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养护管理关系着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工程的成败。
本文主要对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绿化养护灌水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讲解。苗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来源于雨水、地下水及灌溉水。
在北方干旱地区主要依靠灌水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但如果雨水过多或排水不畅,也会影响苗木的呼吸,严重的会导致烂根甚至死亡。
一、灌溉量和灌溉次数1不同栽培方式的灌溉(1)播种苗播种后要尽量避免表土干燥,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一些小粒种子播种后覆土较浅,易受春旱的危害。通过合理灌溉使床面保持湿润,防止小苗失水,还可调节地表温度,防止日灼。
一般要求灌水次数多,每次灌水量要少。(2)扦插、压条、埋条苗的生根、发芽都需要较大水量,特别是在刚开始展叶而尚未完全生根(即假活期)的阶段,叶面蒸腾量较大,土壤水分供应量较少,一旦断水将造成植株死亡,因此及时灌水是关键。
在北方,气候干燥的季节更应注意,灌水量可适当大些,但水流要细、缓,以免水流冲力移动苗木(特别是扦插苗)。(3)分株苗、移植苗由于在栽植时根系受伤,苗木内部的水分供应出现不平衡,必须加强供水。
在分株和移植后应连续灌水三四次,灌水量要大些,间隔时间也不能太长。(4)嫁接苗对水分的需求不是太大,只要能保证砧木的正常生命活动即可。
水不能太多,尤其是接口部位不能积水,否则会使伤口腐烂。干旱天气必须灌水时也要注意。
(5)大苗除非在干旱季节才需灌水。如果水分过多,还会使苗木抗性降低,影响生长发育。
2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灌溉灌溉必须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灵活掌握。一般来说,春季到初夏,苗木处于旺盛生长期,南方雨水多,只要灌溉三四次即可;北方是干旱期,要灌七八次。
播种苗、扦插苗需要的灌溉次数则更多。初夏,南方是阴雨季节,要注意排水。
夏季北方常逢雨季,可不灌水。南方则不同,如果高温又干旱,必须增加灌水次数。
秋季,虽然南北方雨量不同,但为了让苗木组织充实和木质化,准备越冬,一般不灌水。冬季,南方不灌水,北方则要在土地冰冻前灌一次冻水,以利于苗木越冬。
3不同土壤条件的灌溉黏重土壤保水力强,灌水量应适当减少;砂壤保水力差,灌水量应适当增加。4不同树种的灌溉不同树种对水的要求各不相同,幼苗期差别并不太大,一般都需要有足够的水分。
随着苗龄的增长,差别越来越明显。对于一些耐旱树种,如臭椿、刺槐、丁香等更应注意,水多时要立即排水。
对于一般树种则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结合地下水位和降雨情况,确定适宜的灌水量。二、灌溉方法1地面灌溉高床和垄式作业区,可由灌溉渠把水引入步道或垄沟里,水从侧面渗入床内或垄中。
其优点是:灌溉后土壤仍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可以减少松土的次数,也比较省工,但耗水量太大,苗床宽的会产生灌水不均的现象。低床或大田式育苗区,可由灌溉渠把水直接引入低床或畦面,水布满床面或畦面而逐渐深入土壤之中,这是漫灌。
此法灌水时比较方便,但应注意水流速度要慢,以免冲倒或淹没苗木。灌溉后土壤易板结,通气不良,要增加松土次数,比较费工。
2喷灌和滴灌喷灌一般适用于大苗灌溉,滴灌适用于苗床灌溉,都是比较先进的灌溉方式。三、排水降雨后或大量灌溉后应及时排除地面积水。
苗圃地不应有积水,否则会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破坏苗木根系的正常呼吸,引起根系腐烂甚至死亡。要做好排水工作,首先应平整圃地;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做到外水不浸、内水能排。
摘自搜狐网。
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养护管理关系着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工程的成败。本文主要对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绿化养护灌水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讲解。
苗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来源于雨水、地下水及灌溉水。在北方干旱地区主要依靠灌水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但如果雨水过多或排水不畅,也会影响苗木的呼吸,严重的会导致烂根甚至死亡。
一、灌溉量和灌溉次数
1不同栽培方式的灌溉
(1)播种苗播种后要尽量避免表土干燥,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一些小粒种子播种后覆土较浅,易受春旱的危害。通过合理灌溉使床面保持湿润,防止小苗失水,还可调节地表温度,防止日灼。一般要求灌水次数多,每次灌水量要少。
(2)扦插、压条、埋条苗的生根、发芽都需要较大水量,特别是在刚开始展叶而尚未完全生根(即假活期)的阶段,叶面蒸腾量较大,土壤水分供应量较少,一旦断水将造成植株死亡,因此及时灌水是关键。在北方,气候干燥的季节更应注意,灌水量可适当大些,但水流要细、缓,以免水流冲力移动苗木(特别是扦插苗)。
(3)分株苗、移植苗由于在栽植时根系受伤,苗木内部的水分供应出现不平衡,必须加强供水。在分株和移植后应连续灌水三四次,灌水量要大些,间隔时间也不能太长。
(4)嫁接苗对水分的需求不是太大,只要能保证砧木的正常生命活动即可。水不能太多,尤其是接口部位不能积水,否则会使伤口腐烂。干旱天气必须灌水时也要注意。
(5)大苗除非在干旱季节才需灌水。如果水分过多,还会使苗木抗性降低,影响生长发育。
2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灌溉
灌溉必须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灵活掌握。
一般来说,春季到初夏,苗木处于旺盛生长期,南方雨水多,只要灌溉三四次即可;北方是干旱期,要灌七八次。播种苗、扦插苗需要的灌溉次数则更多。初夏,南方是阴雨季节,要注意排水。夏季北方常逢雨季,可不灌水。南方则不同,如果高温又干旱,必须增加灌水次数。秋季,虽然南北方雨量不同,但为了让苗木组织充实和木质化,准备越冬,一般不灌水。冬季,南方不灌水,北方则要在土地冰冻前灌一次冻水,以利于苗木越冬。
3不同土壤条件的灌溉
黏重土壤保水力强,灌水量应适当减少;砂壤保水力差,灌水量应适当增加。
4不同树种的灌溉
不同树种对水的要求各不相同,幼苗期差别并不太大,一般都需要有足够的水分。随着苗龄的增长,差别越来越明显。对于一些耐旱树种,如臭椿、刺槐、丁香等更应注意,水多时要立即排水。对于一般树种则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结合地下水位和降雨情况,确定适宜的灌水量。
二、灌溉方法
1地面灌溉
高床和垄式作业区,可由灌溉渠把水引入步道或垄沟里,水从侧面渗入床内或垄中。其优点是:灌溉后土壤仍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可以减少松土的次数,也比较省工,但耗水量太大,苗床宽的会产生灌水不均的现象。
低床或大田式育苗区,可由灌溉渠把水直接引入低床或畦面,水布满床面或畦面而逐渐深入土壤之中,这是漫灌。此法灌水时比较方便,但应注意水流速度要慢,以免冲倒或淹没苗木。灌溉后土壤易板结,通气不良,要增加松土次数,比较费工。
2喷灌和滴灌
喷灌一般适用于大苗灌溉,滴灌适用于苗床灌溉,都是比较先进的灌溉方式。
三、排水
降雨后或大量灌溉后应及时排除地面积水。苗圃地不应有积水,否则会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破坏苗木根系的正常呼吸,引起根系腐烂甚至死亡。要做好排水工作,首先应平整圃地;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做到外水不浸、内水能排。
摘自搜狐网
常用的灌溉方法主要有地表灌溉、喷灌、定位灌溉和地下 灌溉等。
(1) 地表灌溉地表灌溉是将水引人果园地表,借助水的 重力作用,将土壤湿润的一种方法。进行地表灌溉是目前常 用的一种方法。
首先在果树行间修设地埂,形成小区,以利于 水在地表漫流,使水从地头的一端流向另一端。 这种方法,因 其简单省事,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但因水流动较慢,故浇 灌不均匀,需用水较多,常造成浪费。 目前,为防止水分的浪费,而采用了缩小灌溉埂宽度的方 法。
因为只要树体的一部分根系(树体总根量的1/10-1/5) 处于良好的水分状态时,树体就能正常地生长与结果,因此, 缩小树体的灌溉面积,也能达到全部灌溉的目的。 (2) 软管灌溉软管灌溉技术是在漫灌时减少水深层渗 透的良好技术。
在每个树盘下做一个小畦,使用软管将水引 入小畦内,或者是在树冠下挖3-5个直径为30-40厘米的 小穴,使小穴均匀分布在树冠下,小穴的深度为30-50厘米, 在穴内填人杂草等,使用软管将水直接灌人穴内,从而达到整 个树体灌溉的目的。 采用小穴灌溉,也可以结合施肥进行,只 要将肥料放入穴内即可。
也有称之为“穴贮肥水”技术。 (3) 细流沟灌细流灌溉是地表灌溉的一种节水形式。
即在果树行间的树冠下,开挖1-2条深度为20-30厘米的 沟,沟与水渠相连,将水引人沟内灌溉。开沟时,可以采用畜 力或机械进行,在灌溉后,要及时将沟覆平,以利于保墒。
在进行沟灌时,沟底和沟两侧的土壤均可被湿润,而不破 坏地表的土壤结构,从而起到保持良好土壤结构的作用,同 时,地表蒸发量也较少,可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4) 树体喷灌树体喷灌,是人工模拟降雨的方式。
利用 机械和其他动力设施,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雾滴或水 滴,来灌溉果园。 由于喷灌对土壤的地表结构破坏较小,和漫 灌相比,能避免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和表层土壤的破坏, 还可阻止水分的渗漏,起到节水的作用。
树体喷灌,还可以克服地形复杂地区浇水困难的情况,使 水分在果园中分布均匀。 树体喷灌可分为树冠上喷灌和树冠下喷灌。
树冠上喷 灌,是将喷头设在树冠之上,用强动力将水压到一定高度,其 喷射范围较大,但需要有较强的动力才行。一般采用固定式 结构,故在建园时就应提前建立。
树冠下喷灌,一般采用半固定式。喷头设在树冠下,可以 移动,一般只使用近射程的喷头、水泵、动力设施和输水管线, 安装和使用较方便,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5)定位灌溉定位灌溉是一种新型的,只对一部分土壤 进行灌溉的方法。由于定位灌溉只是对部分土壤进行灌溉, 比普通灌溉节水作用大,并能维持一定的土壤上有较髙的湿 度,从而有利于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另外,还具有需要的水压 低和与施肥能同时进行的优点。 常见的定位灌溉有滴灌和微 量灌溉两种。
滴灌,是通过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每一株树冠下,将水 一滴一滴地均匀、缓慢地滴人土中,一般在一株树下设3-5 个滴头,每个滴头的滴水量应控制在2-10升/小时之间。 微量喷灌,又称为微喷。
是将喷头设置在树冠之下,因其 喷头小,水的雾化程度高,喷洒的距离小,一般每个喷头控制 出水量为30-60升/小时。 定位灌溉是一种新型的灌溉方法,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① 水源洁净的水源是保证进行定位灌溉的前提。一 般包括机井、水栗和机房等。
② 过滤系统由于定位灌溉使用的工作压力较小,滴头 或喷头的出水孔直径较小,因此,对灌溉用水的水质要求较 高,否则会发生堵塞现象。 过滤系统必须要滤去水中的泥沙、活的生物体和藻类等。
③ 自动化的控制区主要有自动化灌溉仪和电动控制阀 等。这是实现自动化的前提。
④ 灌既区主要由管道、支管、毛细管和滴头组成,由滴 头控制出水量。 定位灌溉是一种新的灌溉模式,也是技术要求较高的灌 溉方式。
因此,从设计、安装到实施,均要有技术人员的指导, 不可盲目进行。 (6) 地下灌溉地下灌溉是利用埋设在地下的渗水管道, 将灌溉水输送到果园的地下根系分布层,借助于毛细管的作 用湿润土壤,达到灌溉的目的。
地下灌溉是利用地下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土壤中,不存 在地表径流和地表蒸发造成的水分损失,因而是节水能力最 好的一种灌溉方法。 地下灌溉系统由水源、过滤系统、输水管道和渗水管组 成。
渗水管通常使用带有小孔的塑料管,也可使用竹管、陶管 代替。渗水管道的铺设深度一般在地下40-60厘米,其铺设 深度由管道的抗压力决定,在地表机械作业不会损伤管道的 基础上,尽量浅埋。
同时,还要考虑到其渗透量。果树主要的 根系分布通常在20-80厘米的土壤层中,管道埋得深,可以 避免损坏,但会加大灌溉水向深层土壤的渗透损失。
灌溉管理的任务是保持工程和设备的正常完好和安全正常运行。通过对灌溉工程设施的管理和对灌区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运用,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为目的的科学管理工作。
灌溉管理工作包括组织管理、工程设施管理、用水管理和经营管理四个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规章制度建设、职工培训等。由于社会制度和历史习惯的不同,各国的灌溉管理组织形式也有所差异。中国的灌区管理体制,根据工程的大小和重要程度,分为国家管理、集体管理两种主要形式;此外,对小型水利工程也有设专人或联户管理的。国家管理的大、中型灌区,一般采取专职管理机构(如管理局、处、站等)和群众管理组织(如灌区用水户代表会,支、斗渠管理委员会,浇地小组等)相结合的形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