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量基础,指的是会计计量属性,主要有:1、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代价的公允价值计算。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2、重置成本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负债按照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3、可变现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
4、现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算。
5、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扩展资料:会计计量属性的关系1、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
当然这种关系也并不是绝对的。2、资产或者负债的历史成本有时就是根据交易时有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的,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换入资产入账成本的确定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3、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交易中,合并成本也是以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等的公允价值确定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计量属性。
一、会计计量: 从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转向多重计量基础并存的会计模式 从早期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来看, 大多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制定的, 比如存货、固定资产准则 等。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这些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兼具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质量特征, 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坚持的财务报告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目标要求。 但是, 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大大加快, 创新业务层出不穷, 从而对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提出了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资产减值问题 在以历史成本计量资产价值的情况下,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始终以其初始实际成本(或者摊余成本) 计量和反映的, 在资产持有期间不确认减值损失。 在严格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 资产减值损失只有在相关资产发生转让、出售等时, 才予以确认。
其结果是, 当资产的市价、可收回金额等低于资产实际成本时,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和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净利润等均将被高估, 从而导致财务报告难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就需要引入资产减值会计和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基础。
为此, 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于1998年制定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 引入了可收回金额等计量基础来反映企业资产减值损失。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1年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44号———长期资产减值和处置会计》, 要求长期资产(或者资产组合) 的账面价值如果超过了其公允价值, 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我国于1998年起,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等计提减值准备。 自2000年起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又扩大到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
同时, 要求计提这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范围也由上市公司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施行和除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之外的其他计量基础的引入, 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
(二) 创新金融业务和所谓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问题 近年来, 大量创新金融业务和所谓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不断涌现, 不少企业, 尤其是金融企业,是从事这些业务的主角, 这些业务对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影响日益增大。因创新金融业务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衍生出的许多金融工具, 它们通常属于履行中合约, 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 企业一般无需付出初始净投资或者初始净投资很小, 与金融工具有关的标的资产和负债的转移也通常要到合约到期或者履行时才能实现。
因此, 如果严格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与这些金融工具有关的资产和负债在合约取得乃至履约过程中都将难以得到确认, 资产负债表将无法反映这些交易信息(包括相关的风险信息) ,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将这些交易称之为“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重要原因。 但是, 近些年来大量的理论研究和金融工具实务的发展(尤其是不断发生的因金融工具交易及其管理不当而产生的财务丑闻) 表明, 金融工具会产生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者权益工具, 如果将它们(主要是衍生金融工具) 作为“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处理, 不纳入表内核算, 则会导致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负债信息不全面, 无法如实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然而如果要将这些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权益工具等纳入表内核算的话, 除了那些具有实际成本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权益工具(如购入的准备持有到期的投资、银行贷款、应收账款等) 可以按照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外, 对于那些在取得时没有发生实际成本(或者几乎没有发生实际成本) 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而言, 如果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 就需要应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基础(比如公允价值等) , 才能将其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核算, 而且这些金融工具的价值经营会变动, 要求揭示这些价值变动的风险, 也需要引入除历史成本以外的其他计量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 2003年12月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 确认和计量》已经规定, 对于所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原则上均应当以其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 在后续计量中, 对于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公允价值的变动额应当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而对于贷款、应收款项、持有准备到期的投资则采用摊余成本计量。
(三) 将在未来导致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但其发生时间或者金额不确定的负债问题 在实务中, 企业通常面临着大量不确定事项或者或有事项, 这些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可能已经导致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 但是实际履行义务的时间将在以后会计期间, 而且履约的时间或者需要偿付的金额并不确定, 它们会随着未来有关事件的发生或者不发生而发生改变。 比如, 企业为所售产品提供的产品质量保证、企业所承担需要在未来支付的养老金义务等。
显然, 如果严格按。
8.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2°21′,求该点所在高斯投影6°带和3°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9.若我国某处地面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为:x=3102467.28m,y=20792538.69m。问:
(1)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求得。
(2) P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P点在该带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
(3)在高斯投影平面上P点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
10.什么叫绝对高程?什么叫相对高程?
11.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算得地面上A点高程为63.464m,B点高程为44.529m。若改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A、B两点的高程各应为多少?
12.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有何影响?
13.什么是地形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4.何谓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精度对测图有何意义?试说明比例尺为1∶1000和1∶2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各为多少。
15.试述地形图矩形分幅的分幅和编号方法
8. 6°带 N=19 L=111°
3°带 n=37 l =111°
9. (1) 6 °带;(2)第20带,L20 =117°E,东侧;
( 3)距中央子午线292538.69 m ,距赤道 3102467.28 m
11. HA =63.435 m ; HB =44.500 m
14. 1∶1000 0.1m ; 1∶2000 0.2m
15. 12.356cm , 6.178cm
16. 22400m2
17. -16′46″
18. αAB =178°48′
19. Am =263°10 ′
20. ∠1=αBA - αBD ; ∠2=αCB - αCA ; ∠3=αDC - αDB
21. αAC =301°58′31″; αAD =39°27′26″;
αBC =227°55′19″; αBD =122°59′32″
24. H50H163040
25. 1∶10万;L=97°E ,B=38°N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一)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三)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生活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 发布时间:2007-10-20浏览次数: 4字体:【大中小】 量 废除的计量单位 法定的计量单位 质量(重量) 磅、盎司 毫克、克、千克(公斤)、吨 ( 1 磅≈ 454 克)( 1 盎司≈ 31 克)【金衡】 体积、容积 加仑 cc /c.c 扎 立方厘米、立方米、升、毫 升 ( 1 加仑≈ 3.8 升【美】, 4.5 升【英】; 1cc=1 毫升)(扎不能作计量单位) 面积 亩 公顷、平方米 ( 1 亩= 666.6 平方米; 1 公顷= 1 万平方米= 15 亩) 长度 英寸 、英尺 米、厘米 ( 1 英尺= 30.48 厘米, 1 英寸= 25.4 毫米) 功率 匹、大卡 千瓦 (匹、大卡与千瓦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应具备的预备知识:
1、《经济学》理论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如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期望、方差、协方差、点估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正态分布、t 分布、F分布等概念和性质
3、《线性代数》基础
矩阵及运算、线性方程组等
4、《经济统计学》知识
经济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应用
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计量学。理论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的方法,使之成为随机经济关系测定的特殊方法。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数学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