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孤山寺遇雨
【内容】:
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
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空蒙连北岸,萧飒入东轩。
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即事重题
【内容】:
重裘暖帽宽毡履,小阁低窗深地炉。
身稳心安眠未起,西京朝士得知无?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九日醉吟
【内容】: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落花
【内容】:
留春春不住,春归人寂寞。
厌风风不定,风起花萧索。
既兴风前叹,重命花下酌。
劝君尝绿醅,教人拾红萼。
桃飘火焰焰,梨堕雪漠漠。
独有病眼花,春风吹不落。
【年代】:宋
【作者】:王同祖
【作品】:西江月
【内容】:
往事星移物换,旧游雨冷云沈。真娘墓草几回青。问著寒潮不应。何处芙蓉别馆,依前杨柳离亭。东风吹泪入重扃。为唤香魂教醒。
【年代】:宋
【作者】:尹济翁
【作品】:风入松
【内容】:
曾闻几度说京华。愁压帽檐斜。朝衣熨贴天香在,如今但、弹指兰闍。不是柴桑心远,等闲过了元嘉。长生休说枣如瓜。壶日自无涯。河倾南纪明奎璧,长教见、寿气成霞。但得重携溪上,年年人共梅花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送人入蜀 作者:齐己 何必闲吟蜀道难,知君心出嶮巇间。
寻常秋泛江陵去,容易春浮锦水还。 两面碧悬神女峡,几重青出丈人山。
文君酒市逢初雪,满贳新沽洗旅颜。 宋·李石《渔家傲·赠鼎湖官伎》:西去征鸿东去水,几重别恨千山里! 白居易《醉后却送元九》: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
《宿齐山僧舍》张乔:一宿经窗卧白波,万重归梦隔烟萝。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送人入蜀作者:齐己 何必闲吟蜀道难,知君心出嶮巇间。
寻常秋泛江陵去,容易春浮锦水还。两面碧悬神女峡,几重青出丈人山。
文君酒市逢初雪,满贳新沽洗旅颜。宋·李石《渔家傲·赠鼎湖官伎》:西去征鸿东去水,几重别恨千山里! 白居易《醉后却送元九》: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
《宿齐山僧舍》张乔:一宿经窗卧白波,万重归梦隔烟萝。
1.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2.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3.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4.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6.重裘暖帽宽毡履,小阁低窗深地炉。
身稳心安眠未起,西京朝士得知无?7.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空蒙连北岸,萧飒入东轩。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8.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9.既兴风前叹,重命花下酌。
劝君尝绿醅,教人拾红萼。10.何处芙蓉别馆,依前杨柳离亭。
东风吹泪入重扃。为唤香魂教醒。
[转载]【诗词禁忌和融通】——如何看诗中“重”字 (2015-05-26 15:16:43) 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发 原文地址:【诗词禁忌和融通】——如何看诗中“重”字作者:铃歌 对于诗中重字可以说争议很大,正反方各执一词,且都可以拿出什么经典诗作、伟大诗人进行证明。
我的看法是我们都不必在这些非主要地方过多的化费精力。近体诗最主要是格律,当然还有韵,无韵则不能成其诗。
重字视内容而定! 一、近体诗的重字: 近体诗应力避重字。有时我们看到某些名篇的重复,那是有规则的重复, 诸如: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之类,那是合理的。像崔颢的《黄鹤楼》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也是正常的重复,但颔联“黄鹤”复出,那就不好了。
无规则的重复必然是违律的。 我们来看下面这些诗,这些诗都算得上唐诗中的精品了。
: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韩翃《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韩诗颈联对句“心期卧已赊”与诗的末句“不觉已鸣鸦”,“已”字重出。其实这首诗是可以避免的,把“心期卧已赊”句中的“已”字换成“亦”字不就得了。
句意是说“希望邈茫”,更“亦”不改变原义。 (杜甫《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酒无渌,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杜诗《对雪》首尾二联“愁”字重出。
莫若将末句“愁坐”酌改为“面壁”,“面壁正书空”,或许意味还深长一些。 (杜甫《曲江二首》之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瓢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曲江》其一的一二联“花”字重出。
“一片花飞减却春”,有的版本将“花飞”二字颠倒为“飞花”意思与平仄未尝稍变。如果把“飞花”再改为“飞红”——“一片飞红减却春”,既避免了重复,且较原句觉妙。
(杜甫《曲江二首》)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其二之首联,出句有“日日”,对句又出现“每日”,“日”字重出,且“日日”与“每日”完全同意,在诗里则为“雷同”,须要避忌。莫若将“每日”改为“每每”,“每每江头尽醉归”。
既然“日日”典春衣沽酒,沽酒又期在必醉,所以换为“每每”二字丝毫没有改变原意。 出现重字现象,其原因主要(可能)是传钞或制版之误,当然也有作者忙中未遑关顾的情况。
诗中无规则的重字有违格律,不符“法度”,但对名篇来说只是微疵,瑕不掩瑜。最讨厌的是那些厚古薄今,迷信名人、权威的先生对篇中的病疵不但不能正视,反而以之为楷则,大家之所以为大家,纷纷赞美之,效法之。
你如果加以指瑕,则说你说三道四,不懂诗,对你讥讽之,嘲笑之。对重字、违律(其实重字也是违律)且草率为之的《静夜思》被誉为“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妙绝古今”、“五绝之典范”,把严重失粘的律绝称之为“**体”(如李白的《凤凰台》及其他),就因为作者是大家 ,故句为伟人典,谬误也当成经典,超级崇拜,那就太那个了! 二、谈格律诗中的文字重复问题: 格律诗中,有文字“避同”之说,即避免同字重复。
这属于一般性常识。但是,格律诗中的“避同”,指的是非修辞性重复,不包括修辞性重复。
曾有人没弄清这两者的区别,用修辞性重复的例证来反驳“避同”之说,从而出现所指对象的错位现象。我们在这里对格律诗中的修辞性重复和非修辞性重复加以区分的基础上,来讨论格律诗中的“避同”问题。
汉魏以前的古诗,在文字上是可以重复的,理论上也没有避免“重出”、防止“相犯”的说法。六朝以来,随着诗歌形式的日趋精致,便有了避免“重出”、防止“相犯”之说。
这个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他的原话是:“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
《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
意思是说,《诗经》和《楚辞》善于融会贯通,并不在意于重出、相犯的问题,近世则忌讳诗中出现同字。当然,如果重字不得不要时,则是可以相犯的。
按照刘勰的意见,“忌同”未尝不可,但也可以灵活对待,不必死拘规则。 唐代格律诗形成后,进一步明确了同字“相犯”的问题,即在一首诗中,应尽量避免文字上的重复。
只是在格律诗中的“避同”,不包括修辞意义上的文字重复,即修辞性重复不在“相犯”之列。 格律诗中,常见的修辞性重复有三类情况: 一类是叠字, 一类是顶针, 一类是复辞。
叠字这种修辞格在传统诗歌中使用十分广泛,《诗经》中就有大量的叠字句。格律诗形成后,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采用叠字来突出语言表达的音韵感和节奏感,强化摹状、抒情的效果。
如: “萧萧班马鸣”(李白), “飘飘何所似”(杜甫), “漠漠水田飞白鹭”(王维), “翦翦轻风阵阵寒”(王安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行路难·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想感情(中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重字即字词的重复使用, 在汉语古典诗词当中, 重字时有运用, 且极具美学效果。
谈起重字, 人们不免想起叠字, 但叠字只是重字的其中一种情况。换言之, 重字包括叠宇, 叠宇却不能包括重字。
在汉语古典诗词当中, 重字的使用, 概有如下几种情形: 一、简单重复。 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出自李白: 《静夜思》 三行两用“ 明”字, 两用“月”字, 三、四行“举头,“ 低头”中,两用“ 头”字。
一般说来, 在古诗绝句中, 因为篇幅短小, 应该尽量避免字词的重复。但是, 此诗中汉字的反复使用。
虽是简单重复, 却不显累赞冗余。 二、形成叠宇。
如: 漾漾带山光, 澄澄倒林影。那知石上喧, 却忆山中静。
出自皇前曾: 《山下泉》 反复使用的字, 不仅形式相连, 而且意义相等, 谓之叠字。叠字、叠句, 在诗、词、曲中并不少见。
两字重叠, 往往使原来平淡的句子, 境界开阔, 情趣横生。 叠字, 有的精微细致地描摹刻画了客观事物的动态, 有的深切真挚地表露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状物还是抒情, 均达到拟声、摹形、传神的境地, 使诗句音节琅琅, 形象栩栩欲活” 。
汉语语言单字成音的特征, 在叠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形成顶真。
如: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觉莺语太丁宁。
出自—杜甫: 《绝句漫兴九首( 其一) 》 “ 眼见客愁愁不醒”中, 按照节奏, 读作“ 眼见客愁—愁不醒”。这样,“ 愁”字就形成诗行内部的顶真。
四、形成叠词。 如: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出自李白: 《山中与幽人对酌》 前两个“一杯”形成叠词, 兼与后面之“一杯”形成反复。
《峭阳诗说》云: 作诗用字, 切忌相犯, 亦有犯而能巧者。太白诗“一杯一杯复一杯”, 反不觉犯。
夫太白先有意立, 故七字六犯, 而语势益健, 读之不觉其长。 五、形成对比。
如: 沙上见曰出, 沙上见曰没。悔向万里来, 功名是何物。
出自岑参: 《曰没贺延碛作》 两个“沙上”, 联缀的却是“日出” 与“日没”, 对比之意, 自是昭然。关于刘诗, 《唐诗选》云: 两“自”字, 有情、无情之别 。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重字与汉诗英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