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三大特产:藏羊、牦牛(右图)和酥油草,统称“藏北三宝”。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与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等国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边境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长近4000公里。全区土地面积为12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有3种不宜进藏: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患者,另外还就第4种人,进藏前患有重感冒者。因为西藏平均海拔在3500以上,大气含氧量只有内陆的60%,所以这几种人的反应会很大,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西藏最好的旅游季节在6月,6月份价格比较适中,且人不多,不会很拥挤,最重要的是那时风景很好,7、8月份去的人最多,但这个时间段是雨季,且人多,对旅游会有一些影响。冬季最好不要去,里面没什么人,做生意的都已经离开了,而且天气非常寒冷。
一般来说,男的比女的反应强烈,胖的比瘦的反应强烈。
西藏旅游不像其他常规线路,去西藏旅游就是去感受佛教文化的,说白了就是看两样东西:寺庙、湖。
远在公元七世纪,西藏民族的民族英雄和伟大政治家、军事家松赞干布就统一了西藏。并同唐朝建立起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对于藏汉民族的联系,对于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到了元朝,西藏地方正式归入祖国的版图,结束了西藏内部长期分裂的局面,人民得到了安定的生活。到了明朝,特别是清朝,西藏同祖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得到了发展。一七九一年,清朝政府派大军进藏,同西藏人民并肩战斗,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接着清朝政府还同西藏地方当局议定了西藏地方政府的组织及政治、财政、金融、军事、外交、宗教等各方面的制度,奏请清朝中央审定批准,正式颁行,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清廷督办西藏事务,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到了近代,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了中国,同时也侵入了我西藏地区.西藏人民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英勇的反抗,不断粉碎了帝国主义及其亲帝分子进行的种种分裂活动,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从此西藏民族永远脱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平等联合友爱合作的大家庭中,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
一、哲学类哲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逻辑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逻辑学基础知识,一定的数学素养以及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及企事业管理部门从事逻辑学的教学、科研和应用方面的工作,并能从事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的科研和应用方面相关工作的逻辑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宗教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较全面的宗教学知识,了解世界各大宗教的历史与现状,熟悉我国宗教法规和政策,能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或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宗教事务管理、理论宣传、政策调研等工作的宗教学高级专门人才,也可以从事外事宗教工作。
二、经济学类经济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市场经济中有广泛的就业路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入世后更有施展专业的机会。
财政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财政、税务、审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金融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法学类法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咨询等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四、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外事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理论宣传、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能从事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理论宣传、党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五、社会学类社会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全面的社会学理论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能在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的社会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工作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类人才将具有广阔前景。
六、政治学类政治学与行政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国际政治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国际政治、国际法、政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国际政治学高级专门人才。
外交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强烈的爱国心,对国际事务和中国外交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有交际和谈判的能力,在政治、业务、作风、纪律和语言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外交和其他外事部门从事实际工作、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外交学高级专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等领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七、公安学类治安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而献身的精神,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系统掌握治安学专业的基。
/% 。
dp/B0011APGSY商品描述内容简介《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群众文化艺术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群众文化艺术专业国家规划教材。《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群众文化艺术专业)》依据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群众文化艺术专业课程设置”及“群众文化艺术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要求”编写。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群众文化艺术专业)》较全面地阐述了群众文化的起源、本质、构成、群众文化史、群众文化辅导与群众文化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了解群众文化的生态环境、形态分类、事业机构、社会作用,理解领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众文化需求和消费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群众文化艺术专业)》也可作为职工群众文化艺术团体的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群众文化艺术专业)》较全面地阐述了群众文化的起源、本质、构成、群众文化史、群众文化辅导与群众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郑永富同志主编的《群众文化学》一书,依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学习研究、知识积累而编写的。本教材注重于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教学大纲对本课程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
一、哲学类哲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逻辑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逻辑学基础知识,一定的数学素养以及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及企事业管理部门从事逻辑学的教学、科研和应用方面的工作,并能从事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的科研和应用方面相关工作的逻辑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宗教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较全面的宗教学知识,了解世界各大宗教的历史与现状,熟悉我国宗教法规和政策,能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或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宗教事务管理、理论宣传、政策调研等工作的宗教学高级专门人才,也可以从事外事宗教工作。
二、经济学类经济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市场经济中有广泛的就业路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入世后更有施展专业的机会。
财政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财政、税务、审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金融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法学类法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咨询等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四、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外事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理论宣传、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能从事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理论宣传、党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五、社会学类社会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全面的社会学理论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能在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的社会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工作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类人才将具有广阔前景。
六、政治学类政治学与行政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国际政治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国际政治、国际法、政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国际政治学高级专门人才。
外交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强烈的爱国心,对国际事务和中国外交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有交际和谈判的能力,在政治、业务、作风、纪律和语言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外交和其他外事部门从事实际工作、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外交学高级专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等领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七、公安学类治安学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而献身的精神,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系统掌握治安学专业的基。
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西藏的文化建设事业,2001年到2005年期间,先后出台了基层文化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政策性文件,成功地举办了全区民间艺术团体文艺调演,职工、少儿、老年文艺汇演等全区性的社会文化活动。
截至2009年年底,西藏全区共有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295个,各类专业文艺演出团体10个,民间艺术团体19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 这些文化设施为丰富农牧民文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1999年中央政府在西藏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央政府共投人数亿元资金,目前已经建设了广播电视收转站、广播收转站、电视收转站、电视单收站、小型村级有线电视站等5种不同类型的"村村通"广播电视站,初步形成了无线、有线和卫星等多种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覆盖网。 到2009年年底,西藏共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2座,电视台5座,广播电视台3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060座,卫星收转站15142座,电视专用上卫星地球站1座。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36%,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9。
20%。广播电台4套节目、电视台7套节目和广播电视台3套节目的播出和制作均实现了数字化。
三台都开设有藏语频道,并用拉萨语和康巴语播出。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计划,2009年投资4095万元用于全区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购买设备,投资4000万元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
2009年,出版发行单位达90家,从业人员有435人。 2001年一2007年,西藏全区各专业文艺团体新编剧(节)目600多个,创作歌曲300余首,其中有许多节目和歌曲在全区甚至在全国的许多大赛中获奖,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3个,自治区奖项222个。
民间艺术的研究和演出也取得了好成绩。全区各专业文艺团体组织累计演出4000多场,观众达到近700万人次。
其中农牧民观众达50%以上。目前全区有文化娱乐业场所2443家,各类文化经营从业人员10459人,文化产业初步形成。
2008年8月21-23日,自治区藏剧团与国家京剧院联合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了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开辟了京剧、藏戏两种传统戏曲艺术同台演出的先河,将两种戏曲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完美展现了京剧、藏戏的艺术魅力。 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先后命名了5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特色艺术之乡",19个"西藏自治区民间艺术之乡"和2个"西藏自治区特色艺术之乡"。
达赖集团一直宣称西藏的传统文化遭到灭绝,事实如何?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保护、传承和发展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民主改革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国家建立了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社科院等一批力量雄厚的教育培训基地和门类齐全的研究机构。
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受到高度重视,藏文计算机编码已通过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每年出版的藏文图书都在100种以上,发行400多万册。
自治区专门成立了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机构,先后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了《中国戏曲志·西藏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西藏卷》等十大文艺集成志书。《格萨尔王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西藏的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藏戏等60个文化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3位传承人人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藏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群众可以按照个人意愿,保持藏族服饰、饮食习惯、住房风格,可以以传统方式欢度藏历新年、萨噶达瓦节、雪顿节、酥油灯节等西藏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由此可见,藏族文化正处于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西藏文化将日益走出高原,参与国际交流,向世界人民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达赖集团散布的所谓"西藏文化毁灭论"是毫无根据的谣言。
1、专业知识
可以是学校学习的,也可以工作后自学,必须掌握文化概论基础类
2、热爱文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有一门文艺特长
无论是名著研究,舞蹈艺术,唱歌的,自己要会一门
4、善于模仿学习
好的东西可以模仿,并自己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东西
5、多练习实践
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脸皮厚
不怕失败,敢去面对
9、有良好的口才,善于沟通交流
口才无论干什么都必须的,否则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10、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这样才能举行相关座谈会,文艺演出等等大型活动
谢谢
一、西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风民俗资源 民风民俗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地区与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素质、道德和价值观念,是民族和地区的特点及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关于民俗的分类方面,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从物质与精神的角度进行划分;一是从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角度划分。而无论是从哪种角度进行划分,西藏的传统民风民俗资源都可谓丰富多彩。
从物质与精神的角度进行划分,西藏的物质民俗主要包括西藏的风光、建筑、服饰、饮食、交通、生产等;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宗教、节日、婚礼、丧葬、语言禁忌等方面。从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角度划分,西藏的自然景观主要有珠穆朗玛峰、冈/仁/波/齐/峰、雅鲁藏布,玛/旁/雍/错,羊/卓/雍/错,纳/木/错,名胜古迹布达拉宫、大/昭/寺、三/大/寺、扎/什/伦/布/寺,历史遗址昌/都/卡/若、拉萨曲/贡/村、琼/杰/藏王墓、朗县列山墓群和阿/里的古/格/王/朝遗址等等;西藏的人文风情主要包括社会关系形态上的人文风情,即不同地区种类繁多的服饰、饮食、岁时节日、民间文艺等等。
下面,仅举节庆和禁忌作一粗浅的探讨: 西藏的节日习俗丰富多彩,有宗教节日,农事节日,牧业节日和年节等等,既有地方性的,也有全区性的;既有宗教方面的,更有世俗方面的;既有农业牧业方面的,也有娱乐竞技为内容的。其发挥的功能和拥有的文化价值却不可低估。
任何一种古今中外的节日,都有一个统一的文化功能或文化价值,那就是划分时间段落,调节民众的生活。西藏节日所拥有的功能和价值远不止这些。
藏族节日在特殊的环境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成为藏族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节日,基本上是欢乐的群众集会。
人们借此机会休闲、放松、娱乐,借此机会载歌载舞,丰富群众的娱乐生活,它是超越日常生活的兴奋点。西藏高原地广人稀,特别在西藏农牧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致使农牧民群众平日交往较少。
因此,人们借节日机会,传递信息,增强友谊,交流经济。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现代化突飞猛进,文化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和文化娱乐生活的不断丰富,传统的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今天,西藏传统的民间节日,正发挥着保护库和传播带的作用。
因为,西藏民间的歌谣、民间舞蹈、形式多样的竞技和游艺文化的表达空间日益狭小,已经成为弱势文化,甚至在一些地方,这类无形文化只有在过节时才能得到体现。节日本身作为非物质的无形文化,但它还可以为许多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播创造空间。
禁忌习俗,和法律一样都是约束人的言行,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在法令问世前,对社会的约束作用主要依靠禁忌。
当法令出现后,禁忌还继续发挥着功效,对促使个人行为与自然界、社会和他人之间达成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藏广大的农牧区,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传统的禁忌习俗仍然对规范人的行为起着特殊的作用。
藏族先民在观察天地万物来源时,对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做出了自己童年时代的判断,而万物有灵就是他们判断和理解自然的原始成果,也是古代藏族生态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基于这种万物有灵的观念,产生出自然崇拜,而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又产生出对神山神湖的敬畏。
夏季禁止乱砍滥伐植被,禁止滥伐古树和神山上的植被,禁止污染水源,猎手在狩猎过程中禁止捕杀怀胎的动物,日常生活中禁止宰杀怀胎的母畜(以免造成双重罪孽)等流传在民间的多数传统禁忌习俗,就是建立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上而成为人们敬畏的一种心态的反映,并因此披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神秘色彩。但是倘若我们拨开云雾,就会发现其中蕴涵着合理成分。
正是这些观念,引导人们热爱生他养他的土地,热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使得一切破坏自然,破坏山水的行为,成为罪孽,并且不可饶恕,从而客观上保护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周边环境,保护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有些禁忌习俗起着调整人与社会关系的作用,利于公共秩序有条不紊地延续发展,有些禁忌能够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利于彼此之间确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互利的关系。过去在西藏,长幼、父子、兄弟、朋友和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系遵循一定的道德秩序的原则,这样使社会处于和谐运行之中。
他们非常重视尊老爱幼,与人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彼此谦让,长期以来能够始终保持着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中的那种真诚、纯洁、善良的本性,这种不带功利目的和金钱色彩并且还体现了人类美好天性的民族传统美德,对市场经济消极因素导致的拜金主义,贪污腐化,道德沦丧,极端利己主义等不良社会现象,无疑具有消解作用。 二、西藏传统民风民俗在当代的一些变化 西藏由于在历史上受佛教的影响很深,因此,其民俗也大多具有宗教色彩,并且由于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曾长时期处于封闭保守状态,因此,其民俗中的一些具体行为在反映了一些人类发展阶段曾普遍经历过的历程之外,也难免带有相当的迷信、落后色彩,并与当代的文明进程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
如在卫藏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9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