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基础知识 » 佛学入门6(请教大家一个佛教基本知识)

佛学入门6(请教大家一个佛教基本知识)

分类:基础知识 日期:2022-09-09 10:51 浏览:19 次

1.请教大家一个佛教基本知识

拿念珠的方法是:将念珠展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最大的那一粒)旁的第一珠起,拇指拇指下掐,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轮到母珠时,即刻由左向内转过头来,再从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千万不要跨越或直掐而过母珠。经云:“不应越母珠,蓦过越法罪”;“因绳线表观音,母珠表佛陀也”。

另外,有些经典中,对于掐珠的方法,也有不同的记载。

[摄真实经]中对执持念珠的方法是这样的:

佛部:应用右手拇指与头指(食指也)掐之。

金刚部:应用右手拇指与无名指掐之。

莲花部:应用右手拇指与四指掐之。

羯磨部:应用右手指与四指掐之。

[苏悉地经]的记载是只有胎藏界三部:

佛部:右手大指与无名指之头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头(食)指少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

莲花部:合大指与中指之头,馀指皆舒而掐之。

金刚部:合大指与中指之头,馀皆舒而掐之。

[军荼利仪轨]云:以右手大指捻头指,当心拨珠,馀三指散直(这是佛部的“说法印”,亦名“持名印”,这里则为“念经印”),左手引珠,右手持珠,如转**状。

[无量寿仪轨]云:二手当心,各聚五指,如未敷莲花,左手持念珠,以右手大指无名指移珠,诵至最后一字移一珠。

以上均为佛典所载。不过,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用[摄真实经]佛部和[苏悉地经]金刚部的方法了。如果真是发心修行的善男子和善女人,我以为还是以遵照经典记载的掐珠法去修持为妙,因为功德究竟不同也。

“什么是回向” ?你可以留意到寺院中,早晚课后大众或个人的回向?你可见过佛教发心善信所因的各种书刊的后面,每一本都有回向偈或词?它的用意,就是要把个人或大众所修的善业功德,指定方向或目标,去做某种你所希望要做的用途的意思。也就是把我们自己做好的善行功德,希望自他皆成佛果,回向菩提。[大乘义章九(卷)]说:“言回向者:回自善法,有所去向(目标),故名回向”。往生论下卷说:“回向者,把自己所已行之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止观第七卷说:“众生无善,我有善失,施众生已,正向菩提,如回声入角,音闻则远,回向为大利”。

由于回向对自他都有很大的利益,所以一切菩萨之所行,无不悉皆回向众生与菩提。

在法华经化城喻品中,十方梵天赞叹大通智胜佛偈文的后面,易行品弥陀章赞弥陀偈、起信论……等之后面课诵本早晚课诵后,各种经典完了时,都有回向,古德们和今天先进大德们发心所印的书刊之后,更是各人有各人自己不同的回向偈或回向文。

回向,也就是发愿,所有大德们的回向文中,以云栖宏大师的回向文最长也最完善,大德们不妨找来参考参考。所以,无论是念了经、持了咒、拜了忏或持了佛菩萨的圣号,或做了什么慈善好事之后,都要赶快回向。这比我们在世间积蓄财宝的利息不知要大多少倍呢!真可说是“舍一得万报”,受惠无穷,千万不可疏忽放弃。

不过要注意:若仅为个人的福德回向,所得的只不过是人天福报而已!必需为十方法界所有众生着想,这样才有超乎人天的更大利益。

2.佛教基础知识入门书籍推荐

一、学佛入门书籍:

1.《觉海慈航》,战德克著

2.《学佛是怎么一回事》,徐恒志著

3.《佛教常识问答》,赵朴初著

4.《学佛群疑》,圣严法师著

5.《佛陀与佛法》,学愚译

二.学佛初级书籍:

1.《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编

2.《佛陀的启示》,罗睺罗著,法严法师译

3.《佛法概论》,印顺法师著

4.《佛学常识课本》,李炳南著

5.《佛法概要》,明旸法师著

6.《佛学今诠》,张澄基著

7.《佛光教科书》,星云法师著

8.《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于凌波著

9.《佛学基础》,界诠法师著

10.《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著

11.《佛学初级课本》,即本书,根据《佛学入门手册》改编

三、居士学佛须知的书籍:

1.《佛化家庭》,陈海量著

2.《居家学佛行仪》,日净法师著

3.《学佛行仪》,善因法师著

4.《礼敬佛陀》,常律法师著

5.《佛门礼仪》

6.《了凡四训》,袁了凡著

四、佛教常用的经典:

《心经》、《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观无量寿经》、《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父母恩重难报经》、《大般涅磐经》、《解深密经》、《佛说弥勒上、下生经》、《金光明经》、《梵网经》、《优婆塞戒经》、《六度集经》、《百喻经》、《法句经》、《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观音菩萨普门品》、《普贤菩萨行愿品》、《华严经.净行品》、《华严经.梵行品》等。

你若是只想了解基础佛教知识的话,只需读第一和第二类中的书籍即可。不过这些书都不错,如果你想要对佛教有更深入的研究的话,这所有的书都涉猎一下也是不错的,能帮助你有更深的悟性和智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3.佛教基础知识有哪些

佛教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什么是缘起论?

什么是四谛?

什么是五蕴?

什么是无常无我?

什么是三法印?

什么是三皈依?

什么是涅槃?

什么是三宝?

什么是八正道?

什么是戒、定、慧三学?

什么是四念处?

什么是四禅八定?

什么是居家八法?

什么是发菩提心?

什么是五乘教法?

神通,应如何看待?

佛教徒名称有哪些?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什么是丛林制度?

什么是和尚?

什么是法师?

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吗?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4.请问一下如何佛教自学入门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5.佛学入门教材资料

根据南公上人即南怀瑾老菩萨所言,最好的佛学概论是印度佛教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弥勒菩萨口述无着菩萨记录的《瑜伽师地论》,汉传佛教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和永明延寿禅师的《宗镜录》,以及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

其实这些是最好的入门概要,但根据你的要求恐怕不适合了。净空法师的《认识佛教》于凌波居士的《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对于刚入门或想了解者不错。

佛教观机逗教,因人施教,有一定的规律但没有特定僵死的形式。至于怎么入门其实也因人而异。

六祖慧能大字不识,但听《金刚经》就入门了,五祖讲解《金刚经》他就彻悟了。但这是上上根的人。

一般人要想真正入门,还得树立正见系统次第的闻思修行,解行并重才行。

6.普通人学佛怎样入门

先看基础的学佛法宝推荐(仅供参考、选读、网上可搜) 一、入门基础 1、整体了解佛教——明旸法师著述的《佛法概要》。

主要内容 第一章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第三章 常随佛学十大弟子 第四章 五大菩萨 第五章 佛灭后的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 第六章 禅宗史话 第七章 净土法门在中国的流传 第八章 律宗初探 第九章 佛教各宗概况(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真言宗) 2、简单的了解佛教、圆满的净土修行——战德克居士的《觉海慈航》 3、佛教是幸福美满的教育——净空法师讲述的《认识佛教》 4、解疑生信 圣严法师著《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著《学佛群疑》 5、佛学基础——广超法师主讲《佛学基础知识》 6、在家律学(圣严法师)。

佛学入门基础知识6

相关推荐:
  • 十堰市公共(2014湖北省十堰市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
  • 东阳国企综合(2012东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科目题型考什么)
  • 东营土建施工员专业试题(近几年土建施工员考试试题及答案是什么)
  • 会计的书(会计基础书籍推荐)
  • 导游第三版ppt(求文档:内蒙古导游课件)
上一篇:河南有本科的学校(河南院校排名) 下一篇:连元街典故(合纵连横的典故)

相关推荐

十堰市公共(2014湖北省十堰市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
东阳国企综合(2012东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科目题型考什么)
东营土建施工员专业试题(近几年土建施工员考试试题及答案是什么)
会计的书(会计基础书籍推荐)
导游第三版ppt(求文档:内蒙古导游课件)
教育教学点总结(教育怎么复习比较好)
公共错太多(公共基础太多太杂,我该怎么系统化学习)
2018党务考题及答案(党史党建基本知识100题的目录)
在职人员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九级上册化学试卷及答案(九年级化学试卷及答案)
潮流时尚 写作素材 创新创业
生活常识 策划方案 安全知识
自考专业 家居生活 三农创业
励志故事 时尚穿搭 星座知识
热门分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909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