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必要的……高中在地理方面学到的天文学知识都是常识级别的,和专业的差太远了……更何况地理还分在文科里面(以前是的,不知道现在改了没有)
如果你立志读天文专业的话,高中要读理科。为了高考,理科的所有科目都要学好,但是数学和物理要更花力气,要精要通,而化学和生物只要成绩好就行了。至于地理,高一学天文方面的时候学好老师教的就行了。
高中其实并不需要为以后的专业准备太多的东西,毕竟主要的都是大学才学的。
1、搞好学习成绩,有了高考高分,才能报自己想去的专业,否则只有数学、物理强也没用。
2、如果有空的话,可以看看天文基础方面的书籍,推荐《大众天文学》《天文学新概论》之类的,对天文学有个基本的了解。
3、如果再有空的话,建议参加天文学奥赛。也不用费心准备太多,靠自己平时积累就好,得不到名次也没关系,重在参与。 天文奥赛的相关信息《天文爱好者》杂志上应该会有的。
其实这只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并不能算一个天文知识。
你可以这样和你女儿解释她和妈妈坐车,要是车开得很平稳,车窗户全部挂上窗帘,我们就只能看到车里面的人和车的内部,是不是就不会觉得车是在移动的,而当把窗帘去掉后,我们看到了外面的景色,才晓得原来车是移动的。事实上你说的这个现象也是一样。
我们在转得非常平稳的地球内部,就不会感觉地球在转,但是当我们抬起头看到了太阳和月亮就相当于车窗帘拉开了一样,我们有了参照物就知道原来地球是在转动的了。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行 首先 太阳是恒星(作为太阳系的中心 它可以说是恒定不动的,当然太阳也在自转 围绕自己的轴心在转) 而地球是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并且也在自转) 月球是卫星(象一个卫士一样保护地球 自己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地球自转叫做一天 月亮围着地球转一圈叫做一个月地球围着太阳转一圈叫做一年当然我以上说的 只能是对于小学生而已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月11日再来补充一句如果真要叫真可以这样解释 我们通常说的日 其实并非一个 分为恒星日和太阳日恒星日是地球参照某一个遥远恒星计算的自转周期 这个数据是23小时56分4秒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日是指的太阳日 这个是根据恒星日取整数 也就是24小时关于地球的公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年的概念其实也有2个一个是365日6时9分10秒 这个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另外一个是回归年 是指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的南北回归现之间呈正弦曲线来回移动一个周期的时间 是365日5时48分46秒 这个由于有一些特定的时间点(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而且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这个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年以上是高一地理的知识接着还有一点 关于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种说法是月球总是拿一面对着地球 人们永远看不到月球的反面这个说法不假 可是很多人认为这是月球没有自转的原因事实上月球在自转 只是刚好月球的自转时间和公转时间是相同的不晓得能理解不 也就是说月球的一“年”(因为月球的级别是卫星 其实他的公转是不可以称为一年的)和月球上的一天 时间刚好相等 因为这种自转和公转同步 使得月球永远都是用一面对着地球的 最后再补充一句 就是年 月 和 日本来就没有必然的联系行星围绕恒星公转一圈就是一年卫星围绕行星公转一圈就是一个月行星自转一圈就是一日并不是我们日常说的一年就是12个月365天 这种比例只存在于地球最后再提供一个小常识 关于北极星 其实北极星也是在转的(通常我们都说北极星禁止不动的) 其实是因为北极星自行很缓慢然后必须提出的一点是 北极星并非一颗星的名字 而是一类星的名字 现在的北极星是小熊星座内的一颗星 而若干年后 天龙座的一个颗星将自行到北天极的位置上取代它成为新的北极星此外并没有南极星 就是因为南天极(南天顶)恰好没有这么一颗亮星出现。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