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基础知识 » 语文初一手册(语文手册七年级)

语文初一手册(语文手册七年级)

分类:基础知识 日期:2022-11-09 23:21 浏览:5 次

1.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七年级

1、按部就班(按步就班) 2、阴谋诡计(阴谋鬼计)

3、再接再厉(再接再励) 4、别出心裁(别出新裁)

5、以逸待劳(以逸代劳) 6、贻笑大方(遗笑大方)

7、出类拔萃(出类拔粹) 8、伶牙俐齿(伶牙利齿)

9、优哉游哉(悠哉悠哉) 10、戛然而止(嘎然而止)

11、矫揉造作(娇柔造作)12、漫不经心(慢不经心)

13、发人深省(发人深醒)14、直截了当(直接了当)

15、揠苗助长(偃苗助长)16、振聋发聩(震聋发聩)

17、名声鹊起(名声雀起)18、集思广益(集思广议)

19、相辅相成(相辅相承)20、纷至沓来(纷至踏来)

21、指手画脚(指手划脚)22、事倍功半(事倍工半)

23、入不敷出(入不付出)24、不落窠臼(不落巢臼)

25、老奸巨猾(老奸巨滑)26、拈花惹草(沾花惹草)

27、挑肥拣瘦(挑肥检瘦)28、相形见绌(相形见拙)

29、走投无路(走头无路)30、床笫之欢(床第之欢)

31、坚如磐石(坚如盘石)32、杯盘狼藉(杯盘狼籍)

33、称心如意(趁心如意)34、衮衮诸公(哀哀诸公)

35、变本加厉(变本加利)36、诗坛巨擘(诗坛巨臂)

37、陈词滥调(陈词烂调)38、杳如黄鹤(渺如黄鹤)

39、虎视眈眈(虎视耽耽)40、浑浑噩噩(混混噩噩)

41、轻歌曼舞(轻歌慢舞)42、出奇制胜(出奇致胜)

43、铤而走险(挺而走险)44、要言不烦(要言不繁)

45、趋之若鹜(趋之若骛)46、张皇失措(张慌失措)

47、鞭辟入里(鞭辟入理)48、曲意逢迎(屈意逢迎)

49、覆水难收(复水难收)50、既往不咎(既往不究)

2.初一上语文知识点归纳

一、叙述人称(三种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

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

“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

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

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四、修辞: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如《荔枝。

3.初中上语文基础知识知识归类

第一部分 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二部分 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 (1。

4.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

①第5课:《童趣》(沈复) ②第10课:《〈论语〉十则》 ③第11课:《春》(朱自清) ④第14课:《秋天》(何其芳) ⑤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具体为《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此课的《研讨与练习》中要求背诵的诗句: 1、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⑥第24课:《诗两首》,具体为《金色花》(泰戈尔)《纸船 寄母亲》(冰心) ⑦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具体为《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⑧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具体为《天上的街市》《静夜》 还有一篇课本要求复述的: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5.跪求初一的语文常识

初一文言文部分:【上册】※《论语》十则 ……《论语》※《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狼》……蒲松龄※《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范晔※《诗五首》归园田居……陶渊明过故人庄……孟浩然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游山西村……陆游※《为学》……彭端淑※《木兰诗》……北朝民歌※《卖油翁》……欧阳修※《宋定伯捉鬼》……干宝※《诗词五首》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望岳……杜甫 如梦令 ……李清照西江月……辛弃疾【下册】※《桃花源记》……陶渊明※《口技》……林嗣环※《孙权劝学》……司马光※《伤仲永》……王安石※《诗五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黄鹤楼……崔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泊秦淮……杜牧夜雨寄北……李商隐※《愚公移山》……《列子》※《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黔之驴》……柳宗元※《诗五首》龟虽寿……曹操 石壕吏……杜甫相见欢……李煜 观书有感……朱熹 清平乐……辛弃疾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初一基础知识手册

相关推荐:
  • 公安笔记导图(怎样复习公安)
  • 实用法律基础重点知识(几个法律的基本知识)
  • 计算机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100道计算机基础题附答案)
  • 少先队教育手抄报(少先队知识手抄报)
  • 五下数学填空题(五年级下册知识重点)
上一篇:善良的作文诗意开头 下一篇:环城小学里校园一角400字作文(校园一角作文400字)

相关推荐

公安笔记导图(怎样复习公安)
实用法律基础重点知识(几个法律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100道计算机基础题附答案)
少先队教育手抄报(少先队知识手抄报)
五下数学填空题(五年级下册知识重点)
第一二章计算机答案(第一章:计算机复习题)
计算机第一二章题库(第一章:计算机复习题)
渝中区综合考情分析(重庆市渝中区教师公招考试题型是哪些)
dvb题库(什么是DVB呢)
学服装计需要什么(学服装设计需要什么基础)
潮流时尚 写作素材 创新创业
生活常识 策划方案 安全知识
自考专业 家居生活 三农创业
励志故事 时尚穿搭 星座知识
热门分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6.918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