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常识试题详解1. 根据现代统计学的研究成果,"关键的事情总是少数,一般的事情常常是多数。
"这意味着管理工作最应该重视: A、灵活、及时、适度; B、客观、精确、具体 C、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考题解析:答案C。这是一道理解题,解此题的重点是找出题干部分的关键句,即"关键的事情总是少数"。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管理工作应突出重点,这样就可排除ABD三项。故正确答案为C。
2. 组织的领导者应该学会"弹钢琴",这种说法指的是: A、领导者要全面地看问题; B、领导者要集中精力于领导和决策工作C、领导者应该是懂行的专家; D、领导者应该具有开放型的性格考题解析:答案A。弹钢琴时,十个手指都要动,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并且十个手指要相互配合、协调好,唯其如此才能演奏出好的乐音。
因此,学会"弹钢琴"是指具备全面统筹协调的能力。由此,可排除BCD三项。
故正确答案为A。3. 依据决策的条件不同,决策可分为()。
A.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B.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C.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D.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考题解析:答案D。题干部分已经明确指出依据决策的条件来归类,A项是依据的是决策的层次,B项依据的是决策的层面, C项依据的是决策的目标,所以此三项应排除;只有D项是依据决策的条件来分类的。
故正确答案为D。4. 下列部门中承担对政府内部事务管理职能的有()。
A.行政监察部门; B.公安部门 C.检察院; D.人民法院考题解析:答案A 。此题适合用排除法解之。
BCD三项中的三个部门的职能是处理各类刑事和民事案件,显然不符合题意,应排除;A 项“行政监察部门”顾名思义就是对行政部门进行监察的政府部门。故正确答案为A。
5. 财务行政,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履行(),依法对国家各种资金的收支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A.国家经济职能 B.国家统治职能C.国家行政职能 D.国家财务职能考题解析:答案C。
"财务行政"是国家行政职能的一种,国家各级政府在做财务行政工作时履行的只能是国家行政职能。据此,可排除ABD三项。
故正确答案为C。6. 下面各项不属于管理的基本特征的是( )。
A.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B.管理的主体是被管理者C.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D.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考题解析:答案B 这是一道管理学基本常识考题。根据一般常识可判断,ACD三项表述的均是管理的基本特征,应排除。
B项中管理的主体应是管理者,而不是被管理者。故正确答案为B。
7. 行政领导者的三要素不包括( )。A.行政领导职务; B.行政领导责任C.行政领导作风; D.行政领导职权考题解析:答案C。
这是一道公共管理学常识考题。行政领导三要素为职务、责任和职权。
由此,可排除BCD三项。故正确答案为A。
8. 关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三者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管理幅度既定,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反比 B 管理幅度既定,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 C 组织规模既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正比 D 管理层次既定,管理幅度与组织规模成反比考题解析:答案B。
管理幅度是指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管理层次是指从组织最高主管到具体工作人员之间的层次;管理层次的影响因素是组织规模和管理。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的关系是:管理幅度一定,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组织规模一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则成反比;管理层次一定,管理幅度与组织规模成正比。
由此,可排除ACD三项。故正确答案为B。
9. 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人人都知道,可我们经常看到只要没有警察站岗,就有人闯红灯,这反映了什么管理问题( ) A、有些人胆子大 B、中国人缺少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C、规章制度不适应于中国人 D、中国人都很机灵不需要规范 考题解析:答案B。解此题适合用排除法。
CD两项叙述明显不正确,可先排除。题干部分并没有具体指明是哪些人在闯红灯,所以A项不合题意,也应排除;只有B项揭示出问题的实质。
故正确答案为B。10. 社会保障中最大的项目是( )支出。
A、社会福利 B、社会救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考题解析:答案C。我们对四个备选项进行逐个分析:A项“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保障全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居民劳动报酬和基本生活保障之外的给付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B项“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对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和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或发生其他不幸事故而生活困难者提供资金与实物救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C项“社会保险”是指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工作的人提供的收入保险制度,主要包括老年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险种;D项“社会优抚”是指政府或社会对现役、退伍、复员、残废军人及烈士家属给予抚恤和优待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由此可知,社会保障中最大的项目应是社会保险。故正确答案为C。
11. 国家教委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之间属于( ) 。
事业单位考试的考试内容分几种的,第一种是考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如马哲、国家机构、行政法、刑法、民法、公文、公务员法等需要背的知识),以选择题,判断题和论试题为主,第二种种是考行政能力测试,第三种考申论。
统考笔试科目按报考岗位分为两类:应聘管理岗位的人员考《公共基础知识(一)》; 应聘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考《公共基础知识(二)》。《公共基础知识(一)》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管理、国情省情等常识,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写作。
《公共基础知识(二)》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法律、人文、自然、科技、国情省情等常识,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英语,写作。
公共基础知识属于综合性考试,与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测)不同。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等诸多方面,范围广泛,内容庞杂,从近几年的公共基础科目考试命题的特点来看,公基考题越来越灵活,考查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公共基础知识》是2009年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教材所涉及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历史、科技、行政、公文写作、时事政治等公务员、村干部、事业单位、军转干等考试中常考、必学知识、其中时政部分详解“两会”热点;特别总结考点结构并标注冷热考点,使学生能够迅速把握核心要点,切中学题命脉,同时辅以独创“核心学点快速记忆法”及大量精选真题、习题,帮助学生快速突破记忆瓶颈。 本书不仅仅适用于公务员考试之用,而且对于大中小型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单位、机构的工作也具有突出的指导性意义,因而也完全适合有志于在上述单位贡献青春和力量的各界人士使用。
事业单位(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大队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司法所、银监会、保监会、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等,二级局也为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普通事业单位。普通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考中招考。
一、本科目核算由行政单位占有并直接负责维护管理、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工程性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包括城市交通设施、公共照明设施、环保设施、防灾设施、健身设施、广场及公共构筑物等其他公共设施。
与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使用的修理设备、工具器具、车辆等动产,作为管理公共基础设施的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与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供行政单位在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中自行使用的房屋构筑物等,能够与公共基础设施分开核算的,作为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公共基础设施的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行政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目录、分类方法,作为进行公共基础设施核算的依据。
四、公共基础设施应当在对其取得占有权利时确认。 五、公共基础设施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公共基础设施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其成本入账。
1.行政单位自行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其成本包括建造该公共基础设施至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 公共基础设施的各组成部分需要分别核算的,按照各组成部分公共基础设施造价确定其成本;没有各组成部分公共基础设施造价的,按照各组成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同类或类似市场造价的比例对总造价进行分配,确定各组成部分公共基础设施的成本。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工交付使用时,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同时,借记“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公共基础设施,按照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成本后再进行调整。
2.接受其他单位移交的公共基础设施,其成本按照公共基础设施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科目。 (二)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支出。
与公共基础设施有关的后续支出,分以下情况处理: 1.为增加公共基础设施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发生的改建、扩建或大型修缮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公共基础设施成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完工交付使用时转入本科目。 2.为维护公共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日常修理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支出,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公共基础设施的处置。 行政单位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向其他单位移交、毁损、报废时,应当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1.经批准向其他单位移交公共基础设施时,按照移交公共基础设施的账面价值,借记“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科目,按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公共基础设施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2.报废、毁损的公共基础设施,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时,按照待处理公共基础设施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公共基础设施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实际成本。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察 法律法规、哲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情况,内容较为繁杂,侧重于记记背背。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简称行测)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判断推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演绎推理)、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数学运算)、资料分析、常识判断(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历史、科技、公文常识) 五大部分,更加注重分析推理的考察。
公务员行测考试当中的常识部分就类似于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只是在题量上,公务员常识只是作为整个行测考试的一小部分,大概就20-25题,而事业单位考试作为一整门学科,题量大概在100-120题左右。
申论主要考察的是写作能力。在申论考试中,会给你一篇长文,根据文章内容,回答4-5个问题。一般最后一个问题都是让你写一篇大作文。
主要是题型和难易度的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公务员考试的难度和题量(型)较难和较多。事业单位考试的难度和题量(型)较易和较少。
公务员考试主要是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会舍弃《申论》考《专业知识》,诸如警察的《公安基础》等。 事业单位考试主要是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或《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因为事业单位目前招考最多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技术性的。
《申论》涉及到的不多。 但是综合来看,两种考试的考察范围大同小异,特别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之间的知识考察范围有所交叉。
《行测》不外乎就是“数量关系、图形(演绎)推理、资料分析、综合常识”等;《公共基础知识》也有“数量关系、资料分析,综合常识”,唯一一点不同点的是,《公共基础知识》有时候会涉猎到“计算机基础知识、英语、写作”等。 《专业知识》的考试更侧重于与本岗位有关的基础知识,不会太难,但是很全面,一般考试的最后会有一个论述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