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重视自学。由于现代社会的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旧知识和旧技术的老化周期日趋缩短,“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不仅有助于学好中学课程,而且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要重视思考。俗话说:“多想出智慧”,“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明我们要勤于思考。学习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只要在学习上勤于动脑,具有“锲而不舍”精神,才能学得深,学得扎实。
三、要重视质疑。读书要有疑,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所以要学会质疑,提出问题。学问学问,连学带问。一个人要博学多才,既靠学又靠问。大胆地向老师提出疑问,不是愚笨的反映,而是追求真知、积极向上的表现。
四、要重视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是掌握知识的规律,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捷径。在学习中,要像攀登台阶一样,步步稳重拾阶而上,不断地借助“旧知”去获得“新知”,温故而知新,慢中求快,稳中求好。如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其结果必须是“欲速而不达”,多学而不获,事倍功半。
五、要先预习,后听讲。对自感困难的学科进行课前预习是被动变主动的重要选择。通过预习,对自己能看懂学会的内容,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已感生疏的有关旧知识,复习之后,可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对个人看不懂的难点、疑点,心中有数,便于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破难解错。对基础较差的学科长期坚持预习,就会逐步变被动为主动。
六、要先复习,后做作业。知识是形成技巧的基础,只有知识掌握得正确,才能形成正确的技能技巧。保证作业不出错误或少出错误,迅速完成作业,作业前必须先读书,将知识很好地消化理解。很多同学不懂这个道理,也没养成这个良好习惯,总是急于完成作业。由于对知识理解不深,记忆不准,常常发生错误,从而降低了作业的质量。虽然增加了作业的时间,却没有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效果。
七、要先自己用脑,后请教别人。实践证明,通过自己用脑学到的知识,印象深,记忆牢;即使有些问题自己用脑解决不也,仍须请教别人,然而一旦弄懂,其记忆效果仍然是深刻的。“信心比天才更重要”。自己用脑解决问题,可以坚定信心,锻炼意志,这就是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重要品质。
八、要养成自我总结的习惯。每做完一个习题,要总结本习题有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一般解法或证法是什么,在运用基础知识方面有哪些重要技巧,通过练习对基础知识有哪些新的认识等等,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要学会绘制知识网。在学完一章或一单元后,应会根据教科书的内容,以某一原理或某一概念为线索,绘制知识网(也叫知识结构网),从而使自己能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
十、要编制复习提纲。每学完一单元,要在认真看书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基础知识总结出简单的复习提纲,然后离开课本顺题纲默想或重点默写,力求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融汇贯通、准确熟练。对重要思路和推理方法及运用技巧等,要归类对比,转变为自己的实际技能。
1首先要把历史学科学好(基点)复习的过程即梳理知识的过程,把已学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的过程;3+X考察的是有内在联系的知识,重视掌握基础知识(概念、原理、事实)和基本能力(方法、技能、思路),努力做到融会贯通。
在此基础上,认真复习一些专题性的讲座2自己要认真的处理好,掌握好各种关系:①科内综合与科间综合的关系,以科内综合为主,科间综合为辅;②双基与能力的关系,双基是前提,能力是归宿,应立足基础,切实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③学科知识与时政热点的关系,实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要着重知识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进行历史科复习时还应要抓好三个联系:①注意学科内的联系(纵向联系、横向联系);②历史科与地理科、政治科的联系;③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3历史科必须复习三轮:第一轮全面系统复习,扎扎实实打基础;第二轮专题复习,从新的角度组合知识,力求融会贯通;第三轮模拟考试,查缺补漏,强化训练4第一轮应进行单元复习,视野更开阔,仍要扎扎实实打基础,但要适当加快速度,突出主干,适当关照非重点。
5第二轮要强化专题复习,一定要在每一专题之下精心设计子专题,要以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专题复习,既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又不要把知识点搞得过细。6前两轮的复习都以历史学科为基点;7自己在历史复习过程中必须始终抓好"三个着力点"着力点(1)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①准确记忆基本史实:要明确记忆目标;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网络化。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③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去认识历史。④强化专题史复习,融会贯通,形成主干(突出重点,适当关照非重点)。
例如:附录:具体来说:中国古代史:从宏观角度把握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主要特点;明清时期的"大逆转"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国近代史后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创建新中国的基本历程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是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总纲:世界近代史部分要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怎样形成的;世界现代史部分要注意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以三个体系、两次大战为主干)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中外历史的比较与联系着力点(2)学好基本理论,初步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方法,提高理论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初步理解和运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应包括: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生产力标准。
所谓生产力标准,包括两个要点:一是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二是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实践标准。
所谓实践标准,就是要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一要"贴近史实,接近科学";二要"实事求是,不囿于某些非科学的结论";三要"具体分析,避免绝对化"。
③微观研究与宏观认识相结合。"微观"主要指具体史实,分析、评价历史现象时只会"就事论事"仍属微观;"宏观"主要指一个时代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主要矛盾、主要特征和根本的发展趋势。
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一方面"宏观认识必立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没有宏观认识,仅仅是就事论事,决难做出正确的结论",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④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
首先要认识到"文明演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纲";其次要认识到"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与文明所取得的巨大进步相比仍然是"微小"的。⑤阶级和阶级斗争。
⑥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初步理解和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应包括:①原因和结果;②共性和个性;③现象和本质;④偶然性与必然性;⑤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⑥继承和发展等。
着力点(3)掌握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重视解题能力的训练,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8在平时复习,练习做题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抓住一些解题技巧。
1)宣传教育——组织学习、研讨方针目标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兄弟厂的先进经验,分析企业形势及资源现状,在初步找出问题点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方针目标的思路;也可结合方针目标管理的当年诊断,在总结成绩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方针目标的基本设想。
(2)搜集资料,提出报告——由有关部门依照上述要求搜集资料,分别提出专题报告,如经营销售部门提出市场形势和预测的报告,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的报告;生产计划部门提出上一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应包括存在的问题点),以及上级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的估计值。 (3)确定问题点——一般有两类问题点:一类是未实现规定目标、标准的问题点,例如上一年度方针目标中未完成的部分,制度标准中未执行的条款; 未达到国家法令法规、安全质量监督和行业标准中所规定的事项(例如环保、工业卫生等)的要求等。
另一类是对照长期规划、发展需要可能出现的问题点,例如如何适应国内外顾客需要,战胜竞争对手,开拓新产品、新市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点。 (4)起草建议草案——由企业最高管理者召集专题讨论会,首先提出下一年度方针目标设想,各专业口提出具体的目标草案;然后通过论证、分析和协调;最后由归口管理部门起草方针目标建议草案。
(5)组织评议——组织广大职工对方针目标的建议草案进行评论,汲取各方面意见后,修改建议草案。 (6)审议通过——按照决策程序,经过企业的决策机构进行审议后通过并发布。
知识要点1. 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2. 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为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3.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4. 垂线段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5.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6.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7. 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8. 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方向平行移动,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三. 主要性质:1.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2. 邻补角的性质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和为180°。3. 垂线的基本性质(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2)垂线段最短。
4.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典型例题】一. 选择题1. 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直线 ‖ 的是( )A. = B. = C. = D. + = 2. 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1) = ;(2) = ;(3) + = ;(4) + = ,其中能判断a‖b的是( )A.(1)(3) B.(2)(4) C.(1)(3)(4) D.(1)(2)(3)(4)3. 如图,AB‖EF‖DC,EG‖DB;则图中与 相等的角(除 外)共有(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4. 如图,若AB‖CD,则( )A. = + B. = - C. + + = D. - + = 5. 如图,AB‖EF‖DC,EH⊥CD于H, BAC+ ACE+ CEH=( )A. 180° B. 270° C. 360° D. 450°6. 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 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B. 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C.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D.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平行答案:1—6 CDBABA 二. 解答题:1. 如图所示,图中有几对同旁内角?分析:我们知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共形成八个角,其中有两对同旁内角。图形中有两个“三线八角”即CD,EF被GH所截,形成两对同旁内角;AB,EF被GH所截,又形成两对同旁内角,所以共有4对同旁内角。
解:图中有4对同旁内角。它们是∠CMN与∠ENG,∠DMH与∠FNG,∠AMH与∠ENG,∠BMH与∠FNG。
2. 如图所示,已知AB‖CD,BC‖DE,试说明∠B=∠D。分析:条件为直线平行,故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说明解:∵AB‖CD(已知)∴ ∠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C‖DE(已知)∴ ∠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D(等量代换)3. 如图所示,已知AB‖CD,G为AB上任一点,GE,GF分别交CD于E,F。
试说明∠1+∠2+∠3=180°。分析:要说明180°问题,想到了“平角”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两个知识点,故可用它们解决问题。
解:∵AB‖CD(已知),∴ ∠4=∠2,∠3=∠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1+∠5=180°(平角定义),∴ ∠2+∠1+∠3=180°(等量代换)。
4. 如图所示,AB,DC相交于点O,OE,OF分别平分∠AOC,∠BOC,试说明OE⊥OF。解:∵ OE,OF分别平分∠AOC与∠BOC(已知)又 ∵∠AOC+∠BOC=180°(邻补角定义)∴OE⊥OF(垂直定义)5. 如图所示的W形中,寻找AB‖DE的条件分析:只要过C作CF‖AB,再结合AB‖DE,就能猜想到AB‖DE的条件解:当∠BCD=∠B+∠D时,AB‖DE,理由如下:过C作CF‖AB,∴∠1=∠B,又∵∠BCD=∠B+∠D,∴∠2=∠D,∴CF‖DE,∴AB‖DE6. 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C中,CD⊥AB于D,FG⊥AB于G,ED‖BC,试说明∠1=∠2。
解:∵ CD⊥AB,FG⊥AB(已知)∴ ∠CDB=∠FGB=90°(垂直定义)∴ CD‖F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E‖BC(已知),∴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等量代换)【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1. 已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3倍还多36°,则这两个角的度数是( )A. 20°和96° B. 36°和144° C. 40°和156° D. 不能确定2. 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 若两个相等的角有一组边平行,则另一组边也平行B.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两组对顶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C.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D.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B.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C. 钝角的补角一定是锐角D. 点P是直线l外一点,A,B,C分别是l上的三点,PA=1,PB=2,PC=3,则P点到l的距离一定是14. 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AB于O,则图中∠1与∠2 的关系是( )A. 对顶角 B. 互补的角 C. 互余的角 D. 一对相等的角5.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a‖b,∠1=65°,那么∠2等于( )A. 145° B. 65° C. 55° D. 35°6. 如图所示,l1‖l2,∠1=130°,∠2=110°,则∠ACE等于( )A. 50° B. 55° C. 60° D. 65°7. 如图所示,AB‖CD,EF分别交AB,CD于M,N,NE平分∠DNF,∠1=60°,则∠2等于( )A. 40° B.50° C. 60° D. 70°8. 如图,已知AB‖ED,∠ABC=115°,∠CDE=130°,则∠DCF是( )A. 55° B. 60° C. 65° D. 70° 9. 如图,已知AB‖CD,。
建立网站的流程如下:
说明:一个网站最少要包括域名和空间,域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网址,空间则是用来放网页内容的。
1、申请域名:您的域名需要便于记忆、了解,可以是您公司的名称的英文或中文拼音。例如:
2、申请空间:有两类您可自行选择:
A、空间:针对会设计网站的用户,您在自己的电脑中用专业软件设计好网站后上传到购买的空间上即可。
B、速成网站:针对不会设计网站的用户,包括空间,只要会打字就可以做出专业的网站,使用简单,功能强大(公司及产品介绍、会员注册及管理、论坛管理、在线购物功能、留言本、流量统计、网站推广等)。
20元建站全包了,包括:顶级域名、送空间、自助建站系统、正规备案服务等。
可直接到今日创业网站注册顶级域名,注册顶级域名后,送空间、自助建站系统、送独立IP、提供网站备案服务。如有问题,请咨询在线客服QQ(可无偿帮您升级到VIP客户,即可享受优惠价格)。
1.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细胞壁(支持和保护),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放线菌、支原体等真核生物: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衣藻)、真菌(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等。2.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①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 ②鲜重最多:O ③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④主要元素;C、O、H、N、S、P 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无机物 无机盐3. 组成细胞 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的化合物 元素C、H、O、N .S脂质:元素C、H、O (有的含N、P) 有机物 糖类:元素C、H、O核酸:元素C、H、O、N.P4.相关计算:肽键个数(脱水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几条肽链至少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蛋白质分子量=N*a -18*(N—M)基因(DNA)中碱基:mRNA中碱基:氨基酸个数=6:3:15.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用吡咯红和甲基绿染液染色——DNA变绿(细胞核)、RNA变红(细胞质)6.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单糖:如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动植物都有)二糖:植物二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动物二糖:乳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7. 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①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a、具有半透膜 b、膜两侧有浓度差②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原生质层(细胞质.细胞膜.液泡膜)细胞液.细胞壁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④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和复原a.分离内因:原生质层伸缩程度比细胞壁要大b.分离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如30%的蔗糖)>细胞内溶液浓度(浓度差越大,失水越快)c.质壁分离的条件:活细胞、有壁、大液泡、浓度差d.复原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如蒸馏水)e. 细胞在下列外界溶液中能自动复原:乙二醇、KNO3、甘油、尿素等溶液8.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比较项目 运输方向 是否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H2O、乙醇、甘油等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消耗 氨基酸、各种离子等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9.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 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无膜:核糖体.中心体10. 能产生水(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能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高等植物根中无中心体、无叶绿体11.细胞器的协调配合: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①分泌蛋白:抗体、蛋白质类激素、胞外酶(消化酶)等分泌到细胞外②过程:核糖体 内质网 囊泡 高尔基体 囊泡 细胞膜 胞外(合成肽链)(加工、运输) (加工为成熟蛋白质)以上过程由线粒体提供能量12.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的结构: ①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②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③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13.ATP(三磷酸腺苷)——细胞的能量“通货”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①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特点: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出大量能量(30.54kJ/mol),也很容易重新形成而储存能量。 ②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动态平衡) a. ATP水解,释放能量:ATP →ADP + Pi +能量——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b. 合成ATP,储存能量:ADP + Pi + 能量 → ATP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动物和人等 绿色植物等③吸能反应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14.呼吸作用(细胞呼吸)——ATP的主要来源①细胞呼吸概念: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②有氧呼吸过程:阶段 项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线粒体反应物 葡萄糖 丙酮酸和H2O [H]+O2生成物 丙酮酸、[H] CO2、[H] 水产生ATP的数量 少量 少量 大量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可使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38个)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的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③相关反应式: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无氧呼吸(酒精发酵):无氧呼吸(乳酸发酵)○4影响呼。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