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 (1) 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类形体微 小、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肉眼看不见,必须 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包括: ① 非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体积最小,不具备细胞结构, 必须在活的细胞内才能增殖。 病毒属于此类,需用电镜观察。
②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缺乏完整的 细胞器。这类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和衣原体。
需用油镜观察。 ③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 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真菌属于此类。可用肉眼或 低、高倍显微镜观察。
(2)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 核微生物。细菌的个体微小,必须用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到。
细菌 的大小,以微米(ym)表示。 ① 细菌的形态根据细菌外形的不同,可将细菌的形态分为 3种主要类型: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并据此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 和螺旋状菌。
a。 球菌呈球形或类球形。
根据其分裂后的排列情况,分为 单球菌、双球菌(两个成对)、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b。
杆菌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的近似卵圆形。菌体 两端多为钝圆,少数是平截,如炭疽杆菌。
有些杆菌的菌体短小,近似球状,称为球杆菌,如多杀性巴氏杆菌。 有些杆菌 会形成侧支或分枝,称为分枝杆菌。
有的杆菌呈长丝状,如坏死 梭杆菌。 c。
螺旋菌螺旋菌菌体呈弯曲状,根据菌体弯曲情况的不同, 可分为弧菌和螺菌 。
1.涂片镜检
将病料涂于清洁无油污的载玻片上,干燥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固 定,选用单染色法(如美蓝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或其他特殊染色法染色镜检,根据所观察到的细 菌形态特征,作出初步诊断或确定进一步检验的步骤。
2.分离培养
根据所怀疑传染病病原菌的特点,将病料接种于适宜的细菌培 养基上,在一定温度(常为37°C)下进行培养,获得纯 培养苗后,再用特殊的培养基培养,进行细菌的形态学、培养特 征、生化特性、致病力和抗原特性鉴定。
3.动物实验
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病料做成1 : 10悬液,或利用分离培养获得的细菌液感染实验动物,如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等。感染方法可用皮下、肌内、腹腔、静脉或脑内注射。感染后按常规隔离 伺养管理,注意观察,有时还需对某种实验动物测量体温;如有死亡,应立即进行剖检及细菌学检查。
① 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征;② 提供快速、准确的病
原学诊断;③ 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④ 监控医院感染。
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任务:
① 研究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的方法,以及标本的处理方法对提高检出率的关系。
② 各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最佳方法的选择、各种病原微生物的鉴定程序以及双歧鉴定流程、质量控制。
③ 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快速诊断法、自动化仪器和微量化装制的使用。
④ 执行国际标准操作程序和方法做好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⑤结果分析、实验方法的评价及临床意义。
① 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征;② 提供快速、准确的病 原学诊断;③ 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④ 监控医院感染。
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任务: ① 研究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的方法,以及标本的处理方法对提高检出率的关系。 ② 各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最佳方法的选择、各种病原微生物的鉴定程序以及双歧鉴定流程、质量控制。
③ 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快速诊断法、自动化仪器和微量化装制的使用。 ④ 执行国际标准操作程序和方法做好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⑤结果分析、实验方法的评价及临床意义。
第一模块 微生物检验基础 项目一 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概述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特点 三、微生物对产品的污染 四、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五、微生物检验的任务和意义 六、微生物检验的对象 七、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 八、微生物检验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阅读小知识:微生物的命名及分类 项目二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细菌 二、放线菌 三、酵母菌 四、霉菌 五、病毒 【思考题】 阅读小知识:小布商成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微生物的奠基人——巴斯德 项目三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微生物的营养 二、微生物的生长 三、微生物的代谢 【思考题】 阅读小知识:抗生素的滥用及食品安全 第二模块 微生物检验常规技术 微生物实验室守则 实验室的急救 项目四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培养基的分类 二、选用或设计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任务4 1配制常用的微生物培养基 【思考题】 项目五 消毒灭菌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消毒灭菌的有关概念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任务5 1干热灭菌技术及玻璃器皿的灭菌 【思考题】 任务5 2高压蒸汽灭菌技术及培养基的灭菌 【思考题】 任务5 3无菌室的消毒处理及超净台的使用 【思考题】 任务5 4液体过滤除菌 【思考题】 项目六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接种技术 二、分离纯化技术 任务6 1微生物的接种 【思考题】 任务6 2微生物纯种的分离培养及菌落 特征观察 【思考题】 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显微技术 二、染色技术 任务7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思考题】 任务7 2细菌的染色及形态结构观察 【思考题】 任务7 3酵母菌、霉菌的染色及形态结构 观察 【思考题】 阅读小知识:显微镜 项目八 微生物的计数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细胞数量的测定 二、细胞生物量的测定 任务8 1显微镜直接计数 【思考题】 任务8 2平板菌落计数 【思考题】 项目九 菌种保藏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 二、菌种保藏方法 任务9 1实验室常用简易菌种保藏法 【思考题】 任务9 2菌种的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 【思考题】 任务9 3菌种的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思考题】 项目十 血清学检验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抗原、抗体及血清学反应 二、血清学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三、血清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阅读小知识:单克隆抗体及 生物导弹 第三模块 产品中的微生物检验综合实训 项目十一 微生物检验工作流程与质量控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微生物检验工作流程 二、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 任务11 1对某一检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 的撰写 【思考题】 项目十二 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概述 二、食品检样的采集与制备 三、食品检样的保存及送检 四、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五、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技术 六、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技术 七、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任务12 1食品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2 2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2 3酸乳中乳酸菌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2 4食品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2 5纸片法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色 葡萄球菌 【思考题】 项目十三 化妆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概述 二、化妆品的卫生学检验标准 三、化妆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四、化妆品的卫生细菌检验 任务13 1化妆品中绿脓杆菌的检测 【思考题】 项目十四 药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药品无菌检查法 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任务14 10?9%氯化钠注射剂的无菌 检验 【思考题】 任务14 2咳嗽糖浆中细菌总数、霉菌及 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思考题】 项目十五 环境的微生物学检测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空气洁净度的微生物检测 二、水质的微生物学检验 三、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 任务15 1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和总 大肠菌群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5 2发酵车间空气中微生物的 测定 【思考题】 任务15 3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 【思考题】 附录 附录1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及 洗涤 附录2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3 实验室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附录4 食品生产相关产品的国家卫生 标准 附录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二部)微生物限度标准 附录6 化妆品卫生标准(GB7916-87)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加入WTO,我国已全面走向世界经济大舞台,国际、国内贸易迅猛发展,商品贸易快速增加。
在产品的生产企业、流通领域及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迫切需要从事产品质量控制、商品质量检验、质量技术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职高专商品质量检验专业正是为适应这一新。
请在此输质量中心微生物检验员统一考试题答案部门: 姓名: 得分:一、填空题:(50分,每空1分)1、无菌生理盐水灭菌条件为(121)℃高压灭菌(15)分钟。
2、牛奶菌落总数检测方法中,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培养(48±2)小时。3、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ml)样品匀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
4、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6)℃条件下培养48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大肠菌的MPN是指(基于泊松分布)的一种间接方法。
5、大肠菌群的证实试验中,凡(BGLB肉汤管产气),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6、粪大肠杆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氏菌),也包括少量的(克雷伯氏菌)。
7. 胆盐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湟绿是(抑菌抗腐剂),可增强队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8.大肠杆菌平板计数选择菌落数为(10—100)的平板,暗室中(360nm—366nm)波长紫外灯照射下,计数平板上发(浅蓝色)荧光的菌落。
7、夹膜对于细菌来说的功能是起(保护)作用,鞭毛的功能是(借助鞭毛的转动而运动)。8、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aird-Parker 平板上,菌落直径为(2mm—3mm),颜色呈(灰色到褐色),边缘为(淡色),周围为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圈)。
一般认为(血浆凝固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有致病力。9、甲基红试验方法,取适量琼脂培养物接种于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36℃±1℃培养2d—5d。
滴加甲基红一滴,立即观察节ugo。(鲜红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10、沙门氏菌生化试验中,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挑取 两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琼脂)、(赖氨酸 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11、用于微生物染色的染色剂主要有三种:(酸性染色剂)(碱性染色剂)(复合染色剂)。
12、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 温度)、( 辐射)、(超声波 )、(过滤 )、(渗透压)等。13、假单胞杆菌主要污染源为(水源)、(再污染)。
14、药品按纯度分为(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实验试剂)(生物试剂)。15、嗜冷菌计数培养基的保质期是(三年)。
16、微生物的分类依据主要是(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特征)及(血清反应)等。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球菌可分为( ABCDE )。
A、微球菌 B、八迭菌 C、双球菌 D四联球菌 E、链球菌2、分解蛋白的菌包括:(ABD)A、蜡样芽孢杆菌 B、枯草杆菌 C、大肠杆菌 D微球菌3、酸败乳和初乳PH一般在(C)以下,A.(6.2以下) B.(6.3以下) C.(6.4以下) D.(6.5以下)4、液体奶坏包产品中微生物可能有那些( A )A、革兰氏阴性杆菌B、乳酸杆菌 C、放线菌D、乳酸链球菌5、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分别为( AC )A、球菌 杆菌 B、双球菌 螺旋菌C、弧菌 螺旋菌 D、杆菌 单球菌6、对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为( A )色。A.紫 B.蓝 C.红 D.无7、下列不属于乳品中沙门氏菌可疑菌落特征的是( A )。
A.无色透明或透明,干燥B.光滑,中间突起C.边缘整齐,直径2~3mmD.有的菌落中央有黑色硫化铁沉淀8、菌株复壮的常用方法不包括( D)。A.分离纯化 B.寄主复壮 C.杂交育种 D.基因自发突变9、下列关于乳脂类的物理化学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B)A、乳中的脂类是指脂肪和类脂两类化合物B、脂类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丙酮、苯等无机溶剂中C、乳脂肪具有补充消耗了的脂肪和构成脂肪组织的作用D、乳中的类脂主要有磷脂、胆固醇等10、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下列哪些菌是主要引起神经症状(D)A、福氏志贺氏菌B、副溶血弧菌C、葡萄球菌D、肉毒杆菌11、下列属于乳品中志贺氏菌属阴性反应的是( ABCD )。
A.VP试验 B.葡萄糖铵试验 C.苯丙氨酸脱氨酶 D.西蒙氏柠檬酸盐12、对乳品中的溶血性链球菌进行染色镜检,其菌体特征为( ABCD )A.革兰氏阳性球菌 B.排列呈长短不等链条状 C.无芽孢,无鞭毛 D.不能运动13、关于我国GB6914生鲜牛乳收购标准的规定说法不正确的是( AD )。A.原料乳中的滴滴涕≤0.5mg/kgB.杂质度≤4.0mg/kgC.每毫升Ⅰ级生乳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万个D.每毫升Ⅱ级生乳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万个14、常用测定酸乳发酵剂乳酸菌活力的方法包括( AB )。
A.刃天青还原试验 B.酸度测定 C.过氧化氢酶试验 D.磷酸酶试验15、影响细菌染色的因素有( ABCD )。A.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的通透性 B.膜孔的大小 C.菌龄 D.染色液中电解质含量三、判断对错(10分,每题2分)1、平板计数琼脂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胰蛋白胨、酵母浸膏、葡萄糖、琼脂。
(对)2、国标法检测菌落总数的报告中,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对)3、EC肉汤管在接种前要预热到37℃,因为这个温度是选择性生长条件之一。
(错,正确是45℃)4、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错)。5、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耐热性。
(对)四、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0分)1、菌落总数(GT/T4789.2-2008):食品检样经。
1.涂片镜检
将病料涂于清洁无油污的载玻片上,干燥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固 定,选用单染色法(如美蓝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或其他特殊染色法染色镜检,根据所观察到的细 菌形态特征,作出初步诊断或确定进一步检验的步骤。
2.分离培养
根据所怀疑传染病病原菌的特点,将病料接种于适宜的细菌培 养基上,在一定温度(常为37°C)下进行培养,获得纯 培养苗后,再用特殊的培养基培养,进行细菌的形态学、培养特 征、生化特性、致病力和抗原特性鉴定。
3.动物实验
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病料做成1 : 10悬液,或利用分离培养获得的细菌液感染实验动物,如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等。感染方法可用皮下、肌内、腹腔、静脉或脑内注射。感染后按常规隔离 伺养管理,注意观察,有时还需对某种实验动物测量体温;如有死亡,应立即进行剖检及细菌学检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