡”。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越剧既是嵊州的特色文化,又是嵊州的传统产业。古有“锣声响响,田稻长长”之说,今有“嵊州人,人人都能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之誉。越乡已被人们作为嵊州的代名词。嵊州儿女创造了越剧艺术,越剧已成为嵊州人民的宝贵财富,并且使嵊州进人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浙江省文化先进县 (市)之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