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书籍有很多,到实际工作中你需要掌握的知识面也许还要更广,尤其是涉及到铸造焊接方面,入门的话,需要看 金属材料学方面的书,然后热处理原理,一般都包括一些金相知识,如果不打算专供理论或理化试验方面的话,不用专研太深,热处理设备最好到工厂去学习,去接触实物。热处理属于实践性比较高的学科,太理论的知识不好记如果不接触实际,都不知道所为何物。
在金属学或者热处理原理中,会提到铁碳相图这个一段,一定要重点学习,弄懂,或者完全背下来此相图非常关键,夸张的说等于成功一半……
热处理手册是一部热处理专业的综合工具书,共4卷。本卷是第4卷,共11章,内容包括热处理质量管理、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材料化学成分的检验、宏观组织检验及断口分析、显微组织分析与检验、力学性能试验、无损检测、残留应力的测定、合金相分析及相变过程测试、金属腐蚀与防护试验、热处理常用数据等。本手册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组织编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内容系统全面,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热处理手册(第1卷):工艺基础
第1卷:工艺基础
作 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 编
丛 书 名: 冷配在线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制造中的热处理手册 [苏]ю.M.拉赫金 A.г.拉赫斯塔德特简明热处理工手册 简明热处理工手册编写组热处理电炉改造图册 《热处理电炉改造图册》编制组热处理工作者手册 钢的标准操作和程序 美国金属学会热处理手册 第二分册 《热处理手册》编委会热处理手册 第2版 第1卷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专业学会《热处理手册》编委会简明热处理手册 《简明热处理手册》编写组钢铁化学热处理金相图谱 第一机械工业部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材料研究所表面工程手册 第5篇 化学热处理及新型表面改性技术 李国英金属合金的化学热处理手册 (苏)Л.С.利亚霍维奇锻工手册 下册 第八篇 锻件精整和热处理 锻工手册编写组锻工手册 第八分册 锻件精整和热处理 锻工手册编写组编提高模具寿指南——选材及热处理 冯晓曾 王家瑛 何世禹玻璃力学性质与热处理 [苏联]г.M.巴尔节涅夫英汉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词汇 金属学及热处理 大连工学院《金属学及热处理》编写小组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金属学与热处理(热加工专业用) 上册 河北工学院王健安金属学及热处理 北京钢铁学院 太原钢铁学院 西安冶金学院 中南矿 冶学院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试题库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教育科学研究所金相学与热处理常识 李惠忠金属学报专刊 第4号 铁磁合金的磁场热处理及感生各向异性 戴礼智金属学及热处理 黑龙江机械制造学校主编金属学与热处理手册 第三分册 钢的热处理 H.T.古德佐夫 M.л.别伦施捷茵 A.г.拉赫施迪特金属学与热处理手册 第七分册 机械制造钢 Н.Т.古德佐夫等主编 北京编译社译金属学与热处理手册 第六分册 建筑钢 H.T.古德佐夫等金属学与热处理手册 第九分册 特殊钢与特殊合金 Н·Т·古德佐夫等主编 吴兵 孙一唐译钢的等温热处理 刘云旭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编写组高速钢热处理新工艺 第一机械工业部技术情报所刀具热处理 上海工具厂工人技术学校数学用书 热处理工 查哈洛夫苏联热处理工作者手册 A.A.施梅柯夫热处理基本知识 胡占元齿轮热处理译文集 《齿轮热处理》编译组钢的热处理 古里亚耶夫工人普及读物 热处理实践 《热处理实践》编写组热处理工必读 天津市第一机械工业局中等专业学校数学用书 金属热处理 H.A.布拉戈维申斯基钢的热处理裂纹和变形 《钢的热处理裂纹和变形》编写组热处理手册 第四分册 《热处理手册》编委会热处理用快速加热与表面加热的装置 晓霞、晓光合编金属学与热处理手册 第二分册 钢的结构 Н.Т.古德左夫 М.Л.别伦施捷茵等金属学与热处理手册 第五分册 表面处理 Н.Т.古德左夫 М.Л.别伦施捷茵等金属学与热处理手册 第十一分册 热处理车间的设计原理与典型设备 Н.Т.古德左夫 М.Л.别伦施捷茵等金属学与热处理手册 第十分册 铸铁的成分与性能 H.T.古德佐夫机床零件材料选用与热处理及其质量检查 第一机械工业部情报所钢的稀土化学热处理 钟华仁铸件清理及热处理问答 《铸件甭理及热处理问答》编写组金属组织、性能和热处理 [英]D.J.戴维斯 L.A.奥尔门热处理工艺及设计 彭其凤 丁洪太热处理炉 曾祥模等离子热处理 韩立民普通高等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 金属学与热处理实验(修订版) 林昭淑高等学校教学参考用书 热处理工艺及设备计算 莫之民金属学与热处理 刘毅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崔忠圻 刘北兴工具钢及其热处理 孙一唐感应热处理问答 沈庆通工人技术教育读本 热处理 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工会编应用热处理 秦启泰新编工模具钢金相热处理 蔡美良 丁惠麟 孟沪龙真空热处理工艺与设备设计 阎承沛高等学校教材 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1993年修订版) 胡光立 谢希文现代热处理技术 夏国华 杨树蓉高等学校教材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王希琳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知识解答 谭家骏高等学校教材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田长生热处理实用技术 李泉华职工高等工业科学学校教材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第3版 赵忠 丁仁亮 周而康氮基气氛热处理 陈志远 吴光英微型计算机在热处理中的应用 顾百揆高能束热处理 刘江龙 邹至荣 苏宝嫆可控气氛热处理 [匈]R·纳门伊化学热处理原理 陈仁悟 林建生金属热处理问答 朱沅浦 侯增寿金属与合金的电化学热处理 [苏]И.Н.基金等热处理工艺方法300种(第2版) 雷廷权 傅家骐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 刘庄 吴肇基 吴景之等钢铁化学热处理原理(修订版) 胡明娟 潘健生高等学校教材 有色金属及其热处理 张宝昌晶体缺陷与金属热处理 侯增寿 卢光熙金属热处理工艺方法500种 雷廷权 傅家骐常用金属热处理参数 石福占编船用大锻件的热处理 孙兴邦 孙银海 王松林等热处理炉 吉泽升 张雪龙等编著真空热处理电炉 [苏]马尔麦尔小件的热处理 裘汲 何葆祥等编著模具用钢和热处理 冯晓曾 李士玮等编著机床零件热处理 《机床零件热处理》编写组编电影机械零件热处理 甘肃光学仪器厂物理室编工具和结构件的热处理缺陷及预防方法 [日]岸本浩 B.费南著 吕学业译热处理150问 [日]大和久重雄著 杨佩璋 梁国明译热处理基本知识 吉林工业大学金相教研室编金属的摩擦磨损与热处理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主编 高彩桥编著金属热处理工艺学 夏立芳编热处理化学 北京科技大学 马。
热处理基础知识摘录如下:退火--淬火--回火 退火---淬火---回火 一.退火的种类 1. 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
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2.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
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 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
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二.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
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三.钢回火的目的 1. 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如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2. 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3. 稳定工件尺寸 4. 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加热缺陷及控制 一、过热现象 我们知道热处理过程中加热过热最易导致奥氏体晶粒的粗大,使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
1.一般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称为过热。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会导致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增加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
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
2.断口遗传: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产生断口遗传的理论争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使MnS之类的杂物溶入奥氏体并富集于晶接口,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会沿晶接口析出,受冲击时易沿粗大奥氏体晶界断裂。
3.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二、过烧现象 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过烧。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
过烧组织无法恢复,只能报废。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过烧的发生。
三、脱碳和氧化 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易形成表面网状裂纹。 加热时,钢表层的铁及合金与元素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膜的现象称为氧化。
高温(一般570度以上)工件氧化后尺寸精度和表面光亮度恶化,具有氧化膜的淬透性差的钢件易出现淬火软点。 为了防止氧化和减少脱碳的措施有:工件表面涂料,用不锈钢箔包装密封加热、采用盐浴炉加热、采用保护气氛加热(如净化后的惰性气体、控制炉内碳势)、火焰燃烧炉(使炉气呈还原性) 四、氢脆现象 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
出现氢脆的工件通过除氢处理(如回火、时效等)也能消除氢脆,采用真空、低氢气氛或惰性气氛加热可避免氢脆。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概念 几种常见热处理概念 1. 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 退火annealing: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 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 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 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 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 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 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
绪论
1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的发展过程
2 学习金属热处理工艺学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3 学习金属热处理工艺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金属的加热
1.1 金属加热的物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1.1 加热介质与工件表面的传热过程,影响给热系数a的因素
1.1.2 工件内部的热传导过程
1.1.3 热处理加热时间的确定
1.1.4 影响热处理工件加热的因素
1.2 金属及合金在不同介质中加热时常见的物理化学现象及加热介质选择
1.2.1 金属在加热时的氧化反应及氧化过程
1.2.2 钢加热时的脱碳及脱碳过程
1.2.3 加热介质的选择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退火和正火
2.1 退火、正火的定义、目的和分类
2.2 常用退火工艺方法
2.2.1 扩散退火
2.2.2 完全退火
2.2.3 不完全退火
2.2.4 球化退火
2.2.5 再结晶退火和消除应力退火
2.3 钢的正火
2.4 退火、正火后钢的组织和性能
2.5 退火、正火缺陷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钢的淬火及回火
3.1 淬火的定义、目的,淬火的必要条件
3.2 淬火介质
3.2.1 淬火介质的冷却作用
3.2.2 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的测定
3.2.3 常用淬火介质及其冷却特性
3.3 钢的淬透性
3.3.1 淬透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3.2 淬透性的实验测定方法
3.3.3 淬透性的计算方法
3.3.4 淬透性在选择材料和制订热处理工艺时的应用
3.4 淬火应力、变形及开裂
3.4.1 淬火时工件的内应力
3.4.2 淬火时工件的变形
3.4.3 淬火裂缝
3.5 确定淬火工艺规范的原则,淬火工艺方法及其应用
3.5.1 淬火加热方式及加热温度的确定原则
3.5.2 淬火加热时间的确定原则
3.5.3 淬火介质及冷却方式的选择与确定
3.5.4 淬火方法及其应用
3.5.5 淬火过程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及应用
3.6 钢的回火
3.6.1 碳钢的回火特性
3.6.2 回火工艺的制订
3.7 淬火新工艺的发展与应用
3.7.1 循环快速加热淬火
3.7.2 高温淬火
3.7.3 高碳钢低温、快速、短时加热淬火
3.7.4 亚共析钢的亚温淬火
3.7.5 等温淬火的发展
3.7.6 其他淬火方法
3.8 淬火、回火缺陷及其预防、补救
3.8.1 淬火缺陷及其预防、补救
3.8.2 回火缺陷及其预防、补救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钢的表面淬火
4.1 表面淬火的目的、分类及应用
……
第五章 金属的化学热处理
第六章 热处理工艺设计
附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