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五册复习资料一、形近字。
坪( ) 耍( ) 仰( ) 诚( ) 推( ) 纪( )评( ) 要( ) 迎( ) 城( ) 准( ) 记( )遥( ) 坊( ) 测( ) 瓣( ) 拣( ) 坦( )摇( ) 访( ) 侧( ) 辫( ) 捡( ) 担( )恼( ) 锯( ) 予( ) 抢( ) 即( ) 随( )脑( ) 据( ) 矛( ) 枪( ) 既( ) 腿( )村( ) 待( ) 娇( ) 郊( ) 燥( ) 绪( )材( ) 持( ) 桥( ) 胶( ) 躁( ) 堵( )二、多音字。似 发 相 散 当 卷 藏 磨 坊 扇 尽 闷几 调 待 看 倒 爪 参 处 落 给 担 卡假 好 晃 朝三、词语。
1、ABB式:油( ) 懒( ) 慢( ) 圆( ) 胖( )红( ) 笑( ) 乐( ) 喜( ) 静( )雾( ) 雨( ) 绿( ) 黑( ) 白( )2、AABB式: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飘飘摇摇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祖祖辈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ABCC式: 白发______ 风尘______ 大名______4、又…又…: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又肥又厚 又踢又跳5、不…不…: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不言不语6、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______闻名 ______相间 _____倒置 舍____求_____ 头____脚____ 积____成____ ____口____声 ____邻____舍 ____应____合7、四字词语: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满载而归 如愿以偿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刻舟求剑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五洲四海 举世闻名 高楼大厦 应有尽有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准确无误 挤来挤去 远近闻名 奔流不息 双龙戏珠 风景优美特产丰富 五光十色 高低不平 各种各样 成群结队 千奇百怪 四脚朝天合二为一 乱成一团 大显神威 相提并论 不假思索 兴高采烈 闻鸡起舞 8、成语归类:描写神态的成语: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垂头丧气四、近反义词。1、近义词: 安静——宁静 穿戴——穿着 打扮——装扮 常常——经常似乎——好像 犹豫——迟疑 鼓舞——鼓励 力量——力气 居然——竟然快乐——高兴 喜爱——喜欢 坚定——坚决 突然——忽然 立刻——马上仔细——认真 平整——平坦 巨大——庞大 明白——了解 著名——有名特别——非常 漂亮——美丽 高兴——愉快 缓缓——慢慢 憧憬——向往快活——快乐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辽阔——广阔 修建——建造大致——大概 眺望——遥望 拜访——拜见 欣赏——观赏 产生——发生迎候——等候 连忙——急忙 纳闷——奇怪 茂盛——茂密 坚固——牢固节省——节约 才干——才能 普通——平凡 热闹——喧闹 瑰丽——美丽宝贵——珍贵 飞舞——飘舞 危急——危险 仍然——依然 悲伤——悲痛难过——难受 骄傲——傲慢 谦虚——虚心 轻蔑——轻视 懦弱——软弱镇定——镇静 永远——永久 获得——取得 思索——思考 诚挚——真诚2反义词: 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安静——热闹 古老——年轻 快乐——痛苦 喜爱——讨厌 合拢——张开犹豫——果断 炎热——寒冷 勤劳——懒惰 高大——矮小 经常——偶尔严寒——酷暑 仔细——马虎 稳稳当当——摇摇晃晃 希望——失望温柔——粗暴 宽阔——狭窄 有意——无意 干燥——湿润 危险——安全陌生——熟悉 伟大——渺小 简单——复杂 产生——消失 清闲——忙碌敬重——轻视 远近闻名——默默无闻 上升——下降 轻——重清——浊 黑暗——光明 巨大——微小 容易——困难 节省——浪费减轻——加重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前进——后退 长处——短处胜利——失败 减少——增加 果然——居然 结束——开始五、短语。
1、“的”字短语: _______的小鸟 ________的老师 ____________的国旗_______的铜钟 _______的枝干 _______的粉墙 _______的民族小学_______的草地 _______的花瓣 _______的蒲公英 _______的石级_______的老爷爷 _______的白桦树 _______的早晨 _______的地质学家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颜料 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炎热_______的凉爽 _______的菊花 _______的气味 _______的小喇叭_______的衣裳 _______的歌 _______的蔷薇 _______的笑脸_______的花蕾 _______的记忆力 _______的发现 _______的变化_______的风 _______的云 _______的雷声 _______的大地_______的江河 _______的雨露 _______的宇宙 _______的图案_______的历史遗产 __________的珊瑚 _______的鹿角 _______的贝壳_______的海龟 _______的鸟粪 _______的西沙群岛 _______的浓雾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天空 _______的金光 _______的雪_______的大花园 _______的宝库 _______的铁罐 _______的陶罐_______的神气 _______的掌声 _______的祝福 _______的民族服装2、“地”字短语: 匆匆地_______ 快活地_______ 悄悄地_______ 拼命地_______轻轻地_______ 好奇地_______ 甜甜地_______ 认真地______________地歌唱 _______地喊叫 _______地奔跑 _______地转着_______地睡大觉 _______地传授 _______地蠕动 _______地流着_______地刮过 _______地站起 _______地鞠躬 _______地说六、积累。1、读背 ①聪明在于学习。
小学三年语文学生接触的知识开始繁多,但是最根本还是离不开以下几点:
1.生字,四字词语。(书上每课都有会写的字,这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反复听写,抄写)
2.多音字,比较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要准备个本子每课一做整理。
3.每课的课后题要熟练回答,要学会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便于课内阅读的拿分。
4.语文百花园内的所有知识必须常抄写,练习。(这是每次考卷的出题根本。)
5.百花园内要求写的作文要在考试前写过2遍,并养成多读作文选,养成摘抄好句,记日记的习惯。
6.课内古诗和要求背诵的段落,要反复默写,直到无错字,标点正确。
7.多积累课内的写作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等),并做到熟练造句。
一、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笔算, 倍的认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 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 活动(数字编码)等。
二、具体说明: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 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 10) ,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 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 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 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千米=1000 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会进 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 时间观念,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 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 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 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 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 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1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
下列知识点为初三乃至中考的重点,请您务必记住,因为内容过多,希望您能够先采纳我,我会将剩余内容打给你。
希望可以帮助你,祝学习进步,考试顺利!希望采纳! 1.化学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2O2 点燃 CO2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3O2 点燃 2CO2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H2O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MnO2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CuO 加热 Cu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4CO2 [NextPage]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酸 -------- 盐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H2SO4 = ZnSO4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H2SO4 = FeSO4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H2SO4 = MgSO4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2HCl === ZnCl2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2HCl === FeCl2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6HCl == 2AlCl3 3H2↑ (2)金属单质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CuSO4 === FeSO4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CuSO4 === ZnSO4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Hg(NO3)2 === Cu(NO3)2 Hg性氧化物 酸 -------- 盐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2HCl ==== CuCl2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H2SO4 ==== MgSO4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2HCl ==== CaCl2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CO2==== Na2CO3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SO2==== Na2SO3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SO3==== Na2SO4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CO2====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SO2==== CaSO3 ↓ H2O (5)酸 碱 -------- 盐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Cu(OH)2==== CuCl2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Ca(OH)2==== CaCl2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Fe(OH)3==== FeCl3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Al(OH)3 ==== AlCl3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2NaOH ==== Na2SO4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2KOH ====K2SO4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Cu(OH)2==== CuSO4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2Fe(OH)3==== Fe2(SO4)3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盐 --------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2HCl === MgCl2 H2O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AgNO3=== AgCl↓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H2SO4 === Na2SO4 H2O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BaCl2==== BaSO4 ↓ 2HCl (7)碱 盐 -------- 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CuSO4==== Cu(OH)2↓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FeCl3 ====Fe(OH)3↓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MgCl2==== Mg(OH)2↓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CuCl2 ==== Cu(OH)2↓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Na2CO3=== CaCO3↓ 2NaOH (8)盐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AgNO3 ==== AgCl↓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BaCl2 ==== BaSO4↓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三年级的识字教学,不同于一、二年级,低年级段主要以生字的逐个讲解为主要方法,而三年级则主要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理解,语文课堂的重点已逐渐转为对词句的理解了。
所以,识字教学也必然要有所转变,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把每一课的生字都一一加以讲解,因此,教给学生们学习生字的方法,让他们在课后的时间自学生字,逐渐积累属于自己的学字识字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1、熟字加偏旁法 在三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的生字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识记,一个学过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变成了新的生字,而且完全可以根据偏旁的不同来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不同偏旁赋予汉字不同的意义,还大大拓展了识字范围,可以说是识字教学的良方之一。
在三年级上册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认识《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的“坪”字的时候,可以以学过的“平”字为出发点,请孩子们给它加“外衣”,看谁加的多,并说一说加上不同的“外衣”后,新的字又多了哪些意义,并分别给他们找朋友加以区别,这样,学生们不仅兴趣浓厚,更在无形中把生字“坪”认识并牢牢记住了,不仅如此,还记住了“评”“苹”等字,一字带多字,集体识字识记起来更有系统更有方法了。 2、熟字换偏旁法 这种方法是识字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利用以往已经掌握的 2 偏旁和一些熟悉的字,就像变魔术一样,通过换不同的偏旁来加深记忆,这样,新的字在以往所学的基础上对比记忆,很快就能把生字给记住了。只要稍加点拨,孩子们就能掌握此种方法。
比如在《金色的草地》一课中出现的“瓣”字,在字形上很有代表性,并且与之相关的字也很容易记混淆,我就利用多媒体做好课件,让学生们先认识花瓣,再把瓜字换掉,出现辩论场景认识“辩”,出现思考图片认识辨别的 “辨”,出现小姑娘的发辫,认识“辫”。这样下来,图与字紧密联系,使学生们牢牢地记住了这四个容易记混的字。
在三年级阶段,还有很多这样的字,只要引导得当,就能使学生很快地掌握生字。 3、形声字识字法 中国的形声字具有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相同偏旁的字有一定的归属性,比如带有木字旁就是和树木有关的字,带有三点水就是和水有关的字,带有月字旁大都与身体相关等等,掌握了此种规律,再出现带有学过的偏旁的字时,我就引导学生想想这个字大概与什么有关,学生理解了字义,再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住字形和字音,学生们掌握了识字的规律,记忆起来也就不困难了,只要刚开始的基础打牢了,以后的教授新字也就变得简单易行了。
识字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孩子们自觉性差,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把枯燥的生字与优美的图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记住字形,理解字义。赞赏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最喜欢听到赞美的声音。
除了以上识字方法,孩子们还会通过“编顺口溜”“猜谜语”等方法识字,在教学中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识字 = 3 能力,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赞美会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变得自信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识字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识课堂上那几个字,关键要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的识字愿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孩子们已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 ,以情境引路,以兴趣导航,充分调动孩子们已有的识字经验,将他们的识字经验系统化,让他们乐于在课后识字,减轻课堂负担顺利实现教学重点的转折。
(一)基本原则概述 人教社实验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这个原则体现在实验教材中,就是在低年级认字1800,写字1000;具体到每一课中,则是认字数量多于写字数量。
在中年级的三上教材中,认字200,写字300,与低年级的生字相加,则是认字2000,写字1300,总体还是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不过,具体到三上的每一课中,则是认字的数量少与写字的数量。这样安排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低年级会认了许多生字,从中年级开始,这部分生字需要转化成要求会写的生字;第二,由于小学阶段的大部分识字任务已经在低年级解决,中高年级不再需要过多安排认字内容;第三,学习任务与要求有所调整。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主要任务,从中高年级开始,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变得愈来愈重要,因此,在坚持总量上的“多认少写”的原则之下,每课多写少认有助于习作的展开。 (二)识字方面 1、识字的位置与数量。
本册教材的识字内容主要安排在两个不同的位置:课文部分、语文园地。一课里面,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最少的有2个,最多的有10个。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会认200个生字。 2、识字的指导。
教师在三上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继续引导学生复习、运用低年级所接触的途径和方式认记生字,保持、加强识字的兴趣,在生活中、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 3、注意生字的巩固。
我们上面已经谈到,到三上为止,学生应该认识2000,随着认字数量的加大,识字的巩固便显得越来。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学习的唐诗、宋词、四大名着;我们用的文房四宝,我们吃的中药,喝的茶;还有我们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们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
我国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随处可见。 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而我还是最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 过春节可以收到象征着祝福和平安的压岁钱;过清明节可以祭拜去世的亲人;过端午节可以吃到香甜软糯的粽子;中秋节是全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的日子;重阳节是登高、佩带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骗,伤心至极,当晚投江而死。
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时,纷纷赶到江边,上了小船准备把屈原的尸体打捞回来,可怎么也打捞不回来了。人们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让鱼虾吃粽子。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端午节,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粽子吃,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国的每个传统文化都有它的一个历史背景或是一个经典故事。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祝您好运一生一世,如果回答有用,请点“好评”,谢谢^_^!》。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26秒