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为面前这一个个有趣的汉字而深深着迷。它们像一群古灵惊怪的小鸟玩耍嬉戏,又像一条条五彩的霓虹灯愉悦你的眼睛。每当这时,我真想让它们从格子里跳出来与我一起游戏。 真的,它们可不是枯燥无味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天使。你看“火”这个字,就仿佛一团火焰使你感到炎热无比;而“水”又好像条条溪流让人马上感觉到一股清凉。“乐”字仿佛两个小酒窝令人忍不住笑意;“悲”字一看就让人发自内心感到悲伤。“冰雪”好像散发出一股冰天雪地般彻骨的寒意;“嘈杂”两个字一出现,你就似乎进入了人多杂乱的地方,无法静下心来。这些天使先走进我的想象,再从我的想象流出,总是让我回味无穷。 在世界文字中,中国汉字与大多数国家的文字极为不同。可以说,中国汉字是最为难学的一种语言。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中国文化,维护了一个统一、团结的大国的存在,让我们情不自禁地为它而赞叹,也为它而感到无比的骄傲。
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落笔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呢?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看着这些单个的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的情绪呵!西方现在有少数诗人在追求“玩文字”,但他们怎么能从26个字母的组合中去找到“玩文字”的魅力呢!只有中国的汉字、几万个不同的字形、几十万、几百万种奇妙的组合,足以产生遣使文字的快乐,甚至能在语义以外,寻求那种文字对人类思维和感官的想象力!中国的汉字是高强度悟性的结晶,必能训练出人的悟性。
也许,这又多少还有一些悲哀,据说那种偏重对悟性的训练是会影响科学和理性的。那么,是不是因为中国汉字没有时间的变化就影响了人们对时间的概念呢?是不是因为汉字创造了那么多血缘不同的称谓而使得中国有无穷的繁文缛节呢?多么奇妙啊,这些方块字竟和一个民族的习性相关连!
在世界的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但它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
面对着科学的飞跃,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寻求摆脱这种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是的,这种呼唤曾经搅动得热血沸腾,但却有点唐·吉诃德攻打风车的憨态。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字需要不断地再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琐程度,惟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的用原有的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在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
我是炎黄的子孙,是喝扬子江的水长大的,也许,和别的民族一样喜欢夸耀自己的东西。俄国的罗蒙诺索夫不是用诗的语言赞美过俄罗斯语言吗?但我不是传统的盲目的维护者,我只崇尚人类文明的创造。在我粗通一些西方文学后,我是越来越惊叹中国汉字的无与伦比的创造了。
啊!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爱。
我的使用汉字的同胞们、朋友们,请去发展它、丰富它吧!历史和文明正向我们投来新的目光!
第一篇:我爱你!汉字 汉字如同一个个淘气的小宝宝,每当我见到它们时,就会感到其乐无穷。
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草书又到行书,这是多么美妙的演变啊!汪竹柏说得好“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这些被囚禁再方格里的小精灵,有着独特的性格,每个小精灵,都有不同的风韵,独具自己的本领。
“展”使你觉得全身轻松,而“紧”又好像不能自如。“悦”一看就心情舒畅,“伤”又如同将你千刀万剐。
遇到“太阳”便能感到无穷的热力,见到“月亮”就会觉得凄凉又带着清丽的光辉。这些汉字无穷无尽的变化,让我不禁慷慨激昂,为祖先伟大的创造连声称赞!汉字的有趣还体现在写谐音上。
就拿谐音歇后语说吧,虽然表面意思很普通,可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如,“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葱和豆腐在一起,必然是有青有白,所以“一青二白”,另一个意思是,事情知道了真相,所以“一清二白”。
汉字,多么有趣啊!我要大声喊出:“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我爱你,汉字!” 第二篇:汉字的灵魂 走在街边,我们总可见到这样的情景:音像店中,那轰鸣的音响中传出的始终是那节奏感极强的英文歌,人们也如过江之鲫般涌向英文歌专卖区,而那零落的、稀疏的民乐CD盒上却满布着灰尘。 每每看到这种情景,我心里便涌出一股酸楚:“汉语真的走向衰落了吗?”大开的国门给我们带来了繁荣的经济,而那外来的语言也似潮水般涌入了年轻人的大脑,淹没了大街小巷。
于是少了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多的是一份沉重的哀思…… 在我印象中,汉语是多么的美丽啊!“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用她那独特的婀娜带着江南的清香,伴着燕语呢喃飘入人们梦中,使那梦境亦真亦幻,氤氲的水汽打湿人们的易感动的心,何其妙哉!又或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的清新与明媚如同春日的黄莺穿柳,白鹭登天,将轻灵投向那一如水洗的碧空,也如同独上高楼的青涩江南女子,将一眼隐隐的凄怨化为一汪美丽的池水,滋润、迷醉了五千年的华夏古国!这是多么的令人心向往之。 汉语也是神奇的。
某位作家曾写过一篇名为《施氏食狮史》的文言短文。内容浅显,但据说通篇文字只有一个读音“shi”(当然,音调不同),这实在令人惊叹。
也许,世界上也只有汉语能做到呢? 可是,我们拥有着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却为何要弃之不顾,而去追寻其他民族的语言呢?每个国家的人都会说:“我们的语言是世上最美妙的语言!”唯独那些不可理喻的崇洋者疯狂地攻击着自己的母语,着实令人费解。 德国有这样的规定: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必须使用德语。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学习英语,本是为了方便与外国友人沟通,而我们甚至连面对同胞时也讲英文,这是为哪般呢?百年前,中国被武力奴役,不想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却被语言奴役…… 翻开线装书本,淡的檀香味飘进鼻子——这才是灵魂的味道啊!飘逸的李白,哀怨的易安,豪放的东坡,他们费尽心血构建起了中华民族的灵魂,然而这灵魂就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飘散了吗?不!决不能!请让我们一起张开双手,拥紧我们的灵魂吧!第三篇:小论汉字 我认为汉字最杰出的是在成语和文言文方面。
成语,含五一文,是简洁精辟的,它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当然也可以是古代文人造词或从典故引申而来。比如亡羊补牢、梁上君子、刻舟求剑等十典型的典故类成语,如空空如也、临深履薄、任重道远等则是典型的造词而得的成语。
文人造成语最为频繁的时期当是春秋战国时期,比如《论语》,就是一本很好的成语手册,里面有许多非常精彩的成语,有比如《庄子》,亦有许多诸如游刃有余、庖丁解牛等非常漂亮的成语。那么为什么在当时会涌现出如此多绝妙的成语呢?这恐怕要归功于战争这东西。
如果没有战争,没有兵慌马乱、战火纷飞,各诸侯国之间和平相处,搞搞贸易,玩玩经济,那恐怕中国的文字(至少成语方面)不会有如此高的造诣。正是由于战争,许多有识之士就已是到他们有活干了,于是涌现出诸子百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场面。
各派人士奔走于各国之间,努力向君主和愚民们灌输他们的思想,愚民们容易糊弄,而君主们,尤其是他们手下的爪牙心服,个个老奸巨滑,居心叵测,不讲究些技巧策略是必败无疑的。于是,各派人士不管是胡编乱造还是道听途说,搜刮来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来作为事实论据,以此来直接或间接证明他们的观点(事实证明效果非常非常的好)。
于是,许许多多典故类的成语也就诞生了,至于每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是真是假,那就很难说了,但对于成语本身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文字这种东西本身就是真真假假。 至于人们流传下来的成语,则是属于“实利”的,不漂亮不精彩但很到位、很贴切,所以往往和俗语分不清楚。
但又是何必呢?何必去区分成语与俗语呢?成语本身不就是变相的俗语吗? 汉字极讲究“音”“形”,成语亦是如此。比如“风驰电掣”,不但读起来如同闪电一般,而且在字形上。
第一篇:我爱你!汉字 汉字如同一个个淘气的小宝宝,每当我见到它们时,就会感到其乐无穷。
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草书又到行书,这是多么美妙的演变啊!汪竹柏说得好“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这些被囚禁再方格里的小精灵,有着独特的性格,每个小精灵,都有不同的风韵,独具自己的本领。
“展”使你觉得全身轻松,而“紧”又好像不能自如。“悦”一看就心情舒畅,“伤”又如同将你千刀万剐。
遇到“太阳”便能感到无穷的热力,见到“月亮”就会觉得凄凉又带着清丽的光辉。这些汉字无穷无尽的变化,让我不禁慷慨激昂,为祖先伟大的创造连声称赞!汉字的有趣还体现在写谐音上。
就拿谐音歇后语说吧,虽然表面意思很普通,可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如,“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葱和豆腐在一起,必然是有青有白,所以“一青二白”,另一个意思是,事情知道了真相,所以“一清二白”。
汉字,多么有趣啊!我要大声喊出:“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我爱你,汉字!”第二篇:汉字的灵魂 走在街边,我们总可见到这样的情景:音像店中,那轰鸣的音响中传出的始终是那节奏感极强的英文歌,人们也如过江之鲫般涌向英文歌专卖区,而那零落的、稀疏的民乐CD盒上却满布着灰尘。 每每看到这种情景,我心里便涌出一股酸楚:“汉语真的走向衰落了吗?”大开的国门给我们带来了繁荣的经济,而那外来的语言也似潮水般涌入了年轻人的大脑,淹没了大街小巷。
于是少了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多的是一份沉重的哀思…… 在我印象中,汉语是多么的美丽啊!“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用她那独特的婀娜带着江南的清香,伴着燕语呢喃飘入人们梦中,使那梦境亦真亦幻,氤氲的水汽打湿人们的易感动的心,何其妙哉!又或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的清新与明媚如同春日的黄莺穿柳,白鹭登天,将轻灵投向那一如水洗的碧空,也如同独上高楼的青涩江南女子,将一眼隐隐的凄怨化为一汪美丽的池水,滋润、迷醉了五千年的华夏古国!这是多么的令人心向往之。 汉语也是神奇的。
某位作家曾写过一篇名为《施氏食狮史》的文言短文。内容浅显,但据说通篇文字只有一个读音“shi”(当然,音调不同),这实在令人惊叹。
也许,世界上也只有汉语能做到呢? 可是,我们拥有着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却为何要弃之不顾,而去追寻其他民族的语言呢?每个国家的人都会说:“我们的语言是世上最美妙的语言!”唯独那些不可理喻的崇洋者疯狂地攻击着自己的母语,着实令人费解。 德国有这样的规定: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必须使用德语。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学习英语,本是为了方便与外国友人沟通,而我们甚至连面对同胞时也讲英文,这是为哪般呢?百年前,中国被武力奴役,不想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却被语言奴役…… 翻开线装书本,淡的檀香味飘进鼻子——这才是灵魂的味道啊!飘逸的李白,哀怨的易安,豪放的东坡,他们费尽心血构建起了中华民族的灵魂,然而这灵魂就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飘散了吗?不!决不能!请让我们一起张开双手,拥紧我们的灵魂吧!第三篇:小论汉字 我认为汉字最杰出的是在成语和文言文方面。
成语,含五一文,是简洁精辟的,它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当然也可以是古代文人造词或从典故引申而来。比如亡羊补牢、梁上君子、刻舟求剑等十典型的典故类成语,如空空如也、临深履薄、任重道远等则是典型的造词而得的成语。
文人造成语最为频繁的时期当是春秋战国时期,比如《论语》,就是一本很好的成语手册,里面有许多非常精彩的成语,有比如《庄子》,亦有许多诸如游刃有余、庖丁解牛等非常漂亮的成语。那么为什么在当时会涌现出如此多绝妙的成语呢?这恐怕要归功于战争这东西。
如果没有战争,没有兵慌马乱、战火纷飞,各诸侯国之间和平相处,搞搞贸易,玩玩经济,那恐怕中国的文字(至少成语方面)不会有如此高的造诣。正是由于战争,许多有识之士就已是到他们有活干了,于是涌现出诸子百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场面。
各派人士奔走于各国之间,努力向君主和愚民们灌输他们的思想,愚民们容易糊弄,而君主们,尤其是他们手下的爪牙心服,个个老奸巨滑,居心叵测,不讲究些技巧策略是必败无疑的。于是,各派人士不管是胡编乱造还是道听途说,搜刮来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来作为事实论据,以此来直接或间接证明他们的观点(事实证明效果非常非常的好)。
于是,许许多多典故类的成语也就诞生了,至于每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是真是假,那就很难说了,但对于成语本身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文字这种东西本身就是真真假假。 至于人们流传下来的成语,则是属于“实利”的,不漂亮不精彩但很到位、很贴切,所以往往和俗语分不清楚。
但又是何必呢?何必去区分成语与俗语呢?成语本身不就是变相的俗语吗? 汉字极讲究“音”“形”,成语亦是如此。比如“风驰电掣”,不但读起来如同闪电一般,而且在字形上。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汉字美,它就如一件件非常精美的艺术品,风姿独秀,让人沉醉其间。
首先,我们先人给我们留下如此美妙的文字。横、撇、竖、捺、点……看似简单的笔画,却隐藏着无穷的奥妙。这魔幻般的汉字,或简或繁,或大或小,或宽或窄。有的字还变化多端,例如:“水”字外部轻灵,内部紧凑“曰”字不方不圆,若行若飞;“王”字末稍放纵;“弯”字如龙蛇盘绕;“雄、武”这两字似鹰隼雄立;“曾”字工工正正,井然有序;“田”字字形简单,分毫不差;“雨”字如实写照……
汉字的构造不仅精巧神奇,读音也同样美得令人陶醉,那些独立的音节,经由妙笔组合,发出美的节奏,回荡起美的旋律:或刚或柔,或高或低,或缓或急,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抑扬顿挫。如“高山流水遇知音”,若是用稍缓清脆的嗓音,再配以轻重音的结合,那如果确实非同一般。细细的品味,似乎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流水潺潺地从身边流过,耳边不时回荡着“哗哗”的响声,人似乎在群山环绕之中,眼前犹如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景色,顿感心旷神怡。
汉字的奇妙处在于它的书法艺术,一个中国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横平竖直,下笔如运功,其味无穷。如月亮的“月”,“月有阴晴新”,怎样将它表达出来呢?若是新月似楷书的形式表现出,给人一种更深的感觉,更能衬托出新月如钩;若是满月,就可以用隶书来表示,给人一种圆圆的感觉。
美丽的汉字像一条连绵不绝的长河,淌过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
你好,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回首千古华夏,汉字走过甲骨成泥,钟鼎斑驳,竹简绢帛的古老岁月,历经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直到汉朝末期才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文字。
每一个汉字都是由偏旁和笔画来组成,各种笔画在一个平面里多向展开,构造复杂多变。中国汉字之美,美在形态,美在音韵,美在灵性。
中国汉字具有形态之美。 原始的中国汉字是一种表意的象形文字,字形跟字义、字音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它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老祖宗造字,不仅融会了字的灵动美观,更糅合进了人的喜怒哀乐。一个字如果说是一幅图画,那么一个词、一个句子乃至整篇文章便是视感极强的世界了。
如“月”的形状像月牙,“山”似隆起的连绵山峰,“果”让人想到树上硕果累累等等。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字,六种景物,便可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漂泊他乡的“离人秋思图”来。
中国汉字这一种表意功能,是西方文字所无法企及的。因此,中国汉字具有形态之美。
中国汉字具有音韵之美。一般来说,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有的汉字一个音节有好多个汉字来记录,如“xī”音节就有“西、吸、溪……”;有的汉字还表示几个音节,如“和”可表示为“hé、hè、huó、huò、hú”五个音节;还有些字可以通过声旁确定音类或大致的读音,如“张、伥、苌、怅”等,“长”就是这组字的声旁。字有平声、仄声,平声、仄声又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过去还有入声。
声音有高有低、长短起伏,读起来让人慷慨激昂,让人热情奔放,让人心娱神悦。优美的汉字让你聆听高山流水的琴弦,让你聆听苏东坡月下把酒、仰望苍天的声声发问。
在人生受挫之时,读几首诗,背几句词,你会感到心旷神怡、豁然开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唱出了我们希望与信心的高昂强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的平仄格式构成语调的高低起伏。
思乡情感无处诉说,吟读时语调应呈现出来自心灵的跌宕,两个“头”字发音时应夹杂着叹息声,让人感到悲情的诗意美。因此,中国汉字具有音韵之美。
中国汉字具有灵性之美。汉字虽然是由横竖点撇捺组合而成的字形,但它们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每个字都有着不同的风韵。如“哭”字一看就像是流泪,“笑”字一看就像是竹子笑弯腰的形态,“重”字一望就有沉坠感等。
汉字的变化无穷无尽,本身就具有灵性之美,足使我们为之动情。汉字自身就有一个想像的天地,任我们飞翔和驰骋在知识的海洋里,享受无穷的乐趣。
因此,中国汉字具有灵性之美。中国汉字承载着华夏子孙的生活情感和美好理想,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汉字的形态之美、音韵之美及灵性之美。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识字。从认字卡片中的“大”“小”“多”“少”开始,已经学习了几千个汉字,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汉字的美丽了。
汉字之美首先美在形态。看到“哭”字,我就想象到一张流着泪的脸,两个口多像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啊,旁边的一滴眼泪还没擦干呢。而看到“笑”字,我就仿佛看到眯成一条缝的眼睛,连下面的嘴巴都乐歪了。人靠在树旁,就是个“休”字。太阳和月亮,都能发光,所以合在一起就成了光明的“明”字。世界上没有哪种语言能够像汉字一样,字形与字义息息相关。
汉字之美美在音韵。我学过不少诗词。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还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些优美的诗句不仅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而且让人感觉栩栩如生、意犹未尽,好像美丽的画面就在眼前展现。我想,这种美从26个字母中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汉字之美还美在气质。汉字是由横、撇、竖、捺、点……看似简单的笔画构成的,仿佛人的头、四肢和躯干, 横平竖直是最基本的要求。“脚”应该踩在哪儿,“手”要放在哪儿,怎么放才好看,都是有讲究的。这哪里是字啊,简直是一个个活的艺术品。所以汉字有书法这门独特的艺术。写在宣纸上的汉字,笔画刚劲有力,如行云流水,气势不凡。每个汉字充满着感情和智慧,就好像会跳舞的精灵。
你听过古筝曲《平湖秋月》和《高山流水》吗?我觉得古筝这个乐器最能体现汉字的美了,它或刚或柔,或高或低,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又像潺潺的溪水,倾流而下,就像汉字带给我的美感一样。我爱弹古筝,更爱学习汉字。你看,我已经能够用汉字写出我的心情,写出我的感受了。美丽的汉字,是中国人的自豪,是中国人骄傲。
汉语—最美的语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爱我的祖国,更爱我民族的象征—汉语。
在我的心里,她犹如生命,她犹如灵魂。她是民族的崛起,她是民族的精神。她美丽的动人,更顽强不屈——是世界最美的语言。这就是我深爱的汉语……
汉字是充满智慧的语言符号。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中国的方块字既可竖写也可横写,由汉字洏产生的书法艺术 ,更加无与伦比,古代名人的墨宝流传至今有许多已是价值连城。她是无价的,更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汉语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转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用这种语言写成的诗文,有铿锵锐耳、抑扬顿挫的美感,特别是诗,讲究平仄、对仗,所以,诗句可以特别整齐、节奏特别鲜明,琅琅上口。“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美景颇带伤感,琅琅上口更略带凄美,让人陶醉流连。
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成为世界上惟一能跨越时空的文字。只有中国的儿童,仍能读懂2500年前的《诗经》,朗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有中国的教材,能把唐诗、宋词作为儿童必读的启蒙材料。
有人说你“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也有人说你:“狂草奔放,凤舞龙翔。”而我也想说你:“宛如流水,细水绵长。宛如青山,屹立永昌。”
时光的流水,不能把你的光辉抹去,文化的悠长,惟有你的美丽独占一方!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