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建筑学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建筑构造.
第一节 建筑物的分类
一、建筑物的用途分类及特点
??1、民用建筑:供人们生活、居住、从事各种文化福利活动的房屋。按其用途不同,有以下两类:
??(1)居住建筑: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
??(2)公共建筑:供人们从事社会性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各种福利设施的建筑物,如各类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
??2、工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总称。通常将这些生产用的建筑物称为工业厂房。包括车间、变电站、锅炉房、仓库等。
??
二、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
??1、砖木结构:这类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用砖、木构成。其中竖向承重构件如墙、柱等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等采用木材制作。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层数较少,多用于单层房屋。
??2、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墙、柱用砖砌筑,梁、楼板、楼梯、屋顶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成为砖—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多用于层数不多(六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及小型工业厂房,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梁、柱、楼板、基础全部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梁、楼板、柱、基础组成一个承重的框架,因此也称框架结构。墙只起围护作用,用砖砌筑。此结构用于高层或大跨度房屋建筑中。
??4、钢结构:建筑物的梁、柱、屋架等承重构件用钢材制作,墙体用砖或其他材料制成。此结构多用于大型工业建筑。
三、按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
??1、承重墙结构
它的传力途径是:屋盖的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担,屋架支撑在承重墙上,楼层的重量由组成楼盖的梁、板支撑在承重墙上。因此,屋盖、楼层的荷载均由承重墙承担;墙下有基础,基础下为地基,全部荷载由墙、基础传到地基上。
??2、框架结构
主要承重体系有横梁和柱组成,但横梁与柱为刚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常通过端部钢筋焊接后浇灌混凝土,使其形成整体)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刚架(或称框架)。一般多层工业厂房或大型高层民用建筑多属于框架结构。
??3、排架结构
主要承重体系由屋架和柱组成。屋架与柱的顶端为铰接(通常为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柱的下端嵌固于基础内。一般单层工业厂房大多采用此法。
??4、其他
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建设一些高层、超高层建筑,上述结构形式不足以抵抗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的作用,因而又发展了剪力墙结构体系、桶式结构体系。
四、建筑高度分类
建筑物可根据其楼层数量分为以下几类
??1、低层:2层及2层以下
??2、多层:2层以上,8层以下
??3、中高层:8层以上,16层以下
??4、高层:16层以上,24层以下
朋友,你好。
看了你的问题,我感受到了你着急和上进的心情,但是,你提出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很难用几句话讲的清楚的。
我在建筑行业读书近10年,研究生毕业工作6年,对建筑工程有些技术问题依然可以说是不清不楚,需要依靠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攻关解决。建筑工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繁多,需要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也需要很多。书本上学习只是知识的积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和在现实工程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不是书本可以告诉你的。真的需要下到工程现场,从头到位跟完一两个项目才深有体会,才有质的提高。系统的学习和从前辈同行的交流非常重要。
其次,想说,不是不相信你自学的能力,但建议必须参加学校的教育,尽管现在的教育流于形式,但只要你是有学习的目的性和动力,系统化的教育会对你帮助很大,接受最基础的知识,会让你事半功倍。
再次,就是你自己的定位。建筑工程系统分门别类,专业分科很细。你是想从事技术管理、工程技术人员、造价审核、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空调或者种种专业设计,或者想从事工程造价、施工组织等工作,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认识定位不同,需求的知识结构不同,要理清自己的发展方向。
还有,CAD只是个操作工具,买两本教程,跟着做完,再用于实践,应该很快也不难。重要的是你运用CAD表达什么内容、如何表达、怎么准确规范、怎么便捷等,没有工程技术知识,学会CAD也只是懂工具皮毛,不懂技术实质,与其这样,建议你先抓基础,先入门。不要讲没时间接受教育,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最后,没办法给你列出书目,在你对建筑工程大概念中的内容开始了解的时候,从书海中找对自己有用的学习。参加继续教育所发的课本就是最基础的。
希望对你有用。也祝你早日加入专业建设者的行列。
1.专业基础
建筑概论、建筑美术(一.素描)、建筑阴影与透视、建筑构成、、建筑制图与表达、建筑美术(二.建筑风景速写)、风景园林建筑、建筑材料、建筑力学(一)、建筑美术(三.水彩/水粉)、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专业外语阅读、建筑构造(一)、建筑美术(四.马克笔)、计算机辅助设计(二)、建筑物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力学(二)、建筑结构、城市规划原理(一)、室内设计、建筑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三)、建筑项目管理、环境心理学、地基基础
2.专业课
建筑设计(一)、建筑设计(二)、建筑史(外建史部分)、建筑设计(三)、建筑设计(四)、建筑史(中建史部分)、建筑设计(五)、建筑设计(六)、建筑设计(七)、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八)、建筑设计(九)、建筑设计(十)
3.专业选修
工业建筑设计、智能建筑概论、生态建筑概论、水工建筑物景观设计、建筑防灾、古建筑保护、建筑与城市摄影、建筑法规、建筑师业务基础、中外城市建设史、可持续建筑、建筑构造(二)
实践环节
建筑认识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业务实习、建筑设计课程周(一)、建筑设计课程周(二)、建筑设计课程周(三)、建筑设计课程周(四)、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建材实验、土力学试验、结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建筑学基础知识第一节 建筑物的分类一、建筑物的用途分类及特点1、民用建筑:供人们生活、居住、从事各种文化福利活动的房屋。
按其用途不同,有以下两类:(1)居住建筑: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2)公共建筑:供人们从事社会性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各种福利设施的建筑物,如各类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
2、工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总称。通常将这些生产用的建筑物称为工业厂房。
包括车间、变电站、锅炉房、仓库等。 二、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1、砖木结构:这类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用砖、木构成。
其中竖向承重构件如墙、柱等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等采用木材制作。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层数较少,多用于单层房屋。
2、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墙、柱用砖砌筑,梁、楼板、楼梯、屋顶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成为砖—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多用于层数不多(六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及小型工业厂房,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梁、柱、楼板、基础全部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梁、楼板、柱、基础组成一个承重的框架,因此也称框架结构。
墙只起围护作用,用砖砌筑。此结构用于高层或大跨度房屋建筑中。
4、钢结构:建筑物的梁、柱、屋架等承重构件用钢材制作,墙体用砖或其他材料制成。此结构多用于大型工业建筑。
三、按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1、承重墙结构它的传力途径是:屋盖的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担,屋架支撑在承重墙上,楼层的重量由组成楼盖的梁、板支撑在承重墙上。因此,屋盖、楼层的荷载均由承重墙承担;墙下有基础,基础下为地基,全部荷载由墙、基础传到地基上。
2、框架结构主要承重体系有横梁和柱组成,但横梁与柱为刚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常通过端部钢筋焊接后浇灌混凝土,使其形成整体)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刚架(或称框架)。一般多层工业厂房或大型高层民用建筑多属于框架结构。
3、排架结构主要承重体系由屋架和柱组成。屋架与柱的顶端为铰接(通常为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柱的下端嵌固于基础内。
一般单层工业厂房大多采用此法。4、其他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建设一些高层、超高层建筑,上述结构形式不足以抵抗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的作用,因而又发展了剪力墙结构体系、桶式结构体系。
四、建筑高度分类建筑物可根据其楼层数量分为以下几类1、低层:2层及2层以下2、多层:2层以上,8层以下3、中高层:8层以上,16层以下4、高层:16层以上,24层以下5、超高层:24层以上 第二节 房屋构造概述一、建筑材料知识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筋、木材、普通混凝土、黏土砖等。1、水泥(1)常见水泥的种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五种(2)水泥标号:水泥标号是表示水泥硬化后的抗压能力。
常用水泥编号例如:325、425、525、625等。(3)常用水泥的技术特性? 凝结时效性:水泥的凝结时间分为初凝与终凝。
初凝为水泥加水拌合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为水泥浆开始拌合时到水泥完全失去可塑性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
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的性质。水泥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成为体积安定性不良,不能使用。
水热化性:水泥的水化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水化过程的进行,不断放出热量称为水热化。
其水热化释放热量的大小和放热速度的快慢主要与水泥标号、矿物组成和细度有关。? 细度: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颗粒越细,早期强度越高。但颗粒越细,其制作成本越高,并容易受潮失效。
标准稠度用水量:指水泥沙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标准稠度是做水泥的安定性和凝结时间时,国家标准规定的稠度。
2、钢筋(1)建筑钢筋的种类:钢筋是钢锭经热轧而成,故又称热轧钢筋,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钢材品种。按外形可分为:光圆钢筋、带肋钢筋。
按钢种可分为:碳素钢钢筋和普通低合金钢钢筋。按强度可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
其中Ⅰ级钢筋为低碳钢钢筋,Ⅱ、Ⅲ、Ⅳ级为低合金钢钢筋。(2)建筑用钢筋的应用? Ⅰ级钢筋为热轧光圆钢筋,其强度较低,塑性及焊接性能较好。
广泛应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受力较小部位。? 变形钢筋中Ⅱ级、Ⅲ级钢筋的强度、塑性、焊接性能等综合使用指标较好,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量最大的钢筋品种,也可经冷拉后做预应力筋使用。
冷加工钢筋冷拉钢筋:冷拉钢筋的屈服程度会提高,而塑性降低。冷拉Ⅰ级钢筋适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中的受力部位,冷拉Ⅱ级、Ⅲ级、Ⅳ级钢筋均可作为预应力筋使用。
冷拔低碳钢筋:其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是小型构件的主要预应力钢材。3、木材(1)木材的种类: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两类。
其中针叶树的树干长直高大,纹理通直,材质较软,加工容易,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材。阔叶树材质较坚硬,称之为硬材,主要用于装修工程。
(2)建筑木材的性能与用途? 红松:材质较软,纹理顺直,不易翘曲、开裂,树脂多,耐腐朽。
建筑基础知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建筑物是指供生活、学习、工作、居住,以及从事生产和文化活动的房屋。
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三类: 民用建筑:指的是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等类型的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部分。
工业建筑:指的是各类生产用房和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用房。包括单层工业厂房、多层工业厂房和层次混合的工业厂房。
农业建筑:指各类供农业生产使用的房屋,如种子库、拖拉机站等。 一、民用建筑的分类及组成 (一)民用建筑的分类 按建筑物的规模与数量分 大量性建筑。
单体建筑规模不大,但兴建筑量多、分布面广的建筑,如住宅、学校、商店等。 大型性建筑。
建筑规模大、耗资多、影响较大的建筑,如大型车站、体育馆、航空站、大会堂、纪念馆等。 按建筑物的层数和高度分 低层建筑:1~3层。
多层建筑:4~6层。 中高层建筑:7~9层。
高层建筑: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4m的建筑。 超高层建筑:100m以上的建筑物。
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 木结构。即木板墙、木柱、木楼板、木屋顶的建筑。
砖木结构。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用砖木做成,其中竖向承重构件的墙体、柱子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采用木材。
砖混结构。用钢筋混凝土作为水平的承力构件,以砖墙或砖柱作为承受竖向荷载的构件。
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承重构件,如梁、板、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非承重墙用砌砖或其它轻质材料做成。
钢结构。主要承重构件均为钢材构成。
按结构的承重方式分 墙承重结构。用墙体支撑楼板及屋顶传来的荷载。
骨架承重结构。用柱、梁、板组成的骨架承重,墙体只起围护作用。
内骨架承得结构。内部采用柱、梁、板承重,外部采用砖墙承重。
空间结构。采用空间网架、悬索及各种类型的壳体承受荷载。
按施工方法分 现浇、现砌式。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均在现场砌筑和浇筑而成。
部分现砌、部分装配式。房屋的墙体采用现场砌筑,而楼板、楼梯、屋面板均在加工厂制成预制构件,这是一种既有现砌,又有预制的施工方法。
部分现浇、部分装配式。内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而外墙、楼板及屋面均采用预制构件。
全装配式。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如墙体、楼板、楼梯、屋面板等均为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吊装、焊接、处理节点。
(二)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建筑物的主要部分,一般都由基础、基础: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因此,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抵御地下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
墙与柱:墙起着承重、围护和分隔作用。承重墙承受着屋顶、楼板传来的荷载,并加上自身重量再传给基础;当柱承重时,柱间的墙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与破坏;内墙起着分隔空间、组成房间、隔声作用。
对墙或柱的要求是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保温、隔热、隔声、防火等能力,以及具有经济性和耐久性。 楼板、地面:楼板将整个建筑物分成若干层,是建筑物的水平承重构件,承受着作用其上的荷载,并连同自重一起传递给墙和柱,同时对墙体起水平支撑作用;首层地面直接承受其上的各种使用荷载并传给地基,也起保温、隔热、防水作用。
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围护和承重构件,由屋面层和承重结构层两大部分组成。屋面层起着抵御自然界风、雨、雪及保温、隔热等作用,结构层承受屋顶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和柱。
因此屋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防水、保温、隔热等作用。 楼梯:是建筑物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
楼梯要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定性。 门窗:门主要用作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门的大小和数量以及开启方向是根据通行能力、使用方便和防火要求决定的;窗的作用是采光和通风。
门窗是房屋围护结构的一部分,亦需考虑保温、隔热、隔声、防风沙等要求。 建筑物除由上述六大基本部分外,还有一些附属部分,如阳台、雨篷、散水、勒脚、防潮层等,有的还有特殊要求,如楼层之间还要设置电梯、自动扶梯或坡道。
二、地基与基础 (一)地基与基础的关系:基础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是墙、柱等上部结构在地下延伸。 (二)地基的分类: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
天然地基是指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需经过人工加固便可作为建筑物的地基者,如岩石、砂土、粘土等 人工地基是指天然土层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荷载要求,经过人工处理的土层。人工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压实法、换土法、化学处理法、打桩法等。
天然地基施工简单、造价较低,而人工地基一般比天然地基施工复杂,造价高。因此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取天然地基。
(三)基础的类型 基础的类型与建筑物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的承载能力、地基土的地质、水文情况、基础选用的材料性能等因素有关,构造方式也因基础式样及选用材料的不同而不同。 基础按受力特点及材料性能可分为 1、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 (1)刚性基础:1)砖基础 2)灰土基础 3)三合土基础 4)毛石基础 5)毛石混凝土基础 6)混凝土基础 (2)柔性基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