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星包括单个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种,比绿豆大一点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
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的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流星体是穿行在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很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其中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
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它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流星通常是宇宙空间闯入地球大气层的宇宙沙粒,它在空气中高速运动以致能够打掉空气原子中的电子,从而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又称电离气)。等离子区是由裸露的原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在大约一秒钟量级的时间内,自由电子再次与原子结合并释放能量,这能量正是迫使它离开初始位置时所需的能量,在结合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是流星尾巴发光的能量来源。
宇宙中那些千变万化的小石块其实是由彗星衍生出来的。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太阳辐射的热量和强大的引力会使彗星一点一点地瓦解,并在自己的轨道上留下许多气体和尘埃颗粒,这些被遗弃的物质就成了许多小碎块。如果彗星与地球轨道有交点,那么这些小碎块也会被遗留在地球轨道上,当地球运行到这个区域的时候,就会产生流星雨。
流星的来源 其实每一次的流星雨并不是象表面那样,流星看起来好看,其实流星是一颗离地球较大的陨石所释放出来的尘埃,其间还会有相对比较大点的石块,到达地球时候,会被地球的磁场所吸引,从而与大气摩擦,产生流星雨。效果就象拿一块干燥带点湿润的泥土,对某一物体投掷过去,控制好速度,最先接近物体的是泥土上的灰尘,其次是这块泥土本身.
定义:流星体以几十公里每秒的速度穿入地球大气层而产生的发光现象。
我没看到的流星也就是太空中的陨石。在太空中,这些陨石以每秒数公里的速度飞行。
这些陨石冲向地球,首先会接触到地球的大气层。高速飞行中和大气产生摩擦,燃烧,发光,发热。
所以你会在夜里看到飞快的一条线划过天际。只是因为太快了。每秒十几公里公里到几十公里的速度落下来。有资料说是(介于11km/s到72km/s之间)。
当然一般小块的陨石在高速的下落时就已经被空气摩没了。大一些的陨石会被摩小,甚至在空中爆炸落到地上。前些天俄罗斯就掉下来一颗陨石。也造成了俄国当地的一定损失。
陨石的成分不同我们在夜空中看的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
我用最简单的方式将给你,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质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互相转换,如果它现在是流星,那它就是流星。不管是不是恒星、行星爆炸或撞击后形成的,它就是流星。
流星: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它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被燃尽成为一束光,这种现象叫流星。(如果没有燃尽就是陨星)。通常所说的流星指这种短时间发光的流星体。
恒星: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构成行星和生命物质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恒星生命结束时发生的爆发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有
99狮子座(1998-1999)是以33年为周期的狮子座流星雨继1965-1966之后又一次
顶峰出现的年份。中国科学院狮子座流星雨多学科联合观测组和广大业余
爱好者在1998年进行了认真的观测,取得了丰硕的观测结果,目前正积极
筹备在1999年继续观测狮子座流星雨,并希望组织得比1998年更好。中科
院联合观测组将举行会议为观测做准备。大庆宋仁克先生、蚌埠孙淮明先
生等热心的业余爱好者对业余观测的协调和组织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
充分考虑各地意见建议和总结借鉴1998年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的基础
上,我们认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快捷而价廉的现代化手段作为核
心手段,佐以电讯和邮递,把我国专业和业余的观测力量联结成一个观测
网,将会把19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观测组织得更好。具体建议以下几
点:
一、进一步明确观测技术规范--1994年,紫金山天文台与南京大学
合编了《流星观测基础知识讲座》,其中拟定的目视观测规范和书面报表
格式已在国内通行多年。但是,一些新观测者对此还不大熟悉。紫金山天
文台将通过计算机网页介绍这种书面格式。与此同时,我们现在再推出目
视计数报表的计算机文件格式(见附件),以便通过 e-mail 传送观测资
料。紫金山天文台在1998年提出的流星雨统计结果电子传输格式,作为简
要的快捷手段,可以并行使用。照相等手段的观测规范和报表格式,还将
陆续加以进一步明确化。
二、开展观测技术培训--只有技术规范,没有观测者的熟练技术,还
是不能得到高水平的观测资料。我们希望有关天文台站、科普机构、青少
年教育部门能利用暑假在本地区搞一些培训活动,培养熟练的观测者。紫
金山天文台将通过计算机网页陆续提供培训材料。
三、开展网上交流和咨询--紫金山天文台提供
cmon@public1.ptt.js.cn(cmon是英文 Chinese Meteor
Observation Network 的缩写,意思是:中华流星观测网)这一 e-
mail 地址,供全国观测者传送观测资料、发表意见、提出咨询和建议。
希望全国各地尽多专业和业余观测单位或个人,提供你们自己的 e-mail
地址,参加这一交流活动。事实上必然还有许多观测单位和观测者目前尚
未拥有自己的 e-mail 地址,希望当地的热心单位能用自己的 e-mail
地址为他们提供参加这种交流的机会,成为当地的流星信息交流中心。全
国各地的流星信息交流中心互相联结,构成全国流星观测网的实体骨
架。
四、观测1999年8月英仙座流星雨作为预演练习--1999年英仙座流星
雨的主极大预计出现在北京时间8月13日天亮前后,没有月光干扰,观测
时机很好。
流星雨的成因与彗星有关,彗星是由冰块及沙石组成的球体,不少彗星会不停地绕着太阳运转,有些则只会造访太阳一次,然后一去不返,而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星会因太阳的热力而使表面物质升华,这些升华了的物质就是日后的流星体,在彗星绕日运转中,部份流星体会和彗星分离,遗留在彗星的轨道上,流星体由于太阳光压及行星作用力,会不断扩散,互相远离,而且范围逐渐增大。当地球的运行轨道与彗星轨道相交时,流星体受地球地心吸力影响,会闯入地球大气层并且燃烧,而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亮光,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雨了。如果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流星体又多又广的话,往往在彗星回归后的几年内,仍可看到由该彗星所产生的流星体所造成的流星雨。
七大流星雨竞相争辉
狮子座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现。一般来说,流星的数目大约为每小时10至15颗,但平均每33至34年狮子座流星雨会出现一次高峰期,流星数目可超过每小时数千颗。这个现象与谭普-塔特而彗星的周期有关。流星雨产生时,流星看来会像由天空上某个特定的点发射出来,这个点称为“辐射点”,由于狮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狮子座,因而得名。
双子座流星雨
双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至14日左右出现,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且流量极大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双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1983 TB,该小行星由IRAS卫星在1983年发现,科学家判断其可能是“燃尽”的彗星遗骸。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双子座,是著名的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固定在7月17日到8月24日这段时间出现,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是最适合非专业流星观测者的流星雨,地位列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彗星Swift-Tuttle是英仙座流星雨之母,1992年该彗星通过近日点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大放异彩,流星数目达到每小时400颗以上。
猎户座流星雨
猎户座流星雨有两种,辐射点在参宿四附近的流星雨一般在11月20日左右出现;辐射点在ν附近的流星雨则发生于10月15日到10月30日,极大日在10月21日,我们常说的猎户座流星雨是后者,它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哈雷彗星每76年就会回到太阳系的核心区,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著名的猎户座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25日左右出现,一般11月8日是其极大日,Encke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该流星雨,极大日时平均每小时可观测到五颗流星曳空而过,虽然其流量不大,但由于其周期稳定,所以也是广大天文爱好者热衷的对象之一。
天龙座流星雨
天龙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6日至10日左右出现,极大日是10月8日,该流星雨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其极大日一般接近新月,较无月光影响,为观测者提供了很好的观测条件。Giacobini-Zinner彗星是天龙座流星雨的本源。
天琴座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一般出现于每年的4月19日至23日, 通常22日是极大日。该流星雨是我国最早记录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对其在公元前687年大爆发的生动记载。彗星1861 I的轨道碎片形成了天琴座流星雨,该流星雨作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在天文学中也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流星的基本知识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
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
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
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星包括单个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种,比绿豆大一点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
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
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
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的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流星体是穿行在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很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其中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
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它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流星通常是宇宙空间闯入地球大气层的宇宙沙粒,它在空气中高速运动以致能够打掉空气原子中的电子,从而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又称电离气)。
等离子区是由裸露的原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在大约一秒钟量级的时间内,自由电子再次与原子结合并释放能量,这能量正是迫使它离开初始位置时所需的能量,在结合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是流星尾巴发光的能量来源。
宇宙中那些千变万化的小石块其实是由彗星衍生出来的。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太阳辐射的热量和强大的引力会使彗星一点一点地瓦解,并在自己的轨道上留下许多气体和尘埃颗粒,这些被遗弃的物质就成了许多小碎块。
如果彗星与地球轨道有交点,那么这些小碎块也会被遗留在地球轨道上,当地球运行到这个区域的时候,就会产生流星雨。流星的来源 其实每一次的流星雨并不是象表面那样,流星看起来好看,其实流星是一颗离地球较大的陨石所释放出来的尘埃,其间还会有相对比较大点的石块,到达地球时候,会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从而与大气摩擦,产生流星雨。
效果就象拿一块干燥带点湿润的泥土,对某一物体投掷过去,控制好速度,最先接近物体的是泥土上的灰尘,其次是这块泥土本身.。
这次的流星雨规模不会很大。
【金陵晚报报道】 据江苏省天文学会昨日预告:从4月20日起至25日,地球将穿越天琴座流星群的轨道,其中4月22日午夜是该流星雨高峰期。 如果天色晴朗,江苏地区将可目睹到天琴座流星雨。
最佳观测时间是4月22日晚间10时30分之后至23日黎明时分。 在太阳系中存在许多流星体,它们成群地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
当地球在运行过程中与它磨擦而生热发光,从而形成流星雨。 在美丽的银河西岸,有一颗知名的亮星织女星,它和周围的一些小星一起组成了天琴座。
每年的4月中下旬,这一星座的流星雨将在苍穹粉墨登场。 据专家介绍,天琴座流星雨在2600年以前已经出现,它也是我国最早记录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对其在公元前687年大暴发的生动记载,其最近一次大规模“表演”发生在1803年。
江苏省天文学会副秘书长严家荣介绍,今年天琴座流星雨从4月16日-25日可见,4月23日0时30分流星雨达到极盛。 届时如果天气状况良好,天文爱好者可在22日晚间10时30分之后面向东方观测,由于当时已值农历月底,残月要到凌晨3时左右才会升起,因此非常利于市民观赏。
专家同时提醒天文爱好者,由于天琴座流星雨“雨量”有限,市民观测要有足够的耐心。 在大气宁静度较好的郊外,整晚可以用肉眼看到一二十余颗流星在苍穹划过,而如果想在市区观测定梗翅妓俨幻愁潍传璃流星雨的话,则很有可能颗粒无收。
观测流星步骤:1。
做好准备,出门(当然要在恰当的时候)多穿些衣服,注意保暖。如果你是在花园里观测,白天光线好的时候,找一块视野最开阔并且远离街灯的地方,支好一把便携帆布躺椅,晚上你就可以直接坐上去观测了。
便携帆布躺椅也非常有助于支撑你的脖子。 对于所有的天文活动而言,最好使用蒙有红色过滤纸的手电筒,因为这样不会影响到你已经适应黑暗的眼睛。
2。准备一个长颈瓶,里面装些温水,水不要太热,不然你看到的流星数量会激增,变得不可信。
邀请两三个朋友,你们肯定会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3。
现在,如果你想做一个流星雨观测,并使观测对他人有用的话,那么你需要做一份观测报告,可以使用如下面例子中所列的详细信息。 确保你出门的时候带上足够的钢笔或铅笔,因为在黑暗中这些笔在使用的时候往往容易掉到地上,然后在很小的黑洞里立刻消失,再也寻找不到了。
还要确保你有一个走时准确的钟表,只有在正确的时机才能观测到流星。当然,因为你已经深人阅读了本书,给每一颗流星准确地定位,所以找到它们对你来说想必是小菜一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