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推荐微单:
1.说微单便携的,机身是小了一点,可加上镜头还是远大于卡片,个头比入门单反小的很有限,重量甚至比入门单反大,便携就是个噱头
2.说微单操作方便的,有几个用过,我试了NEX-5,当傻瓜相机用是简单,可想要手动操作,那菜单叫一个复杂,只有三四个按钮,想实现手动那得多麻烦,测评也说针对手动设置的用户微单的菜单非常不方便。要当傻瓜机用直接买卡片机得了。
入门单反也要慎重:
1.记住:不是相机专业拍出来的照片就一定专业!别想着不学摄影知识,买个单反就出好片,那不可能!卡片机为了迎合普通用户爱好,普遍过曝颜色失真,但显得照片亮,而单反为了专业用户对于颜色还原真实的要求,auto普遍直接出片偏暗,需要手动设置或者后期修正,没有摄影基础单反拍出来还真不如卡片机
2.很多人买单反预算80%在机身上,或者就买一个套机,单反烧钱不是传说,真想出好片镜头的投入远大于机身,还有脚架、滤镜、闪灯等陆续投入,没有长期投入的心理准备还是买个专业级卡片更好,单反套机的头有点像车厂的原配胎,重点是降低成本,不是为了使用效果。
作为新手,没有摄影知识基础和学习的意愿,也没有长期投入金钱和时间的准备,推荐考虑专业级卡片机,高于普通卡片机的画质,准专业的手动功能,而且便携。可以看看松下LX5,尼康P7100,佳能G12\S100V、奥林巴斯XZ-1,还有类似的。
满意请采纳。
选择相机,预算是最重要的。看自己预算来决定吧,如果实在纠结不清的,在荷包允许的情况下,买新不买旧是首选原则!
构图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早在摄影出现的2000年前,希腊和罗马人就已经应用了构图法则。在现代建筑学中,构图法也是拍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摄影构图的定义十分简单:在图片范围内,有美感地选择和安排物体。 有些构图方法是将图形或物体摆放在特定的位置,而有些方法是靠改变相机的视角,只要相机有微小移动,就能在构图上产生强烈的变化。一些抓拍的照片也可能具有良好的构图,然而绝大多数好照片是用心创作的成果。如何创作出好照片呢?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构图。 当你看完本帖之后,你会发现构图将成为你摄影思维的一部分,并进而成为你的直觉。有些照片格外出色,主因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构图,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下:如何善用构图来改进你照片的质量。 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此处省略公式推导过程数千字)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
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
三分法则:
“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常把被摄物置于画面中央,这往往令人生厌。在上图中可以看到与“黄金分割”相关的有四个点,用“十”字线标示。用“三分法则”来避免对称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我们可以把画面划分成分别占1/3和2/3面积的两个区域。
直接参照图示的四个“黄金分割”点。例如,设想我们看到了非常引人入胜的风景,但缺少具有优美几何结构的被摄主体,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只会是一个空洞泛味的场景,那该如何处理呢?试着寻找一个与这种单调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物体,并将这一被摄物置于如下图中的其中一个“十”字点位置,这样照片就有了一个明显的锚点,并将观众的目光由此出发引导至整个风景。
天然画框:
有时在我们看到的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被摄主体,但往往由于主体周围杂乱的环境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体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终的效果令人很失望。试试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使观众注意力集中于被摄主体,如图所利用主体周围的树枝形成一个天然画框从而使中间的山岩更为突出。
交叉线:
交叉线/对角线实际上又是“黄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导线,较为理想的是某两个边角之间的连线。传统的方法认为左上角是最好的起始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从这里开始浏览一幅图画(注:这一观点其实很多人看法不同)。但这种对角线如果是单一的直线往往会很平泛而令人厌烦,所以总要在图中有某种点缀,(如小船图)中出现了一个多条斜线集聚的焦点,让观众的眼睛可以多方向地沿着引导线浏览而使画面生动有趣.
说了那么多,大家是否真正从中汲取到摄影营养了呢?我们怎样看待自己作品中的构图缺陷,怎样练就在拍摄时留心布置画面疏密间架。其实,了解构图的意义在于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了解美的奥秘,才能获取美,才能更好地欣赏美。这一切都需要你拿起手中的相机去尝试拍摄,慢慢体会的吧。
也许你并不懂微单 微单人像摄影入门指南 第1页:最“灵动多变”的持握方式第2页:最“准确”的测光模式第3页:人像摄影下微单镜头的选择第4页:环境人像更讲究人与景的融合 虽然很多人已经在用微单,但大部分人依然还保留这单反时期遗留下来的拍摄习惯。
当然这些习惯也并不是不对,只是在微单时代下已经有了更方便更有效率的选择。特别是在人像摄影方面,微单有非常多简单,实用的小技巧。
本文就由我抛砖引玉,为大家打开脑洞大门。一、微单为人像摄影带来哪些不同的拍摄体验1、最“灵动多变”的持握方式 传统相机持握方式,依靠双手和眼睛三点来固定相机。
这种持握方式更加稳固,但是却将摄影的构图取景束缚在站、蹲、躺三个机位中。A7系列五轴防抖及翻转屏的出现,让持握姿势有了更多的可能。
眼睛完全可以脱离EVF,用更加舒适的方式双手持握,甚至是单手持握。特别是在五轴防抖的支持下,这样的持握方式依然有很不错的安全快门。
从此摄影不再拘泥于常规,有了更加高效灵活的机动性。俯拍、腰平取景、贴地取景、单手持握等等,这些微单所衍生的持握方式,为摄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构图、视角、移动拍摄都更加灵活,并由此引申出一系列新颖的拍摄手法。例如下面这种单手持握,边跑边抓拍的手法。
A7R2+FE70 200 F4G 1/640s F4 ISO80 焦距200 这些都是A7系列相机给我们带来的更加有趣、灵活、丰富的视角。让拍摄不再拘泥于传统持握方式,脑洞大开,尽情发挥。
2、最“准确”的测光模式:人脸测光。除了传统相机常用的多重测光、点测光之外,A7系列微单还拥有独特的人脸测光模式。
这在人像摄影中特别实用,无论顺光还是逆光,都可以轻松拍出明亮的肤色,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曝光不准了。A7R2+FE55 1.8ZA 1/40S F2 ISO100 功能开启方法:打开人脸识别,测光模式选择多重测光。
这样相机工作的时候就会以人脸参照标准,完成正常曝光。3、最“简单”的对焦方式:眼控对焦。
A7系列微单提供眼控对焦功能,相机会自动识别人眼所在的位置进行对焦,从而省去选择对焦点的繁琐操作,专心构图拍摄。功能开启方法:打开人脸识别及眼控AF的前提下,直接按中央键(系统默认快捷键)即可直接对焦到眼睛。
二、人像摄影下微单镜头的选择 人像摄影对镜头并无特殊要求,换句话说其实任何镜头都可以非常好的胜任人像拍摄。但某些焦段由于视角的特殊性,被誉为人像摄影的经典焦段。
例如35定焦的人文之眼,85定焦的人像镜皇。而本文则推荐使用FE 35 1.4ZA、FE85 1.4 GM这两枚经典焦段来完成人像拍摄。
三、拍摄示范1、肖像拍摄 FE85 1.4GM标准肖像拍摄,就是以肖像为主,突出人物的眼神、五官、轮廓、神态等信息,简单的来说,就是突出颜值的摄影。照片要求对焦准确到眼睛、景深足够容纳整个肖像的主体。
拍摄时需注意寻找可以勾勒面部轮廓光线入射角度。人物的前方则尽量需要有光源,这样才会有非常漂亮的眼神光。
A7R2+85 1.4GM 1/160s F2.8 ISO 1000 这张照片拍摄中,主要是运用了咖啡厅窗户的单侧光来勾勒五官的轮廓,有高光,有阴影,肖像才会显得立体。另外这种标准半身肖像照的光圈应该以2.8~4.0之间为宜,这样才能保证肖像主题出于景深之内,又有足够强得将杂乱背景虚化的能力。
如果是不强调背景虚化的棚拍人像,则将光圈开到8.0为宜。当然最关键的是,打开相机眼控对焦功能,直接对焦到眼睛,简单实用。
A7R2+FE35 1.4ZA 1/160s F2.8 ISO 1000 FE35 1.4ZA仰角肖像拍摄,利用35略带夸张的广角视角可以很容易营造出女生最爱的仰角45度自拍视角。拍摄者只需将相机举过头顶,开启眼控对焦,即可拍出自信的、美美的、眼睛大、脸型小的肖像。
2、环境人像 与肖像照不同,环境人像更讲究人与景的融合,对拍摄选景,拍摄角度的要求更高。肖像照可以使用大光圈虚化杂乱背景,但环境人像则是巧妙的运用环境将人融入景中,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85GM视角下的环境人像。众所周知,85焦段最适合拍摄肖像人像,但这并不代表85无法胜任环境人像。
只要使用得当,依然可以拍摄出非常棒的环境人像。85定焦的视野较窄、空间压缩感较强,因此拍摄环境人像时要特别注意前景、中景、远景之间的搭配,这样才能拍出一张层次丰富,立体饱满的画面,而不是犹如纸片一般单薄的画面。
A7R2+85 1.4GM 1/800s F2.0 ISO 64 这张照片中选取近处的花圃作为近景,模特作为中景,远处的花圃和树木作为远景。构图时则特意在前景花圃处寻找缺口来凸显模特的大长腿。
所以这张照片是先构图,再选对焦点,最后让模特一路走到缺口位置后转身完成的抓拍。35ZA视角下环境人像。
与85四平八稳,几乎零畸变的视角不同,35定焦是有一定的广角畸变。因此拍摄时应特别注意这份畸变的影响,扬长避短。
此外35视角的景深比较广,拍摄环境人像时吸入镜头的画面太多,也很难虚化,因此在场景的选择上比85更加苛刻。但也同样归功于这份广角畸变,让35能够轻松拍摄出大长腿的照片。
拍摄时模特需注意把脚伸展到画面边缘。
不推荐微单:
1.说微单便携的,机身是小了一点,可加上镜头还是远大于卡片,个头比入门单反小的很有限,重量甚至比入门单反大,便携就是个噱头
2.说微单操作方便的,有几个用过,我试了NEX-5,当傻瓜相机用是简单,可想要手动操作,那菜单叫一个复杂,只有三四个按钮,想实现手动那得多麻烦,测评也说针对手动设置的用户微单的菜单非常不方便。要当傻瓜机用直接买卡片机得了。
入门单反也要慎重:
1.记住:不是相机专业拍出来的照片就一定专业!别想着不学摄影知识,买个单反就出好片,那不可能!卡片机为了迎合普通用户爱好,普遍过曝颜色失真,但显得照片亮,而单反为了专业用户对于颜色还原真实的要求,auto普遍直接出片偏暗,需要手动设置或者后期修正,没有摄影基础单反拍出来还真不如卡片机
2.很多人买单反预算80%在机身上,或者就买一个套机,单反烧钱不是传说,真想出好片镜头的投入远大于机身,还有脚架、滤镜、闪灯等陆续投入,没有长期投入的心理准备还是买个专业级卡片更好,单反套机的头有点像车厂的原配胎,重点是降低成本,不是为了使用效果。
作为新手,没有摄影知识基础和学习的意愿,也没有长期投入金钱和时间的准备,推荐考虑专业级卡片机,高于普通卡片机的画质,准专业的手动功能,而且便携。可以看看松下LX5,尼康P7100,佳能G12\S100V、奥林巴斯XZ-1,还有类似的。
满意请采纳。
单反的优势
1. 镜头群。虽然微单也可以换镜头,但可换镜头,不代表有充足的镜头可以选择。与单反相比,新生的微单相机普遍面临镜头群较少的问题。这里还不考虑镜头的素质及价格问题。因此单反在镜头群的选择上仍然占据优势。
2. 光学取景器。由于设计原理上的差别,微单相机无法使用光学取景器,而现有的电子取景器又难以令人满意。
3. 对焦性能。单反与微单的对焦系统有着原理上的差别,目前而言仍然是单反占优。
4. 大量附件。对于严肃摄影爱好者来说,很多必不可少的附件在微单系统上仍有欠缺。
微单的优势
1. 便携。小型化和便携从来就是照相机发展的趋势之一。这也是很多人投向微单的主要原因。
2. 便携。因为便携,所以你可以随身携带。一台随时带在身边的相机,远比性能强劲但放在家里的相机有用。
3. 便携。便携的好处可能超出你的想象。比如在公开场合拍摄的心理压力,别人对你的警惕心,旅行时的负担等等。
4. 画质表现满足一般需要。在拥有便携的优势的同时,微单的画质表现能够满足一般用户的需要——主要是网络分享。
如何选择:
如果你购买相机的目的是家用或摄影爱好,用于家庭留影、旅行纪念、记录生活、甚至个人创作,主要拍摄静景,那么选择微单比较合适。
如果你有更加专业或特殊的用途和需要,比如照片用于专业出图(杂志、画册),主要拍摄动物、体育等高速题材,那么还是单反比较合适。
微距 静物拍摄:用A档(光圈优先),使用大光圈,尽量当前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另外要特别注意背景的简洁,使主体突出,产生美感!光线好的话,iso100或16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人物拍摄: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档!逆光人像可以使用点测光对脸部测光根据情况可以用闪补光!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运动中的人使用追拍,体现运动感(详见下面的运动物体的拍摄)!3、拍景:A档(光圈优先),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大广角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上三脚架,A档(光圈优先),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用低的ISO,控制好曝光时间,长时间曝光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5、拍烟花:使用快门线,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6、拍运行的东西:光线好的情况:A档(光圈优先),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S档,快门控制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7、拍流水或喷泉:使用S档(快门优先),1/2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8、夜间人像留影: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160)- 400;A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被摄人物要配合不要乱动,这样拍出来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曝光不足而过暗。晚上室内可以使用跳闪拍摄,(方法是把闪光灯向后扳向室内的天花板闪光,利用天花板反射的柔光来拍摄,这样更加自然(此功能松下微单GF和GX系列都有)。
A档光圈优先技巧: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最大光圈拍。(比如14MM镜头,安全快门是1/28, 实际在1/50最好)2.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的光圈。
(大景深拍摄)3.拍人物及静物特写为了保正锐度可使用最大光圈缩1~2级之光圈。4.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较保险.若快门不足请提高光圈或ISO。
测光方式:1.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2.依照你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3.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用AE lock 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锁定后再来拍摄。4.尽量别对白色或黑色物体测光,不然就请记得黑要减EV、白要加EV。
EV 即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小型数码相机大多通过菜单来调节曝光补偿。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
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
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
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 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范围,因此曝光补偿也不是万能的,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时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
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加大。相机的档次有高有低,档次高的,测光就比较准确,低的则偏差也会加大。
如果是传统相机,胶卷的宽容度是比较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数码相机的CCD宽容度就比较小,轻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
本书是国内首本系统介绍微单相机的图书,从微单相机的各类基础知识与拍摄技法入手,内容浅显易懂,即使你没有任何微单知识和拍摄基础也能从容掌握。全书分为基础篇、提升篇、实拍篇和创意篇四大篇。基础篇主要结合微单的特点,介绍什么是微单相机、如何调试微单相机、如何轻松拍出好照片、如何正确对焦与测光及如何进行合理曝光这五方面的知识;提升篇旨在提升微单摄影的效果:涉及构图、用光、色彩、镜头和附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实拍篇介绍了不同拍摄题材的常用拍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的创意篇探讨别具新意的创意思路以及一些实现技法和技术提高方法。
书中的照片均使用目前市场上各类微单相机拍摄,并附有详细的拍摄参数,方便读者阅读学习。
本书非常适合初学摄影的读者学习,无论是将微单作为过渡机型,还是准备长期使用微单进行拍摄,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都会收获良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