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诗句加在句中还用写句号看是什么情况,有的要加,有的不需要。
请看下面实例和解析,你可以很好的弄明白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内外的问题: 1、然而三年后,“尽管我担当一切的辛苦与操劳,早起晚睡,谁知到头来,他却翻然变脸”! 解析:引文末尾该用叹号或问号的句子,叹号或问号应放在引号内。本句中应将叹号提至引号内。
2、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解析:“寸金难买寸光阴”与“这句话”之间没有停顿,构成同位复指,且引用部分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句号多余,应去掉。 3、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解析:两处引用均是各自句子的一部分,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表示整句话都结束了。 4、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难以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解析:引号中为罗素说的话,属于直接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5、“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就是为了选择最恰当的字眼,表现出最美的意境。
解析:这是引用唐代卢延让《苦吟》中的两句诗作为句子的内容,所以“数茎须”后的逗号应放在引号外面,与其他话语构成完整的陈述内容。 6、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记念刘和珍君》) 解析:这一句与例5属同一问题,只不过所引用内容的位置,例5为主语,本句为宾语。
这是一个完整的引用,“山阿”后面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感恩。
解析:引号间的并列要不要标示,目前《标点符号用法》尚未有明确的规定,习惯是可停可不停。 8、“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有道理”。 解析:“某某说”放在引用的话中间时,后面用逗号,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所以这句话中,冒号应改为逗号,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9、刘真昨天跟我说:“他感冒很重,今天不能去踢球了。”
解析: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其实前辈早有相关的总结:关于引号的用法,一个比较简易的判定方法是,如果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末尾的标点应放在引号之内;如果引语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末尾的标点必须放在引号外面(问号、叹号除外)。
引号的用法
口诀:
引用之语bai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du,意思又完整,句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如果引文不完整或引zhi文作为行文的一部分时,句号放在引号外面或不用。
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dao,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标点符号号。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句号应在专引号后。
例: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
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属巷总关情”。
句号算一句话。用句号分隔。
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逗号在汉语及大多数外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朝鲜语使用句号多于逗号属于特殊情况。逗号的用途最广泛,用法最灵活,因此也最难掌握。
扩展资料:
汉语用法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5、用来分开句内各词语或表示语气的停顿。
提示:“,”不可放在一行之首或开头。
6、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如: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像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如果并列成分是主谓结构,那么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例如:她衣服新潮夺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逗号
对于古诗,古人常讲“断句读之法”,今人也讲。
但是,在古诗里,却给人很大一个疑问,那就是:在古诗中,究竟逗号之后算是一句呢?还是句号之后才算一句?其实,这个答案很明确,古诗与今天的白话文使用标点符号的含义不同,逗号,往往表示了古诗的一句话,而不是句号。古诗的第一句话在第一个句号处?大错!▲ 古诗很雅调,可我就是弄不懂古人的断句情怀!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先看个故事:在一次考试中,老师出了这么一道题让学生答,题目为:“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首五绝第二句描绘的画面。”
该五言绝句内容如下:▲ 见句号是一句话,这道题应该很简单吧!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木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最后的结果,很多同学将“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句作为该诗的第二句进行了描绘。
然而,最后答案出来,却都是错的。因为最终答案,是将“春风花木香”这句作为该诗的第二句进行描述的。
对这个结果,很多同学都不明白:不都句号后面才算是一句话吗?怎么第一个句号前的“春风花木香”给成第二句了呢?难道标准答案是错的?客观来讲,第一句号之前算作第一句话没错。但是,这是根据现代白话文来规定的语法标准。
但是在古诗文中,有古诗文的断句规则,它往往和白话文对标点使用的含义有着不少区别。如果,我们不明就里,依然拿白话文对标点的使用规则来看待古诗,那可就真是特错大错了。
无“韵”不成诗:古诗句号在韵字后,真实用法表示一组韵律的完成!今天,我们不妨用通俗的道理来告诉大家:古诗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中国真正使用标点符号的时间并不长。那今人为何要给古诗加入标点符号?而且,还使用了逗号和句号。
并且这种使用方法,几乎是第一个停顿处用逗号,第二个停顿处用句号,第三个停顿处用逗号,第四个停顿处用句号,如果,后面古诗篇幅还继续拉长的话,基本也是这么一个逻辑性的循环往复?实际,当我们仔细观察古诗,并了解古诗写作的关键,就不难理解这种现象。存在于古诗中这个所谓的“关键”究竟是什么呢?答“韵”。
古诗最讲究的是“韵律”,要求写诗要“押韵”,无“韵”不成诗。▲ 古人的高雅玩法:无“韵”不成诗 以唐代杜甫所写这首五言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木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为例,这首古诗压的韵,韵母为“ang”,分别体现在“香”和“鸯”的拼音韵母上。
因此,古人在对古诗断句,在标点的使用上,为了区分古诗这种“韵律”表达的节奏,特意将“逗号”作为古诗第一句的停顿,将“句号”用来表示该诗一组“韵”的完成。于是,古诗中的句号,多用在带“韵”的字之后。
▲ 句号前面的字原来基本都带“韵”!古诗断句,“以逗号为一句”并不奇怪!当我们弄清了句号在古诗中使用的真实用法,那么就很容易理解,“古诗中是以逗号为一句”,而不是“以句号为一句”说法的大惑不解了。当然,也有不少人说,古诗中的句号使用,是代表了一联。
虽然,这种说法没有太大的错误,在此可以不加以评判,但至少在不少人看来,古诗毕竟不是写对联,这种解释感觉有点牵强。但是,如果我们以韵字、韵律、押韵,这样来讲句号在古诗中的使用规则,想必,这样应该大家相对更好理解一些吧。
▲ 这么看待“逗号”与“句号”在古诗中的用法基本就对了!结语:▲ 现在读古诗遇到“逗号”和“句号”大惑全解了!总之一句话,大家只需要记住,在古诗中,一个逗号就代表一句,而不是句号。句号使用往往在韵字之后。
这首诗压何韵,去句号所在之处前面那个字找,基本就对了。
这个得看你引用的具体内容和在证据话中充当什么样的成分.
例如: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李白的名句,千古传唱.
2、描写月光的诗句不胜枚举,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是把诗句当成了句子的一个成分(主语和宾语),因此在“霜”字的后面引号的里面就就不应有句号,第二句中的句号是这整个句子的,而不是这句诗的.
又如:
3、此情此景正应了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等到人真正长大了,成熟了,反而不再会戚戚然,不再会无病呻吟,“却道天凉好个秋.”
句号放在引号里面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前面有冒号(如例3).第四句的情况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不太好举例,所以换成辛弃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了.这句中,引用的诗句在整个句子中的表达了一个独立的意思,引用的不仅是这几个字,还有这一句的落寞感和意味深长,所以句号要在引号的里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