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应用评价的基本内容: (1)运用客观的可以衡量的标准来评述一个药物合理使用。
(2)用不断发展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监测和分析方法来解决药物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及潜在的问题。理想的话,此项工作应前瞻性地进行(在治疗开始之前计划和实施),但也可以同时进行(即治疗完成之后)。
当发现问题后,监测的频率应该加快(通过适当的措施),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利用前瞻性和同时的药物应用评价可及时发现该病人临床治疗调整的特殊需要,以保证最合适的药物治疗。
(3)解答疑难问题。 (4)定期累积资料,报告有关发现、建议,采取的措施及所得结果。
采取的措施应该受规章限制,有教育意义,使之能适应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管理制度。
一般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
取样: 鉴别:判断真伪。 检查:称纯度检查,判定药物优劣。
含量测定: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检验报告必须明确、肯定、有依据。
计量仪器认证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进行监督检查。 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验证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准确度: 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百分回收率表示。 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二、精密度: 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重复 2、性:相同 3、条件下, 4、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 5、性。 至少9次。
6、中间精密度:同 7、一个实验室, 8、不同 9、时间不同 10、分析人员用不同 1 1、设备 1 2、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分析方法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三、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的程度。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圴应考察专属性。 四、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无须定量。
用百分数、ppm或ppb表示。 五、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测定结果应具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七、范围:能达到一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的条件下,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八、耐用性:指在一定的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药物分析的统计学知识 测量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差。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真实值:是有经验的人用最可靠的方法对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的平均值。
系统误差: (1)方法误差 (2)试剂误差 (3)仪器误差 (4)操作误差偶然误差:不可定误差或随机误差,由偶然原因引起。 可增加平得测定次数。
测量值的准确度表示测量的正确性,测量值的精密度表示测量的重现性。精密度是表示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后,才可用精密度同时表达准确度。
来源:考试大 提高分析准确度方法: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2、减少测量误差 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4、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校准仪器、做对照试验、做回收试验、做空白试验)有效数字的处理:0。 05060g是四位有效数字。
首位是8或9,有效数字可多记一位。PH=8。
02是两位有效数字。四舍六入五成双原则。
修约标准偏差或其他表示不确定度时,修约结果可使准确度估计值变得差一点。S=2。
13----2。2 G检验法、4d法,>舍去。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检验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快速。
来源:考试大 (一)、名称: (二)、性状: 1、外观、臭、味和稳定性 2、溶解度: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纯度。 3、物理常数 (1)馏程:2000规定:在标准压力(101。
3kPa)下,按药典装置,自开始馏出的第五滴算起,至供试品仅剩3-4ml或一定比例的容积馏出时的温度范围。 (2)熔点:系指一种物质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熔化时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
(3)凝点:系指一种物质由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间内停留不变的最高温度。 (4)比旋度:具光学异构体分子的药物,旋光性能不同。
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准确至0。
01 。 (5)折光率:光线自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两种介质密度不同,光的进行速度发生变化,即发生折射现象,遵从折射定律。
对于液体药品,尤其是植物油,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测定溶液的浓度。 (6)粘度: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
共三法,毛细管内径。 (7)吸收系数: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
来源:考试大 (三) 鉴别:用理化方法或生物学方法来证明药品真实性的方法。对已知物。
(四) 杂质检查:有效性,纯度要求和安全性。 1、有效性试验 2、酸碱度 3、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4、无机阴离子:氯化物和硫酸盐。
5、有机杂质 6、干燥失重和水分 7、炽灼残渣:指硫酸化灰分,用于考察有机药物中混入的无机杂质。一般限度为0。
1% 。 8、金属离子和重金属检查 每日剂量0。
5g---以上且长期服用的品种。 9、硒和砷:硒检查有: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曲安奈德及醋酸氟轻松。
第一法:古蔡氏法 10、安全性检查来源:考试大 (五)含量测定或效价测定: 理化方法称含量测定 生物学方法或生化方法测定称效价测定。 1、容量分析法:化学原料药含量测定的首选法。
中和法、非水滴定法、银量法、络合法、碘量法、重氮化法。 2、重量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 3、繁琐, 4、不 5、能应用容量法时用。
挥发法、萃取法、沉淀法 6、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3.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5.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药物利用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 定量评价主要是通过处方分析进行,通常它要计算每个病人的平均处方 数,每张处方的平均成本,某种药物的处方频度等。 。
(2) 定性评价主要侧重于药物使用的质量,如安全性和有效性,一般是事先制 定权威的或公认的药物使用标准等,如规定每种药物每日的剂量范围和处方量、药物 使用的适应证。 定性评价有时要采用相对性标准,即由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卫生人 员进行评价。
例如先由药师做初步评价,挑出不合格的处方,然后由有经验的医生继 续评价,并进行筛选,最后由药学与治疗学委员会进行最终评价。 (3) 应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药物利用进行客观评价药物流行病学方法有助 于说明一个医院或一个地区的药物利用状况,也有助于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药 物利用状况的因果关系,对于医疗卫生决策具有实际意义。
(4) 应用药学经济学方法对药物利用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如应用最小成本法、成 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方法比较和选择最好或较好的药物利用药物利用方案。
药理学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理作用与药理效应1。
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2。
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最基本的药理学效应包括兴奋和抑制。
3。药理效应的选择性即药理效应的专一性,是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
是药物分类的依据,又是临床用药时指导用药和拟定治疗剂量的依据。药物的选择性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药理学4。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
(1)治疗作用:指药物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作用。(2)不良反应:指那些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二)药物的治疗作用1。定义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2。分类按治疗目的分为:(1)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治疗称为对因治疗,也称治本。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2)对症治疗: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称对症治疗,也称治标。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三)药物的不良反应凡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病痛或危害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一般是可以预知的,且停药后可以自行恢复。1。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不严重,难以避免。2。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以预知和可避免的。 分为:(1)急性毒性:短期内过量用药而立即发生的毒性。
(2)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在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义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6。特异质反应某些药物町使少数患者出现特异性的不良反应,是一种遗传性生化缺陷。
7。继发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小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
二、药物的量效关系(一)剂量的概念1。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或阈浓度)出现疗效所需的最小剂量。
2。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3。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
4。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
一般情况下治疗量不应超过极量。5。
最小中毒量超过极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 6。
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二)量效关系及量效反应曲线1。
量反应药理效应呈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数或量的分级表示,如血压升降、平滑肌舒缩等。(1)效价强度: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所需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常用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剂量来表示,称半数有效量(ED50)。(2)效能:药物达最大药理效应的能力(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3)药物的最大效能与效应强度含意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2。
质反应药理效应表现出反应性质的变化,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死亡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等。 (三)药物的时间一效应关系药物的效应随时问而变化的过程称为药物的时效关系。
药物的经时过程分为: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三、药物安全性评价1。
治疗指数半数敛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ED50),比值越大相对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该指标的药物效应及毒性反应性质不明确,这一安全指标并不可靠。
2。安全范围是ED95~TD5之间的距离,其值越大越安全。
药物的安全性与药物剂量(或浓度)有关。3。
安全指数LD5/ED954。安全界限(LD1一ED99)/ED99。
四、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可通过以下方面产生药理效应:1。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2。补充机体所缺乏的各种物质。
3。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
4。作用于特定靶点受体、酶、离子通道、载体、核酸、免疫系统和基因等。
5。非特异性作用药物作用主要与其理化性质有关,而不依赖于化学结构,并无特异性作用机制。
五、受体学说(一)受体的概念和特性1。 受体为糖蛋白或脂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内,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与药物相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2。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分为内源性配体和外源性配体。
3。受体的特征:①饱和性;②高灵敏度;③可逆性;①高亲和性;⑤多样性。
(二)受体的类型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传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受体分为四类:1。离子通道受体。
2。G一蛋白偶联受体。
3。酪氨酸激酶受体。
4。细胞内受体。
药理学(三)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根据药物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可将药物分为激动药与拮抗药。 1。
激动药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相应的效应,与受体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1)完全激动药: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α=1)。
(2)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α2。拮抗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α=0)。
(1)竞争性拮。
由于FGIDs模式不固定、症状重叠、具波动性、发病机制多因素性以及安慰剂效应的影响,目前对药物疗效评估的偏差性还较大。
罗马Ⅲ标准对治疗FGIDs药物临床试验有明确要求,即采用高水准的平行、随机、双盲、单一治疗、安慰剂对照并严格设计的不良反应观察。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已上市且临床证实疗效的药物,由于不良反应而退市,如5-HT3受体拮抗剂阿洛司琼。
虽然2005年制药公司对安全标示修改后,盐酸阿洛司琼片再次获得批准重新使用,但仍应注意其潜在的便秘和缺血性肠炎的危险。 此外,类似的药物还有普卡必利、西沙必利与替加色罗。
替加色罗于2002年上市,在55个国家得到批准,用于治疗女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但终因心血管不良事件退市。因此,临床医师在选择治疗FGIDs药物时须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注意其药物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特别是对高龄患者,更应注意其潜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一个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般要由药理学来评价。
药理学(pharmacology)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 (包括病原体 ) 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为 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了理论根据。药理学又属药学范畴,它与药物 化学及药剂学等组成药学,为药学家寻找和定向合成新药提供方向和理论 基础,因此药理学又是开发和研制新药的主要手段,是医学和药学间的桥梁。
一个化合物首先必须有效才有可能成为药物。所以,药效评价是新药 评价中重要而且必须首先完成的工作。
药效评价一方面是发现新药,另一 方面是评选新药。 新药的药效学研究主要指对其药理作用的观测和作用机制的探讨。
内 容包括:观测生理机能的改变,如新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还是抑制、对心肌收缩力或胃肠道运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对血管或支气管是舒张还是 收缩等;测定生化指标的变化,如血糖、电解质;生理活性物质,如血管紧张 素、前列腺素等浓度的改变;观测组织形态学变化,如血细胞大小、甲状腺大 小、肾上腺皮质萎缩等。 药效学研究方法很多,概括讲可分综合法和分析法。
所谓综合法是指 在整体动物身上进行,是在若干其他因素综合参与下考察药物作用,根据实 验动物情况不同,可分为正常动物法和实验治疗法。所谓分析法是采用离 体脏器,例如离体肠管、离体心脏、血管、子宫及离体神经肌肉制备等,单一 地考察药物对某一部分的作用。
深入研究还包括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分 析研究。临床使用的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作用,属临床药效学范畴。
临床 药效学与基础药效学的异同在于两者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的基本相同,前者 是对已提供临床使用的药物进行再评价、后者则用于新药的研究。研究的 对象也不同,前者是使用药物的病人,而后者则是供药物研究的动物。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迅速 发展,使人们对药物机制的研究深入到细胞、受体、分子和量子水平。除此 之外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也给药理学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如蛋白质组 学,它是集生物分析、分析技术、信息技术和材料技术等之精华,蛋白质组学 由于可以全面地检测疾病和药物处理过程中蛋白质表达谱和蛋白质一蛋白 质相互作用的变化,这已经成为发现和确认药物靶标的主要手段。
不管运 用那种方法或技术,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要遵 循对照、随机、重复和均衡的实验原则,这样才能使结果更科学、可信。
你好, 发展前景很好。
药学专业是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本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还有一块就是生化药品,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发展前景很好。
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代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3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