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 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 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 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 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 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 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 三、文言句式 歌以赠之 宾语前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转徙于江湖间 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本(是)长安倡女 省略句,省略谓语 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句,之,琵琶女 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于,在。
1.乍破的字音:zha4po4 2.一词多义: 东船西舫悄无“言”:没有声音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那个、这个 自言本“是”京城女:就是一般讲的“是”的意思 觉今“是”而昨非:对的、正确的 范增“数”目项王:好几次 却坐促弦弦“转”急:转换成 “转”徙于江湖间:辗转 “转”轴拨弦三两声:转动 我从去年“辞”帝京:告别 归去来兮“辞”:文章形式的一种 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 抗“辞”慷慨:说的话 君家妇难“为”:做 何辞“为”:为什么,表疑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被 3.古今异义: 因为“长句”:篇幅长的诗歌、词句 秋月春风“等闲”度:随随便便。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年(816年)。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自号“酔吟先生”。
创作背景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
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
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
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
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
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长句:指七言古诗。
以上均来自百度词条。希望你能采纳,谢谢!O(∩_∩)O~。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吟。
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年(816年)。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自号“酔吟先生”。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
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2〕回灯:移灯。
重:再。〔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
嘈嘈:沉重 舒长。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
当心 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
击节:打拍子。〔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阑干:形容流泪。〔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
唧唧:叹声。〔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24〕却坐:退回到原处。
促弦:把弦拧得更紧。〔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1、湓(pén)2、铮(zhēng)3、贾(gǔ)4、悯(mǐn)5、徙(xǐ)6、谪(zhé)7、荻(dí)8、幽咽(yè)9、虾蟆(há ma)10、绡(xiāo)11、钿(tián)12、篦(bì)13、春江花朝(zhāo)14、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译文】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
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
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
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
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
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幺》,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子,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
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
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像撕裂绸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
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子,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
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吃美酒泼脏了血色罗裙。
今年欢笑啊,明年欢笑,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同属的姐妹嫁给了军人,老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嫁了个商人,跟他到这里。
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留下我在江口,独守这空荡荡的船仓,绕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么寒凉。
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满脸泪水,哭醒来更加悲。
琵琶行 唐。
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唐代: 白居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译文: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用怀里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脸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译文: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译文:沦落世间的人,既然相逢,无论先前是否认识,都会同病相怜,同声相应.那又何必在意是否曾相识呢?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译文:大弦声音沉重抑扬如暴风骤雨,小弦细促轻幽、急切细碎,如人窃窃私语。扩展资料:写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为七言古诗。
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
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
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
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