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锦”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句中没有谓语成份,却能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多角度地描绘事物。
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 “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 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例如“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有作》)、“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烟杨画柳,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等等。
构成列锦的心理基础是联想。诗人常常借助于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将几个相互关联的词语罗列起来,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感知画面之间的流动和联系,从而把握作者所描绘的复杂事物和抒发的复杂情怀,窥斑见豹,见木思林。
如宋代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中的妙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组佳句,借用相似联想,连用三喻,将本是无情之物的风雨草絮进行诗人独特的审美观照加工,而后叠加复合,以实拟虚,把作者纷乱的愁情形象生动地描摹出来。你看:那一腔愁绪,仿佛遍地如烟的青草,连绵弥漫,无边无际:又像那满城随风飘舞的柳絮;濛濛一片,遮天盖地;更似那江南黄梅时节的霏霏细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整个句子就由三个名词性短语设喻而成,通过内在的愁思将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三个不同的画面巧妙地组合起来。将主观的情绪、心境移注到审美客体上;使无情之景物人格情感化;反过来,又通过读者的想象、赏鉴、品味,起着烘托、渲染、强化主体的情感心绪的作用。
再看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起势连用九个常见名词构成了一幅秋天傍晚肃瑟苍凉的图画,表现出天涯游子的彷徨愁苦的心境。枯藤攀缠;老树衰颓,昏鸦瑟缩,万物萧杀,了无生机;此句既是工笔实景,又是铺陈心绪。面对如此凄清之情境;羁旅天涯的游子如何不赶归途啊!然而古道坎坷漫长,秋风萧瑟凄冷,坐下瘦马如柴,归家的路途还迢迢千里……诵读至此,游子思乡盼归的哀伤之情怎不让人肝肠寸断、潸然泪下!一曲小令既非清词丽句,也无奇崛境象,仅几个简单的名词组合,却让人咀嚼不已,百感交集。
列锦是古典诗歌作品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这种艺术手法能将诗词塑造得唯美、朦胧,在言简意赅中创造意想不到的境界,表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张力。
列锦手法的唐诗: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除夜有怀
[唐] 作者: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列锦”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句中没有谓语成份,却能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多角度地描绘事物。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 “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 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例如“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有作》)、“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烟杨画柳,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等等。
构成列锦的心理基础是联想。诗人常常借助于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将几个相互关联的词语罗列起来,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感知画面之间的流动和联系,从而把握作者所描绘的复杂事物和抒发的复杂情怀,窥斑见豹,见木思林。
如宋代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中的妙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组佳句,借用相似联想,连用三喻,将本是无情之物的风雨草絮进行诗人独特的审美观照加工,而后叠加复合,以实拟虚,把作者纷乱的愁情形象生动地描摹出来。你看:那一腔愁绪,仿佛遍地如烟的青草,连绵弥漫,无边无际:又像那满城随风飘舞的柳絮;濛濛一片,遮天盖地;更似那江南黄梅时节的霏霏细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整个句子就由三个名词性短语设喻而成,通过内在的愁思将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三个不同的画面巧妙地组合起来。将主观的情绪、心境移注到审美客体上;使无情之景物人格情感化;反过来,又通过读者的想象、赏鉴、品味,起着烘托、渲染、强化主体的情感心绪的作用。
再看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起势连用九个常见名词构成了一幅秋天傍晚肃瑟苍凉的图画,表现出天涯游子的彷徨愁苦的心境。枯藤攀缠;老树衰颓,昏鸦瑟缩,万物萧杀,了无生机;此句既是工笔实景,又是铺陈心绪。面对如此凄清之情境;羁旅天涯的游子如何不赶归途啊!然而古道坎坷漫长,秋风萧瑟凄冷,坐下瘦马如柴,归家的路途还迢迢千里……诵读至此,游子思乡盼归的哀伤之情怎不让人肝肠寸断、潸然泪下!一曲小令既非清词丽句,也无奇崛境象,仅几个简单的名词组合,却让人咀嚼不已,百感交集。
同样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也有这样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句由十个纯名词构成六个意象,叠映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画面:残月高悬,雄鸡清声;茅房客舍,思归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来赶路,谁料,板桥横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整句诗仅由叠加的六个意象来突出“早行”二字,不着一闲词,尽得“早”之风流韵味。正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所言:“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在古代诗词中诸如此类的佳言妙句还很多,像“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列锦”修辞方法不是古典诗词的独有现象,古代其它文体和现代作品中也时有偶见,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第lO回回目)、“巍巍天山,浩浩长江;骏马西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故园的竹篱茅舍,童年的如豆青灯……”(袁鹰《<;海天·岁月·人生>;序》)。运用“列锦”辞格的语句除了其自身的辞格特点和修辞效果外,还往往与比喻、对仗、排比、借代等叠用,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因此,在赏鉴时就需要我们仔细地去咀嚼品评。
你应该问:运用列锦修辞手法的诗句有哪些?因为这样的诗句并不多。而除了运用列锦手法的诗句以外全部是没有运用列锦修辞手法的诗句。
经典的列锦诗句主要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湖》);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还有“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等等。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流传深远的名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扩展资料: 如 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人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 经典的列锦还有“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