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范围 要抓住小学数学四大知识领域中的13类知识内容进行复习。
1、数与代数(六大类知识) (1)数的认识 (2)数的运算 (3)常见的量 (4)式与方程 (5)比和比例 (6)探索规律 2、空间与图形(四大类知识) (1)图形的认识(2)测量 (3)图形与变化(4)图形与位置 3、统计与概率 (两大类知识) (1) 根据所列举的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2) 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一大类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 1、整数和小数部分:复习整、小数的概念以及整、小数的运算和估算及应用。 2、简易方程: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
3、分数和百分数:复习分数、百分数的概念及与小数之间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及应用。 4、量的计量:复习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名数的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变化、联系和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复习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6、比和比例:复习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化简比、求比值;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7、简单统计与可能性:复习求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及可能性。
二、复习要求 1、通过复习让学生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合理、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2、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表象,牢固掌握所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并能简单的估计或应用。
3、通过复习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绘图、测量等技能。 4、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平均数,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
5、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复习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习。
复习前对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作细致的分析,以便复习时对每位学生有一个侧重点。同时就知识、技能、情感的情况,全班也作一个整体的分析,对这三方面情况较好、较差的分布情况要了如指掌。
目的是让复习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尽量使每位学生在复习时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四、复习的具体措施 1、教师事先对复习内容有全盘的把握,根据本校学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精心备好复习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认真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三轮的复习时间(基础知识、综合联系、模拟测试)。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复习课上提倡学生主动的复习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益。
可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习:(1)自行复习整理、自我质疑;(2)小组讨论、合作攻关;(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制订课时目标、组织课堂复习、安排课堂练习都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差生的辅导,除了教师关心辅导以外,还可以借助同学之间的友谊、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的捷径、孩子爱助人的热情、在学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学生辅导学生。 4、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
复习课不同与新授课,复习课没有初步获得知识的新鲜感,所以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如让学生树立一段时间的目标,不断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同时课下多和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而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复习计划。
五、试卷的命题理念 1、以基础知识为主,知识覆盖面力求宽泛 小学毕业考试是对小学阶段文化素质的一个检测,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个检测。当然,要在一张试卷上完全准确检测出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不可能的。
命题时以教材为蓝本,充分地体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力求在知识点的覆盖面上尽量宽泛。以体现师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劳动成果,避免教师猜题押题的侥幸心理。
试卷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考试内容为数学概念、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比和比例、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统计与可能性、应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等。 2、渗透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注意由基础知识向基本 技能的转化 基本技能是“双基”的一个重要支点,也是当今提倡创 新能力必须具备的基础,它影响到。
一、填空:(共21分 每空1分) 1、70305880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2、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的举办时间为2010年11月12日——11月 27日,那么这届亚运会要经历( )个星期还多( )天。 3、把2 18 ∶1 23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4、3÷( )=( )÷24= = 75% =( )折。 5、如图中圆柱的底面半径是( ),把这个圆柱 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 面积是( ),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
(圆周率为π) 7、1千克盐水含盐50克,盐是盐水的( )%。 8、7 8 能同时被2、3、5整除,个位只能填( ),百位上最大能填( )。
9、一所学校男学生与女学生的比是4 :5,女学生比男学生人数多( )%。 10、一座城市地图中两地图上距离为10cm,表示实际距离30km,该幅地图 的比例尺是( )。
(1)二、判断题:(共5分 每题1分) 1、自然数(0除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小于五分之四而大于五份之二的分数只有五份之三。
( )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他们的体积和是36立方米,那么圆锥的 体积是9立方米。( ) 4、生产的90个零件中,有10个是废品,合格率是90%。
( ) 5、“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 张嘴,三只青蛙……那么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成正比例关系” ( )三、选择题:(5分 每题1分) 1、2008年的1月份、2月份、3月份一共有( )天。 A.89 B.90 C.91 D.92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中( ) 总是相等。
A.高 B.上下两底的和 C.周长 D. 面积 3、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 表示( )几分之几。 A.长比宽多 B.长比宽少 C.宽比长少 D.宽比长多 4、一个分数的分子缩小3倍,分母扩大3倍,分数值就缩小( )倍。
A.3 B.6 C.9 D.不变 5、下列X和Y 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Y =3+ X B.X+Y= 56 C.X= 56 Y D.Y= 6X 四、计算题:(共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
(每题1分) 26*50= 25*0.2= 10-0.86= 24* = ÷3= 125%*8= 4.8÷0.8= 8÷ = 12*( + )= 1-1÷9= 2.5*3.5*0.4= 2、脱式计算。(每题2分) 0.25* + 2.5% 9.6-11÷7 + *4 (2) 3、解比例和方程。
(每题2分) 5.4+2X = 8.6 2.5:5 = x:8 0.2 = 1- X24 4、列式计算。(每题3分) (1)180比一个数的50﹪多10,这个数是多少? (2)0.15除以 的商加上5,再乘以 ,积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共39分 每题4分) 1、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80km,5小时到达灾区。
回来时每小时行100km,这支车队要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出发地? 2、书店有一套科普丛书原价96元,现按6折出售,买一套可以便宜多少元?如果买6套,360元够吗? 3、邮局汇款的汇率是1%,在外打工的小明的爸爸给家里汇钱,一共交了38元的汇费,小明的爸爸一共给家里汇了多少元?4、汽车厂计划25天组装汽车4000辆,实际提前5天完成,实际平均每天组装汽车多少辆?(用方程解)5、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6、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米 (π取3.14) 7、一个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柱形玻璃器皿里装有一部分水,水中浸没着一个高9厘米的圆锥体铅锤。当铅锤从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了0.5厘米。
这个圆锥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取3.14)(4)8、下面是某数码照相机厂 2005 —— 2008 年两种型号照相机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台 年份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甲种照相机 15 23 30 40乙种照相机 10 18 25 45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统计图某数码照相机厂2005——2008年两种型号照相机产量统计图。
甲种相机 单位:万台 ---------乙种相机0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1)、完成上面统计图。(2分)(2)、那种照相增长的较快?(2分)(3)、2008年乙种相机是甲种相机的几分之几?(3分) (4)、2005年到2008年甲种相机的平均年产量是多少万台?(4分)(5)附件1:参考答案一 1、七千零三十万五千八百八十 7030.588万 7031万2、2 13、51:40 1.275或 4、4 18 16 七五5、4cm 80πcm2 160 cm36、15 217、58、0 99、2510、1:300000二 1、* 2、* 3、√ 4、* 5、√三 1、C 2、A 3、C 4、C 5、D四 1、1300 5 9.14 18 10 6 10 5 3.5 2、0.25* +2.5% 9.6-11÷7+ *4 =0.2+2.5% =9.6- + =12*[ *3] =0.2+0.025 =9.6-( - ) =12* =0.225 =9.6-1 =42 =8.6 3、5.4+2X = 8.6 2.5:5 = x:8 0.2 = 1- X24 解:2X =8.6-5.4 解:5x=2.5*8 解: X24 =1-0.22X =3.2 X=20÷5 X24 =0.8X =1.6 X=4 X = 0.8*24 X =19.2(1)4、(1)、(180-10)÷50﹪ (2)、(0.15÷ +5)* =170÷0.5 =( +5)* =340 = * = 或1.35五 1、80*5÷100 =400÷100 =4(小时)答:略。
2、96-96*60﹪ 96*60﹪*6 =96-57.6 =57.6*6 =38.4(元) =345.6(元) 345.6<360 答:略。3、38÷1﹪=3800(元) 答:略。
4、解:设实际平均每天组装汽车X辆。 (25-5)X = 4000 20 X =4000 X =200答:略。
5、(5*3.5+3*3.5)*2 + 5*3 =(17.5 + 10.5) *2 + 15 =56 + 15 =71(平方分米)答:略。6、20 ÷ 2 = 10(。
一、小学部分1、每份数*份数=总数 ; 总数÷每份数=份数 ;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小学数学复习考试知识点汇总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五)四位数写法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十一)万级数的读法法则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十二)多位数的读法法则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十三)小数大小的比较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十四)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十五)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十六)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十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十八)解答应用题步骤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十九)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4、检验、写出答案。
(二十)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二十一)同分母带分数加减的法则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二十二)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二十三)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十四)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二十五)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二十六)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二十七)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小学数学口决定义归类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围成一个图形所。
基础题:1、某乡要挖一条长500米的水渠,已经挖了60%,还剩下多少米没挖? 2、小明读一本故事书,已经读了全书的55%,比没读的多10页。
这本书供多少页? 3、一个圆柱形的玻璃金鱼缸,从里面量得它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3分米。这个金鱼缸的容积是多少升? 4、一个圆柱形铁皮油桶内装有半桶汽油,现倒出汽油的五分之三后,还剩12升汽油。
如果这个油桶的内底面积是10平方分米,油桶的高是多少分米? 5、在一个底面半径6厘米,高9厘米的圆锥形容器中注满水,再把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中,圆柱形容器里水高是多少厘米? 6、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用6小时,飞机飞出时逆风,每小时飞行600千米,返回时顺风,每小时飞行75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需返航? 奥数题:1、某种饮料瓶的容积是3升,它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
现在瓶中装有一些饮料,正放时饮料高度是20厘米,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度是5厘米。瓶中现有饮料多少升? 2、将10毫升水装入一个圆锥形容器中,水深正好占容器深的二分之一。
再添入多少毫升水可装满此容器? 3、一位足球运动员沿着720米长的湖边跑了一圈。已知他前一半的时间每秒跑5米,后一半时间每秒跑四米,那么他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秒? 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依次分别为每分钟30米、40米、50米。
甲、乙在A地,丙在B地,同时相向而行,丙遇乙后10分钟和甲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5小时相遇,相遇后各自继续前进,又经过3小时,甲车到达B地,这时乙车距A地还有120千米。
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3.下图是十字道路,甲在南北路上,由北向南行进,乙在东西路上,由东向西行进。甲出发点在两条路交叉点北1120米,乙出发点在交叉点上。
两人同时出发,4分钟后,甲、乙两人所在的位置距交叉点的路程相等。(这时甲仍在交叉点北)再经过52分钟后,两人所在的位置又距交叉点路程相等。
(这时甲在交叉点南)求甲、乙两人每分钟各行几米。 4.甲、乙、丙三人每分钟的速度分别为30米、40米、50米,甲、乙在A地同时同向出发,丙从B地同时出发去追赶甲、乙,丙追上甲以后又经过10分钟才追上乙。
求A、B两地的距离。 5.上午8点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即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
问这时是几时几分? 6.如图,两只小爬虫从A点出发,沿长方形ABCD的边,按箭头方向爬行,在距C点32厘米的E点它们第一次相遇,在距D点16厘米的F点第二次相遇,在距A点16厘米的G点第三次相遇,求长方形的边AB的长。 7.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一个步行的人和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同向前进,步行人每秒走l米,骑车人每秒走3米,在铁路上,从这两人后面有列火车开来,火车通过行人用了22秒,通过骑车人用了26秒。
这列火车全长多少米? 8.一只小船,第一次顺流航行56千米,逆流航行20千米,共用12小时;第二次用同样的时间,顺流航行40千米,逆流航行28千米。求这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9.甲、乙两班学生到离校24千米的飞机场参观,有一辆汽车,一次只能乘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尽快地到达机场,两个班商定,由甲班先坐车,乙班先步行,同时出发,甲班学生在中途下车步行去飞机场,汽车立即返回接在途中步行的乙班学生。
已知甲、乙班步行速度相同,汽车的速度是步行的7倍。问汽车应在距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机场。
10.有一个三位数,它的十位上的数字等于个位上的数字与百位上的数字的和;而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的和等于8;百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互相调换后,所得的三位数比原数大99。求这个三位数。
糖,这盘水果糖共有多少粒? 12.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4小时后在途中相 程的几分之几才可以到达B地? 13.甲、乙两个容器分别装有水及浓度为50%的酒精各400升,第一次从乙中倒给甲一半酒精溶液,混合后再从甲中倒一半给乙,混合后再从乙中倒一半给甲。此时甲中含有多少升纯酒精? 14.甲、乙、丙三人合修一堵围墙,甲乙两人先合修6天,修好了这堵 修了5天才全部完成,他们共得工资1620元,根据各人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来分配,甲应得多少元? 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 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 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信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 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一、重视课内听讲,课后及时进行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我们必须特别注意课堂学习的效率,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我们必须遵循教师的思想,积极制定以下步骤,思考和预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教师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我们必须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并及时审查它们以避免疑虑.首先,在进行各种练习之前,我们必须记住教师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各种公式的推理过程,并试着记住而不是采用"不确定的书籍阅读".勤于思考,对于一些问题试着用大脑去思考,认真分析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二、多做习题,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如果你想学好数学,你需要提出更多问题,熟悉各种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想法.首先,我们先从课本的题目为标准,反复练习基本知识,然后找一些课外活动,帮助开拓思路练习,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掌握解决的规律.对于一些易于查找的问题,您可以准备一个用于收集的错题本,编写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在日常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会让自己高度集中精力,使大脑兴奋,快速思考,进入最佳状态并在考试中自由使用.
三、调整心态并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主要的重点应放在基础、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因为大多数测试出于基本问题,较难的题目也是出自于基本.所以只有调整学习的心态,尽量让自己用一个清楚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就没有太难的题目.考试前要多对习题进行演练,开阔思路,在保证真确的前提下提高做题的速度.对于简单的基础题目要拿出二十分的把握去做;难得题目要尽量去做对,使自己的水平能正常或者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常用的数量关系】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 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 ; 路程÷速度=时间 ; 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 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 ;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a*a3、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b:宽 )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 S=a*b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 S=ah÷2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圆形(S:面积, C:周长,π:圆周率, d:直径, r:半径 ) (1)周长=π*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2)面积=π*半径*半径; S= πr29、圆柱体(V:体积, S:底面积, C:底面周长, h:高, r:底面半径 )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πdh=2πrh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10、圆锥体(V:体积, S:底面积, h:高, r:底面半径 ) 体积=底面积*高÷3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2、和差问题的公式:已知两数的和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应用题,简称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13、和倍问题的公式: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我们通常叫做和倍问题。和÷(倍数-1)= 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14、差倍问题的公式:差倍问题即已知两数之差和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出两数。
差÷(倍数-1)= 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小数+差=大数)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16、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 【常用单位换算】 (一)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三)体积(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四)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五)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六)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有:4、6、9、11月】 【平年: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 【闰年:2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3600秒; 1分=60秒;。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