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尘、水、火、瓦斯、顶板。
在煤矿五大灾害(煤尘、水、火、瓦斯、顶板)中,无论是发生次数,还是死亡人数,顶板事故都居煤矿各类事故之首。随着工作面的开采,煤层上面的顶板岩层失去 了支撑,原来的压力平衡遭到破坏,煤层顶板在上覆岩层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破坏。
如果支护不及时或支护强度不够,很容易使工作面的顶板岩层发生断裂和冒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及设备的损失。
扩展资料:
风险管控要求规定:
1、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秉承“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以生产系统要素为基础,以组织保障管理为支撑。
2、以信息化系统为运行平台,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以“人、机、环、管”协调统一为目标,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煤矿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目标。
3、矿井应当定期计算分析矿井“三量”,确保矿井灾害治理和采掘平衡,通过绘制和填报相应的图、表、台帐及文字说明,及时掌握和分析生产准备程度与采掘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矿
危险点具有复杂多变性 危险点的复杂性是由于作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决定的。
每次作业尽管任务相同,但由于参加作业的人员、作业的场合地点、使用的工具以至于所采取的作业方式各异,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也会不同。而相同的危险点也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作业过程中,所以治理危险点的工作不能一劳永逸。
这就是我们现在工作中进行的厂部危险点月分析,分场周分析,班组日分析制度的根本所在。 2.4危险点具有可知可预防性 我们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它常常隐藏在作业环境、机器设备或作业人员的行为之中,但是按照辩证的观点来看,一切客观事物都是可知的。
那么只要我们思想重视,认真分析每一项具体施工及维护工作,采取的措施得力可靠,危险点也就完全可以在我们的日常作业中预先得到识别和预防。 3.作业危险点的产生 3.1伴随着生产实践活动而生成 只要有生产实践活动,就必然会生成相应的危险点。
生产实践活动结束,危险点也随之消失。 3.2伴随特殊的天气变化而生成 只要出现特殊的不良天气,就有可能生成相应的危险点。
天气变好,危险点也不复存在。 3.3伴随生产设备制造缺陷而生成 有些机械设备的制造缺陷不经过技术检验很难发现。
而一旦投入使用,在一定的条件下,潜在的缺陷就会变成现实的危害。 这就是设备自身问题所存在的隐患。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