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校要求不同,看看招生简章上面所列的参考书目,再重点研究该校近五六年来的历年真题,真题是最好的参考资料,把真题上所有知识点做透,120不成问题。不要说不知道如何搞到真题,途径很多,网上有卖的。往届师兄师姐有的话也都乐意奉送。当年我研究了八年的真题,考了130多。真题是一个师兄给的。
楼上说的也对,本校的一般考前都划重点的,那些考本校的基本上从没关注过专业课问题,都是考前一两周背背的。。能搞个120多,很无语的。能搞到那个自然好了。
搞不到那个了就结合真题把参考书目看透就是。苦心人天不负的!
加油!祝好运!
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合格、品行良好,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具备材料制备、新材料开发及生产应用的能力,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方面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以厚基础、宽口径、强应用、重素质为基本出发点,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注重培养学生材料生产、加工方面的知识技能,注重材料科学与化学科学的融合,培养满足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材料设计、加工、研发等方面的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高分子化学、化工原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与CAD、电工电子技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聚合物合金、功能材料化学与物理、晶体生长、复合材料等。
BTW 各个地区各个院校的情况应该不太一样
1.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其它高新技术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复合、材料设计等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材料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3.掌握材料加工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设备进行材料研究、材料设计、材料研制的初步能力;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熟悉技术经济管理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任务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和使用状况四者间的关系.这里所指材料,包括传统材料和各种新型材料.所谓结构,包括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观察到的宏观组织(粗视组织),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微观组织,用场离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原子象,以及原子的电子结构,所谓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冶金和加工性能等工艺性能,所谓加工,是指包括材料的制备.加工.后处理(再循环处理》在内的各项生产工艺,所谓使用状况, 则是指材料的应用效果和反响(例如,有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组织结构不稳定,或易受环境的影响,使性能迅速下降).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和使用状况这四个因素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因此,材料科学与工程就是研究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四要素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而“材料科学”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及二者间的关系.研究的途径—是通过实验,二是总结生产实践的经验,三是建立材料基础理论,从理论上预计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1、全应力:pa=σcosα;正应力:σa=σcos2α;剪应力:τa=(σ/2)*sin2α; 2、变形能:U=PΔ/2 3、过图形一点使图形的惯性积为零的一对正交坐标轴,为主惯性轴。
4、剪应力:τ=QS/Ib(S是距中性轴为y的横线与外鸿沟所围面积对中性职鞑矩),标的目的与剪力平行,巨细沿截面宽度不变,沿高度呈抛物线分布。 对于等宽度截面,τmax发生在中性轴上,对宽度转变的截面,τmax不必然发生在中性轴上。
5、弯心特点:必定在对称轴上、仅与截面几何外形相关。平面弯曲前提:经由过程弯心且浸染面平行于梁的形心主惯性平面。
6、弯曲变形根基公式1/ρ=M/EI 7、斜弯曲中,中性轴不与合成弯矩矢量的方位重合或平行。 合成挠度的方位垂直于中性轴,并不在外力浸染平面内。
8、使偏疼压缩(拉伸)杆截面上只发生同号应力时,偏疼压力(拉力)浸染的区域称为区域焦点。当偏疼力浸染在截面焦点规模内(含截面焦点周界线)时,截面的中性轴必在截面之外或与截面鸿沟相切。
9、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各点的正应力均为零,则弯矩必为零,轴力必为零。 。
材料化学总的说来就是材料学的一个分支,包括无机和有机的各类应用材料的化学性能。
材料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涉及高等数学、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热力学、材料化学、冶金学、电化学等方面知识。由于本专业在不同学校研究方向有差异,所以,基础课程会稍有差别。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5.了解材料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1、玻璃体的质点排布特点:近程无序,远程有序。
2、金属晶体是各向异性的,而金属材料却是各向同性的,是因为金属材料是多晶体,晶粒是随机取向的。 3、密度(绝对密实状态)>表观密度(自然状态)>堆积密度(粉状或散状材料) 4、耐水性:通常用软化系数K=R饱/R干。
R饱:(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R干:(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通常软化系数>0.85的材料,认为是耐水材料。] 5、导热性:导热系数λ≤0.23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孔隙率越大、表观密度越小,导热系数越小;细微、封闭孔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λ冰>λ水à材料受潮或冰冻后,导热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