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请采纳,谢谢你
高中化学口诀大全
1.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2)常见根价的化合价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2.燃烧实验现象口诀
氧气中燃烧的特点:
氧中余烬能复烯,磷燃白色烟子漫,铁烯火星四放射,硫蓝紫光真灿烂。
氯气中燃烧的特点:
磷燃氯中烟雾茫,铜燃有烟呈棕黄,氢燃火焰苍白色,钠燃剧烈产白霜。
3.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口诀
口诀1: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口诀2:氢气检纯试管倾,先通氢气后点灯。黑色变红水珠出,熄灭灯后再停氢。
4.过滤操作实验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5.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顺序口诀
口诀1
先将游码拨到零,再调螺旋找平衡;
左盘物,右盘码,取用砝码用镊夹;
先放大,后放小,最后平衡游码找。
口诀2
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标尺有托盘。调节螺丝达平衡,物码分居左右边。
取码需用镊子夹,先大后小记心间。**不能直接放,称量完毕要复原
6.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口诀
酸管碱管莫混用,视线刻度要齐平。尖嘴充液无气泡,液面不要高于零。
莫忘添加指示剂,开始读数要记清。左手轻轻旋开关,右手摇动锥形瓶。
眼睛紧盯待测液,颜色一变立即停。数据记录要及时,重复滴定求平均。
误差判断看V(标),规范操作靠多练。
7.气体制备
气体制备首至尾,操作步骤各有位,发生装置位于头,洗涤装置紧随后,
除杂装置分干湿,干燥装置把水留;集气要分气和水,性质实验分先后,
有毒气体必除尽,吸气试剂选对头。
有时装置少几个,基本顺序不可丢,偶尔出现小变化,相对位置仔细求。
8.制氧气口诀
口诀1: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口诀2:实验先查气密性,受热均匀试管倾。收集常用排水法,先撤导管后移灯。
9.集气口诀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 所得气体纯度大。
10.电解水口诀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11.金属活动顺序表口诀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高中)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12.盐类水解规律口诀
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
愈“弱”愈水解,都“弱”双水解;
谁“强”显谁性,双“弱”由K定。
13.盐类溶解性表规律口诀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氯(化)物不溶银、亚汞。
14.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口诀
化合多变一(A+B→C), 分解正相逆(A→B+C),
复分两交换(AB+CD→CB+AD),置换换单质(A+BC→AC+B)。
15.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口诀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16.化学计算
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 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
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 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羧酸,如:CH3COOH+NaOH--->CH3COONa+H2O(中和反应)
酯,如: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碱性水解反应)
酚,如:C6H5OH+NaOH--->C6H5ONa+H2O(类似于酸碱中和反应)
卤代烃,
CH3Cl+NaOH--->CH3OH+NaCl(碱性水解,反应条件:与NaOH水溶液共热)
CH3CH2Cl+NaOH--->CH2=CH2+NaCl+H2O(消去反应,反应条件:与NaOH醇溶液共热)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 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得电子能力越强,其。
必修一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 肽键:—NH—CO—︳ NH2—C—COOH ︱ H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5、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基本元素:C、H、O、N(4种) 最基本元素:C(1种) 主要元素:C、H、O、N、P、S(6种)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 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 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染色质和核仁。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2、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2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5、ATP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A—P~P~P。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被称为能量“通货”。
26、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 酶 ADP+ Pi +能量27、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作用呼吸; 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8、叶片中的色素包括两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前者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后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以上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29、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因此蓝紫光和红光的光合效率较高。30、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见必修一P 10331、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其氧原子来自于水。
32、在绿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钙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坏。33、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是为了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
34、色素分离后的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顺序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35、光合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前者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后者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36、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 ]和ATP。
37、有氧呼吸反应式:见必修一P 9338、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见必修一P 95,39、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40、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1、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使用时注意现配现用。4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
前者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后者染成红色。4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
使用时先加NaOH溶液,后加2~3滴CuSO4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4、给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4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46、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47、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4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9、氨基酸形成肽链,要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
50、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5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
高一至高三化学方程式总结2009-07-21 12:281.碳与氧气(不足)的反应2C+O2==== 2CO 碳与氧气(充足)的反应C+O2==== CO2 2.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反应2CO+O2==== 2CO2 3.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CO2+C==== 2CO 4.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NaHCO3+HCl==== NaCl+H2O+CO2↑ 5.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6.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l==== CaCl2+ H2O+ CO2↑ 7.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aHCO3+NaOH==== Na2CO3 +H2O 8.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2CO3+Ca(OH)2==== CaCO3↓+ 2NaOH 9.碳酸氢钠(少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HCO3+ Ca(OH)2==== CaCO3↓+NaOH+ H2O 碳酸氢钠(过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aHCO3+ Ca(OH)2==== CaCO3↓+Na2CO3+2H2O 10.碳酸氢钠加热的反应2NaHCO3==== Na2CO3+ H2O+CO2↑ 11.碳酸氢钙加热的反应Ca(HCO3)2==== CaCO3↓+H2O+CO2↑ 12.碳酸钙加热的反应CaCO3==== CaO+CO2↑ 13.二氧化碳(过量)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2CO2==== Ca(HCO3)2 二氧化碳(少量)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CO2==== CaCO3↓+H2O 14.氮气与氧气的反应N2+O2==== 2NO 15.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NO+O2==== 2NO2 16.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NO2+ H2O==== 2HNO3+ NO 17.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2+3H2========= 2NH3 18.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19.氨气与盐酸的反应NH3+HCl==== NH4Cl 20.氨气与硫酸的反应2NH3+H2SO4==== (NH4)2SO4 21.氨气与强酸的离子的反应NH3+H+==== NH4+ 22.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4NH3+5O2====== 4NO+6H2O 23.碳酸氢铵加热的反应NH4HCO3==== NH3↑+CO2↑+H2O 24.氯化铵加热的反应NH4Cl==== NH3↑+HCl↑ 25.碳酸铵加热的反应(NH4)2CO3==== 2NH3↑+CO2↑+H2O 26.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 27.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Cl+ NaOH==== NaCl+NH3↑+H2O 28.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HCO3+2NaOH==== Na2CO3+NH3↑+2H2O 29.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H4HCO3+Ca(OH)2==== CaCO3↓+NH3↑+2H2O 30.硝酸的分解的反应4HNO3========= 4NO2↑+O2↑+2H2O 31.铜与浓硝酸的反应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2.铜与稀硝酸的反应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33.铁与浓硝酸的反应Fe+6HNO3(浓)==== Fe(NO3)3+3NO2↑+3H2O 34.铁与稀硝酸的反应Fe+4HNO3(稀)==== Fe(NO3)3+NO↑+2H2O 35.碳与浓硝酸的反应C+4HNO3(浓)==== CO2↑+4NO2↑+2H2O 36.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的反应2NO+2CO====== N2+2CO2 37.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3O2+2H2O==== 4HNO3 38.二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2+O2+2H2O==== 4HNO3 39.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反应2NaOH+NO2+NO==== 2NaNO2+ H2O 40.氨气(过量)与氯气的反应8NH3+3Cl2==== 6NH4Cl+N2 氨气(少量)与氯气的反应2NH3+3Cl2==== 6HCl+N2 41.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2NO2==== N2O4 42.硫与铜的反应S+2Cu==== Cu2S 43.硫与铁的反应S+Fe==== FeS 44.硫与钠的反应S+2Na==== Na2S 45.硫与铝的反应3S+2Al==== Al2S3 46.硫与汞的反应S+Hg==== HgS 47.硫与氧气的反应S+O2==== SO2 48.硫与氢气的反应S+H2==== H2S 49.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3S+6NaOH==== 2Na2S+Na2SO3+3H2O 50.硫与浓硫酸的反应 S+2H2SO4(浓)==== 3SO2+2H2O 51.黑火药点燃S+2KNO3+3C==== K2S+3CO2↑+N2↑ 52.二氧化硫(少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SO2+2NaOH==== Na2SO3+H2O 二氧化硫(过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SO2+NaOH==== NaHSO3 53.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的反应SO2+Ca(OH)2==== CaSO3↓+H2O 54.二氧化硫与亚硫酸钙溶液的反应SO2+CaSO3+H2O ==== Ca(HSO3)2 55.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SO2+H2O==== H2SO3 56.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SO2+2H2S==== 3S↓+2H2O 57.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2SO2+O2====== 2SO3 58.二氧化硫与过氧化钠的反应SO2+Na2O2==== Na2SO4 59.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 Cl2+2H2O==== H2SO4+2HCl 60.三氧化硫与水的反应SO3+H2O==== H2SO4 61.亚硫酸与氧气的反应2H2SO3+O2==== 2H2SO4 62.亚硫酸钠与氧气的反应2Na2SO3+O2==== 2Na2SO4 63.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2H2SO4(浓)+Cu==== CuSO4+SO2↑+2H2O 64.浓硫酸与碳的反应 2H2SO4(浓)+C==== CO2↑+2SO2↑+2H2O寿 65.工业制备硫酸(初步) 4FeS2+11O2==== 8SO2+2Fe2O3 66.实验室制备硫酸(初步) Na2SO3+H2SO4(浓)==== Na2SO4+SO2↑+H2O 67.硫化氢(少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H2S+2NaOH==== Na2S+2H2O 硫化氢(过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H2S+NaOH==== NaHS+H2O 68.硫化氢(少量)与氨气的反应H2S+2NH3==== (NH4)2S 硫化氢(过量)与氨气的反应H2S+NH3==== NH4HS 69.硫化氢与氧气(不足)的反应2H2S+O2==== 2S↓+2H2O 2H2S+O2==== 。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和常用口诀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 (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三、物质的溶解性1、盐的溶解性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2、碱的溶解性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四、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总结概括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 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CnH2n+2;烯烃与环烷烃:CnH2n;炔烃与二烯烃: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卤代烃:CnH2n+1X;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1、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C—OH、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C—C—XHH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32、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 33、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 3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35、能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