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基础知识 » 语文词类教案(语文语法)

语文词类教案(语文语法)

分类:基础知识 日期:2022-09-23 02:46 浏览:3 次

1.语文基础知识(语法)

一、分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同)○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 (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

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等。*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后边。

(三)形容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2、种类:○1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2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3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4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如:“太阳红、红太阳”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3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词。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词也可以重叠,有加重语义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质、状态描绘得生动一些。

重叠形式: 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如:早早、长长的、慢慢儿 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如:清清楚楚、高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的工A里医药卫生AB式: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糊里糊涂附: 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区别 词类主要语法特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1 能否经常作主语 能 不能2 能否经常作谓语 不能 能3 能否受“不”修饰 不能 能4 能否重叠 不能 部分能5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 不能 部分能6 概括意义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动词与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区别 词类主要语法特性 动词 形容词1 能否带宾语 绝大多数能 不能2 能否受“很”修饰 多数不能 多数能3 重叠方式和意义 AA式、ABAB式表示动量少或时量少 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适中4 概括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活动 表示性质、状态(四)数词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

2、种类 ○1确数:一、二、千、万 ○2概数:几、些、多、约 ○3序数:第一、老二、初五3、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

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五)量词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

2、种类: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段、根 B、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 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如:次、回、趟、遍、顿、阵3、量词的语法特征:○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 ○2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

2.语文基础知识(语法)

一、词类 (一)词类:汉语实词。

词类 意 义 举 例 使用时要注意的情况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

出门向东。 (1)注意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搭配。

例1:他亲切的话语时刻浮现在眼前。(名与动搭配错误) 例2:它坚硬的目光变得柔和了。

(形容词与名词搭配错误) (2)不要误用词类。 例3:这是对他最大的讽刺和耻辱。

(名词误用为动词。“耻辱”改为“侮辱”) 例4:现在,世界流行着许多发达肌肉的锻炼法。

(形容词误用为动词。“发达肌肉”改为“使肌肉发达”)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判断等意义的词。

斑羚飞渡 上前出了桥 敬畏自然。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意义的词。

他是高而瘦的老人,我对他很尊敬。 数词 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

我第一次约了十多个同学到家玩。 (1)数词、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

(2)数量词可以重叠。 (3)要注意数量增加和减少的表示法。

①增加用倍数或百分数。 例5:从3增加到 例6:“增加了100%”、“增加了一培”、“增加到两倍”。

②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减少到”。例7: 从20减至5:“减少了75%”、“减少了四分之三”、“减少到25%”、“减少到四分之一”。

当代词代替某类词的时候,就具有这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例8: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

例9: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 量词 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

一个黑的长胡子的人。 和一群赤膊的人打架。

钟敲了十二下。 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

那些环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是这么回事。 (二)词类:汉语虚词 副词类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父亲因为忙,本已说好不送我,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从天安门往里走。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对于上面的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注意介词“对”、“对于”、“把”与后面对象的搭配。

例:书法艺术,对我真是一窍不通。 (是“书法艺术对我”,把“对”的对象搞错了) 连词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

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出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

助词 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表示某种语气。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荷塘,有些飒飒风响。 为什么呀? 注意“的”的正确使用。

她是本届奥运会上的我国的运动员的第一个摘取金牌的人。 (句中“的”过多,可以删去前三个) 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

“呀,他什么时候……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拟声词 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 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

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 (三)词的意义:单义与多义,同义与反义 词的意义 特 点 辨析要点及示例 单义词 仅一个意义的词。

罗布泊(专有名称)元素(科技术语) 多义词 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词 深: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基本义)②颜色重:深红 ③久,时间长:深更半夜④程度高:深谋远虑 同义与反义 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使用时注意辨析细微差别: 词义的轻重:注视、凝视(轻——重) 范围的大小:战役、战斗(大——小) 搭配的习惯:坚定(立场、方向、信仰)坚决(性格、意志、态度) 情感的褒贬:聪明、狡猾(褒——贬) 反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 相反:对——错 真——假 相对:黑——白 大——小 多义词有几个不同的反义词:老 (幼 少 小 嫩 新) 褒义、中性与贬义 褒义词 带有赞美、喜爱、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

词的褒贬色彩有常用现象: ① 以反义词表达感情色彩:高尚——卑劣 谦逊——傲慢 ② 同义却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赞扬——吹捧 领袖——头目 ③ 成语表达感情色彩 独断专行——集思广益 敷衍塞责——全心全意 贬义词 带贬斥、轻蔑、鄙视、否定等感情色彩。 中性词 不带褒贬色彩,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

注:上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八年级上册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将有助你进一步整理这一章节的知识。 二、短语与单句 (一)短语 短语结构类型 短语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特点 示例 注意要点 示例 分析 主谓 由表示被陈述与被陈述关系的词组成(谁、什么)+(干什么、怎么样)大雁归来 生性执拗 露珠晶莹 1.配合得当:(1)合乎事理。

(2)合乎语言习惯。 2.使用简明。

3.并列恰当。 例1:质量增加 (主语、谓语与动词搭配不当,可说为“质量提高“或”数量增加“) 例2:发现困难 (动词、宾语配合不当,可说为“发现目标”或“克服困难。

3.人教版语文《四字词语复习》公开课教案

一、公开课教案综述

1、

教学概述本知识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学习园地中的词语积累内容,本册教材在本单元的学习园地和词语表中出现的有80个左右,通过本节复习课,运用思维导图让同学先将这些词语整理分类,然后教师引导同学在分类的基础上,归纳出积累记忆词语的方法:根据图片记忆、简笔画记忆和已有经验记忆等,在积累记忆集成上为同学的理解和应用做好铺垫。

2、

学习者分析三年级的同学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成语和四字词语,但对于他们来讲,分类积累不是问题,关键就是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记住这些词语,而且还要理解并能学以致用。教会学习方法非常重要,方法要符合同学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抓住同学的认知和年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让同学乐在学习中,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

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运用思维导图对四字词语进行分类整理,重点整理描写景物和含有动物的词语;

在学会词语分类整理基础上,能根据词语特点积累记忆;

(2)过程与方法

同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分类的词语,培养同学整理归纳能力;

同学在积累词语过程中,能够根据词语的特点进行积累记忆。

4.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刚要

小学语文知识要点(课堂教学及课外训练内容) 石城县小松中心小学 白春平 一年级知识要点 内容 要点 措施 汉语 拼音 1、能记会写音序表的大小写字母。

2、能记会写会拼读音节。 3、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中教、练结合,过好年 段关 字 1、能认读要求认读的生字,会组词并与形近字相区别。

2、能按笔顺写要求会写的字,能够说出字的笔顺。 3、能够说出笔画名称和汉字的结构及偏旁部首、会准确数笔画。

4、认识学过的简单的多音字 1、生字教学加强音、形(包括偏旁结构、笔画笔顺)、义的指导与训练。 2、生字的书写,要求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律,并且在教师的逐字逐笔示范下进行书写 3、加强生字各方面的作业训练(包括偏旁结构、笔画笔顺、形近比较、组词造句、字义选择、查字典等) 3、建议:识读生字、书写生字各占课文总课时的近四分之一时间。

词 1、会认读、书写学过的词语,会用这些词语说话造句。 2、会选择一些词语填空,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词语搭配填空。

3、近义词、反义词 4、认识简单的关联词(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能把有关联词的句子补充完整。 1、结合字词教学 2、加强作业练习 句子 1、能够补充句子 2、知道句号、问好、感叹号的作用,能够数出一段话有几句话。

会给简单的句子加句号、问好、感叹号及逗号。 3、知道并认识句子打比方和把物当人的写法 4、会把简单的几个词语排成一句话。

1、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挖掘渗透 2、作业训练 阅读 1、能够读通顺并且数出有几句话。 2、能够按要求找到词语填空。

1、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挖掘渗 透 2、作业训练。

5.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活学巧练的目录

第一节 声母、韵母、字母表

第二节 音节、整体认读音节、拼读方法

第三节 声调、标调、变调

第四节 拼写规则 第一节 认识偏旁、部首

第二节 认识笔画、笔顺

第三节 识字

第四节 查字典 第一节 词语积累

第二节 词语搭配

第三节 词语归类 第一节 朗读句子

第二节 组合句子

第三节 补充句子

第四节 练习句子

第五节 多读多写 第一节 语言表达与运用

第二节 百科小知识 综合测试卷(一)

综合测试卷(二)

综合测试卷(三)

6.初中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精华长用作状语、补语,等等。

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编辑本段种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

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 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 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

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4、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 不及物动词类: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5、意动用法: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匪的选罚》) 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魏禧《大铁锥传》) 6、名词作状语 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南取。

7.求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四语言基础复习资料 高一语文 必修一 语言基础复习资料 一、字音、字形 橘jú子洲百舸ɡě争流怅寥廓liáo kuò峥嵘zhēnɡ rónɡ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灰烬jìn瞳孔tónɡ阻挠náo果脯 fǔ游弋yì摇曳yè凝nínɡ露睫jié毛曙shǔ光脊jǐ骨轻蔑miè闪烁shuò花瓣bàn浆jiānɡ果战栗lì憎恨zēnɡ hèn栖qī息蔚wèi蓝崛jué起迷惘wǎnɡ沉湎miǎn溺nì爱惆怅chóu chànɡ抹煞shā怪癖pĭ摭zhí拾涉shè猎翱áo翔 枝桠yā晨曦xī懊ào悔溺nì爱甫fǔ健引吭hánɡ试啼磕绊kē bàn锈钝xiù dùn汗流浃背jiā孕育yùn焦灼zhuó时辰chén干瘪 biě望眼欲穿yù碾niăn成敷演fū痴心妄想wànɡ入不敷出fū冰雹báo灌浆jiānɡ落寞mò 鬼迷心窍qiào 炫耀xuàn yào怨天尤人yóu恪尽职守kè妄自菲薄fěi bó啮噬niè shì吮吸shǔn战战兢兢jīnɡ完美无瑕xiá斟酌zhēn zhuó斑斓lán甄别zhēn妥帖tuǒ tiē纤巧xiān偷觑qū成坨tuó忐忑不安tǎn tè瞠目结舌chēnɡ奢侈shē chǐ商榷què思忖cǔn苟延残喘ɡǒu墓冢zhǒnɡ屏窒bǐnɡ zhì执著zhuó不啻惊雷chì妩媚wǔ mèi犄角jī偌大ruò凸现tū噗噗跳pū四肢百骸hái教养jiào沉溺nì丰盈fēnɡ yínɡ慰藉jiè望洋兴叹xīnɡ积累lěi戕害qiānɡ符箓lù狭隘ài跋涉bá麻痹 bì给以gěi恢宏huī共振zhèn廿七niàn黏合nián什刹海shí chà菜圃pǔ空旷kuàng 辜负ɡū俊伟jùn空旷kuànɡ 匀调yún tiáo愧杀kuì shā优裕yù熠熠闪光yì酥骨sū静谧mì奇诡ɡuǐ贫瘠jí矫饰jiǎo墟场xū麦穗suì车谣yáo无量liànɡ魂牵梦萦yínɡ酒阑lán灯灺xiè怯生生qiè搭讪shàn悠邈miǎo褪色tuìshǎi崎岖qíqū田塍chénɡ濡染rú三匝zā 侘傺chà chì 铩羽shā寥落liáo缔造dì遣戍shù口占zhàn谪居zhé欷歔xī xū安土重迁zhònɡ根深蒂固dì慰藉jiè发轫rèn檀香山tán方兴未艾ài翘首qiáo桑梓zǐ蕞尔zuì翰苑hàn yuàn休戚相关qī濠水háo迁徙xǐ袭xí击撼动人心hàn按捺nà不住憔悴qiáo cuì颠簸bǒ惶huánɡ惑温馨xīn坑洼wā索然无味suǒ焦躁zào崔颢hào苍凉cānɡ打夯hānɡ一缕lǚ瘸腿qué煮茗mínɡ涮shuàn羊肉蛰zhé居乌桕jiù雅yā儿梨 曝背pù 赭zhě色槎桠chá yā给予jǐyǔ铭mínɡ记在心绿lù林远阜fù正zhēng月恣zì意谛dì听 丰腴yú莫mò名其妙乌篷pénɡ船闽粤mǐn yuè湖沼zhǎo濒临bīn lín诳语kuánɡ震撼zhèn瘴zhànɡ气雾霭ǎi罗布淖尔nào惊骇hài花剌子模là黑魆魆xū蓊郁wěnɡ yù惬意qiè直截jié甬道yǒnɡ涟漪lián yī 水漉漉lù深邃suì 一泓清泉hónɡ嗥叫háo砰砰声pēnɡ嘎啦ɡā湍急tuān蜿蜒wān yán蠕动rú瞄准miáo饿殍piǎo艾蒿ài hāo 挣扎-挣脱zhēnɡ-zhènɡ沁人心脾-泌尿qìn-mì漫出-蔓草-曼妙-谩骂màn寥落-廖姓-纰缪-谬误liáo-Liào-miù-miù舸-诃-呵斥-荷花ɡě-hē-hē-hé涨满-头昏脑涨zhǎnɡ-zhànɡ震颤-颤栗chàn-zhàn倔强-倔头倔脑jué-juè 峥嵘-狰狞-铮铮铁骨-挣扎-挣揣 zhēnɡ-zhēnɡ-zhēnɡ-zhēnɡ-zhènɡ抹杀-转弯抹角-抹布mǒ-mò-mā洲-州zhōu相似-似的sì-shì矿藏-宝藏cánɡ-zànɡ鲜花-鲜有xiān-x iǎn剥花生米-剥削bāo-bō 间或-中间jiàn-jiān月晕-晕头转向yùn-yūn泊船-湖泊bó-pō 用不着-着纱衫zháo-zhuó搁笔—搁不住gé-gē夹衣-夹克 jiá-jiā 二、成 语、俗 语 1. 风华正茂 2. 挥斥方遒 3. 不屈不挠 4. 金碧辉煌 5. 似水流年 6. 废寝忘食 7. 其乐融融 8. 容销金镜 9. 历历在目 10. 汗流浃背 11. 自怨自怜 12. 不毛之地 13. 望眼欲穿 14. 痴心妄想 15. 怨天尤人 16. 鬼迷心窍 17. 恪尽职守 18. 妄自菲薄 19. 战战兢兢 20. 完美无瑕 21. 不可或缺 22. 忐忑不安 23. 瞠目结舌 24. 苟延残喘 25. 大兵压境 26. 举棋不定 27. 愁肠百结 28. 不啻惊雷 29. 势不两立 30. 百无聊赖 31. 四肢百骸 32. 望洋兴叹 33. 息息相通 34. 举一反三 35. 不计其数 36. 功败垂成 37. 安土重迁 38. 方兴未艾 39. 含辛茹苦 40. 休戚相关 41. 身无长物 42. 金蝉脱壳 43. 老气横秋 44.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45. 危言危行 46. 一挥而就 47. 幡(翻)然悔悟 48. 轩然大波 49. 耿耿于怀 50. 每况愈下 51. 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 52. 狐死首丘 53. 一鸣惊人 54. 责无旁贷 55. 在劫难逃 56. 鼎力相助 57. 无独有偶 58. 无可厚非 59. 振聋发聩 60. 根深蒂固 61. 洛阳纸贵 62. 一丘之貉 63. 蜚短流长 64. 顶礼膜拜 65. 数见不鲜 66. 低首下心 67. 博闻强记 68. 为虎作伥 69. 一筹莫展 70. 插科打诨 71. 言简意赅 72. 长歌当哭 73. 量体裁衣 74. 刚愎自用 75. 鹬蚌相争 76. 焕然一新 77. 炙手可热 78. 贫嘴薄舌 79. 好高骛远 80. 退避三舍 81. 跋山涉水 82. 毋庸置疑 83. 暴虎冯河 84. 畸轻畸重 85. 至高无上 86. 开门揖盗 87. 厉兵秣马 88. 谈笑风生 89. 风驰电掣 90. 旷日持久 91. 尸位素餐 92. 空前绝后 93. 目无全牛 94. 等量齐观 95. 间不容发 96. 凤毛麟角 97. 喜出望外 98. 真知灼见 99. 甘拜下风 100. 鬼鬼祟祟 101. 美轮美奂 102. 走投无路 103. 饮鸩止渴 104. 竭泽而渔 105. 呕心沥血 106. 萎靡不振 107. 出其不意 108. 不落窠臼 109. 迫不及待 110. 一如既往 111. 不胫而走 112. 罄竹难书 113. 食不果腹 114. 滥竽充数 115. 信手拈来 116. 集腋成裘 117. 紧锣密鼓 118.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19. 数典忘祖 120. 耳濡目染 121. 良辰美景 122. 安步当车 123. 处心积虑 124. 车水马龙 125. 供不应求 126. 鸠形鹄面 127. 杞人忧天 128. 震耳欲聋 129. 矢志不渝 130. 大腹便便 131. 恍然大悟 132. 少不更事 133. 呱呱坠地 三、语 病 修 改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

8.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

必修一基础知识大盘点一、踏实字音橘子jú 百舸 gě 寥廓 liáo kuò 峥嵘zhēng róng 遏止è 遒劲qiú 灰烬jìn 笔杆gǎn 瞳孔tóng 惆怅chóu 轻蔑miè 嘲讽fěng 脊骨jǐ 不屈不挠náo 矿藏zàng 闪烁shuò 震颤chàn 战栗lì 憎恨zēng 栖息qī 倔强jué 诞生dàn 迷惘wǎng 炫耀xuàn 沉湎miǎn 眷恋juàn 溺爱nì 抹煞shā 遨游áo 翱翔áo 磕绊bàn 汗流浃背jiā 感慨kǎi 企望qǐ 挣脱zhèng 愚昧mèi 干瘪biě 召唤zhào 厌倦juàn 蒙蔽méng 藐视miǎo 恪尽职守kè 吮吸shǔn 钦佩qīn 教诲huì 斟酌zhēn 水泵bèng 雏形chú 纤细xiān 忐忑tǎn tè 抉择jué 瞠目结舌chēng 奢侈chǐ 商榷què 思忖cǔn 苟延残喘chuǎn 墓冢zhǒng 骨骸hái 狭隘ài 跋涉bá 沉溺nì 慰藉jiè 时髦 máo 什刹海shí chà 僻静pì 菜圃pǔ 黏合nián 别墅shù 逃遁dùn 惦念diàn 贫瘠jí 悲怆chuàng 酒阑灯灺xiè 搭讪shàn 崎岖qíqū 濡染rú 烙印lào 缔造dì 低徊huí 方兴未艾ài 翘首qiáo 迁徙xǐ 撼动人心hà 按捺不住nà 颠簸bǒ 抛锚máo 烟垢gòu 仓皇huáng 打夯hāng 涮shuàn 蛰居zhé 丰腴yú 绿林lù 惊骇hài 震撼hàn 安谧mì 瘴气zhàng 停滞zhì 蓦地mò 酝酿yùn 蓊郁wěng 游弋yì 徜徉cháng 惬意qiè 涟漪yí 吞噬shì 喧嚣xiāo 一瞥piē 引擎qíng 嗥叫háo 残羹gēng 毛骨悚然sǒng 扳机bān 饿殍piǎo二、无畏字形寥廓 峥嵘 遒劲 遏制 风华正茂 灰烬 摇曳 曙光 笔杆 瞳孔 撒遍 倔强 金碧辉煌 迷惘 炫耀 晨曦 沉湎 眷念 杂夹 溺爱 惆怅 干涉 譬如 抹煞 急噪 慈祥 摭拾 轻率 鞭笞 洋溢 涉猎 琐碎 废寝忘食 引吭试啼 锈钝 磕绊 孕育 懊恼 淘汰 落寞 敷衍 怨天尤人 入不敷出 驱使 蒙蔽 废墟 啮噬 鬼迷心窍 妄自菲薄 战战兢兢 完美无瑕 斑斓 妥帖 逻辑 勾销 执著 百无聊赖 不可或缺 忐忑不安 瞠目结舌 苟延残喘 四肢百骸 跋涉 丰盈 慰藉 麻痹 恢宏 望洋兴叹 名胜 蜻蜓 僻静 喘气 菜圃 逃遁 惦念 海鸥 静谧贫瘠 悲怆 矫饰 烙印 一无所有 搭讪 褪色 融化 熔化溶解 濡染 朦胧 缔造 发轫 魂牵梦萦 铩羽而归 寄人篱下 衣锦夜行 含辛茹苦 休戚相关 憔悴 颠簸 惶惑 温馨 焦躁不宁 索然无味 坍塌 证据 榆树 牲畜蛰居 明朗 丰腴 润泽 肃杀 喧哗 恣意 逍遥 曝背谈天 直截了当 诳语 颤抖 雾霭 混沌 弥漫 焦躁 炫目 敦煌 回光返照 山崖慵懒 挥霍 涟漪 厮守 深邃 湍急 蜿蜒 嬉戏 蠕动 疲惫 内涵 毛骨悚然 无动于衷三、文学常识1、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诗人。

词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2、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

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3、张洁,作品《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别获1978、1979、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电视剧《有一个青年》获全国优秀电视剧评一等奖。

《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

4、毕淑敏,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8卷)等5、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

代表作《在轮下》《荒原狼》《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玻璃球游戏》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6、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7、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昌黎,韩愈在文中多次自称“昌黎韩愈”,人们也称他韩昌黎。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三代两汉散文,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学形式上力主创新,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险怪,讲究用奇字,造奇句,人们评为“以文为诗”。

与孟郊、贾岛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诗文被门人辑为《昌黎先生集》。

8、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四世同堂》。

1951年北京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话剧《龙须沟》《茶馆》。

9、柯灵:原名高季琳,现代作家。少时因家贫失学,走上了文学道路。

建国前的主要著作有儿童诗歌《月亮姑娘》、童话《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说《掠影集》等。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

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的《秋瑾传》等。10、郁达夫:名文,字达夫。

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11、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1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语文基础知识词类教案

相关推荐:
  • 2014初级药剂师真题(初级药师考试内容及其题型都有哪些)
  • 知识产权法律基础自测答案(求《法律基础》模拟题和答案)
  • 医学类考题及答案(医学试题库)
  • 公共分什么类别(公共都包括哪些)
  • 一级下册第八单元归类(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上一篇:学生作文校园卫生大扫除(学校大扫除作文—400字) 下一篇:创业创新课作业答案

相关推荐

2014初级药剂师真题(初级药师考试内容及其题型都有哪些)
知识产权法律基础自测答案(求《法律基础》模拟题和答案)
医学类考题及答案(医学试题库)
公共分什么类别(公共都包括哪些)
一级下册第八单元归类(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钢结构工程相关(钢结构有哪些点)
dhlfedex的(请问:DHL.EMS.UPS.TNT.FEDEX.各有什么不同及)
衡器考试题(求电子秤原理及)
招警公共考什么(公安系统公务员考试公共主要考哪些)
证券资格证金融(证券资格考试汇总是什么)
潮流时尚 写作素材 创新创业
生活常识 策划方案 安全知识
自考专业 家居生活 三农创业
励志故事 时尚穿搭 星座知识
热门分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55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