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尊师爱生。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
教师招聘考试中教综主观题一般分为四种题型:简答题、论述题、辨析题和案例分析题。
一 简答题
结合历年真题,教师招考简答题主要集中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德育三个部分。
简答题是最典型的记忆类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了减轻记忆压力,建议考生在备考此类试题时记忆关键词即可,答题时可将含有关键词的语句置于句首作为论点,然后围绕论点稍作解释。需要注意的是,作答时语句要有逻辑性,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
二 论述题
论述题主要考查教育理论知识及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因此在难度上要稍大于简答题。
论述题答题一般可采用三段式答题方法。
第一段是论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呈现;
第二段是论证:结合实例详细论述;
第三段是总结:简要归纳主要观点,再次点题。
总之,主要是在简答题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原理进行阐述,因此答题方式也与简答题相似:第一句话应为每段的中心句,包含主要观点和原理,其余为解释说明性话语。另外,答案并不强调标准化,允许自由发挥,鼓励有个人见解。
三 辨析题
辨析题考察的点一般多为大纲中的重难点、易混淆点。辨析题与判断题实质上相同,只是在作答步骤上有所区别。作答此类题目时一是要求辨别命题的正误,二是要求分析命题正误的原因。因此,在解答辨析题时,一定要注意阐明理由要充分,理论依据要准确。
一般可以遵循总分总的作答方式:
第一:总——做出判断;(该说法正确或不正确)
第二:分——结合有关理论进行分析阐述;
第三:总——做出总结。
四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难度大、分值高,在四种题型中最易失分,一般涉及教师与学生面临的问题或交往中的矛盾。
对于这部分的做题方法可以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审题(回答什么——分析、评述、建议、有几问;运用什么知识——德育、教学、教育心理学)
第二步:析题(1.将问题分类;2.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3.回忆有关正面理论。)
第三步:答题(1.先用一句话概括问题的实质。一定要开门见山,简单明了。2.谈问题原因时要开阔视野,从多角度根据相关的原理进行阐述,简要的说明原理的大意即可。3.分析说理,列出题中的事实与原理对照,衬托前面的理论。4.最后通过总结再次强调观点。)
第四步:再查题(重新审题看自己的论述及结论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具体考试形式根据当地考试情况而定网页链接
1.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核范围及知识点需以报考省份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为准。
2. 以四川省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为例:
1)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学校德育、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教育心理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个别差异与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