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基础知识大盘点一、踏实字音橘子jú 百舸 gě 寥廓 liáo kuò 峥嵘zhēng róng 遏止è 遒劲qiú 灰烬jìn 笔杆gǎn 瞳孔tóng 惆怅chóu 轻蔑miè 嘲讽fěng 脊骨jǐ 不屈不挠náo 矿藏zàng 闪烁shuò 震颤chàn 战栗lì 憎恨zēng 栖息qī 倔强jué 诞生dàn 迷惘wǎng 炫耀xuàn 沉湎miǎn 眷恋juàn 溺爱nì 抹煞shā 遨游áo 翱翔áo 磕绊bàn 汗流浃背jiā 感慨kǎi 企望qǐ 挣脱zhèng 愚昧mèi 干瘪biě 召唤zhào 厌倦juàn 蒙蔽méng 藐视miǎo 恪尽职守kè 吮吸shǔn 钦佩qīn 教诲huì 斟酌zhēn 水泵bèng 雏形chú 纤细xiān 忐忑tǎn tè 抉择jué 瞠目结舌chēng 奢侈chǐ 商榷què 思忖cǔn 苟延残喘chuǎn 墓冢zhǒng 骨骸hái 狭隘ài 跋涉bá 沉溺nì 慰藉jiè 时髦 máo 什刹海shí chà 僻静pì 菜圃pǔ 黏合nián 别墅shù 逃遁dùn 惦念diàn 贫瘠jí 悲怆chuàng 酒阑灯灺xiè 搭讪shàn 崎岖qíqū 濡染rú 烙印lào 缔造dì 低徊huí 方兴未艾ài 翘首qiáo 迁徙xǐ 撼动人心hà 按捺不住nà 颠簸bǒ 抛锚máo 烟垢gòu 仓皇huáng 打夯hāng 涮shuàn 蛰居zhé 丰腴yú 绿林lù 惊骇hài 震撼hàn 安谧mì 瘴气zhàng 停滞zhì 蓦地mò 酝酿yùn 蓊郁wěng 游弋yì 徜徉cháng 惬意qiè 涟漪yí 吞噬shì 喧嚣xiāo 一瞥piē 引擎qíng 嗥叫háo 残羹gēng 毛骨悚然sǒng 扳机bān 饿殍piǎo二、无畏字形寥廓 峥嵘 遒劲 遏制 风华正茂 灰烬 摇曳 曙光 笔杆 瞳孔 撒遍 倔强 金碧辉煌 迷惘 炫耀 晨曦 沉湎 眷念 杂夹 溺爱 惆怅 干涉 譬如 抹煞 急噪 慈祥 摭拾 轻率 鞭笞 洋溢 涉猎 琐碎 废寝忘食 引吭试啼 锈钝 磕绊 孕育 懊恼 淘汰 落寞 敷衍 怨天尤人 入不敷出 驱使 蒙蔽 废墟 啮噬 鬼迷心窍 妄自菲薄 战战兢兢 完美无瑕 斑斓 妥帖 逻辑 勾销 执著 百无聊赖 不可或缺 忐忑不安 瞠目结舌 苟延残喘 四肢百骸 跋涉 丰盈 慰藉 麻痹 恢宏 望洋兴叹 名胜 蜻蜓 僻静 喘气 菜圃 逃遁 惦念 海鸥 静谧贫瘠 悲怆 矫饰 烙印 一无所有 搭讪 褪色 融化 熔化溶解 濡染 朦胧 缔造 发轫 魂牵梦萦 铩羽而归 寄人篱下 衣锦夜行 含辛茹苦 休戚相关 憔悴 颠簸 惶惑 温馨 焦躁不宁 索然无味 坍塌 证据 榆树 牲畜蛰居 明朗 丰腴 润泽 肃杀 喧哗 恣意 逍遥 曝背谈天 直截了当 诳语 颤抖 雾霭 混沌 弥漫 焦躁 炫目 敦煌 回光返照 山崖慵懒 挥霍 涟漪 厮守 深邃 湍急 蜿蜒 嬉戏 蠕动 疲惫 内涵 毛骨悚然 无动于衷三、文学常识1、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诗人。
词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2、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
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3、张洁,作品《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别获1978、1979、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电视剧《有一个青年》获全国优秀电视剧评一等奖。
《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
4、毕淑敏,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8卷)等5、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
代表作《在轮下》《荒原狼》《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玻璃球游戏》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6、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7、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昌黎,韩愈在文中多次自称“昌黎韩愈”,人们也称他韩昌黎。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三代两汉散文,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学形式上力主创新,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险怪,讲究用奇字,造奇句,人们评为“以文为诗”。
与孟郊、贾岛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诗文被门人辑为《昌黎先生集》。
8、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四世同堂》。
1951年北京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话剧《龙须沟》《茶馆》。
9、柯灵:原名高季琳,现代作家。少时因家贫失学,走上了文学道路。
建国前的主要著作有儿童诗歌《月亮姑娘》、童话《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说《掠影集》等。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
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的《秋瑾传》等。10、郁达夫:名文,字达夫。
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11、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1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1、高中教材的特点 (1)知识量增大 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
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 这是最主要的特点。
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
初中政治讲的是法律学这类联系事实的内容,高中则要求学习经济学,马克思理论这样哲学性的东西,比较之下更为抽象。 (3)系统性增强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
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
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
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 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2、对高中生智力发展的要求 智力一般认为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这就要求高中学生智力方面有相应发展。 (1)在观察事物时,要更富目的性,会更加全面和深刻,能区别出主要的和次要的,必然和偶然的现象;不仅要有静态的观察,还要有动态的观察;不仅有定性的研究,还要有定量的分析。
(2)要求记忆以逻辑识记为本,力求在理解基础上抓住教材内在联系,进行记忆。 (3)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逻辑思维。
同时要独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 (4)想象力要较大发展。
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从平面几何到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就需要发展空间想象力。 二、高中学习的方法 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
对于学业来说,成功也有三要素: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十学习方法十智能素质 1、提高学习心理的素质 (1)学习的动机。学习需要动机。
由于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内驱力很重要。有人有旺盛的求知欲,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正是如此,如升学、就业、兴趣、爱好、荣誉、地位、求知欲、事业、前途等都是。
我们要努力强化学习的动机,如树立远大理想;参加各种竞赛,挑战强者,激起学习欲望;看到自己学习成果而受鼓励,从而增强自信,经受挫折,要有不甘失败和屈辱的精神。 (2)学习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有密切关系,可以从好奇心和求知欲中激发学习兴趣。如物理的实验,化学的变化等,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和求知;培养对各门功课的兴趣。
往往是刻苦学习后,才发现知识的奥秘和用途,才提高学习成绩,所以一定要钻进“书海”去;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兴趣,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出问题时,那种成功感易激发学习兴趣。 (3)学习的情感、意志和态度。
将积极的情感同学习联系起来,防止消极情绪的滋生,可以促进学习。善于控制自己,是学习意志力培养的关键。
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动,控制不需要的想法和情绪,可以使思想集中到学习上来,这点是尤为重要的。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 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 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因为提高课堂效率是尤为重要的,那么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呢?a、做好课前准备。
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c、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
结论由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d、充分理解、掌握方法。
e、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的同学在听课,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
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 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
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f、做好课堂笔记。
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
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
g、注意和老师的交流,目光交流,提问式交流,都可以促进学习。 (3)作业的方法 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复习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
通过审题,分。
1.把要背的课文背出来,默一遍。
2.练习册上的错题再整理一下做一遍。
3.每篇课文的重点段落再看一看。主要内容主要人物的精神什么的
一、复习要有计划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必须先订立一个复习的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复习时应该注意反复性、体系性、理解性,学会尝试回忆、学会整体安排、学会调整休息等。根据人脑的记忆特点,我们在复习时,不要希望能够通过一遍复习就能够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一般地认为,人们对于某一知识的完全掌握,至少需要六至七遍。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应该注意反复,不断地复习,争取能够将书本知识完全掌握。记忆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够更深刻地感觉它。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复习时,不能眼睛只盯着书本,在我们看一段书后,应该抬起头来,好好思考,尝试回忆,看我们刚才看的书本的内容是否记住了,是否理解了。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是脑筋动得最快的时期。
三、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إ这些复习的目标是查出所有理解上的障碍,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复习完一个章节,就在不看课本只看笔记的情况下,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一一地过一遍。遇到记不起来的地方或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的地方,再翻开课本看看,这样就会加深印象和巩固记忆。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إ复习应当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便于指导技能操作,进行思维训练。经过解题复习,使记忆率达到95%以上。إإ
四、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调整我们的身体和注意休息。一般地说,我们的大脑集中于某一学科的时间不是很长的,时间一长,我们的思维就可能处于停滞的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时间,争取在晚自习中将所学的五门学科 都能够安排一定的时间,这样保证大脑的高效率。
新的学期又到了,在这关键的时期里,我要认真,仔细地规划每一分钟。
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曾经有一位老师对我说,态度决定一切,要以良好的态度去面对学习。
挑战自己,相信自己。人一生的时间的有限的,时间不等人,我不会放过从我身边中的每一份时间,挣取把握好身边的每分每秒。
环顾学习生涯,我觉得最薄弱的科目是语文,化学。强项是数学和物理。
每次月考都有化学,语文拉分,我认为在这些方面我应该加强。我觉得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应该认真听课,将老师课上所讲内容完全消化,让思维与老师同步。
一般先以课本为先,书上的内容是基础。在掌握的基础上,做专项训练,按层次补缺和提高。
我还需要建立一本错题集,将在练习中做错的题目和尚未弄懂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逐一解决,形成巩固。在复习中应该提倡务实精神,也应该重视规范化和格式化,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因为任何一次不规范的答题都有可能造成失分。 1.因为我最薄弱的一项科目是语文,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作文干巴巴的,不生动。
空闲时间多看课外书,每天记1~2条好词佳句,按老师的指导进行写作练习。争取每次作文练习都在95分以上。
2.提前老师的讲解做考纲和全品的题目,前天晚上认真预习。多做深,精的题目,拓展思维。
3.每天坚持朗读外语作品,养成良好的语感。认真识记考纲后面的单词,严格避免中考因单词而失分。
认真复习和预习全品的考点聚焦和附录,要求重点掌握语法,句型。注意活学活用。
4.循环复习和背诵常用原子质量表,元素化合价,酸、碱、盐溶解表,严格避免因为忘记它们而在中考中失分。认真识记和归纳老师给出的化学方程式,要求活学活用,知道反应条件,反应结果。
5.认真识记物理公式,物质常量,电学和光学是物理里我最薄弱的环节,我要跟随老师的总复习,认真,仔细的巩固电学和光学知识。根据考纲认真复习各点知识,按时完成作业,做笔记。
6.根据考纲认真复习历史知识点,在未来的2个多月里循环复习,加强记忆,认真记忆老师归纳的口诀,表格,利用它们能很好的记忆知识点,关注今年发生的时事,联系时事与中学历史的联系。 7.根据考纲与全品上面的题目和知识点循环复习,背诵。
由于今年中考政治变得很活,所以不能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认真参考其他地市的中考题目。 以上的学习计划要认真实施,成功在于行动,过一段时间要仔细分析检查现状,与制定的计划。
新学期开始虽然还是早着呢,但为了在新学期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还是早点有个打算吧,因为,有了好的打算,才有可能制订出好的计划,有了一个好的计划,才会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了自己目标,才能使自己自觉地去努力进取。为此,我把新学期的打算和目标记录成文,以便在新的学期开始时能按以下的打算来制定出自己周密的日常学习计划。
我的打算: 一、上课认真听讲。 二、作业及时完成。
三、尊敬老师,礼貌待人。 四、争取评上三好学生。
五、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七、积极参加学校各种学习竞赛。 我的目标:。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十六)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坡度 被覆 偏颇 推波助澜 披星戴月 B 枯竭 髅蝼 估计 沽名钓誉 怙恶不悛 C 碑文 牌匾 裨益 沁人心脾 纵横捭阖 D 矩形 沮丧 狙击 踽踽独行 前倨后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黯淡 好高骛远 焕然冰释 初生牛犊不怕虎 B 憔悴 仗义执言 痛心疾首 防患于未然 C 洗练 琳琅满目 各行其事 迅雷不及掩耳 D 晦涩 振聋发溃 高屋建瓴 放之四海而皆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最近,美国向伊朗施加压力,企图____伊朗放弃其核努力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核查。
2、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固然很多,比如媒体____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从。 3、____充分正视,积极应对,中国出版产业必然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____应该成为文化信息产业中的一大亮点。
A 促使 披露 只有/而且 B 迫使 透露 只有/而且 C 促使 透露 只要/并且 D 迫使 披露 只要/并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这场战争来看,美国没有获得联合国授权就擅自行动,可能使战后的结果与美国本身意愿大相径庭,也就是说,美国这次擅自攻打伊拉克将得不偿失。 B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减轻考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考生的身心健康,真可谓两全其美。
C 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我们必须给予应有的关心和重视。 D 既破世界纪录又拿金牌的北岛康介,在比赛中有一种不认输的拼劲。
对于这一点,从中学二年级起开始指导他游泳的平井教练赞不绝口。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昨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萨达姆总统的两个儿子被打死事件都在显要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
B 商场保安员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不是执法机构,擅自打人行为属于执行公务过程中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C 正如西班牙《马卡》报所说的那样,通过亚洲之行,佩雷斯已经成功地将“皇马”这个品牌推销给了30亿亚洲人民。
D 2010年世博会之所以在上海举行,是由于这座城市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因此,中小企业要在世博会中大展拳脚,就得看清门前的市场环境。 6、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你的一位朋友送你一张球票,约你一同去看足球赛,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
A、怎么不早说!今天我有事,你另约他人去吧。 B、很对不起!今天我有事情要办一下,下一次再说吧。
C、听说是中巴友谊赛,罗纳尔多、里瓦尔多也来了,只可惜我有事不能与你共享了,谢谢你! D、谢谢你的盛情!你知道我是不太喜欢球赛的,你自己去看吧。 强化训练十六答案: 1、C(“坡”与“颇”音同 . B“枯”与“骷”音同 .“估”与“沽”音同 . D“矩”与“沮”与“踽”音同) 2. B(焕一涣 C 事一是 D溃一聩) 3、D(促使: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
迫使:用强力或压力使(做某事);披露:发表、公布、表露之意。而透露则是泄露或显露(消息、意思等)第③句中有“必能”一词,可知这里是充分条件。
故应填“只要”。综合上述分析,只有D为正确选项) 4、B(“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两个方面,使他们都能得到好处,不合语境) 5、C(A句可以把“关于”改为“对于”也可把“关于……事件”前置于“世界”之前。
B.职责……不是执法机构,搭配不当;D句式杂糅) 6、C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十七)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濒危 频繁 颦蹙 贫贱不移 平步青云 B、绮丽 期待 亲戚 漆黑一团 七窍生烟 C、赡养 禅让 膳食 擅离职守 善罢甘休 D、赝品 应酬 英雄 义愤填膺 鹦鹉学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神智 神志不清 从新 重新做人 B、淡泊 淡薄名利 发愤 发奋图强 C、个别 各别对待 分辨 分辨是非 D、费话 废话连篇 淹没 湮没无闻 3、下别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热爱足球事业,即使已经是40岁的人了,仍驰骋在绿茵场上。 B、你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按科学的态度办事,终于会犯大错误的。
C、校长决定成立以班主任、总务处职员和学生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住校生工作。 D、做工作不但要考虑到今年,而且还要考虑到明年,以至今后几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以前没有看过卓别林的喜剧,今天看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B、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五十周年之际,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在神州大地上重新引起轩然大波。
C、2000年10月30日,台湾“副总统”吕秀莲大放厥词,抛出“海洋立国论”,公然与台独分子沆瀣一气,走到了一起。 D、《家庭现场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身临其境,体会在关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一对夫妇特意赶在结婚纪念日这天来到捐助中心,一人捐了1000元钱。 B、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C、针对。
你来这里面只要注册一下,就可以下载很多试卷: 都是免费的 高一期末练习 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5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纸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膏腴(yú) 隽(juàn)永 纤(qiān)腰 冠(guān)冕堂皇 B.熨(yù)帖 漫溯(sù) 恪(kè)守 卓(zhuō)有成效 C.慰藉(jiè) 百舸(gě) 伺(cì)候 发酵(jiào) D.漪(yī)沦 估量(liàng) 憧(chóng)憬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 ) A.真谛 焦燥 无辜 永葆青春 B.缥缈 鉴署 踌躇 黯然失色 C.亵渎 踟蹰 暇想 贻笑大方 D.歧视 印戳 戕害 按部就班 3.下列各句的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是 ( ) ①小屋的出现,( )了山的寂寞。
②每个晚上,山下亮起( )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③大学时代,( )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风华正茂的同学们要千万珍惜。
④北大方正之所以能成为北大新精神的代表,( )在于它的成功,更在于方正人所体现的新的精神气质。 A.打破 闪烁 对于 不是 B.点破 闪烁 对 不仅 C.点破 灿烂 对 不仅 D.打破 灿烂 对于 不是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田院长的报告持续了五个多小时,他那详实的资料、淋漓尽致的分析、深入浅出的语言,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B. 我和吴吴小学同班,初中同桌,高中不仅同桌,还是同宿舍。共同的爱好、长期的接触使我们成了同病相怜、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C. 贺家屯的百姓历来淳朴厚道,贵不鄙贱,富不欺贫,历时三百余年,至今保持着“端木遗风”。 D. 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妙手回春之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当我同天真的孩子们一起重看这部影片,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时,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B.在交际活动中,说写者所表达的意义和听读者所理解的意义应当是大体一致的,但又不可能完全一致。
C.同学们都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D.善于选择最恰当的可靠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很重要。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 ,几乎没一个是雷同的,惟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最为难得。 A.然而花有花名,鸟有鸟名 B.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 C.然而鸟是鸟,花是花 D.然而花是花,鸟是鸟 二、阅读理解(共12 分,每题 3 分)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 爱 这 土 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8—10题。
我在年轻时期也曾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未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8.文中的“梦”的含义正确的一项 ( ) A.寻求真理的种种理想 B.对国家民族抱有美好的憧憬 C.青年时代救国救民的理想 D.喻指对前途的打算 9.既然回忆“梦”使人寂寞,为什么又“偏苦于不能全忘却”?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当年那救国救民壮志,虽未实现。但到底令人欣慰,不免常回想起来。
B. 用“苦于不能全忘却”来反衬当年寂寞的经历实在刻骨铭心。 C. 虽想摆脱当年理想破灭的痛苦惆怅,但实在难于摆脱。
D. 当年的“梦”虽然破灭了,回想起来,仍令人痛苦惆怅,但救国救民的愿望,是强烈而不能忘却的。 10.这节文字的中心是 ( ) A.具体说明《呐喊》成书的原因 B.总括地写《呐喊》的创作缘由 C.叙述自己年轻时所做的“梦” D.自己被回忆所牵扯着的痛苦、惆怅 三、文言文阅读(共15 分,每题 3 分)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曹摅字颜远,少有孝行,好学善。
能指出来的都在题目里标出来了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每道题3分,共18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C、D】这两项都没错误 )(3分) A.鹤唳 (lì) 怡然 (yí) 藐视 (mào)【miao3】 诱惑(yòu) B.喧腾 (xuān) 啜泣 (zhuì)【chuo4】 迸溅 (bèng) 挑逗(tǎo) 【tiao3】 C.虾蟆 (há) 盘虬 (qiú) 丘壑 (hè) 嶙峋(xún) D.目眩 (xuàn) 绽开 (zhàn) 枯槐 (huái) 小憩(qì) 2、选出字形有错误的一项(【C】)(3分) A.庸碌 隐秘 茁壮 怡然自得 B.凝成 纳罕 训诫 瘦骨嶙峋 C.糟蹋 搔扰【骚扰】 辜负 擎天撼地 D.伫立 纹理 伶仃 盘虬卧龙 3、选出对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A】 )(3分) A.《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侯脱险的事,是因为这件事回忆起来十分有趣,表现了童趣童乐。
B.《生命 生命》选自《杏林子作品精选》,作者是杏林子,写下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C.《紫藤萝瀑布》作者中回忆起家门前的紫藤萝从稀落到毁掉的命运,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D.《童趣》以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 4、找出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其他三句的一项是(【C】 )(3分) 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拟人) B.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没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拟人) C.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喻】 D.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9拟人) 5、下列对《紫藤萝瀑布》一文,说法有错的一项是(【D】 )(3分) A.本文因作者遇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B.本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赞美了生命的美好和顽强。 C.作者由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D.本文中多次使用了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由十几年前家门前的紫藤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忽然记起许多年前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__【C】_______ ①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②但花朵从来都稀落 ③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 ④好像在试探什么 ⑤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 A.③②④①⑤ B.②③①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②③①④⑤ 二、填空题。
(8分) 7、文化常识填空。(4分) (1)《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作者【莫顿·亨特】,【美】国 。
(2)杏林子,本名【刘侠】 ,女作家,本单元学过她的课文【生命 生命】 。 8、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4分) (1)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通感】) 【注: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幻觉。
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沟通的。修辞上称之为通感。】
(2)孩子们正是盛开的花朵。(【比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第3首,共七首。
朝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言绝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示:教导、告诫;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极,最。 浅:少。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诗意】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 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不够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 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去实践。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解说】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
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 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 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 加深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
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 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 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作家背景】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
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其中当属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 ,余味无穷。
子聿是陆游的儿子。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 ,诗人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 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
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从古人做 学问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
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 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 夫”的重要性。
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 流。此乃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他从书本知识和 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 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这是学者的一种“躬行”,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 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 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他的独到见解,不仅在古代,对做学问、求知识之人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即使在 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绝句:《示儿》。
【赏析】 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遗”,即保留。“无遗力”,毫无保留,竭尽全力以赴。
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不要死读书,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古人做学问是都是全力以赴的,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 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陆游介绍: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宋朝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市)。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 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
(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