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演奏姿势
1、动听的音乐加之优美的演奏姿势,不仅给观众以听觉的享受也可以给观众感官的享受。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演奏姿势有利于技巧的充分发挥。良好的演奏姿势不但美观、大方,而且对身体也很有益,演奏者要加以重视。
2、唢呐的演奏姿势又坐、站两种。这两种姿势都要求演奏者做到:身体自然放松、头部端正、两眼平视、头部自然挺起、面部松弛、两手抬起使乐器与身体成75度角、两臂自然架起。
3、采用坐式演奏时,两腿略微分开,两脚平放地面,腰部挺直。采用站式演奏时,两腿伸直,两脚距离25公分左右,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总之无论是坐式还是站式演奏都给人以舒适、优美的感觉。
二、持乐器法
1、手指自然分开,左手在上把、右手在下把,手指按孔依次为:左手食指放在第八孔,大拇指放在第七孔,中指放在第六孔,无名指放在第五孔,小指自然放松,分开少许放在无名指旁。
2、右手大拇指放在唢呐杆下端三孔与四孔之间,食指放在第四孔,中指放在第三孔,无名指放在第二孔,小指放在第一孔。手控制不住乐器,左手小指可以依附于唢呐杆上,握稳后放回原处,影响正常运指。
3、手指的基本按孔位置是以右手小指第一指肚按孔位置为标准,其它手指自然在乐器上。演奏时,手指不要过于抬高,抬高手指会影响快速乐曲的演奏。不要用力用指尖按孔,会导致按孔不严、发音不正确。
4、同时手指按孔时不要伸得过直,过直会运指不灵活,跟不上快速乐曲得速度,正确得运指方法是:手指在按音孔时,少许弯曲、才能运指运用自如。总之,持乐器时两臂、手指尽量放松。
三、口型
1、吹奏唢呐时的口型是唢呐演奏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口型就是指在吹奏唢呐时嘴唇的形状、含哨的部位,它关系到在唢呐演奏中的音准、音色、音质、强弱以及其它各种唇部技巧的发挥。
2、一般吹奏唢呐的口型是:哨片位于双唇中间,上唇靠近哨面根部约哨片的四分之一处,下唇含哨约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处,在吹奏过程中,口型的控制力度要随着吹气强弱、音量、音色、技巧的变化而变化。
3、在初练时嘴和两腮会感到酸并且无力,这都是正常的,经过练习后,这些就会消失,嘴上功夫过关的标准是:在吹奏时间长的情况下,控哨自如,嘴唇感到不酸不累,基本功就算过关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吹奏唢呐,也需要一些技巧,要用手指把音孔完全按满。倘若音孔按不严,往往发出的声音就不准。
唢呐的演奏技巧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口内技巧和手指技巧,在演奏中常常两者结合运用,其中有连奏、单吐、双吐、三吐、弹音、花舌、萧音、滑音、颤音、叠音和垫音等,还可以模仿飞禽和昆虫的鸣叫。
练习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手指不要动,完全靠小臂的动作去带动手指。
2、手指不能抬离音孔过高,只要稍稍离开一点即可。
3、手指、手腕、小臂三者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唢呐
唢呐不是个复杂的乐器,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哨、气牌、芯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木制圆锥体杆上开的8个音孔,前七后一,错落的排列着;杆子上装的铜质芯子;芯子上面套有气牌和芦苇做的哨;杆下端安着碗。就是这样朴实,甚至有些简陋的结构,却几乎能演奏所有管乐的技巧,甚至能模仿人的唱腔,鸟的鸣叫等等奇妙的声音。把唢呐的几个部分拆开吹奏,能分别模仿不同的人物角色,老生的苍老低沉,花旦的俏皮灵动,武夫的粗鲁莽撞……这样一个小乐器,竟能独自演绎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吹奏唢呐,也需要一些技巧,要用手指把音孔完全按满。倘若音孔按不严,往往发出的声音就不准。因此,拿捏唢呐的吹奏气息,也成了一门学问。演奏唢呐往往比较费气,音越高耗的气量也就越大。一般吹奏起来,不能无间歇地长时间表演,但经过训练的演奏者,尤其是民间艺人,吹起唢呐来,互相比着较劲的就是持久的耐力。"循环换气法"是最常见的演奏方法,这样的吹奏能使得气息总是饱满不息,可以使乐音不间断地长时间延续,甚至全曲一气呵成,令听众大为过瘾。
唢呐定调的丰富,非同一般。多彩的调音,造就了唢呐的丰富全面。目前的唢呐多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普遍使用的高音唢呐,低音区略带沙沙声,发音厚实;中音区的音色则是刚健、明朗,最擅长各种技巧的演奏,极富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高音区的发音响亮,畅快淋漓;最高音则尖锐、刺耳,把握不好就会变成难听的噪音,因此很少使用。当下经过改革的加键唢呐,已成为民族乐队中一组完善的乐器,表现力更为丰富。
各地的唢呐都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犷,有柔和,种类甚多,通常以杆的长短不同而分为五种。小唢呐杆长往往在22~30厘米,音色柔和,最适合用来独奏或合奏,特别是当它与二胡等弦乐器一起合奏,婉转起伏,更为动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都可以觅得它的踪影。各地所用的哨也不同,有芦苇的,有麦杆的,也有用褐紫色胶性虫壳的(但吹起来非常软),音响可谓别具一格。中唢呐杆长32~40厘米,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音量不大不小,用在歌舞伴奏中,非常悠扬。大唢呐杆长42~57厘米,声音低沉宏大,仿佛英雄出世,壮志满怀,气宇轩昂。在东北、山海关和冀东一带北方地区,粗犷的大唢呐也是吹奏大型乐曲的最好选择。相比杆长50厘米的"大杆子",柏木杆稍短一点,流行于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清脆明亮的声音好像能拨开云层见晴空,令人心神舒爽。用柏木杆吹奏小调以及模仿戏曲中人声唱腔,显得格外得心应手。海笛的长度不到20厘米,各部件也较小,玲珑小巧,发音却尖锐响亮,高亢冲霄。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器乐合奏是它最好的舞台。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闽西大唢呐,通常两支一起合吹列奏,称为"公吹"和"吹"。两支唢呐构造相同,只是在长度和粗细上略有差别,"公"短""长,"公"细""粗,"公吹"的音色甜美,"吹"的发音低而浑厚,配合在一起,天衣无缝。
初学者演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2点:
1、打好基础是学好唢呐的关键
基础是发展的根本。学唢呐犹如建造高楼,若无坚实的根基,高楼是立不起来的。唢呐演奏艺术的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演奏基础两个方面。知识基础是指有关唢呐乐器和唢呐吹奏的知识。熟知基础知识,对演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能找出原因,做到及时解决或逐步改善。若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遇到问题就会不知所措,从而影响学习进程和演奏技能的快速提高。所谓演奏基础,是指唢呐演奏需要的扎实基本功。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演奏时才能做到发挥自如,声情并茂。《民族乐器基础教程系列丛书:唢呐基础教程》包括常用指法和常用技法的基础训练。对所列练习曲目,最好循序渐进地逐条练习,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因噎废食,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按要求把所列曲目练好,才能成就扎实的基本功。
2、勤奋学习和严格要求是成功的保证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这样一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业务的精湛、完美,在于勤奋的学习、钻研;贪玩、松松散散或久不练习,会使学业荒疏。做事获得成功,在于不断思索、探究;失败的原因是行事随随便便,不严格要求。学习唢呐若无勤奋、刻苦的精神和从严要求的态度是难以成就的。因此,对学习进程中的每个环节,特别是基础练习中的某种指法、技法,应一丝不苟地按要求反复演练。熟才能生巧,勤才能补拙。
唢呐循环换气,大家一定会想到唢呐。当然,这项技巧原本是唢呐所独有的,并且也是演奏时的一项风格。但是时至今日,这项技巧已经应用到其他的乐器上面了。除了笛子以外,也已经运用在西洋长笛,甚至于萨克斯风上面了。
循环换气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预先把气息储存在口腔中,然后在吸气的瞬间,将口腔中的气息以口舌等将之排出,然后才接续到正常的呼气排出,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循环呼吸的周期。唢呐上面的循环换气最早出现,因为这个技巧在唢呐上面比起其他管乐器要来得简单些。因为唢呐有气牌辅助,可以鼓腮存气吹奏(目前也有不鼓腮以维持形象的),而且哨口的实际出气量很小。由于上面这几个原因,所以循环换气这个技巧,在唢呐上面已经是运用的极为广泛了。民间艺人唢呐的演奏,有许多时候几乎从头到尾都没有间断,使用循环换气一气呵成演奏到底的。以我目前教学的经验,在我的唢呐学生之中,国中生资质较好的就可以练起来了。
初学者买D调唢呐,杆身短,指孔间距小,按指能好按些,所以相对于其他大唢呐就学的容易些。
G调的喇叭适合吹的曲子:1.小磨坊2.十样景3.东北民歌联奏4.句句双(1)5.六字开门6.欢庆扩展资料唢呐练习呼吸时应注意三点:1、呼吸时,全身与呼吸无关的部分都要放松。气息要控制好,根据需要使用气量,一般说,吸气要多要快;吐气要少要慢。
2、要保持呼气与吸气的连贯性,不要等第一口气完全呼完后才开始吸第二口气,而应该在第一口气未完全呼尽之前就开始吸第二口气,这样才能连贯不断地进行下去。3、一般情况都是用鼻子吸气,只有在抢气或者用鼻子吸气还不够用时,才用口、鼻同时吸气。
参考资料从零起步学唢呐轻松入门-百度百科。
专业唢呐材料篇,学好专业唢呐,我们首先要选择一支材质好的唢呐,一般我们选择唢呐材质有,红木唢呐,紫檀唢呐,小叶檀唢呐,因此材质唢呐发音音质好,使用寿命长。其次,因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唢呐重点在于哨片振动选择好哨片,修好哨片,是学好唢呐的前提条件,没有好的哨片,也是影响学习唢呐重点。哨片我们一般根据唢呐特点而定制,唢呐本身音色洪亮,需选择哨面长的来弥补唢呐柔音不足,唢呐本身音色柔润,需选择短面哨片弥补音色洪亮,所以选择哨片修好哨片是重要的,好技术不如好家伙,也就是这道理。
专业唢呐知识篇,学好专业唢呐需学习两方面知识。一是理论,二是听音,理论学习方法,唯一是学习识谱。识谱方法即是,念,记,听,念即是念音阶,念唱名,为了不跑调,我们一般中音高音读一声,低音读三声,两个低音挨着时候第一低音读三声,第二个低音读一声,在乐谱中我们读只能发一声和三声,按这样方法基本就不会跑掉了。记,就是记乐谱中的调号,节奏型,节拍,演奏记号,演奏符号,音高。听,即是听唢呐发音的音高位置有多高有多低即可。
专业唢呐呼吸篇,因唢呐是有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而唢呐的发音主体是哨片,哨片是由气压大小决定唢呐音高低起伏,所以我们要掌握唢呐气息自然规律法则,自然腹式呼吸法,什么是自然腹式呼吸,简单说就是人的正常呼吸,如何找到窍门是关键,最简单方法就是晚上人躺在床上,脸朝上,观察自己腹部是怎么呼吸运动的即可。气压是决定音高的主要条件。控制气压方法一是气息量的大小,二是唇力口风大小,唇力口风大小也决定音高的高低,是学习好唢呐另一个重点。
专业唢呐入门练习方法,1.每天练习乐谱2篇熟记乐谱音阶及演奏记号等知识
2.练习尝试掌握唇力控制影响音高变换。3.熟悉指法,多活动手指,4.掌握自然放松法则,如果每天保持2小时持之以恒,恭喜您已经成功入门了,打好基础是关键不要急于求成。
唢呐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1993年,由著名管乐演奏家郭雅志先生发明了唢呐“活芯”装置,令传统唢呐奏出半音阶、十二音体系,丰富了唢呐的表现力。
唢呐活芯,其内管连有气牌和气嘴,并有螺栓槽,套上一弹簧,插在外管中,外管侧面有螺纹孔,再套上一个微调套管用螺栓螺母,从套管长孔穿过拧入螺纹孔,再进入内管的螺栓槽,用螺丝螺母调正内管之伸缩距离,嘴唇压缩气嘴以后,使内管缩短其音程,于是每个音孔可吹出半音,增加唢呐之音量范围,可吹奏各种变调乐曲。
芯子是唢呐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上装哨片,下接主体管。传统的芯子为单管式,而活芯为活动套式,可以伸缩改变长度,复位靠弹簧的作用。演奏时,通过双手向上压进活芯,便能奏出临时变化半音或半音阶。如果把活芯推进、卡定,即可做高半音的移调乐器使用,指法不变。推进后所产生的音程关系上的徽小偏差,可通过控制嘴劲儿调整,演奏者很容易适应和进行有效的修正。活芯共有3种规格,由于其伸缩长度可以调节,因此解决了大、中、小各种调子唢呐的应用问题。
唢呐(意大利语:suona),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
由波斯传入,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广东地区亦将之称为“八音”。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唢呐练习的基本功课一、演奏姿势二、持乐器法三、口型四、气的运用五、基本调指法和转调六、超吹唢呐的基本技巧一、口腔内技巧单吐2.双吐3.气库音4.三吐5.花舌6.舌顶音二、手指技巧1.指打音2.倚音3.颠指4.垫指5.指颤音6.指滑音基本乐理知识一、识简谱二、时值三、休止符四、节奏型五、拍号演奏符号表唢呐发音练习唢呐各调基本练习曲和独一、D调(筒音5)(一)指法练习(二)D调唢呐独奏曲1.小鸿雁2.小开门3.万年欢4.上天台5.都有一颗红亮的心6.二八板二、G调(筒音2)(一)指法练习(二)G调唢呐独奏曲1.小磨坊2.十样景3.东北民歌联奏4.句句双5.六字开门6.欢庆三、C调(筒音6)(一)指法练习(二)c调唢呐独奏曲1.小龙尾2.赶山3.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4.仇恨入心要发芽5.柳河荫四、A调(筒音1)(一)指法练习(二)A调唢呐独奏曲1.祭枪2.小开门3.东方赞4.海城句句双5.哈哈腔五、F调(筒音3)(一)指法练习(二)F调唢呐独奏曲1.欢庆胜利(第二乐章)2.柳青娘(龙舞)3.柳河荫4.大姑娘美5.旗幡招六、E调(筒音4)(一)指法练习(二)E调唢呐独奏曲1.鸿雁落沙滩2.星星索3.三借本4.哭皇天5.柳河荫6.八条龙七、B调(筒音b7)(一)指法练习(二)B调唢呐独奏曲1.花池2.小开门3.游湖4.春天5.探妹6.三江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