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唐代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建溪精舍得本字》年代: 宋 作者: 戴表元四山翛翛风日暖,白发看花惜春晚。
当时衰草牧羊坡,今日池台红雾满。最邻幽篁手所植,儿戏成业亦千本。
旧游聚散万事拙,客梦悲欢百年短。荒凉处处经战马,寒食家家浇祭碗。
隃知地下不识醉,祗合生前寻酒伴。苍苔白石堪枕籍,野鸟清溪自弦管。
同游飘扬正捷步,老我摧颓甘负眼。风床溽暑新候浊,江树飞云故人远。
出城少事幸纵恣,赌令争欢君莫懒。2、《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年代: 唐 作者: 韩愈晋人目二子,其犹吹一吷。
区区自其下,顾肯挂牙舌。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
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湜也困公安,不自闲穷年。
枉智思掎抚,粪壤污秽岂有臧。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
我有一池水,蒲苇生其间。虫鱼沸相嚼,日夜不得闲。
我初往观之,其后益不观。观之乱我意,不如不观完。
用将济诸人,舍得业孔颜。百年讵几时,君子不可闲。
3、《题李上谟壁》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旧著思玄赋,新编杂拟诗。江庭犹近别,山舍得幽期。
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饱闻南烛酒,仍及拨醅时。
4、《提刑察院王丈挽词》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谕蜀三年戍,还吴万里船。云归双节后,雪白短檠前。
百世春秋传,一丘阳羡田。浮生如此了,何必更凌烟!日者悲离索,公今又眇冥。
门人办韩集,子舍得韦经。此去念筑室,空来闻过庭。
平生无路见,终古泣松铭。5、《三椽休斧陈开祖有诗次韵》年代: 宋 作者: 林季仲经营草舍得能难,甫及斜川八九间。
傍砌更移墙后竹,钩帘独盼雨余山。月投窗隙如相觅,云过檐端却复还。
长忆少陵规画远,要令寒士总欢颜。6、《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年代: 宋 作者: 郑刚中闻时清透骨,聚处细成緺。
灰厚火得所,山深风奈何。四窗都纸破,比舍得香多。
利彼与自利,吾心宁有他。
舍得诗
舍得,舍得,
有舍才有得没得,
舍不在,
无舍不见得
只有舍得舍,
才能得到得
只得不舍,
有违道德,
只舍不得,
不合规则
有舍有得,
心安理得,
必有所得
积小得为大得,
终有所得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
韩愈
晋人目二子,其犹吹一吷。区区自其下,顾肯挂牙舌。
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湜也困公安,不自闲穷年。枉智思掎抚,
粪壤污秽岂有臧。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
我有一池水,蒲苇生其间。虫鱼沸相嚼,日夜不得闲。
我初往观之,其后益不观。观之乱我意,不如不观完。
用将济诸人,【舍得】业孔颜。百年讵几时,君子不可闲。
题李上谟壁
李商隐
旧著思玄赋,新编杂拟诗。江庭犹近别,山【舍得】幽期。
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饱闻南烛酒,仍及拨醅时。
鹦鹉曲 陆羽风流
冯子振
儿啼漂向波心住。【舍得】陆羽唤谁父。杜司空席上从容,点出茶瓯花雨。散蓬莱两腋清风,未便玉川仙去。待中泠一滴分时,看满注黄金鼎处。
人生在世,行路匆匆,舍的微笑,得到的是友谊;舍得诚实,得到的是朋友;舍得面子,到得是实在;舍得虚名,得到的是逍遥;舍得红尘,得到的是天尊;舍得小,就可以得到大;舍得近,就有可能得到远。
人生在世,功败垂成,皆在取舍之间,有舍才有得,不舍则不得。舍得守护,才有爱情;舍得花钱,才有财富;舍得小利,才有朋友;舍得计较,才有幸福;舍得微笑,才有和谐;舍得酒色,才有健康;舍得世俗,才有洒脱;舍得高傲,才有尊重;舍得小家,才有大家;舍得播种,才有收获。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老子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出处:选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者是“舍生取义。”
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