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赋
胡秉言
日月交融,万泰亨通。
刚柔相抱,阴阳平衡。
金乌赐正能量,冰魄泽睿气生。
昕光熠熠普照,嫦娥澄澄启灵。
置身于正,勇于攀登。立本于道,遵循本性。
顺乎自然,标有准绳。惟初太始,万物化成。
本心本善无我,舍欲舍得心升。
大道无言无形,感知善良心行,
省于天地圣灵,启于思维善行。
教以人伦茂亲,施以天道德成。
格物致知诚正心,晓礼笃信修其身。
齐家有序兴天下,至善亲民明德存。
懂其忠义,尽心为人合天理。
尽其仁孝,宽厚善良存孝悌。
温良恭敬,恭慎尊诚有慈意。
谦让有度,虚心隆礼容天地。
心境光明,正德品行,当知慈悲盈胸。
仁爱敦睦,明理向善,应晓始终道然。
克己复礼,恪守德道,言之忠信不骄。
厚德载物,缘自天成,兼备仁礼惠盈。
天地清明,惠泽万灵。
四海咸宁,神州大同。
晓德道而行,懂礼仪而从,
善与善而交,善与善相融。
秉承人伦之性而勤朴,怀守德善之心而始终。
上古留德绵远千世烙心境。
而今感念弘扬万载润贤明。
圣人行于道,天子行于明,君子行于仪,世人行于德。
道在五德之上,德为富贵之根。内修清静寡欲无,外修天道气真。
德心致虚致公,修德养性明伦。坐立不忘我德道,出入皆抱善心。
德威天下,物埠咸丰。乃国人伦理核心,成民族文化基根。
儒道法佛,明德共存。参传统思想理论,扬仁爱孝悌精神。
精忠爱国,勤俭诚信。见利思义,谦和礼仁。
德施天下安,德惠万民咸,德法社会宁,德政盛世绵。
有关修身养性的古诗: 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
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
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
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
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
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
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
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
孔子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格言名句大全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诫子书》
白话文释义: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白话文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出自春秋《诗经·小雅·小旻》
白话文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郑燮诗《竹石》
白话文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
白话文释义: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2.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尚书》) 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周易》) 5.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6.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8.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 9.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1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1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1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1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14.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15.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 16.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 17.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 18.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 19.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20.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1.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左传》) 2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3.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25.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26.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27. 多行不义必自毖。
(《左传·隐公元年》) 28.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29.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30.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国语》) 31.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32. 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策·燕策》) 3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34.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战国策·楚策》) 35.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战国策·秦策》) 36.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37.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8.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39. 听其言,观其行。
(《论语》) 40.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1.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2.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44.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 45.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46.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4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5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51.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5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5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54.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论语·宪问》) 5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5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7.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5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60.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 6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6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63.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论语》) 64. 四海之内皆兄弟。
(《论语·颜渊》) 6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6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6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6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70.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7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7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7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论语·述而》) 74.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7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76.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智若愚。 (《老子·四十五章》) 7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78.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79.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 80.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81.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82. 彼一时,此一时也。 (《孟子》) 83.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8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8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8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8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01.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02.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03.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04.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05.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06.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07.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08.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09.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10.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11.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12.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13.青春一经典当即永不再赎。
14.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15.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16.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17.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18.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19.不论你在什麽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20.不论你在什麽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21.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2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23.『不可能』只存在於蠢人的字典里。
24.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25.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於家。
2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27.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28.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29.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30.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31.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32.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33.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34.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曰子。 35.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36.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37.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38.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39.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40.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麽也请你拥抱黑夜。 41.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42.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43.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4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45.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
46.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47.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48.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49.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50.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51.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52.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曰子。 53.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54.有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而是敢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55.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56.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著。
58.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59.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60.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61.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62.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63.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
64.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65.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66.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67.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68.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曰子吧。 69.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70.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71.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72.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7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74.孤单寂寞与被遗弃感是最可怕的贫穷。 75.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76.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 77.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78.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79.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80.学做任何事得按部就班,急不得。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产生怨恨之情和矛盾了.)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如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是.)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常是坐立不安、忧愁苦闷的样子.) 13.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4.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9.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4.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2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6.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2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译:广泛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