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
它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情报学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
因此,它不像一些基础学科那样,有着严格而且统一的学科定义。“世界科学情报系统”的专家给情报学 下了这样的定义:“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性质和特点、影响情报流通的因素,以及有效查取和利用情报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演进,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的强大支柱之一。 情报科学家把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总结为:可使人们有效地传播已积累的知识;不断地使人们及时吸收并应用新知识;通过情报的贮存与检索,唤起人们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对情报知识的有效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情报学的历史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香农的“信息论”、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萌芽与形成阶段(40年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
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都是情报学孕育与形成的强大力量。
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布什和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
二者的结合造就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初期发展阶段(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陶伯、莫尔斯、肯特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人布拉德福和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 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
美国科学家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
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显露出来。 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杂志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
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
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 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
这一阶段,情报学的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4年建成了MEDLARS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年将该系统联机化等等。
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普莱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8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佗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化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
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
情报,外来语,来自日语“情报”,主要指“信息、资讯、消息”。情报是指被传递的知识或事实,是知识的激活,是运用一定的媒体(载体),越过空间和时间传递给特定用户,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信息。
情报应具有3个基本属性:
1、知识性
知识或信息;
2、传递性
情报要经过传递;
3、效用性
情报要经过用户使用产生效益.情报不仅取决于情报源,也取决于情报用户。
1、概述: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它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2、研究方向:
情报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 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02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03 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
04 信息组织与检索
05 信息系统工程
06 竞争情报与管理咨询
07 信息服务与信息保障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武汉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本专业研究生应系统地掌握现代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独立从事情报学理论研究、现代信息管理工作、以及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能力。熟悉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掌握信息管理活动中所需的计算机技术。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毕业后能够从事现代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工作,也能从事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信息管理基础(含信息管理学、数据库原理)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武汉大学为例)
二、就业前景
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性质和特点、影响情报流通的因素,以及有效查取和利用情报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演进,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的强大支柱之一。它将紧紧地与高新技术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更加充实的学科体系与研究规范,将揭示未来信息社会中人们情报恬动的规律性.以及情报信息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巨大影响与作用。
情报学属于信息管理学科,其就业面较广,专业中既包括“信息”又涉及“管理”,都是近年来就业市场上的热门儿,就业前景不错。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信息咨询公司、大型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公司、政府机构、情报研究所、安全局、高校与公共图书馆等从事信息搜集、信息管理、信息开发、竞争情报、信息咨询与服务、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也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读博或出国。
四、推荐院校
情报学专业硕士全国招生较强的招生单位有:
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
五、相近学科
与情报学相关的二级学科有:图书馆学、档案学
六、课程设置:(以武汉大学为例)
主要必修课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一外国语
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检索进展、信息经济学、信息管理科学导论、多媒体情报系统、信息管理与知识产权研究、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进展、智能信息系统研究、竞争情报研究、国际经济信息研究、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分析与案例研究、现代信息咨询理论进展、信息科学原理、信息市场营销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统计分析、信息服务管理研究、公司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进展、网络经济等。
确定选题情报研究课题有两个来源,一是用户委托的与科学技术研究或生产实践有关的课题。
二是情报研究人员自行拟定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包括阐明课题目的、拟定调查大纲、组织研究人员、规定工作进度和预计研究报告形式等。
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按研究方案和调查大纲查找和搜集各类有关情报资料,作为情报研究的素材。素材的分析研究对所搜集到资料的质量进行鉴别,判断其可靠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并据此进行筛选,剔除不可靠的或不需要的资料,提炼出所需的情报内容并进行判断性推理和预测性推理。
撰写报告根据课题要求,撰写综述报告、述评报告、背景报告、专题报告或预测报告。论证评价对情报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价、推广。
关于某种情况的消息和报告,多带机密性质。
按应用范围分类
可分为科学情报、经济情报、技术经济情报、军事情报、政治情报等。
按内容及作用分类
又可分为战略性情报和战术性情报两大类。战略性情报一般是指对解决全局或某一特定领域中(如制定能源政策、城市发展规划等)一些带有方向性、政策性问题所需要的活化了的知识,其中包括科学依据、论证和方案等内容。战略情报的形成需要经过高度的逻辑思维过程并具有较明显的预测性质。战术性情报则是指对解决局部或某一学科领域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所提供的情报。战略性情报与战术性情报是相互作用、密切关联的,战术性情报是构成战略性情报的基础,战略性情报则可以为战术性情报指明方向。
① 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情报。
② 情报学研究科学情报的产生、内涵、表征、传播、流通等自身特性和规律,以及有效加工、传播和利用科学情报的技术与手段。
③ 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演进,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的强大支柱之一。情报科学家把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总结为:可使人们有效地传播已积累的知识;不断地使人们及时吸收并应用新知识防止情报知识自身的老化;通过情报的贮存与检索,唤起人们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对情报知识的有效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它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情报学属于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合成学科,它作为理解现代化通信与知识综合化所必须的一个领域而存在。
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情报及其活动规律,追求的目标是最佳的标引方案、最少的情报查找时间、最大的情报流通。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演进,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的强大支柱之一。
设有情报学专业的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应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产业经济的发展前景还算不错
不过比较起来
发展还是在沿海各省
可以在图书馆、情报所工作,也可以在政府事业部门的咨询或信息服务部工作,主要在企业的情报分析与咨询部工作。
就业范围比较广。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