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奥数题目往往从结构到解法都充满着艺术的魅力,易于小学生积极探索解法,而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小学生又亲身体验到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因此会产生进一步对学习数学的向往感、入迷感。 其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审美感。
数学的美在许多的奥数题目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让我们先来观察奥数题的—系列解题技巧:构造、对应、逆推、区分、染色、对称、配对、特殊化、一般化、优化、假设、辅助图表……令人眼花缭乱。
这些解题技巧是一种高智力水平的艺术,能带给小学生—种独立于诗歌、音乐、绘画之外的另一种审美感受。 再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奥数题的求解更要依赖的是整体全面的洞察力、敏锐的直觉和独创性的构思,这些正是创造力构成的主要元素,而这些创造力的主要元素也正是系统接受过奥数教学的小学生之所长。 一年级奥数: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
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
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2.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
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
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4.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 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2、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的汉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3、应用题要接触:二年级华数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华数课本中那样大。 三年级奥数: 三年级的奥数学习是小学奥数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级奥数最基本的知识技巧,才能有效的促进今后的数学学习,最终在竞赛、以及小升初中有所斩获。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三年级属于奥数学习打基础阶段,孩子进入三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计算能力,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相比于一、二年级有很大的提高,这个时期是奥数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奥数的黄金时段,所以能否把握住三年级这一黄金时段,关系到以后小升初的成与败。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三年级下学期学习的关键知识点。
1.运用运算定律及性质速算与巧算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
在三年级,主要学习了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其中应用乘法分配率是竞赛中考察巧算的一大重点;除此之外,竞赛中还时常考察带符号“搬家”与添括号/去括号这两种通过改变运算顺序进而简便运算的思路。例如:17*5+17*7+13*5+13*7 问题解析:由于四个加项没有公共的乘数,不能直接应用乘法分配率。
可以考虑先分组应用乘法分配率,在观察的思路,原式=(17*5+17*7)+(13*5+13*7)=17*(5+7)+13*(5+7)=17。
我认为 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是不同于艺术、技术的一类文化。数学文化属于科学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是抽象的反映自然规律的科学。 很多小朋友常常会问,为什么要学数学呢?原因在于,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是引导人们进行其他文化学习和探索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尤其是奥数,所形成的能力,所领悟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将成为一个人终生受用的财富。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同学整天埋头学习,习题做了好几本,资料看了一大堆,但学习成绩总是提不高,竞赛成绩不理想,这是为什么?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吃透教材的基本原理,没有掌握解题的科学方法,吃透原理,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本保证;掌握方法,是攻克奥数难题的有力武器。只有弄清原理,才能思路清晰,从容对答;只有掌握方法,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本课程就是期望为同学们提供最为全面、最为系统、最为实用、最为完备的奥数学习。它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突出思维训练、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解题技能,拓展实用知识”为宗旨,课程安排一方面结合认知原理,循序渐进,按原理-方法-知识的结构进行构架,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大纲,贴近教材,高于教材,力争在减轻学生的学习任务同时拓展课堂知识,将奥数的测试范围的全部知识点分类学习。全课程基本包括小学4-6年级全部奥数测试内容,共35课时。 本课程由本教育机构精心选拔的优秀奥赛教师主讲,讲课思路清晰顺畅,原理讲解透彻,注重方法点拨和思维开拓,方法灵活巧妙,启发恰到好处;既有例题分析,又有针对性训练,题型系统全面。
学好奥数的五个守则
一:学的迟不如学的早,学的松不如学的扎实
孩子在上小学后就要抓数学的学习,一刻也不能放松,尤其是到了小学三、四年级时,除了学好课内的学习内容外,细心的家长一定要个给孩子报个奥数培训班,三年级是学奥数的最好时机,一二年级孩子的思维还没成长完全,还多东西不会主动去思考,三年级后孩子各方面都已经具备,如果能在奥数有所成就,可以说能确定孩子的终生数学思维。如果您孩子六年级才上,也没关系。您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不过这个时候你就得花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奥数,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奥数了。
家长们的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只要跟着学,不管孩子学多少。其实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不学奥数,让孩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爱好。既然学奥数,就得有所收获,而这个收获不是指培训班上老师所讲的所有题目,而是数学思维。即使您孩子非常聪明,在大班上上课的听课效率也最多只有60%,不过这就够了,接下来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回去后复习和思考的习惯,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选择孩子自己喜欢的老师
无论如何,小学阶段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小孩子最喜欢的是夸奖,一个好老师能懂得孩子的心里,知道怎么去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兴趣,如果这时候选对老师,对孩子在枯燥无味的奥数学习中将大有帮助。所以适当时候可以把选择老师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三:家长配合帮助孩子
这无疑是小学奥数中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孩子毕竟还小,很多东西还不能自己判断和学习,家长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有能力和能挤得出时间的家长不妨也学习一下“奥数”,这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配合老师辅导孩子学习“奥数”从而快速的提高孩子的成绩和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很重要!小学和初中的数学题目,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解题方法多用算术方法,讲题时一定要用孩子已经学习过的、能理解的、体会深刻的知识方法,不能凭主观就直接列方程,应该尽量用画线段图等算术方法讲解。“奥数”它本身是课外数学学习活动,“奥数”主要学的是它的解题思想,它并不是高深莫测但却是很有难度的东西。学习时间也都在课余,如果家长有能力配合老师辅导孩子学习是在好不过的了!注意:很多好的解题方法都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这时你一定要尊重他、信任他、鼓励他!学好数学离不开多做习题,但久而久之,一些孩子会对一些枯燥的习题产生厌恶感,这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做孩子的思想工作,除了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外,还可以想些办法,诸如改变做题环境,你们可以组织几个孩子一起做“奥数”题,互相交流、互相比赛,适当给予一些物质奖励也未尝不可。注意:适当的户外运动,对启发孩子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有着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四:选择性、针对性的做练习题
“题海无边,题型有限”。夸张一点说,小学奥数就17个知识点。学习数学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再进行“奥数”的学习就显得水到渠成了,所以三年级的学习一定要注重基础,在孩子真正掌握了“奥数”的学习方法后,坚持每天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做题的前提是对学过的知识有了透彻的领悟,做题不光是只做难题,简单、中等、难,这三类题都要做,最好把比例控制在3:5:2为最佳。从而避免了孩子难题还会做,中等题和基本题总是准确率不高的现象。五年级开始后要坚持每天做十道左右的题,开始时可以少做几个,但一定要保证所有题目都能弄懂。为了提高孩子解题速度,根据题目的难度每次限时40-60分钟,然后由家长严格计时并根据标准答案判分。记录不会做或做错的题目,有能力的家长可以自己给孩子讲解,最好把一时不理解的题目请教相关的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直至弄懂、弄通为止!!!对于做题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这是我们做题最终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以前不会做或做错的题目,以后一定要让孩子不定时的至少再做一次!
五:良好的学习心态
这个是学习的重点,急功的学习态度终究是只能学习怎么做这个眼熟的题目,而不是学习这个题目的数学思维和方法运用,所以如果你向学好数学,学好奥数,那么相信老师,每天做最少的题目但学习最多的方法运用!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重点。
自学奥数也是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首先就是兴趣必不可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肯定学习更加的事半功倍。然后就是还需要家长的教导,家长也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比较良好的环境。最后就是看孩子是否能够学习好奥数了。
一年级:兴趣阶段
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应以培养兴趣为主,主要是在低年级的时候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快的进步。这个阶段小孩需要积累的是简单的运算知识和规律,简单图形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找规律,让孩子学会一种尝试方法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年级:拓展思维阶段
二年级的学生应该把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长期学习的重点,而这个习惯都是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起来的。二年级的孩子在习惯上还是比较有可塑性,若是一旦不注意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等到后面高年级想改都比较困难了。
三年级:把握机会阶段
三年级是学习奥数至关重要的时期。三年级也是开拓思维的时间。孩子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图形也有一定的认识。从三年级起,大量的奥数专题便开始有所接触。因此,在专题的学习的初期一定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好多五六年级专题知识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正是因为三四年级的基础知识没有学好的缘故。三年级不可小视——是小升初的序幕开始慢慢拉开!它是考证的前奏、能力培养的起点、重点校培训班的开始,从三年级开始各个重点校开始通过培训班的形式筛选精英。
四五年级:技巧积累阶段
从三年级起,便开始接触比较多的奥数专题,到了四五年级,奥数专题又有所增加和深入。因此,专题的知识学习更为重要。四五年级阶段是积累学习技巧和方法的良好开始,这段时期的学习一定要为后期的厚积薄发打下良好的铺垫。专题的知识学习要及时巩固和加强。因为四五年级是接触专题最多的阶段,小学阶段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也集中在这个阶段。专题的练习有助于帮助知识点和难点的巩固和加强。另外四五年级的小孩可以尝试参加考试和比赛,获奖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激励,能够促使他们在奥数学习兴趣倍增,为以后取得更多的证书以及小升初,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为小升初做准备
六年级时小学的最后阶段,很多学生都为后面升初中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选择一个好的学校。所以奥数是考试中很必要的一个科目。
但是在六年级学习奥数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应该怎么办?
1、第一步要放弃。
中国有句古话叫“”退一步海阔天空”,遇到不懂得题目,一时间解决不了,首先要学会放弃,而不是一味的转牛角尖,钻“死胡同”碰一鼻子灰,甚至也弄不明白一个所以然来。要知道一时的放弃只是为了日后更好的学习,也是为了学习有更好的提高。绕过眼前的绊脚石,从而有步骤地按计划和目标进度学习。
2、多向老师求助
如果遇到一个难题我们放弃了,在遇到一个难题我们又放弃了,从而不去想解决的办法,那么我嫩的学习永远也就没办法得到提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知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善于总结问题,并及时的向老师求助,从而解决问题。
3、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辅导
首先,家长要经常与老师沟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然后在家里能够督促孩子学习,但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多地为孩子“代劳”一些事情。
接着来其实,现在所谓的奥数,名字一点意义都没有,何为奥数,其实就是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而已。
为什么要给个不同于普通数学的头衔呢?无非是有些数学学渣给自己找场子,显得自己其实不是学渣。那么,既然奥数和数学其实是一家子,学习的时候到底要注意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数学不同于语文和英语,对于逻辑思维和开放性思维的要求较高,鉴于现在学校数学简单到让人想吐,那么,学习奥数我们自然不能用学校的方法。
个人建议,奥数的学习一定一定要扎实基础,这个基础不仅仅是数学基础知识,还包括了思维训练,也就是说,一定要让孩子真正在思维能力上达到奥数水准。在早期,一二年级的奥数学习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说:用方程我会做,列算式我就不会了。
于是,有些家长就会急功近利的开始教导孩子方程,这,就是奥数学习最大的误区。为什么会出现只会用方程解题?很显然,说明用方程解题更简单,思维方式更直接,于是,那些提早学习了方程的孩子就会在三四年级的奥数竞赛中脱颖而出。
那么为什么我要说这时误区呢?因为这样的孩子并没有真实的掌握基础的思维能力,他们的大脑过早的接触了方程,形成了直线思维的定势。可想而知,在孩子大脑发育最旺盛的时候,用这种直线思维方式框死了孩子的大脑,这样的孩子等到了以后,思维就再也不会发展。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小学,还是奥数大牛,但是一到了初二,成绩立刻就直线滑坡,很多都是这个原因。所以,在什么时候学什么东西,千万不要图省事,让孩子的思维没有得到足够训练的时候上方程,要上也等到三年级之后吧。
最后说一句,如果对孩子的要求仅仅是小升初而已,那可以无视我的这段话,我倒是要说:提早学方程是小学奥数速成的方法,但是,会不会有别的后遗症,就见仁见智了。
四年级:平均数问题思维训练题 1.在一次登山活动中,梓涵上山每分钟行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
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行75米。梓涵上山和下山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2.四年级有60名同学去栽树,平均每人栽4棵,恰好栽完。
随后又派来一部分同学,这时平均每人栽树3棵就可完成任务,又派来几名同学? 3.有几位同学一起计算他们语文考试的平均分,梓涵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梓涵的得分如果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有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多少人? 4.九湖中心小学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分63分,其中男学生平均分是60分,女学生平均分是70分,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5.甲、乙的平均数是26,乙、丙的平均数是28,甲、丙的平均数是21,求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 6.梓涵参加体育达标测试,五项平均成绩是85分,如果投掷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83分,梓涵投掷得了多少分? 7.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3岁,且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年龄最大的可能多少岁? 8.五个数的平均数是45,将5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9,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3,第三个数是多少? 9. 梓涵参加了三次数学竞赛,平均分是84分,已知前两次平均分是82分,求他的三次得了多少分? 10. 梓涵期末考试时,数学成绩公布前他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数是92分,数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成绩下降了1分。
梓涵数学考了多少分? 11. 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2岁,且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年龄最大的可能是多少岁? 12. . 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5岁,且没有小于16岁的,且这四个人的年龄互不相等,那么年龄最大的可能是多少岁?年龄最小的可能是多少岁? 13. 在一次登山活动中,梓涵上山每分钟行50米,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行75米。梓涵上山和下山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14. 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好读完。
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15. 梓涵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6天又读了200页正好读完。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16.琦涵五次考试平均分为96分(满分100分),那么她每次考试的分数不得低于多少分? 四年级应用题1 1、奶奶去买水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68元,买1千克梨和3千克荔枝的价钱相等,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2、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330千克,每筐苹果重量是每筐橘子重量的2倍,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3、张老师为阅览室买书,他买了6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102元,买3本童话书和5本故事书价钱相等,买1本童话书和1本故事书各需多少元? 4、粮店运来一批粮食,4袋大米和5袋面粉共重600千克,4袋大米和7袋面粉共重680千克,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 1、一个标准油桶,桶连油共重7千克。
司机马叔叔已经用去一半油,现在连桶还重4千克。桶里还有多少千克油?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油?桶重多少千克? 2、一瓶香水连瓶重50克,用去一半的香水后,连瓶还重30克,原来有香水多少克?瓶重多少克? 3、一瓶酒连瓶重80克,喝了一半的酒后,连瓶还重50克,原来有酒多少克?瓶重多少克? 4、一瓶汽水连瓶重45克,用去一半的汽水后,连瓶还重25克,原来有汽水多少克?瓶重多少克? 1、有6箱鸡蛋,每箱鸡蛋个数相等,如果从每箱中拿出50个,那么6箱剩下的鸡蛋个数正好和原来5箱的个数相等,原来每箱鸡蛋多少个? 2、有7筐苹果,每筐苹果个数相等,如果从每筐中拿出40个,那么7筐剩下的苹果个数正好和原来5筐的个数相等,原来每筐苹果多少个? 3、有5箱饼干,每箱鸡蛋重量相等,如果从每箱中拿出40克,那么5箱剩下的总克数正好和原来3箱的克数相等,原来每箱饼干多少克? 4、一年级有6班,每班人数相等,如果从每班中调出30个,那么6班剩下的人数正好和原来2班的人数相等,原来每班多少人? 1、韩琦练写字,计划每天写100字,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写4字,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任务。
原计划要写多少字? 2、张梓涵看一本书,计划每天看15页,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看3页,结果提前两天完成任务。这本书有多少页? 3、修一条路,计划每天修60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8米,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
这条路多少米? 4、陈赫做千纸鹤,计划每天做30个,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6个,结果提前3天完成任务。原计划要做多少个千纸鹤? 1、琦涵有10张画片,郑洁有4 张画片。
琦涵给郑洁多少张画片后,她俩的画片张数相等? 2、红盒子里有52个玻璃球,蓝盒子里有34个玻璃球,每次从多的盒子里取出3个放到少的盒子里,拿几次才能使两个盒子里的玻璃球的个数相等? 3、大袋子里有68粒糖,小袋子里有28粒糖,每次从多的袋子里取出4个放到少的袋子里,拿几次才能使两个袋子里的糖的粒数相等? 4、书架的上层有25本书,下层有27本书,爸爸又买回10本书,怎样放才能使书架上、下两层的书同样多? 四年级应用题2 1、电视机厂装一批电视,每天装80台,15天可完成任务,如果要提前3天完成,每天要装多少台? 2、某厂每天节约煤40千克,如果每8千。
1.甲有14。
8元,乙有15。2元,俩人要合买一个足球,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他俩人钱数总和的2倍,一个足球多少元,他们还差多少元?2.一台机器3小时耕地15公顷,照这样计算,要耕75公顷地,用5台机器需要多少小时?3.商店有14箱鸭蛋,卖出去250千克后,还剩4箱零20千克,每箱鸭蛋有多少千克?4.光明小学为山区同学捐书,四年级捐240本,五年级捐的是四年级的2倍,六年级比五年级多捐120本,平均每个年级捐多少本?5.粮店运进大米、面粉各20袋,每袋大米90千克,每袋面粉25千克,运进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6.两根绳共长48。
4米,从第一根上剪去6。4米后,第二根比第一根剩下的2倍还多6米.两根绳原来各长多少米?1。
四、五年级的学生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树种18.6千克,四年级比五年级少采集2。5千克,两个年级一共采集多少千克树种?2。
一个车间原来每月用电2450千瓦·时,开展节约活动后,原来一年的用电量,现在可多用2个月,这个车间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少千瓦·时?1。 同学们参加植树劳动,四年级共有96人,每人栽3棵树,五年级有87人,每人栽4棵树,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栽树多少棵?2。
第一小组6个同学数学测验的成绩分别是:86、79、98、100、89、94,算一算他们的平均分是多少?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35千米,一架飞机飞行的速度是汽车的28倍还少60千米,这架飞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
一个服装厂5天生产西服850套,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生产西服多少套?(一个月按30天计算)2。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2筐梨,每筐苹果38千克,每筐梨42千克,商店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1。
一个足球60元,他们还差30元。2。
要3小时。3。
每箱鸭蛋有27千克。4。
平均每个年级捐440本。5。
(90-25)*20=1300(千克)90*20-25*20=1300(千克)多1300千克。6。
第一根18。4米,第二根30米。
7。两个年级一共采集39。
7千克树种。8。
这个车间平均每月节约用电350千瓦·时。9。
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栽树60棵。10。
他们的平均分是91分。 11。
这架飞机每小时行1200千米。12。
一个月生产西服5100套。13。
商店共运来水果808千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