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白话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2.元稹 《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白话译文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
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3.朱淑真《黄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白话译文这首诗采用对比的手法,将苔藓的善于变化和菊花的始终不变加以对照,表达诗人对菊花品质节操的赞赏,表明自己"宁可抱香枝上老",也不会改变对理想的追求。
4. 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白话译文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
5.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白话译文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九日》意思: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恐怕菊花也会嘲笑人太孤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代李清照《醉花阴》意思:西风乍起,卷帘而入,人竟然比黄花还要瘦。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
——南宋吴文英《霜叶飞》意思:我提来了半壶秋水,插上一束黄色的菊花以便将她奠祭。在秋风秋雨之中,菊花依然旧香气喷溢。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意思: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宋代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意思: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西汉刘彻《秋风辞》意思: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意思: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唐黄巢《不第后赋菊》意思: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唐黄巢《题菊花》意思: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意思: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1.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白话译文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2.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白话译文
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3.朱淑真《黄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白话译文
这首诗采用对比的手法,将苔藓的善于变化和菊花的始终不变加以对照,表达诗人对菊花品质节操的赞赏,表明自己"宁可抱香枝上老",也不会改变对理想的追求。
4. 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白话译文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
5.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白话译文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拓展资料:
黄花是百合科萱草属(黄花菜属)草本植物,俗称“黄花菜”,亦称“忘忧草”、“金针菜”、“健脑菜”,“观为名 花、用为良药、食为佳肴”,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品”,是观赏价值、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食用花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渠县特殊的土壤、水质、气候最适宜黄花生长。清咸丰、道光年间,该县农民成片种植黄花,历经数代农科人员艰苦细致的研究,选育出的“武坪早”等黄花品种独具七蕊,单花体长9~12厘米,色泽鲜美、香气浓馥、嫩脆爽口、营养丰富,是全国黄花之上品。
1983年,在中商部组织的全国黄花产销经验交流会上,来自20个省市110多名代表、专家一致认为渠县黄花是“中国黄花第一品”,成为中商部出口免检产品。
1993年,由农业部在泰国曼谷主办的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博览会上,渠县黄花获优质农产品金奖。
2005年获第二届西博会金奖。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经过科学细致的评审,正式誉名渠县为“中国黄花之乡”,至此,中国黄花标准就依据渠县黄花而制定。
黄花菜自古就是大众情人,《诗经.伯兮》云:“焉得谖 草?言树之背。
谓思不能自遣,故树此草,玩味以忘忧也。”白居易亦有 “杜康能散闷,萱草可忘忧”的诗句。
苏东坡对黄花菜十分赞 赏,诗云:“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纪晓岚也对黄花菜偏爱有加,曰:“黄花菜又名萱草、忘忧草,是个好菜,一次 能将一株花食之,清香脆爽,其味无穷,常吃黄花莱的人聪明。”
孙中山先生有诗云:“四物汤关食良方,补脑健身又养 颜。金针一枝胜蜀黍,孙文食谱惠而俭”。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层领导的董必武先生,1962年向夫人赠诗,亦用黄花菜作典故,云:“贻我含笑花,报以忘忧 草,莫忧儿女事,常笑偕吾老。”。
这个可是大有学问的:传说古时候,在盛产黄花菜的湖南省祁东县地区,每逢佳节,喝酒庆祝过后,来一道清炖黄花菜是必不可少的醒酒佳品。
等到黄花菜都凉了的意思就是主客人畅饮过后,有时候倒忘记那最后一道醒酒美味了,于是就会有客人埋怨为什么还没上那道黄花菜的菜,顺口就会说:快点啊,我等到黄花菜都凉了!引申出来的含义也就是:在等待某一件事或人时等了很久,就像菜席上等到黄花菜都凉了还没来一样。也有人认为黄花菜是作为居家酒席中最后一道醒酒菜的,最后一道菜都凉了,可见是来得太迟。
关于“黄花菜”还有一个更美的典故,“黄花菜”又名“萱草”“忘忧草”据《诗经》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忙,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 黄花菜的故事源远流长,如果你感觉兴趣那你就直接去它的盛产地——祁东 去看看吧。
“黄花菜”是个变种,本来是“黄花”。但这个“黄花”却已不是“黄花菜”了,在古诗文里,“黄花”专指菊花。如相传为王安石所作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院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李清照词《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醉花荫》:“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现在让我们来看苏轼咏菊的名句。《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末句“明日黄花蝶也愁”,在他的诗《九日次韵王巩》中也曾用过。此诗此词,都作于重阳节即夏历九月九日。“黄花”,当然是指菊花,古代有重阳赏菊的习俗。“明日”,指重阳节第二日,即九月十日。“明日黄花蝶也愁”,是说如果错过了重阳赏菊的最佳时机,待节后再来,花已凋谢,蜂蝶也无兴趣了,以此比喻过时的事物。当然,这是诗人夸张的说法,九日、十日只有一天之差,花不至于残到这种程度。唐人郑谷就说过:“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后两句说的是实话,花未必一夜衰败,是人的心境不同了。第一句给了苏轼启发,由“节去蜂愁蝶不知”升华为“明日黄花蝶也愁。”
最要紧的就是“明日黄花蝶也愁”这句话。若给以最简洁、最通俗的解释,它的意思就是“晚了”———这不恰恰和“黄瓜菜都凉了”是一样的意思吗?
结论已经有了:“黄瓜菜都凉了”正是从“明日黄花蝶也愁”演变而来。只是因为苏学士的诗句太雅了,老百姓囫囵吞枣,难以消化,遂以讹传讹,先是把“黄花”变成了“黄花菜”,后来又变成了“黄瓜菜”。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会,大约那个“蝶”字也有一定的连带责任,它不是和盛菜的“碟”同音嘛!于是东坡居士的“黄花”终于变成了一道“黄瓜菜”,被盛到“碟”里,你要是来晚了可不就“凉了”嘛!
想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雅俗之间的沟通竟如此之难,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文字中,这样的阴差阳错不知还有多少!
附带还要说一句:“明日黄花”这个成语至今在书面语中仍然存活着,只是常被用错。我曾不止一次在稿件中使用“明日黄花”,待刊登出来发现已经编辑改成“昨日黄花”,人家好心地认为是我写错了,过时的当然是“昨日”,怎么能是“明日”呢?所以要帮我“改正”,而不知此典出处,更不明白东坡先生此处所用的“时态”———权且借用英语的“时态”概念———不是“过去完成时”而是“将来时”,有什么办法!
黄花菜与忘忧草是一种东西。
忘忧草是黄花菜的另一个名称。 根据百度介绍: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
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学名】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别名】萱草、忘忧草、金针菜、萱草花、健脑菜、安神菜、绿葱、鹿葱花、萱萼。
【英文名】Daylily 【汉语拼音】Huang Hua Cai 【分类】百合科(Liliaceae),萱草属 吴中书生谓之疗愁。嵇康《养生论》云:“萱草忘忧”。
(出《述异记》) 人们用来佐膳的黄花菜,学名为萱草。 大约已栽种了两千多年,是中国特有的土产。
据《诗经》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的诗句。
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中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叶狭长,细长的枝顶端开出桔红或桔黄色的花,十分艳丽,它不仅供人观赏,花蕾叫金针,也可作蔬菜供人食用,在中国南北方广为栽植。
萱草又名“谖草”、“金针”、“宜男草”等,《救荒本草》叫它“川草花”;《古今注》称之为“丹棘”;《说文》记载为“忘忧草”;《本草纲目》名之为“疗愁”。 在英名day lily是“一日百合”的意思,点出了萱草花期只有一天的短暂。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4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