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检查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口腔检查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口腔、颌面部、颈部、颞下颌关节及涎腺的检查方法和正确的描述方法,初步掌握病史书写基本格式。
[实验内容]
1. 口腔检查。
2. 颌面部检查。
3. 颈部检查。
4. 颞下颌关节检查。
5. 涎腺检查。
[实验用品]
教科书、器械盘、口镜、镊子、探针、橡皮手套或指套。
[方法和步骤]
1. 口腔检查
(1) 口腔前庭检查:参照口腔内科检查方法,取正确的医病体位,用口镜、指套依次检查唇颊粘膜、牙龈、唇颊沟及唇颊系带情况。注意有无颜色异常、瘘管、溃疡或新生物,腮腺导管口有无红肿、溢脓等。
(2) 牙及牙合关系检查 ①牙:参照口腔内科检查,用口镜、镊子、探针以探诊和叩诊的方法检查牙体硬组织、牙周和根尖周等情况。注意是否有龋坏、缺损、探痛及牙松动等。②牙合关系:参照口腔正畸科检查,区别正常牙合和牙合错。③张口度:用直尺测量上、下正中切牙切缘间的垂直张口度。
(3) 固有口腔及口咽检查:借助口镜依次检查舌、腭、口咽、口底等部位的颜色、质地、形态和大小,注意有无充血、肿胀、溃疡、新生物和缺损畸形;注意舌质和舌苔的变化;观察舌、软腭、舌腭弓、咽腭弓的运动,有无肌肉瘫痪。必要时还应检查舌的味觉功能。在检查口底时应注意舌系带和颌下腺导管开口的情况,用双合诊的方法检查唇、舌、颊及口底是否存在异常肿块。
2. 颌面部检查
(1) 表情与意识神态检查:根据面部表情变化,判断是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表现,还是全身疾病的反映。同时可了解意识状态、体质和病情轻重。
(2) 颌面部外形与色泽检查:观察与比较颌面部的外形、左右是否对称、比例是否协调、有无突出和凹陷。皮肤的色泽、质地和弹性变化等。
(3) 面部器官检查:观察眼、耳和鼻等情况。如用尺或目测瞳孔大小、用尺测量瞳孔是否位于同一平面,用电筒测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等,观察眼球的上下左右运动、视力及有无复视等;分别用额镜及扩鼻镜检查耳、鼻有否液体渗出、畸形及缺损等。
(4) 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深度、形态及有无移动度、触痛、波动感、捻发音等体征,另外还需进行面部左右对称部位的棉丝拂诊试验及“板机点”检查。
(5) 语音及听诊检查:检查有无病理语音、舌根部肿块的含橄榄语音、蔓状血管瘤的吹风样杂音、颞下颌关节的弹响等。
3. 颈部检查
(1) 一般检查:注意观察颈部的外形、色泽、轮廓、活动度、有否肿胀、畸形、斜颈、溃疡及瘘管。
(2) 淋巴结检查
1) 明确淋巴结扪诊的重要性,了解淋巴结的引流解剖区。
2) 扪诊手法应注意轻柔,医师可站在患者的右前方或右后方。
3) 扪诊顺序:环行链淋巴结--枕部、耳后、耳前、腮腺、面颊部、下颌下、颏下。纵行链淋巴结--颈深上、中、下淋巴结以及脊副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4) 扪诊时注意使患者肌肉放松,如检查下颌下三角时嘱患者低头偏向患侧,以食指、中指轻扪下颌下区,如检查颈深淋巴结群时应请患者头偏转向患侧,以食指、中指及无名指置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后及深部触摸,自上而下仔细检查。
5) 记录各区淋巴结的数目、大小、性质、硬度、活动度等情况。
4. 颞下颌关节检查
以两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内,向前方触诊,以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关节外侧,嘱患者作张闭口运动,检查髁状突的动度及有无弹响、摩擦音等;各关节区及咀嚼肌群有否压痛;张口度及侧向运动度;另外还需检查面部左右是否对称、下颌骨各部位有否畸形、上、下颌中线及切牙中线是否居中,下颌运动有否偏斜及关系是否良好。
5. 唾液腺检查
腮腺触诊一般以示、中、无名三指平触为宜,忌用手指提拉触摸;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触诊则常用双手合诊法检查(见教材中图示)。另外还需检查各腺体的大小、形态、有否肿块,口内的导管有否充血、肿块、变硬、有否结石,以示、中、无名三指平触并由后向前检查腮腺及下颌下腺的分泌液情况等。
6. 简述门诊病史及病房病史书写的格式与要求。
(1)门诊病史:初诊病史通常由主诉、病史、检查、诊断、处理、建议和治疗计划、签名7部分构成。
(2)病房病史:通常由一般记录、主诉、现病史、过去史、个人史、生长发育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全身检查与专科检查)、记录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诊断、治疗计划和签名等诸多部分构成。
篇二:口腔检查实验报告
实验一 雕刻的基本手法及器械的使用
[目的要求]
熟悉常用的雕刻工具,掌握雕刻的手法,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1.雕刻器械的认识 2.雕刻器械的使用。 [试验器械]
石膏块75mm*40mm*30mm 直尺 雕刀 石膏勺垫板石膏切刀
[实验方法]
1、雕刻器械的认识
认识雕刀、蜡勺、石膏切刀的名称、作用及使用范围。
2.握刀的基本方法
(1)掌拇指握式:将刀柄全部握在第二、三、四、五指内,刀的根部位于食指的第二、三指间关节处。用刀时刀口向着雕刻者,对准石膏块,同时用左手握着石膏块,以握刀手的拇指顶住石膏块作为支点。此种方法多用于修牙冠各面。
(2)握笔式:最常用的一种雕刻方法,和握钢笔的方法基本相似,称为握笔式。用拇指、食指、中指握刀,无名指和小指做支点。此种握刀法用于比较细微的雕刻,也可以用中指作为主要的支点。 (3)切割式:食指按于刀背,其余四指平握刀柄,手掌的小部分压住刀柄的远侧部。此种握刀方法多在切石膏或石膏时使用。
3、根据以上雕刻的手法,利用所发石膏进行练习。
[注意事项]
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刀滑脱误伤手和牙齿。
实验二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 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雕刻右上颌中切牙。 [试验器械]
石膏块75mm*40mm*30mm 游标卡尺 雕刀 垫板 [实验方法] 1.石膏块雕刻
(1) 了解上颌中切牙各部位的数值。(单位:mm)
冠长 冠宽 冠厚 颈厚 根长 颈宽近中颈曲度远中颈曲度 数值 10.58.5 7.0 6.0 13.0 7.0 3.5 2.5 (2) 画出唇面外形线。
按照放大三倍的数据,参考唇面的外形,画出上颌中切牙外形线。
(3) 初步形成唇面
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切掉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
(4) 画出近中面外形线
从石膏块最顶端开始画出冠长,根长,按照邻面的形态结构用圆滑的曲线画出邻面的外形线。
(5) 初步形成近中面
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切掉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
(6) 完成轮廓外形
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以及远中面的雕刻,切掉各面多余的石膏,初步形成中切牙的轮廓外形。
(7) 完成牙冠个轴面外形
将各个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个轴面的外形高点及邻接点。
(8) 完成切缘、切嵴和切角
切缘平直,远中略偏向于舌侧,切嵴不宜太薄或者太厚,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园钝。
(9) 绘出颈缘曲线
完成颈部的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较牙根在此处稍微园而突出,使牙冠牙根过渡自然。
(10) 雕出牙冠唇面形态
将牙冠上未雕刻出的结构按照其所在的位置雕刻出
(11) 完成牙冠舌面形态
画出舌窝的位置和形态,先将舌面雕刻成凹面,然后用雕刀雕出舌窝。
(12) 完成牙根外形
由颈缘向根尖方向刮去,注意颈部不能刮的`太多,保证牙根在颈三分之一处最粗。
(13) 修整完成
仔细检查各部分的尺寸,精修完成,完成的中切牙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A、 唇面:呈梯形,表面光滑,有两条发育沟,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短突;近中切角为直角,远中切角圆钝。外形高点在颈三分之一的唇颈嵴上。
B、 舌面:略小于唇面,其颈部较窄,有较大的舌面窝,外形高点在舌面隆突。 C、 邻面:呈三角形,远中面较近中面小而突。
D、 切嵴:切嵴由近中向远中舌侧斜行,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
E、 牙根:为圆锥形的单根,唇面大于舌面,自颈三分之一向根尖部逐渐变细。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牙的尺寸数值进行划线,正确标出各个面的标志点。
2、 线条要圆滑清晰。
3、 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刀滑脱误伤手和牙齿。
实验三 上颌尖牙的雕刻
[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颌尖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 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雕刻右上颌尖牙。
[试验器械]
石膏块85mm*35mm*25mm 游标卡尺 雕刀 垫板
[实验方法]
1、 了解上颌尖牙各部位的数值。(单位:mm)
冠长 冠宽 冠厚 颈厚 根长 颈宽近中颈曲度 远中颈曲度 数值 107.5 8.0 7.0 17.0 5.5 2.5 1.5 2、画出近中面外形线按照放大三倍的数据,按照邻面的形态结构用圆滑的曲线画出邻面的外形线。
2、 初步形成
近中面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逐步切掉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
3、画出唇面外形线。
在唇面上画出上颌尖牙唇面的外形线。
4、 初步形成唇面
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切掉近远中面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
5、 完成轮廓外形
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以及远中面的雕刻,切掉各面多余的石膏,初步形成尖牙的轮廓外形。
6、 完成牙冠
个轴面外将各个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个轴面的外形高点及邻接点。
7、 完成牙尖、切嵴和牙尖角
牙尖由四条嵴和四个斜面构成,牙尖偏向近中,牙尖角近似直角。
8、 绘出颈缘曲线
完成颈部的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较牙根在此处稍微园而突出,使牙冠牙根过渡自然。
9、 雕出牙冠唇面形态
将牙冠上未雕刻出的结构按照其所在的位置雕刻出
10、 完成牙冠舌面形态
将舌面雕刻成凹面,根据舌轴嵴的位置画出舌窝的位置和形态,然后用雕刀雕出舌窝。
11、 完成牙根外形
由颈缘向根尖方向刮去,注意颈部不能刮的太多,保证牙根在颈三分之一处最粗。
12、 修整完成
仔细检查各部分的尺寸,精修完成,完成的尖牙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唇面:呈五边形,表面光滑,一条唇轴嵴将唇面分成两个斜面,每个斜面上有一条发育沟,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短突;牙尖角为直角,近中斜缘短于远中斜缘。外形高点在颈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界的唇颈嵴上。
舌面:略小于唇面,呈菱形,其颈部较窄,有舌轴嵴将舌窝分成两个,外形高点在舌面隆突。
邻面:呈三角形,远中面较近中面小而突。
牙尖:侧面观牙尖在牙体长轴的唇侧,牙尖由四条嵴和四个斜面构成,牙尖偏向近中。 牙根:为圆锥形的单根,唇面大于舌面,自颈三分之一向根尖部逐渐变细。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牙的尺寸数值进行划线,正确标出各个面的标志点。
2、线条要圆滑清晰。
3、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刀滑脱误伤手和牙齿。
SRDP实验报告范文
一、 实验目的
测定酸模、香蒲、毛茛、青岛藨草、绿萝5种湿地植物在污水净化过程中根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力。
二、实验方法
1.磷酸酶测定方法
(1)根中酸性磷酸酶的测定;(2)根中碱性磷酸酶;(3)水中酸性磷酸酶;
(4)水中碱性磷酸酶。
2.脲酶测定方法
(1)(1)1)根中脲酶活性:奈氏试剂显色法;(2)水中脲酶活性:同根中脲酶活性测定方法,但酶液是直接取0.5 mL的污水。
三、 实验材料及试剂
1.实验材料
实验室条件下用自制污水培养的5种湿地植物(自移植至实验室新生出的根系要达到一定量);
2.实验中使用的污水是自配污水,配方如下:水1L、淀粉0.067g、葡萄糖 0.05g、
蛋白胨0.033g、牛肉膏0.017g、Na2CO3·10H2O(无水0.02g)0.067g、NaHCO30.02g、Na3PO40.017g、尿素0.022g、(NH4)2SO4 0.028g;
3.实验试剂
磷酸酶、脲酶测定过程中需要试剂:
①0.2mol /L pH7.8磷酸缓冲液
②0.2mol·L - 1 pH 5.8醋酸钠缓冲液
称取醋酸钠16.406g,容量瓶定容至1L,用0.3 mol/L的醋酸溶液调节pH =5.8(用pH计校正)。
③3N NaOH 溶液
④0.05mol·L - 1 pH 8.7Tris–盐酸缓冲液缓冲液
称取12.114克Tris,容量瓶定容至1L,取50毫升0.1M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溶液与10.3毫升0.1N盐酸混匀后,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用pH计校正。
⑤奈氏试剂:称取7g碘化钾溶于10 ml水中,将10g碘化汞溶于其中。在100ml容量瓶中配置氢氧化钾溶液,称取24.4g加入含有70 ml水的容量瓶中,放置冷却。把配好的碘化钾和碘化汞溶液缓缓加入容量瓶,加入的同时要慢慢摇动,加水稀释至刻度,然后摇匀。将溶液盛放在棕色玻璃瓶中置暗处保存两天后再使用。
⑥10%三氯乙酸
⑦10%酒石酸钾钠
4.实验仪器
高温消解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pH计、研钵、高压灭菌锅、50mL 具塞(磨口)刻度管。
四、 实验过程
1.系统设置
取30个1L容量的大烧杯,洗净。将生长态势比较一致的5种植物从清水中取出,植物根部用15%的双氧水灭菌处理10分钟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按照每组湿地植物湿重相等的原则,放入大烧杯。将烧杯分成5组,分别栽种香蒲、绿萝、青岛藨草、酸模、毛茛,每一组由两小组组成,栽种香蒲的两小组编号为X和X0,栽种绿萝的两小组编号为L和L0,栽种青岛藨草的两小组编号为Q和Q0,栽种酸模的两小组编号为S和S0,栽种毛茛的两小组编号为M和M0,每组中前者中加入250ml 自配污水,后者作为对照加入等量的自来水。
2.测定方法
2.1磷酸酶测定方法
2.1.1根中酸性磷酸酶:
酶液提取:称取植物根系材料0.1g,放入研钵,再向其中加入1ml磷酸缓冲液(PH7.8),小心研磨至匀浆,再将其全部吸入离心管中,在0℃下1200r/min转速的条件下,离心30min,上清液为待测液,取0.5 ml。
具体方法:取配置好的pH 为5.8的0.2mol·L - 1 醋酸钠缓冲液70ml ,以之为溶剂配成浓度为0.15g·L - 1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 酶反应液,加入0.5 ml酶液后将其用黑纸包裹,置于25 ℃下培养1小时。向其中加入1ml3N NaOH 溶液,以终止酶促反应,使用α-1860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05nm 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鲜根水解pNPP 生成的pNP量来表示酶活性(μg·h - 1·g - 1鲜根)。
2.1.2根中碱性磷酸酶:测定方法与酸性磷酸酶的类似,唯一的区别是酶反应液是由Tris-HCl缓冲液(pH = 8.7) 配制的。
2.1.3水中酸性磷酸酶:取0.5 ml污水作为水中酸性磷酸酶的酶液。具体方法同根中酸性磷酸酶。
2.1.4水中碱性磷酸酶:取0.5 ml污水作为水中碱性磷酸酶的酶液。具体方法同根中碱性磷酸酶。
2.2脲酶测定方法
2.2.1根中脲酶活性:奈氏试剂显色法。
酶液提取:称取植物根系材料0.1g,放入研钵,再向其中加入1ml磷酸缓冲液(PH7),小心研磨至匀浆,再将其全部吸入离心管中,在0℃下1200r/min转速的条件下,离心30min,上清液为待测液,取0.5 ml。
具体方法:取适量的干净试管,并给试管编号,依次向其中加入2 mL 0.3 mol/L 尿素-0.05 mol/L 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然后将试管放入37 ℃恒温水浴锅中,并预热5 min。1号管作为空白对照,向其中加入0.5 mL 水,向其余试管分别加入0.5 mL酶液,将所有试管混匀后在37 ℃水浴锅中恒温水浴条件下反应5 min。在反应结束后向各个试管加入1.5 mL 10%三氯乙酸使反应终止。取其中的1 mL 反应液,加入9mL 蒸馏水稀释反应液,摇匀后先加入0.5 mL 10%酒石酸钾钠反应一会,再加入1.0 mL 奈氏试剂显色。在波长420 nm时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1 号管作对照。最后做出硫酸铵浓度标准曲线,据此方程计算酶活, 测得铵浓度与吸光度关系拟合方程为OD420=0.006C+0.0082(R2=0.9991)。
2.2.2水中脲酶活性:同根中脲酶活性测定方法,但酶液是直接取0.5 mL的污水。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同样每隔48小时测定湿地植物根内及水体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力变化情况见图2-1~图2-15。
由图2-1可知,不同湿地植物根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同一种湿地植物的污水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且空白对照组中的该酶的活性高于污水处理组中的活性,两者之间的差距随时间增大。毛茛和绿萝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的根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先剧烈下降后缓慢增多或保持较小幅度的变化。在香蒲、青岛藨草和酸模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该酶活性波动较小,香蒲和青岛藨草中的趋势是先增加后降低,酸模中的趋势是随时间延长缓慢增加,在后期增幅较大。总体上5种植物根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排序,绿萝中最高,香蒲次之,然后是青岛藨草,接着是毛茛,最后是酸模。
图2-2可知,整体上5种植物根中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大体上呈增加的趋势,且在96小时至144小时之间根中脲酶活性增加显著。5种植物的空白对照组中的根中脲酶随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的根中脲酶活性波动较大,毛茛、香蒲、青藨和酸模的污水处理组中的根中脲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然后再增加,而绿萝的污水处理组中的根中脲酶活性先下降后增高再略有下降。总体上对5种植物根中脲酶活性进行排序,绿萝中最高,香蒲次之,然后是酸模,接着是青岛藨草,最后是毛茛。
由图2-3可知,5种植物的水体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统一的变化趋势,而每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中酸性磷酸酶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毛茛、酸模和绿萝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香蒲和青岛藨草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除了香蒲的污水处理组中出现先下降再升高,水体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随时间延长在逐渐增大。
由图2-4可知,5种植物的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统一的变化趋势,而每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毛茛和绿萝的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毛茛和绿萝的空白对照组和酸模、青岛藨草的污水处理组及空白对照组中,该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香蒲的空白对照组和污水处理组中,该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
由图2-6和2-7可知,总体上,除了酸模的空白对照组在后期出现下降,5种湿地植物的空白对照组和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脲酶活性均有上升的趋势,在后期有较大增幅。毛茛的污水处理组、香蒲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青岛藨草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脲酶活性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毛茛的空白对照组中,酸模的污水处理组和绿萝的空白处理组及污水处理组中,该酶活性呈上升趋势;酸模的空白对照组中,该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基本上,5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中的水体中脲酶活性大于空白对照组中的。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