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愚昧无知是道德水准低下与犯罪的重要原因
1、没有文化必然导致愚昧
2、愚昧无知必然导致道德水准低下
3、道德水准低下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第二节 培养服刑人员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1、学习才能使人进步
2、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3、学习中矫治恶习陶冶情操
第三节 努力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掌握科学技术才能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
3、掌握科学技术才能增强就业谋生能力
写作要求:
1、每章字数不少于8000字,平均每节约3000字,每小点1000字。
2、内容风格,尽量白话,通俗易懂;前面简要说理,后面用例子说明观点。
3、站在教育者(即警官)的角度来写。
4、每一小节后面出2~3道思考题。
!!!大家帮忙仔细看下,不能给论文给点材料也行,多多益善啊。。回答整段我给追加50分,谢谢大家了
知耻方成人 荀子说:“人不知耻,乃不能成人。”
马克•吐温说:“人是唯一知道羞耻和有必要知道羞耻的动物。” 我说:“人而无耻,何以为人?知耻方成人。”
“知耻方成人”,一直是仁人志士立身处世的宝贵经验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法宝。楚大夫沉吟泽畔,他以“工巧”为耻,以“偭规矩而改错”为耻,,最终“伏清白以死直”,投身汩罗,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他,传唱千古。
陶渊明悠然南山,他以“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为耻,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解甲归田,躬耕陇亩,“率直旷达,安贫乐道”的他,流芳百世。李太白诗酒天涯,他以“捶眉折腰事权贵”为耻,诗海傲王侯,书剑行天涯,落拓不羁、清高自持的他,万世传名。
……这一些仁人志士,哪一个不是知善知恶,知荣知耻,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他们没有强烈的耻感意识,如果他们没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如果他们不具备为正义,为自由,为尊严而战的激昂斗志 ,我相信,不管他们的诗文多漂亮,他们也不能万古常青。 “知耻方成人”,前提是要明于耻的界限,保持清醒的认识。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急剧转型的大变革时期,大量涌进的外来文化和各种各样的外在诱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以至部分人思想混乱、价值迷惘,对什么是耻分辨不清。当一个人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缺乏分辨力,头脑中分不清耻与荣时,什么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甚至背离人民、危害祖国的事都有可能做得出来。
现代社会是多元的、开放包容的,但在基本准则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人民无论怎么选择,都离不开做人的本色和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善于辨别荣耻的界限,才能知羞耻而成人。
作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更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因此我们的思想道德培养和荣辱观的树立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特别是我们年轻的特质使我们更容易受社会风气和各种思潮的影响,也更容易成为民族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缺失者。这并不是杞人忧天,现实社会中道德缺失的现象中也不乏当代高中生,无论是图书馆、阅览室中书籍频繁失窃引发的诚信危机,还是考试抄袭成风的不良习气,一切都指向了处在纯洁象牙塔中的我们,其中的很多人不仅没有成为社会道德的捍卫者和弘扬者,反而湮没于道德缺失者之中,所以我们必需宣扬“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知耻明德才能修身立业,也才能回报国家和社会。
“八荣八耻”让我清晰地认识了应有的道德准则和思想操守,我作为一名高中生,一个国家的未来,郑重承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努力向上,坚持信仰和追求。我也想向所有同龄人呼吁: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美德,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在自己的未来人生中,不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更要对得起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带标点一共1039个字,希望能够帮到你。
正文: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 道德 去弥补,而一个 道德 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博古通今的知识,也可以没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决不能没有 道德 。知识可以去积累,才能可以去学习,但惟有 道德 一旦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 道德 ,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 道德 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它不能用钱来买,不能用金子来换。 道德 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 道德 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 道德 ,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人类将自相残杀,争名逐利,世界将一片混乱,惨不忍睹。
想做一个有 道德 的人是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必须时时留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统一。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或小孩让座;随手拣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进垃圾箱内;为辛劳了一天的父母献上一杯茶,尽一份自己的孝心;帮助同学解答一道难题;用自己的好成绩来报答敬爱的老师;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其实这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只有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会成为有 道德 的好少年、好公民。此外,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雏鹰”活动和“希望工程”的活动等,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这样,我们的 道德 观念会再次升华。
三国时的刘备曾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教育自己的儿子,它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值得我们知道并铭记在心,他反映了古人的 道德 观,直至现在,仍千古流传、脍炙人口。还有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讲的是古人良好的修养,也是古人重视 道德 的表现。既然古人都有这样的 道德 观念,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就更应该努力发扬这种优秀的品质,并世世代代传播下去,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
道德 是石,敲出希望之火; 道德 是火,点燃希望之灯; 道德 是灯,照亮人生之路; 道德 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让我们自觉地做 道德 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扞卫者,做一个有 道德 的人。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个“知识即道德”的伦理体系。
他强调人应该“认识自己”。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理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
要有道德,就必须有关于道德的知识。不道德的行为是无知的产物。
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此乃“知识即美德”。
苏格拉底认为,无人有意作恶,恶只是来自于无知。一个人之所以会去作恶,只有一个原因:无知。
由于无知,才认识不到善良。坏人有良知的种子,但却没有对良知的感知和认识。
作恶的坏人,缺乏对良知、善良的认识。只有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善,才会去行善,也就是有美德。
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如果知道了真善,一定会去做。坏人作恶,是对于善无知。
如果知道自己无知却甘于无知,就是不善。知识与美德的关系,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没有价值,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能够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 道德和知识之间有一个天然通道。
求知,就是善,对人对己都有利。因为人并不可能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可,方为之。知其不可而不为之。
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8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