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秦及秦以前 1. 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 《石鼓文》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 1.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增加了波磔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 2. 隶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 3. 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 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草圣”。 5. 《礼器碑》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 1.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 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 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 “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 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是其行书代表。
6.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 《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 1. 初唐四大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 《雁塔圣教序》是诸遂良的作品。 4. 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他的《祭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 唐代狂草以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 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 李北海即李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 1. 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 《黄州寒食诗帖》是宋代苏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 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 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5. 元代的赵孟頫与颜、柳、欧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胆巴碑》是其代表作。
明清时期 1. “漆书”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创造的,“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创造的。 2. 清代书家邓石如最擅篆书。
3. 清代擅长《石鼓文》的是吴昌硕。 概述部分 1. 文房四宝是指纸、砚、笔、墨。
2. 书法中的任何一笔都包括起、行、收三部分。 3. 写在书籍、书画、碑拓前面的称题,后面的称跋。
4. 《说文解字•叙》中称六书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5. 五字执笔是指ye 、押、钩、格、抵。
6. 书法:(略) 7.笔法(指用笔的方法,是历代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手腕运动与毛笔相适应的用笔规律) 8.九宫(古代书家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结字规律,认为凡字均有八面,而八面点画有皆拱向中心,即“中宫”,故而形成八面拱心之“九宫”。 9.中锋侧锋: 据行笔过程中主毫在点画中的位置而言,这是两种主要用笔方法。
中锋也叫正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始终走在笔画的正中,点画显得饱满圆浑;侧锋亦叫偏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偏在点画的一侧,笔画显得轻快飘逸、活泼洒脱。在书写中,中锋侧锋宜结合使用,可有所侧重,但不宜偏废。
10.提按: 提按是运笔过程中的一组相对的用笔方法。提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用笔的动作;按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上向下的用笔动作。
书家作书时,提按要始终贯穿于用笔中,相互结合,所谓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才能避免沉重、飘浮的毛病。 11.蚕头雁尾: 是对隶书横画起笔、横波收笔的形象说法,指隶书长画起笔,回锋饱满,形如蚕头,横波收笔,顿笔斜提出锋,状如雁尾。
12.一波三折: 本义指写捺画时,起笔要束得紧,颈部要提得起,捺脚处要铺毫饱满,拓得开,如此一笔之中有三个转折笔势;后泛指在书写点画时,行笔中笔势起伏,含委婉意。 13.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书法用笔的基本原则。
指运行时笔势有来必有往、有去必有回、有放必有收、有运必有止,这样才能气韵饱满、前后呼应,从而使笔画含蓄、圆实有力。 14.内撅(ye厌)外拓: 用笔的两种不同方式,多用于行草书。
内撅指笔意紧敛,王羲之多用此法;外拓指笔意放纵,以王献之为代表。
书法入门的基础知识,通常包括:书法的理论知识、书法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书法的书写姿势、执笔和用笔等。
初学书法,一般从临摹碑帖开始,多选正书(小篆、隶书、楷书)为范本。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要持之以恒,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一、书法的基础理论1、书法的学习可以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临习)学习两个方面。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理论往往揭示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确的书法理论则是成功书法学习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所谓书法理论,实是前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
在书法艺术上有一定的造诣的历代书法名人为初学书法者提供了很多入门的捷径,譬如:孙过庭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项穆的“书法三戒,戒不均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戒狂怪与俗”;王羲之的“分间布白,自然平稳,分均点画,疏密相附,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颜真卿的“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等等。
就软硬笔而言,硬笔书法虽然产生的最早(我国古代的甲骨文及后来的金文),但随着毛笔的出现硬笔也逐渐被非日常化,一直到近代钢笔传入我国,硬笔开始慢慢变得日常化,在这期间软笔(即毛笔)技艺的被一代代大师锤炼的炉火纯青,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各具“风骚”成一家之特色而“自立门户”,各成体势(如:颜体,赵体,欧体等)。
二者的区别在于:毛笔线条丰富,易于变化,抒发或表达(如情感)。毛笔的好多东西可以应用或指导硬笔书法。
如最基本的笔法,体势,结构间架,章法等。呵呵,记得好评哦。
这可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的,是我的心得总结。
关于书法的知识可多了,像楼上也说得很好.
自古以来,书法就与文房四宝有着密切的关系,文房四宝即是笔.墨.纸.砚.常说没有毛笔就没有书法,所以说书法的好与不好不说全部取决于这文房四宝,但也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然后,书法."书"必有"法".古往今来,书法都是很讲究的.比如说起笔姿势,执笔方法,运笔用什么锋,间架的结构等等.当然,因为现在的人比较急于求成,而且并不是从小学起有基础的,所以现在的人学书法很多都选择临摹,就这临摹都有临摹的技巧.这就是书法,一笔一画一折一勾都有讲究的!
如前面所说文房四宝之毛笔,选毛笔,最重要的就是笔头,因为笔头的用料和式样都直接关系到书写的效果.就毛笔的笔锋原料来看大抵分为三类:硬毫(用兔毫,狼毫制成),软毫(主要用羊毫制成),兼毫(以硬毫为柱软毫为被,如:"白云"笔).
像我说的这些都还比较粗糙.每个细节都有很多讲究.书法的知识,如果真的要深入了解,我还是建议你买本书来看看,即可学习其常识,还可以看看古往今来一些名家的手笔.如王羲之的,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的书法很好,但是眼看与耳听是不一样的,真正看到他的书法的时候它会感染你.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这种字体的特 点为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因此而得名。 楷书是从古隶演变而来的。
初期楷书仍然残留极少的隶笔,横画长而直画短。 在北魏前后的一段时期中,楷书的时代共性感很强烈,艺术个性也是千姿百态。
此时的楷书带着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形成了 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第一个高峰——魏碑。唐代时,楷书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书体成熟,大家辈出,楷书迎来了又一次发展的顶峰——唐楷。
揩书对大篆、小篆、汉隶、汉简、章草等各种书体的笔画进行综合,提炼出一套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和提、折、弯、钩。 这几个常用的笔形极为精简,做到以简驭繁而又不失基本造字之旨。
随后,楷书确立了各种笔画的标准形态,使得汉字的形体空前规范。特别是在笔画的穿插、组合和各类偏旁 结构的处理上,楷书做得非常精密、合理。
楷书是长期汉字书写实践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结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0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