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比测量(1张)
光比是摄影上重要的参数之一,指照明环境下被摄物暗面与亮面的受光比例。光比对照片的反差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释义:光比一般指摄影中,被摄场景的暗部和亮部的受光比例。是摄影的重要参数之一。也用于美术中的素描。
基本概念:光是满足摄影曝光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画面造型的重要手法。和素描静物一样,被摄主体在光源的照明下会分布出五大调子和三大面。五大调子指:高光、亮部、明暗分界线、阴影、反光;三大面指亮面、灰面、暗面。不同角度、不同数量的光源照明,调子分布比例会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照片亮暗面反差会变化明显。呈现的各异的视觉效果。
摄影师为更好的控制画面反差,引入了光比的概念。暗面和亮面的受光比例即是光比。如画面照明平均,则光比为1:1;如亮面受光是暗面的两倍,光比为1:4;以此类推。
光比的测量:光比测量可使用外置测光表以入射式测光分别测量亮部暗部。比较光圈值即能算出光比。
如亮部的测光表读数为F11,暗部读数为F8,两次测量快门与感光度不变,则光比为1:2;亮面读数F11,暗部读数F5.6,光比为1:4。规律为1:2^(光圈级差)。超过一级光圈不足两级光圈一般定义为1:3。这是人像摄影中最常用的照明光比。
使用相机的点测光功能反射式测光也能测量并计算光比。测量亮暗部后,做光圈级差计算,方法如上。但要注意白加黑减。
光比对于摄影的意义: 光比对于摄影最大的意义是画面的明暗反差。反差大则画面视觉张力强;反差小则柔和平缓。很多摄影人所说的硬调即是高反差,软调即低反差。
人像摄影中,反差能很好的表现人物的性格。高反差显得刚强有力,低反差显得柔媚。风光摄影、产品摄影中高反差质感坚硬,低反差则客观平淡。
不同光比对比(1张) 光比的控制: 风光摄影的光比控制只能等待时间或等待天气,调整拍摄角度也能改变光比大小。而在人像摄影中光比的控制多采取人工干预。户外人像摄影,可通过反光板缩小光比,也可通过吸光板(黑色)增大光比。
影棚摄影中的光比就更容易控制。主光和辅光的发光功率,光源距离被摄物距离都能起到控制作用。
合理引用,希望采纳
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融入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将光学理论、色彩学理论等内容与相机功能的介绍相结合,并以对比性和说明性的照片实例进行论述。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摄影基本知识有哪些?
什么是“景深”?
A: 对焦后在焦点前后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叫做“景深”。
如果收缩镜头光圈(增大F值),对焦后清晰成像的范围就大,照片就不容易虚化,这种状态叫做“大景深”。反之,如果开放镜头光圈(减少F值),对焦范围就狭窄,背景就容易出现虚化,这种状态叫做“浅景深”。因为景深对于拍摄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拍摄时一定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景深根据镜头焦距及相机与被摄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广角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浅。而且,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越远,景深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就越浅。
机身防抖和镜头防抖,哪个效果更好?
A: 一般来说,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的补正效果是相同的。
防抖组件装载在机身内时,补正作业的位置位于光学系统的后端。而装载在镜头内时,则位于光学系统的中央。虽然位置略有差异,但对于防抖来说,更重要的是进行补正作业时的调整方法,所以尽管位置不同,效果差异不大。
但是,从使用的方便性来说,镜内搭载的“镜头防抖”更有优势。这是因为在取景器取景时,可从取景器内实时观察到补正效果,可以对被摄体进行仔细观察后等待拍摄时机。这种优势尤其在焦距超过 。。。.
瞬间曝光留下下千姿百态,方寸之间容纳千言万语。
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机留住一个个美好的瞬间,留下一个个难忘的回忆,是很多校友的美好心愿.为此,一些朋友已经品尝过很多失败和成功的甘苦.但是对更多的朋友来说,摄影似乎还是非常神秘的,可望却不可及。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需要将摄影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起来。
摄影师应该是个"杂家"。在这块版面上,将向朋友们介绍有关摄影的一些知识。
若朋友们在摄影中遇到问题,可来信告之,我们会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答。照片上的影像是怎样产生的?凡是拍过照片的朋友都知道,一幅完美照片的诞生,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
影像的形成过程可用下图表示:1. 拍摄曝光首先,摄影人员必须通过相机的镜头将如诗如画的风景、多姿多彩的景物记录在相机内装的胶片上。这一步就是通常所说的拍摄曝光,是摄影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这时的胶片上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影像被称为"潜影",顾名思义就是"潜在的影像"。2.负片的冲洗拍摄完的胶片必须要经过冲洗加工才能将潜在的影像变成可见影像。
冲洗胶片的工作可由专业冲扩店完成,也可自己来完成。如果使用的是彩色负片,在经过显影、漂白、定影等工序后,可以看到,胶片上留有一个和原景物明暗相反,色彩互补的影像,通常,我们把这个影像叫做"负像"。
带有负像的胶片被称作"底片"。在这里提醒朋友们注意:胶卷是一种不同于画家、作家所用各种纸张的特殊记录材料。
在没有经过冲洗加工之前,这种材料是不能在亮室打开的,这时打开也看不到任何影像。而且,如果此时打开暗盒,会使你的前期拍摄结果毁于一旦!别小看小小的底片,只有它的质量好,照片上的影像才可能好。
冲洗好的底片,一定要保持它的清洁,防止沾上脏物和被划伤。因此,湿底片在干燥时,要凉在清洁的环境中,不能让尘埃粘到胶片上,更不能随便用手或抹布等去捋底片,这样容易在胶片上留下指纹或造成划伤,冲洗好的底片不要裸露在外,应装在专用的底片袋中保存,以免沾上灰尘。
因为一旦底片上有划痕,会在照片上留下为深色条道,底片上有脏物,会在照片上留下相应的白色影像。3.印片或放大看到负像不是摄影的最终目的,要想看到和原景物明暗及色彩一致的影像,还需要通过扩印机的镜头,将小小底片上的负像放大到所要的尺寸,曝光印放在彩色相纸上。
放大时,可以对画面进行裁剪,可以对色彩进行校正,可以多张复制,还可以复制成不同的尺寸。印片后,照相纸上留下的也是肉眼看不见的"潜影"。
4. 相纸的冲洗相纸的冲洗和负片的冲洗方法基本相似,但不完全一样。冲洗之后, 相纸上会出现和原景物明暗一致、色彩相近的彩色影像。
摄影过程涉及到许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如拍摄条件的把握、显影条件的控制等等,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因为它们都会影响画面的质量。
相机的使用和维护相机是高精度的设备,经久耐用、可靠。如果你操作正确并适当保养,相机会很好地为你服务。
但是,如果你不好好对待它,它常常会使你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因此,在使用相机时,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你的照相机。
以下注意事项希望朋友们予以重视:1.不要尝试用手打开全自动相机的镜头盖。只有在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镜头盖会自动打开,开关关闭时,镜头盖会自动关闭。
2.如果相机有日期显示模式,在电池没电之前不要取出电池,因为日期功能需要电池供电以保持连续。3.全自动相机应使用带有DX码的胶片,购买胶片,要确保暗盒上带有DX码标记。
如果装入了无DX码的胶片,感光度将自动设置在某一个数值上,而不管胶片的真实感光度是多少,因而可能引起曝光不正确。4.使用和携带相机时,要十分小心,不要摔、砸相机,避免强烈震动、冲击或挤压。
当在摩托车、汽车、船、飞机等上携带相机时,应使用厚垫子保护它。使用三脚架时,一定要立稳,特别要防止三脚架被踢翻或被大风刮倒。
5.避免将相机放在装有卫生球的衣柜内,或含有能严重损害相机的化学药品的实验室中。应存放在凉爽、干燥通风良好处。
绝不能用诸如涂料稀释剂、酒精或苯清洗相机。6.如果将相机从低温的户外拿到温暖的室内,水气会在相机内外冷凝成水滴。
在带相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应将相机装在盒子或塑料袋中,使相机的温度逐渐变化。在温差降低后,再打开袋子。
7.一般相机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是40℃—— -10℃,要注意避免相机长时间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如夏日的汽车中。8.渗透到相机中的污物、泥土、灰尘、潮气、有害气体或盐水会损坏相机,使它不运行。
在海滨要防止相机与含盐的潮湿空气接触,要防止相机溅上任何液体和雨水。当相机遭雨淋、或接触湿气,应将水擦掉,凉干。
9.更换电池时,应同时更换掉所有旧电池,不能混用不同品牌、不同类型、不同商标的电池,或新旧电池混用。请勿破坏电池、或给电池充电,也不要将电池放在火上烤,因为这样会引起电池漏电、自热、爆炸等。
电池应按指示的正负极装好。10.绝不要尝试拆卸相机。
由于镜头质量对于成像质量的好坏影响很大,但同时它也是最娇嫩的部件之一。所以它的使用和保护就更。
摄影基本功 第一单元:照相机基本功能的应用训练。
训练1、全景深练习 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 要 求:画面全部实焦。
建 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拍摄, 光 圈:F11—16,光圈优先AE模式。 训练2、单体对焦练习 要 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
建 议:中望远镜头:85MM以上,光圈F5.6或更大。光圈优先AE模式。
训练3、定格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 求: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
建 议:高速快门1/1000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 训练4、动感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 求: 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
建 议:慢速快门1/15秒-11秒。先从1/30秒开始练习,然后1/15、1/8、1/4、1/2、1秒逐段练习。
使用三脚架。 训练5、取景练习 要 求:突出主题,画面简练,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
*此项训练是构图训练的基矗 建 议:望远镜头,大光圈。 训练6、特写练习 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
要 求: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 议: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
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 训练7、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的使用练习 利用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透视关系, 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标准镜头: 焦距50MM左右的镜头——极其自然,没有夸张。 广角镜头: 焦距35MM以下的镜头——强调远近感。
中望远镜头:焦距为85MM~135MM的镜头——与人眼最接近的透视(远近)感,能正确体现被摄体的形状, 多用于人像摄影。 望远镜头:焦距为200MM以上的镜头——很少远近感,有压缩效果。
(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脚架) 第二单元:画面构成和构图训练 练习8、横、纵位构图 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 要 求: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 感和高度感,画面不能有无用的空间. 建 议:1、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 2、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 3、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 4、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 练习9、三角形构图 被摄体: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 要 求: 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 建 议:1、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 2、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20MM以下的广角镜头. 3、使用景深预测功能. 练习10、对称形构图 被摄体: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 要 求: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 建 议:1、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 2、尽量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使用光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 3、拍摄岸边与水中的对称构图景物时使用偏光镜, 4、求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 练习11、垂直、水平构图 被摄体:风景、建筑等. 要 求:画面中表现由多条平行或垂直线条构成的单纯美. 建 议:画面构成的线条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线条要美, 水平或垂直线条造型要布满全画面. 使用三脚架 练习12、S形、斜线构图 被摄提:具有S形或斜线构成的道路、河流、山峦、都市内的桥梁和道路等. 要 求:用S形表现纵深感,用斜线表现外展的广阔感和动感.S形要通达画面的两端,中途断了的话前面要有空间构成.。
摄影常识概论 摄影是人们利用相机和感光材料作为工具,通过瞬间画面的抓取来表现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感受。
摄影并不完全是相机的机器操作,它的成败关刍取决于人。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往往能展现作者的精神面貌,从某一独特的角度体现了摄景这一形式对人的要求。
摄景是一门年轻的艺术,由于它继承了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精华及本身所独具的瞬间性和纪实性等特点,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 瞬间性是指拍摄中的极其短暂的过程,甚至仅在1、4000秒内就可结束快门的启闭。
在历史的长河中要凝固那极其短暂的美的瞬间,要求作者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和敏锐的观察力。摄影从混染的现实生活中摄取有限的画面,它不仅具有纪实性。
且能从错综复杂的自然界中发现令人感兴趣的画面,是对现实社会的高度概括。一幅好的作品应是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只有当两者融为一体时,形式因其内容而更为充实,内容则因其形式而更趋完美。
总之,摄影作为造型艺术,是用有限的画面截取了无限的立体世界,是技术和艺术成功的结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