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韩愈《精卫填海》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长歌行》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出处:《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宋代:苏轼。
2、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出处:《东海有勇妇》,唐代:李白。 3、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譄﹑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
出处:《陈涉世家》,两汉:司马迁。 4、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出处:《精卫填海》,先秦:佚名。
5、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出处:《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清代:秋瑾。 6、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出处:《赠裴十四》,唐代:李白。
7、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
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出处:《蟾宫曲·怀古》,元代:查德卿。
8、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
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出处:《枯树赋》,南北朝:庾信。
9、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出处:《长歌行》,宋代:陆游。
10、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出处:《王昭君二首 / 王昭君》,唐代:李白。
1、唐代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译文: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2、清代纳兰性德《浪淘沙·望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
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
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译文:站立在海边,远望那茫茫大海,那迷迷蒙蒙梦幻一般的境界,直令人不由得惊呼了。面对大海,我想起了古人所说的道理,故任那浅薄无知者去嘲笑吧。大海沐浴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又好像给月亮洗了澡。我要乘着木筏到海上去看个分明。
乘桴于海上垂钓,可曾钓得大鳌吗?其实那钓竿也只是轻拂珊瑚罢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只有麻姑知晓,要想知道这巨变,只有问麻姑了。白浪滔天,一片迷蒙中,哪得见蓬壶?
3、宋代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4、宋代苏轼《望海楼晚景 / 望湖楼晚景》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译文: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壮丽的景观应该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海水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5、唐代王建《海人谣》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译文:海人没有家,天天在海船中居住。他们每天都要出海去采撷珍珠,杀象取牙来缴纳赋税。险恶的波浪翻涌连天,道路全被高山阻隔。皇宫中的珍珠、象牙常常堆满的府库。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韩愈《精卫填海》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关于海的诗句如下: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4.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7.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8.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韩愈《精卫填海》
9.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
10.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1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2.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海基本字义:
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2.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5. 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7. 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8. 姓:海姓
9.地名:上海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 王之涣《登鹳鹊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汉 曹操《观沧海》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5、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宋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扩展资料
大海(英文:Seyt and ockjuukus;The ocean;The sea 法文:Mer)即海洋。其实海与洋还是有些差别的。 海和洋的区分: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
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
海其实是在地球史上第一次火山爆发时由于水蒸气太多而形成了云,之后又下了几千年的暴雨,汇成了大海。
、海水所以咸,是因为海水中有3.5%左右的盐。其中大部分是氯化钠,还有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钾、碳酸钙等;正是这些盐类使海水变得又苦又涩,难以入口。
参考资料:大海-搜狗百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