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Paul A. Saumuelson; William D. Nordhaus
这本书是美国的,很多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入门教材都是这本书。现在已经出到第十九版了,也是作者萨穆尔森生前改的最后一次。如果你是想宏观经济入门的话,建议你仔细地看看这本书,把里面的文字和图解都理解清楚了。因为这本书涵盖了宏观经济学涉及的整个知识系统,知识浅显但全面,对初学者很有用,可以帮助你建立起对经济学的整体理解,对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可以说是终身受益的。
Econocis: N. Gregory Mankiw
这本也是经济学原理,作者是美国的曼昆,现在出到第三版。作者在大部分章节里都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要”,以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
它把较多篇幅用于应用与政策、较少篇幅用于正规的经济理论。本书主要从供给与需求、企业行为与消费者选择理论、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经济波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经济学家们的世界观。全书语言洗练,思想深邃,相信必能对读者的学习和工作有所裨益。
恩,我建议的就是这两本书,两本的侧重点不太一样,但都很适合初学者,你可以都看一看相信对你的宏观经济学入门会很有帮助滴。而且,这两本书里面有很多关于美国还有西方国家的案例,相信在加拿大读书的你理解起来可能更容易些~
我刚刚考了这方面内容,以下是老师划的重点和范围.
宏观经济学
1 GDP的定义
2 如何用支出法核算GDP,如何用收入法核算GDP
3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4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5 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恒等于计划投资.
6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APC,MPC,APS,MPS 的含义及关系.
7 生命周期理论和永久消费理论的含义.
8 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
9 乘数论: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这些乘数的含义及具体公式.
10 为什么政府支出乘数的绝对值恒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为什么政府支出乘数的绝对值恒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
11 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的关系: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时,投资值得,资本边际效率小于市场利率时,投资不值得.
12 IS-LM曲线:1 IS-LM的曲线具体公式 2 IS和LM曲线的移动和斜率
13 LM曲线的三个区域:1 凯恩斯区域 2 中间区域 3 古典区域,这三个区域各自的含义.
14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及IS-LM曲线的四个区域:1I<S表示有超额产品供给 2 I>S表示有超额产品需求 3 L<M表示有超额货币供给 4 L>M表示有超额货币需求.
16 挤占效应的含义及影响他的四个因素.
17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含义及他们如何使IS-LM曲线移动及他们的经济效应.
18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有那些.
19 菲利普斯曲线的所有相关内容.
20 失业的分类.
21 倾销的含义及特征
22 实际汇率下降,即本国货币升值,本国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反之亦然.
宏观经济最主要的就这些了,还有一些名词解释,大部分都是书上的黑体字部分.
微观经济学
1 机会成本,外部性,激励的名词解释
2 绝对优胜与比较优势的不同
3 使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有那些,需求定理的名词解释
4 图文解释天气炎热,台风发生分别对冰淇淋市场有什么影响.
5 各种弹性的慨念及计算.对于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提价与增收的关系.
6 什么叫价格上限,税收归宿的定义
7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定义,消费者剩余的计算
8 什么叫无谓损失,图文解释税收如何影响福利
9 图文解释进出贸易中进口国的得失,关税的影响
10 科斯定理,什么是外部性内在化
11 排他性是指什么
12 税收的纵向平等和横向平等
13 什么叫沉没成本,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区别,成本曲线极其形状
14 垄断企业,自然垄断,安全竞争市场他们的短期和长期.
垄断者如何作出生产及定价的决策
15 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什么是囚徒困境及人们有时能合作的原因
16 垄断竞争企业短期的生产决策和长期的生产决策
17 劳动边际产量值及曲线
18 效率工资的定义
微观经济最主要的就这些了,以上的东西在书上都有具体的描述,反正我们考的就是这些,你把以上这些都弄懂了100分的卷子至少可以得80分,
宏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已知需求曲线AB上有a、b、c三点,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点是( )。
A. a B. b C. cD.不能确定2.已知消费可能性线的方程为2X+5Y=10,则该消费可能性线是( )。3.下图为X商品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图,已知替代效应为,收入效应为,则该商品是( )。
A. 正常商品 B.一般低档商品C. 吉芬商品 D.独立商品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为0.5,供给弹性为1.8,则蛛网的形状是( )。A. 收敛型 B. 发散型C. 封闭型 D. 不确定5.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 )。
A. 递减 B.不变C. 递增 D.先增后减6.已知X、Y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为—0.4,则这两种商品是( )。 A. 独立品 B.替代品 C.补充品 D. 不能确定7.若企业生产处于规模经济常数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 ) A. 左端 B. 右端 C.最低点 D.无法确定8.一般来说,完全垄断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定价区间在( )。
A. >1 B. <1 C. 0< <1 D.不能确定 (注:表示需求弹性)9.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企业的边际收益线( )。 A. 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 平行于横轴 D.不能确定10.净出口是指( )。
A. 出口减进口 B.出口加进口 C. 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进口减出口11.根据简单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 A. 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水平增加 C. 储蓄增加 D.利率增加12.若不征税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开征10%税,则乘数为( )。
A.1.25 B.10 C. 5 D.3.613.下列措施中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有( )。 A. 提高税率 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D.增加货币供应量14.在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9的情况下,如果出现50亿元的通货紧缩缺口,则国民收入减少量为( )。
A. 50亿元 B. 450亿元 C.500亿元 D.600亿元15.洛伦斯曲线弯曲程度越大,说明( )。 A. 社会分配越公平 B.社会分配越不公平C. 基尼系数越小 D.基尼系数不变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6.收入弹性17.MM定理18.进口替代战略19.外贸乘数20.不可能定理 三、判断分析题(每题3分,共15分) 21.一般来说,不论商品的需求弹性如何,只要降价就能扩大销售收入。
判断: 原因: 22.要素的边际销售收入是指多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判断: 原因: 23.如果一个项目的p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项目相对整个市场而言风险较小。
判断: 原因: 24.只要物价总水平上升,社会商品供给总量就会不断增加。 判断: 原因: 25.在开放经济中,乘数因为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而变小。
边际进口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小。 判断:原因: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26.已知某企业的收入函数为TR=5Q,当Q=6时,企业的总成本TC=70,固定总成本TFC=58,求: (1)企业的利润;(2)单位贡献利润;(3)短期来看,企业是否应该继续生产。
27.已知有下列模型:Y=C+I+C,I=20+0.15Y,C=40+0.65Y,C=60,求:(1)边际储蓄倾向;(2)均衡的国民收人Y及C,I。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28.结合图形简要说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概念及其特点。
29.简要说明必须品、奢侈品和低档商品的恩格尔曲线形状的差异。30.简述财政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31.结合图形简要说明有益的外部性为什么会导致市场供给不足? 六、论述题(每题16分,共16分)32.一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请问该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阐述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IS-LM模型简要分析)。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A 2. C 3.A 4.B 5.C 6.C 7.C 8.A 9.A 10.A 11.B 12.D 13.C 14. C 15.B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6.收入弹性: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的敏感程度。(2分)即收人每增加百分之一,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百分之几。
(2分) 17.MM定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企业无论以债务筹资还是以权益资本筹资都不影响企业的市场总价值。(4分) 或企业如果偏好债务筹资,债务比例相应上升,企业风险随之增大,进而反映到股票的价格上,股票价格下降,(3分)从而导致企业的总价值保持不变。
(1分) 18.进口替代战略:就是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2分)即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2分) 19.外贸乘数:在开敢型经济里,(1分)单位投资、政府购买或出口的变化量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化量。
(3分) 20.不可能定理:经济学家阿罗指出,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从个人偏好次序推导出社会的偏好次序。(4分) 三、判断分析题(每题3分,共15分) 21.判断:错。
原因:一般来说,只有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降价才能扩大销售收入。 22.判断:错。
原因:要素的边际销售收入就是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 23.判断:错。
原因:如果p系数大于1,说明该项目风险大于市场平均风险。 24.判断:错。
原因:如果社会资源总量已被充分应用,即使价格上升,总供给也不会增加。 25.判断:对。
原因:开放经济中的乘数为k= ,比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变小了,而且边际进口倾向j越大,外贸乘数越小。 评分说明:1. 判断占1分,分析原因占2分; 2.原因分析与参考答案接近或原因表达清楚即可给。
宏观经济学基础 宏观经济学旨在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表现,包括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和价格;并以此区别于关注单个产品的价格、数量和市场的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重点关注整个经济的短期波动(经济周期)和长期变动趋势(经济增长),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减少短期波动的影响,保持经济稳定及长期增长提供依据。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包括产出、就业和价格,分别通过不同指标加以衡量。
(一)产出的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产出最全面的指标。
(1)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GDP。
实际GDP则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如2010年价格)来计算。实际GDP被广泛用来监测一国的增长情况。
(2)三种GDP统计核算方法。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1)从生产方面统计GDP(生产法):对经济中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值进行加总。
所谓增加值是企业产出价值减去企业购买的中间产品价值。 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企业的增加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值 2)从收入方面统计GDP(收入法):统计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合,加上折旧和政府间接税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 3)从支出方面统计GDP(支出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汇总。
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 (3)潜在GDP。 潜在GDP是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
它由可获得的投入(资本、劳动、土地等)及技术效率决定。它是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潜在GDP多呈现缓慢而稳定的增长,因为劳动和资本等投入以及技术水平的变化是缓慢的。相反,实际GDP会由于消费模式、经济周期以及经济政策等变化出现较大的变动。
2。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3。其他衡量产出与收入的指标 (1)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国民净产值(NNP)=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2)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体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 (3)个人收入(PI):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个人一年内所得到的收入总和。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步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
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个人纳税部分所余下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支付 (二)就业与失业的衡量 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国经济利用自己资源的情况。由于劳动是任何经济的主要资源,从而充分就业是各国经济决策首先关注的目标。
就业情况的变动和实际产出变动趋向一致:当实际产出上升时,对劳工的需求上升,就业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当实际产出下降时,对劳工的需求下降,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 1。
就业、失业的统计概念 (1)统计方法。美国劳工局采用“人口调查随机抽样法”来收集每个月的就业资料,每月走访60000个家庭,以反映美国的就业状况和变动态势。
调查将16岁及16岁以上的人口分为四组: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1。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人是衡量一国经济资源利用情况和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国民收人决定理 论就是要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出发,分析国民收人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国民收人决定理 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
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宏观经济学把失业与通货膨胀和 国民收人联系起来,分析其原因及相互关系,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3。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收人的短期波动,经济增长是指国民收人的长期增加趋势。这一理论主 要分析国民收人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以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4。国际经济理论现实世界中,完全封闭的经济是不存在的,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是不同程度上的开放经济。
国际经济理论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与调节。5。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研究国家干预经济的具 体措施及其效果。
宏观经济政策相关问题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效应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五点上:研究的对象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研 究的方法不同,基本的假设不同,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的不同。
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必然的联系:目标相同;都是研究供给与需求;微观经济学是宏观 经济学的基础;两者使用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书看2遍之前不用作总结,就算做了,我觉得你做的总结用处也不大。
因为对整体框架没掌握,章与章之间的联系不明了,重点与非重点分辨不清,这样容易机械的抄书,做无用功。我建议你,书看到第二遍时自己记笔记(不是概括性总结),抄不抄书自己拿捏,知识点别有遗漏就行。
看书4遍以后再总结,别一章一章的总结,合上书,回忆宏观知识。比如由“总供给=总需求”开始,总供给你想到什么?劳动市场,资本市场,技术,三种供给曲线形状。
总需求呢?产品市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货币市场(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就这样一直往细处想。
1.经济学分初级、中级、高级,均以高等数学为基础,要学好经济学必学数学。
2.宏微观的研究对象请百度之。
3.宏微观经济学不存在孰难孰易的区别,而且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关注的领域不同会影响到学习的侧重方向。由于经济生活中有很多的宏观经济的消息,如财政税务货币贸易等,宏观经济的研究领域与社会更接近;但是宏观是以围观为基础的,由微观入门,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才有意于更好的理解宏观层面的东西。
4.对于一般财经院校本科阶段的初学者来说,学习深度不会太大,仅应用到微积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5.经济学所学的东西理论性多些,较金融会计等专业实用性较差;真正有用的经济学要学到中高级,建议攻读名校经济类研究生。
抛砖引玉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