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中八仙歌
唐代: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斗酒 一作:一斗)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草书歌行
唐代: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跋杨凝式帖后
宋代:黄庭坚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草书屏风
唐代: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怀素上人草书歌
唐代:戴叔伦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神清骨竦意真率,
醉来为我挥健笔。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
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驰毫骤墨剧奔驷,
满坐失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萧郸草书歌
唐代:顾况
萧子草书人不及,洞庭叶落秋风急。上林花开春露湿,
花枝濛濛向水垂,见君数行之洒落,石上之松松下鹤。
若把君书比仲将,不知谁在凌云阁。
养生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
―――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
―――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谚语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
―――《养生四要》明 万全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谚语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谚语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
―――谚语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谚语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谚语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谚语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谚语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1.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饮中八仙歌》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诗经》
3.云一纟呙,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李煜
4.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布,冉冉府中趋。——《陌上桑》
5.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一、形容男子阳刚俊美的词语
1. 人高马大
【解释】比喻人生得高大壮实,身材魁梧。
【出处】要大臣伍子胥替他设法除掉庆忌。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一个智勇双全的勇士,名叫要离。阖闾见要离矮小瘦弱,说道:“庆忌人高马大,勇力过人,如何杀得了他?”——《苦肉计》
2.顶天立地
【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
3.一表人才
【解释】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4.仪表堂堂
【解释】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
5.文武双全
【解释】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出处】《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二、形容男子气质的词语
1. 绅士
【解释】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谈吐高雅,良好的自身修养,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有爱心,尊老爱幼,尊重女性,无不良嗜好,人际关系良好。是心地善良、举止优雅的男士。
【出处】“绅士”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后在英国盛行并发展到极致。
2.睿智
【解释】指聪颖明智。
【出处】《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3.阳刚
【解释】阳刚是一种散发着的阳光般的刚强气息,是一种由内在的刚毅外化为强劲有力的独特气质,是一种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宝贵品格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正义勇敢、坚强果断的个性的彰显,是一种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的魄力的表现,是一种能给人以安全的感觉,是一种男子汉所独有的巨大魅力。
【出处】《易·说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 高亨注:“六爻有阴柔,有阳刚,两者迭用,交错成文。”
4.温文儒雅
【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儒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
5.文质彬彬
【解释】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杨巨源《城东早春》
译文: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
2、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出自唐代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
译文: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译文: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译文: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5、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陆龟蒙《春晓》
译文:春天的庭院黎明过后,晶莹的露水趴在花上,花丛曲折连环。
1.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罗天益《卫生宝鉴》
释义:如果心神过于躁动,乱而不定,必然扰乱脏腑,耗气伤精,容易招致疾病,甚至促人衰老、减短寿命。心静则安神,神安则五脏六腑的气机协调,精气日渐充实,自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2.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葛洪《抱朴子》
3.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龚廷贤《寿世保元》
4.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嵇康《养生论》
5.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龚廷贤《寿世保元》
6.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白居易《自觉》
释义:有了不畏老的思想,不担心“死之将至”,这样就可以延缓生理和心理上的老化,从而收到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功效。
7.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食粥》
释义:学道成仙之法是简单易行的,平时只要多多食粥便可以成仙了。
8. 从今把定春风笑,且作人间长寿仙。——李鼐《鹧鸪天》
9.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
10.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释义: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11.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宋代】
译句: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宋代】
译句: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五首·其二》
作者:陆游 【宋代】
译句:
我的雄心壮志并没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衰退,死了以后还可以作鬼中的强者,继续和敌人搏斗。
4、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作者:杜甫 【唐代】
译句: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5、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题邻居》
作者:于鹄 【唐代】
译句:
早晨一同穿着木屐去采药,夜晚读书又共同分享同一盏灯。
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作者:曹植 【魏晋】
译句: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作者:陆游 【宋代】
译句:
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作者:陆游 【宋代】
译句: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唐代】
译句: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1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作者:杜甫 【唐代】
译句: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 苦忆君家好巷坊,无多岁月已沧桑。
3. 十日从来九风雨,一生数去几沧桑。
4. 知尔有灵应不死,沧桑更变问麻姑。
5. 我上梁山望曹濮,长叹沧桑变陵谷。
6. 独将浑噩留天地,几为沧桑纪废兴。
7. 沧桑转瞬谁能识,富贵浮云安可常。
8. 沧桑长共此山河,却为中原涕泪多。
9. 感慨沧桑眼前事,雍门琴罢不胜悲。
10. 回首沧桑已数番,感怀无尽又何言。
11. 世事沧桑心事定,此生一跌莫全非。
12. 感慨沧桑变,天边极目时。
13.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5.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6.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17.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观荷叶露珠》
作者:齐己
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
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咏露珠》
作者: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白居易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荷叶杯》
作者:温庭筠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
水风凉.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
正思惟.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
隔西风.
《诉衷情》
作者:杨炎正
露珠点点欲围霜.分冷与纱窗.锦书不到肠断,烟水隔茫茫.
征燕尽,塞鸿翔.睇风樯.阑干曲处,又是一番,倚尽斜阳.
《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和郭主簿》陶渊明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露珠》作者:刘炳亮
夜晚聚成星,剔透闪晶莹.
日出消无声,寓义寄天明.
《露珠》作者:李朝胜
雾霭飘渺力渐疲,过罢三更徐徐低.
世间万绿乘机捧,聚成晶莹剔透滴.
《露珠》作者:大海的空间
一路随风伴月行,清心寡欲透晶莹.
无声没入秋凉夜,天亮方知粒粒明.
《露珠》作者:香玉怡人
朝阳媚妩衬娇花,几抹清辉挽面纱.
玉露晶莹滴满叶,繁星璀璨送微霞.
平凡更懂仁心种,罕见常知博爱扎.
任凭雨骤浑施暴,唯见青苗有新芽.
1.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2. 《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则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3.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2. 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在人性问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