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哦,关于中国教育的诗句名言主要源于古代,而古代论述教育的观点主要以儒家为多。摘了几句,供你参考吧。
孔子
为学的态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要善于读书和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要精心教好所有学生:有教无类
学习的态度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孟子
教育的层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这一句有关的是儒家认为教育的递进功夫,也就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的“修齐治平”
对教育的看法: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三乐也。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关于教育的名言 1、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欧文 2、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3、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4、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5、智慧可以使一个人即使未受教育仍可活下去。
——谚语 6、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杜兰特 7、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
——哈钦斯 8、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9、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詹·拉·洛威尔 10、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 11、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
——列宁 12、思想以自己的言语喂养它自己,而成长起来。——泰戈尔 13、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蔡元培 15、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孔明 16、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
——格林西安 17、我们的斗争和劳动,就是为了不断地把先进的思想变为现实。——周扬 18、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 19、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20、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 21、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杰斐逊 22、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苏霍姆林斯基 23、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24、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克鲁普斯卡娅 25、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26、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马卡连柯 27、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28、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
——纪伯伦 29、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30、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光阴易老学难成,一岁光阴不可轻。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西晋?陈寿?三国志)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王献之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宋?苏轼?题西林壁)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 训俭示康)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1. 《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 《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3. 《林琴南敬师》
清代:佚名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4. 《赠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5. 《问说》
清代:刘开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 而是移风易俗。体现社会本位论。
2、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
4、学而时习之——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
5、温故而知新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原文为: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指学习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指未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体现巩固性教学原则。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孔子)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
3、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三字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有关教育的诗句有: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 拓展资料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
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
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